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地球与地球仪(2025年7月)_第1页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地球与地球仪(2025年7月)_第2页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地球与地球仪(2025年7月)_第3页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地球与地球仪(2025年7月)_第4页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地球与地球仪(2025年7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34页)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地球与地球仪(2025年7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某一地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则该地是()A.(20°N,120°E) B.(40°N,165°E) C.(35°N,90°E) D.(50°N,150°W)2.2022年6月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发布中国空间站8K超高清短片《窗外是蓝星》,并称“星辰大海,征途万里;未来,我们已经启程!”首次证明这颗“蓝星”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A.卫星照片 B.指南针的发明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3.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A.本初子午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4.火星表面也是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经纬度的划分方法与地球一致。如图示意“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点,其经纬度位置约为()A.25°N,110°E B.25°S,110°E C.25°N,110°W D.25°S,110°W5.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点间的经纬线实际长度,说法正确的是()A.ab=cd B.ab>cd C.ac=bd D.ac>bd6.一位“驴友”骑行去西藏迷路了,借助手机发送北斗卫星求救消息(如图)成功获救。读图,该“驴友”发送求救消息的位置大致位于()A. B. C. D.7.下面的四幅图中的点L,同时符合“北半球、东半球、在我国境内”的是()A. B. C. D.8.北京时间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太空教师”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形状是()A.椭圆形 B.圆柱体 C.弧形 D.球体9.八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过程,正确制作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②①⑤③④ D.③④②①⑤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图是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位置图。据图完成下题。据图判断,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经纬度位置大致正确的是()A.酒泉(40°N,110°E) B.太原(38°S,113°E) C.西昌(28°N,102°W) D.文昌(19°N,111°E)11.2024年4月28日,神舟十七号、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举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图为宇航员出舱时画面,宇航员从神舟飞船上观察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可以证明地球为“球体”的例证是()A.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一江春水向东流 D.回港的海船先看到灯塔的尖顶,后看到塔身12.同学们在地理课堂上利用简易地球仪(只绘制了经纬线)可以()A.演示地球的运动 B.认识地球的形状 C.找到自己家乡的位置 D.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13.同学们畅想要在地球上做四大工程,理论上正确的是()A.工程一:给地球做件全覆盖的外衣。布料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B.工程二:从地球一端经地心到另一端打个隧道,隧道长约6371千米 C.工程三:在地球上建一座四面朝北的宫殿,宫殿应建在赤道上 D.工程四:沿赤道给地球做一条金腰带,腰带长约4万千米14.老师在地理课上经常吟诵一些富有地理道理的诗句,以下哪句诗所反映的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5.生活中处处有地理。通过观察如图“手持帆船模型沿着伞面移动,模拟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状态”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出地球的()A.大小 B.质量 C.形状 D.海陆分布二.解答题(共5小题)16.【漫步世界大美山河】夏威夷群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毛伊岛和考爱岛的自然风光最为吸引游客。读夏威夷群岛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据图可知,夏威夷岛的经纬度位置最接近。A.(20°N,156°W)B.(20°N,156°E)C.(20°S,156°W)D.(20°S,156°E)(2)夏威夷群岛所在的半球位置为。(3)游客从毛伊岛前往考爱岛游玩,整体行进方向应为。17.根据下列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的经纬度:A,;B,;C,。(2)判断A、B、C、D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哪两个半球?A、;B、;C、;D、。18.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图中A点在(东/西)半球。(2)图中C点位于B点的方向。(3)图中A点位于纬度(高、中、低),B点位于(南/北)半球,C点位于(东/西)半球。(4)A、B两点最先看到日出的是点。(5)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都是。19.在框内填注箭头所指处的内容(南、北极点,经、纬线,地轴)。①、②、③、④、⑤。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1)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A﹣B的轴转动,这根轴代表。AB两点中,A点对着北极星方向,是地球上的最北点,称为北极;B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称为。(2)①圈是与A、B距离相等的大圆圈,称为赤道,所有与它平行的圆圈称为纬线。在地球仪上纬线指示方向。②纬线的纬度为23.5°S,是一条特殊纬线,称为线。(3)连接AB两点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称为也叫子午线,在地球仪上指示方向。(4)甲点的经纬度是。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地球与地球仪(2025年7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CBACBADCDD题号12131415答案ADCC一.选择题(共15小题)1.某一地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则该地是()A.(20°N,120°E) B.(40°N,165°E) C.(35°N,90°E) D.(50°N,150°W)【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专题】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C【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半球范围为20°W以东至160°E以西,西半球范围为20°W以西至160°E以东。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中,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解答】解:A.(20°N,120°E):纬度20°N属于低纬度,经度120°E位于东半球,但综合判断其符合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故A不符合题意;B.(40°N,165°E):纬度40°N属于中纬度,经度165°E位于西半球,因此符合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故B不符合题意;C.