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理论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护理治疗专科护士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哪项符合“阳盛则阴病”的病理变化?A.高热烦渴,尿少便干B.畏寒肢冷,面白乏力C.五心烦热,盗汗遗精D.脘腹冷痛,呕吐清水答案:A解析:阳盛则阴病指阳气过盛,耗伤阴液,表现为实热兼伤阴的症状。高热烦渴(阳盛)、尿少便干(阴伤)符合此病理。B为阳虚,C为阴虚,D为阴盛。2.患者咳嗽,痰黄黏稠,不易咳出,伴咽喉肿痛,舌红苔黄,脉数。其辨证属:A.风寒袭肺B.风热犯肺C.燥邪伤肺D.痰湿阻肺答案:B解析:痰黄黏稠、咽喉肿痛、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象,结合咳嗽主症,属风热犯肺。风寒可见痰白清稀,燥邪伤肺多伴咽干鼻燥,痰湿阻肺见痰多易咳、苔腻。3.中医护理中“虚则补之”的护理原则,其理论依据是:A.阴阳互根B.五行相生C.气血同源D.正虚邪恋答案:A解析:虚证多因正气不足,阴阳失衡。“补之”通过调整阴阳平衡,体现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五行相生主要指导脏腑间调理,气血同源强调气与血的关系,正虚邪恋为虚实夹杂证的病理。4.下列哪种中药需“武火急煎”?A.人参B.石膏C.阿胶D.旋覆花答案:B解析:石膏为矿物药,有效成分需高温快速析出,故武火急煎。人参需文火慢煎(补益药),阿胶烊化(胶质药),旋覆花包煎(有毛药物)。5.情志护理中“以悲胜怒”的依据是:A.五行相克(悲属金,怒属木,金克木)B.五行相生(悲属金,怒属木,木生火)C.阴阳对立(悲为阴,怒为阳)D.气血调和(悲主收敛,怒主升发)答案:A解析:五志配五行:怒属木,悲属金,根据五行相克理论(金克木),故以悲胜怒。此为中医情志相胜疗法的核心机制。6.患者术后自汗不止,动则尤甚,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其护理应首选:A.环境宜温燥,避免受风B.饮食忌生冷,宜食山药、黄芪粥C.中药汤剂冷服,防助热D.情志调护以“怒胜思”答案:B解析:患者为气虚自汗,护理需补气固表。山药、黄芪粥健脾益气,符合饮食调护原则。环境应温暖避风(非温燥),中药宜温服(气虚多寒),情志调护应“思胜恐”或“喜胜忧”,而非“怒胜思”。7.下列哪项属于中医“望神”的重点观察内容?A.舌苔润燥B.目光神采C.皮肤色泽D.爪甲荣枯答案:B解析:望神的核心是观察精神意识、目光神采、反应灵敏度等。舌苔属望舌,皮肤、爪甲属望形,均为望诊内容但非“神”的重点。8.刮痧疗法中,“出痧”的病理意义是:A.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属操作失误B.邪气外排,气血运行改善的表现C.皮肤损伤,需立即停止操作D.体内热毒过盛,提示病情危重答案:B解析:刮痧通过刺激经络使局部气血透达,“痧”是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的表现,标志邪气外排,属正常治疗反应,非损伤或病情危重。9.患者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舌淡苔白,脉虚弱。其证型为:A.胃阴不足B.肝胃不和C.脾胃虚寒D.饮食积滞答案:C解析: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虚证,寒证),得食则缓(虚则食充),舌脉均支持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见灼痛、口干,肝胃不和见胀痛连胁,饮食积滞见胀痛拒按。10.中药“十八反”中,与甘草相反的药物是:A.半夏B.贝母C.海藻D.白及答案:C解析:十八反口诀“藻戟遂芫俱战草”,即海藻、大戟、甘遂、芫花与甘草相反。半夏、贝母、白及与乌头相反(半蒌贝蔹及攻乌)。11.中医“治未病”思想中,“既病防变”的护理措施不包括:A.观察病情传变规律B.早期干预防止恶化C.