(35°N,90°E):纬度35°N属于中纬度,经度90°E位于东半球,因此符合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故C符合题意;D.(50°N,150°W):纬度50°N属于中纬度,经度150°W位于西半球,因此符合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半球划分与纬度划分的地理知识。2.2022年6月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发布中国空间站8K超高清短片《窗外是蓝星》,并称“星辰大海,征途万里;未来,我们已经启程!”首次证明这颗“蓝星”是一个球体的事件是()A.卫星照片 B.指南针的发明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C【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猜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解答】解:这颗“蓝色弹珠”是地球。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一周,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的历史事件。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历史事件,牢记即可。3.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A.本初子午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考点】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B【分析】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解答】解: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故选:B。【点评】认真审题,把握南北半球的划分,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4.火星表面也是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经纬度的划分方法与地球一致。如图示意“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点,其经纬度位置约为()A.25°N,110°E B.25°S,110°E C.25°N,110°W D.25°S,110°W【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A【分析】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解答】解:读图可知,“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点的经度向东增大,纬度向北增大,经纬度位置约为(25°N,110°E)。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定位,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5.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点间的经纬线实际长度,说法正确的是()A.ab=cd B.ab>cd C.ac=bd D.ac>bd【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C【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解答】解:在经纬网上,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读图分析可知,图中c﹣d、a﹣c、b﹣d、a﹣b之间所跨度数均为20°,且cd位于20°N上,ab位于40°N纬线上,可判定,ac=bd,ab<cd。故选:C。【点评】认真审题,把握经纬线的特点,依据题文信息,读图理解解答即可。6.一位“驴友”骑行去西藏迷路了,借助手机发送北斗卫星求救消息(如图)成功获救。读图,该“驴友”发送求救消息的位置大致位于()A. B. C. D.【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B【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南北纬度。【解答】解: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依据“驴友”迷路地点的经纬度(北纬30°44′41″,东经100°9′35″),结合选项信息可知,该“驴友”发送求救消息的位置大致位于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经纬度判读方法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7.下面的四幅图中的点L,同时符合“北半球、东半球、在我国境内”的是()A. B. C. D.【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答案】A【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解答】解:依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A中L点的经纬度是110°E,20°N;B中L点的经纬度是100°W,10°S;C中L点的经纬度是130°E,20°S;D中L点的经纬度是15°W,20°N.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我国领土的经纬度范围是4°N﹣53°N,73°E﹣﹣135°E.由此可知,符合“北半球、东半球、在我国境内”的是A中的L点。依据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8.北京时间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太空教师”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形状是()A.椭圆形 B.圆柱体 C.弧形 D.球体【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D【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解答】解:“太空教师”从中国空间站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因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形状,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9.八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过程,正确制作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②①⑤③④ D.③④②①⑤【考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专题】示意图;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C【分析】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正确步骤为:准备材料和工具;确定赤道和两极的位置;绘制经纬线;制作地球仪支架;安装地球仪。【解答】解: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正确步骤为:准备材料和工具;确定赤道和两极的位置;绘制经纬线;制作地球仪支架;安装地球仪。读图可知,②①⑤③④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过程,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此题。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图是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位置图。据图完成下题。据图判断,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经纬度位置大致正确的是()A.酒泉(40°N,110°E) B.太原(38°S,113°E) C.西昌(28°N,102°W) D.文昌(19°N,111°E)【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D【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南北纬度。【解答】解: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酒泉的经纬度为(40°N,100°E),太原的经纬度约为(38°N,113°E),西昌的经纬度约为(28°N,102°E),文昌的经纬度约为(19°N,111°E)。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经纬度判读方法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1.2024年4月28日,神舟十七号、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举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图为宇航员出舱时画面,宇航员从神舟飞船上观察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可以证明地球为“球体”的例证是()A.