加强锻炼增强体质D.截断病邪传变途径答案:C解析:“既病防变”针对已病患者,重点是防止病情发展;加强锻炼属“未病先防”。其余选项均为控制疾病传变的措施。12.下列哪项是艾灸“雀啄灸”的操作特点?A.艾条固定距皮肤2-3cm,持续熏烤B.艾条沿经络往返移动C.艾条像鸟雀啄食般上下移动D.艾炷直接放置皮肤点燃答案:C解析:雀啄灸为艾条端与皮肤不固定距离,上下移动如啄食;A为温和灸,B为回旋灸,D为直接灸(瘢痕灸或无瘢痕灸)。13.患者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满,尿少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其护理原则应为:A.清热利湿,利水消肿B.温肾健脾,化气行水C.疏风解表,宣肺利水D.活血化瘀,行气利水答案:B解析:水肿腰以下甚(病在脾肾)、按之凹陷难复(阳虚水停)、脘腹胀满(脾阳不足)、舌脉均提示脾肾阳虚,故需温肾健脾,化气行水。14.中医“耳穴压豆”治疗失眠,首选的主穴是:A.肝、胆B.心、神门C.脾、胃D.肾、膀胱答案:B解析:心主神明,神门为安神要穴,故耳穴压豆治疗失眠首选心、神门。肝、胆用于肝郁化火型,脾、胃用于心脾两虚型,肾、膀胱用于心肾不交型。15.下列哪项不符合“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护理要点?A.腹部冷热敷交替B.饮食宜食桃仁、山楂C.中药汤剂温服D.情志调护以“喜胜忧”答案:A解析:气滞血瘀型痛经需行气活血,腹部应热敷(温通气血),而非冷热敷交替(冷敷可能加重血瘀)。桃仁、山楂活血,温服助药效,喜胜忧可调节气机,均符合护理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阴阳失调”基本表现的有:A.阴阳偏盛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格拒答案:ABCD解析:阴阳失调包括阴阳偏盛(实证)、偏衰(虚证)、互损(阴阳两虚)、格拒(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亡失(亡阴/亡阳),均为基本表现形式。2.望舌时需观察的内容包括:A.舌神B.舌色C.舌形D.舌苔答案:ABCD解析:望舌包括舌神(荣枯)、舌色(淡红、淡白等)、舌形(胖瘦、齿痕等)、舌态(痿软、颤动等)及舌苔(苔质、苔色),四者均为观察重点。3.下列哪些是拔罐疗法的禁忌证?A.皮肤破损处B.大血管分布区C.孕妇腹部D.风寒湿痹答案:ABC解析:拔罐禁忌包括皮肤破损、大血管处(防止出血)、孕妇腹部/腰骶部(易动胎气)。风寒湿痹为拔罐适应证(温经散寒)。4.气滞血瘀型胸痹(冠心病)的护理措施包括:A.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恼怒B.饮食宜食薤白、山楂、桃仁C.中药汤剂凉服以清热D.疼痛时取端坐位,给予宽胸气雾剂答案:ABD解析:气滞血瘀需行气活血,情绪恼怒加重气滞,故需稳定情绪;薤白通阳散结,山楂、桃仁活血,符合饮食调护;疼痛时端坐位减少心肌耗氧,宽胸气雾剂(含活血化瘀成分)可缓解症状。中药应温服(温通气血),凉服可能凝滞气血。5.中药配伍“十九畏”中,相畏的药对包括:A.硫黄畏朴硝B.人参畏五灵脂C.官桂畏石脂D.甘草畏海藻答案:ABC解析:十九畏包括“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甘草畏海藻属十八反(藻戟遂芫俱战草)。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同病异护”与“异病同护”的区别及临床意义。答:同病异护指同一种疾病因证型不同,护理原则和措施各异;异病同护指不同疾病若证型相同,可采取相同护理方法。例如,感冒分风寒、风热,前者辛温解表(保暖、姜糖水),后者辛凉解表(散热、薄荷茶),属同病异护;胃下垂(中气下陷)与子宫脱垂(中气下陷)均需补中益气(黄芪粥、避免久站),属异病同护。临床意义在于强调“辨证施护”核心,避免“见病不见证”的机械护理,提高针对性。2.中医情志护理的“五音疗法”具体如何应用?请举例说明。答:五音疗法根据五行-五音-五脏对应关系(角木属肝、徵火属心、宫土属脾、商金属肺、羽水属肾),通过不同音调音乐调节情志。例如:-肝郁气滞者(怒伤肝):听角调(如《胡笳十八拍》),条达肝气;-心神不宁者(喜伤心):听徵调(如《紫竹调》),清心安神;-思虑过度者(思伤脾):听宫调(如《十面埋伏》),健脾和中;-悲忧过度者(悲伤肺):听商调(如《阳春白雪》),宣发肺气;-惊恐不安者(恐伤肾):听羽调(如《梅花三弄》),补肾定志。3.简述艾灸的注意事项(包括操作前、中、后)。答:操作前:评估患者体质(实热证、阴虚火旺者慎用)、皮肤完整性(避开破损处);选择合适体位(防艾灰脱落烫伤);准备艾条/艾炷、打火机、纱布(压灭艾灰)。操作中:掌握距离(皮肤有温热感,避免灼痛);观察局部反应(潮红为度,起疱者小水疱无需处理,大疱用无菌针挑破涂龙胆紫);昏迷、儿童需专人守护(防烫伤)。操作后:熄灭艾条(浸入水中);清洁局部皮肤;记录灸后反应(如出汗、排气等);告知患者2小时内避风寒,勿立即洗澡。4.湿热痢(细菌性痢疾)的辨证施护要点有哪些?答:湿热痢主症: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护理要点:-环境:病室凉爽通风(湿热需散热),消毒隔离(防传染);-饮食:清淡易消化(如米汁、藕粉),忌辛辣、油腻(助湿生热),可饮马齿苋粥(清热利湿);-用药:中药汤剂偏凉服(清利湿热),观察服药后排便次数、性状变化;-对症护理:腹痛者热敷中脘、天枢(温通气血);里急后重者取蹲位或半卧位(减轻肛门坠胀);-情志:安慰患者(避免焦虑加重气机阻滞);-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量、色(警惕脱液),监测体温(高热者物理降温)。5.中医体质辨识中“气虚质”的特征及护理原则是什么?答:特征:主症为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动则尤甚)、舌淡苔薄、脉弱;次症可见头晕目眩、易于感冒、食少便溏。护理原则:-环境:温暖避风(气虚易受寒),避免劳累(耗气);-饮食:宜补气(山药、莲子、黄芪炖鸡),忌生冷、耗气(萝卜、空心菜);-运动:适度有氧运动(八段锦、散步),避免剧烈运动(耗气);-用药:中药宜文火慢煎(补益药需久煎),温服(助阳气);-情志:避免过度思虑(思伤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可听宫调音乐(健脾益气);-特色护理:艾灸关元、气海(补气),穴位按摩足三里(健脾)。四、案例分析题(15分)患者张某,男,68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3天”入院。现症:右侧上肢抬举困难,下肢行走需搀扶,言语謇涩,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未规律服药。请结合中医护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该患者的中医辨证(证型)及辨证依据是什么?2.提出主要的护理原则。3.列举3项以上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情志、饮食、用药、特色技术等方面)。答案:1.辨证:中风(中经络)·肝阳上亢证。辨证依据:①主症:右侧肢体活动不利(风痰阻络)、言语謇涩(舌窍不利);②肝阳上亢表现: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肝阳上亢,上扰清窍)、烦躁易怒(肝失疏泄);③舌脉:舌红苔黄(热象)、脉弦有力(肝阳亢盛);④诱因: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肝阳易亢)。2.护理原则:平肝潜阳,息风通络。3.具体护理措施:-情志护理:患者烦躁易怒,属“怒伤肝”,需引导情绪宣泄(如倾诉),避免刺激(如争吵);可听商调音乐(《阳春白雪》),金克木(商属金,肝属木),平抑肝火;-饮食护理:宜清淡,忌辛辣、油腻(助火生风);推荐菊花枸杞茶(清肝明目)、芹菜粥(平肝潜阳);限制盐摄入(防血压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