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一江春水向东流 D.回港的海船先看到灯塔的尖顶,后看到塔身【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D【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人们凭直觉产生“天圆地方”的说法→观察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解答】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只有“回港的海船先看到灯塔的尖顶,后看到塔身”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形状的例证,结合知识点分析解答即可。12.同学们在地理课堂上利用简易地球仪(只绘制了经纬线)可以()A.演示地球的运动 B.认识地球的形状 C.找到自己家乡的位置 D.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考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A【分析】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的地球模型,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在地球仪表面有赤道、极点、经线和纬线等,其中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极点是指地轴与地球最北端和最南端的交点,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弧线,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长度不等,到南北极点缩为一点。【解答】解:地球仪是地球模型,利用简易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运动,故A正确;地球仪是正球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因此利用地球仪不能认识地球的真实形状,故B错误;该地球仪上只有一些经纬线,无法找到自己家乡的准确位置,故C错误;该地球仪上没有海陆分布信息,无法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仪利用简易地球仪可以知道的地理知识点,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13.同学们畅想要在地球上做四大工程,理论上正确的是()A.工程一:给地球做件全覆盖的外衣。布料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B.工程二:从地球一端经地心到另一端打个隧道,隧道长约6371千米 C.工程三:在地球上建一座四面朝北的宫殿,宫殿应建在赤道上 D.工程四:沿赤道给地球做一条金腰带,腰带长约4万千米【考点】地球的大小.【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D【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计算,地球的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解答】解: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要给地球做件全覆盖的外衣,布料面积约需5.1亿平方千米,A错误;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从地球一端经地心到另一端打个隧道,隧道长应是直径的长度,即为平均半径的2倍,约2×6371=12742千米,B错误;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端,它的四周方向都是北,故在地球上建一四面朝北的宫殿,宫殿应建在南极点,C错误;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沿赤道给地球做一条金腰带,那么这条腰带的长度约4万千米,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知识点分析解答即可。14.老师在地理课上经常吟诵一些富有地理道理的诗句,以下哪句诗所反映的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答案】C【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解答】解: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选项C是描述登高可以望远的道理,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理解解答即可。15.生活中处处有地理。通过观察如图“手持帆船模型沿着伞面移动,模拟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状态”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推测出地球的()A.大小 B.质量 C.形状 D.海陆分布【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专题】示意图;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C【分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解答】解:伞面是个半圆,地球是一个球体,两者局部有相似之处,因此手持帆船模型沿着伞面移动的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地球的形状,选项C正确;此实验无法探究地球的质量、大小、海陆分布,选项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属于基础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理解解答即可。二.解答题(共5小题)16.【漫步世界大美山河】夏威夷群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毛伊岛和考爱岛的自然风光最为吸引游客。读夏威夷群岛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据图可知,夏威夷岛的经纬度位置最接近A。A.(20°N,156°W)B.(20°N,156°E)C.(20°S,156°W)D.(20°S,156°E)(2)夏威夷群岛所在的半球位置为西半球、北半球。(3)游客从毛伊岛前往考爱岛游玩,整体行进方向应为向西北。【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1)A;(2)西半球、北半球;(3)向西北。【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解答】解:(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夏威夷岛的经纬度位置最接近(20°N,156°W)。(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夏威夷群岛所在的半球位置为西半球、北半球。(3)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游客从毛伊岛前往考爱岛游玩,整体行进方向应为向西北。故答案为:(1)A;(2)西半球、北半球;(3)向西北。【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经纬度的判断方法、半球的划分、方向的判定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7.根据下列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的经纬度:A40°S,40°W;B40°N,40°E;C10°N,170°W。(2)判断A、B、C、D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中的哪两个半球?A南半球、西半球;B北半球、东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1)40°S;40°W;40°N;40°E;10°N;170°W;(2)南半球;西半球;北半球;东半球;北半球;西半球;南半球;西半球。【分析】(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解答】解:(1)由图可知,A的经度是位于向西增大上,是西经,纬度是位于向南增大上,是南纬,所以经纬度是(40°W,40°S);B的经度是位于向东增大上,是东经,纬度是位于向北增大上,是北纬,所以经纬度是(40°E,40°N);C的经度是位于向西增大上,是西经,纬度是位于向北增大上,是北纬,所以经纬度是(170°W,10°N)。(2)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据图中各点的经纬度可得:A点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B点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C点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D点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故答案为:(1)40°S;40°W;40°N;40°E;10°N;170°W;(2)南半球;西半球;北半球;东半球;北半球;西半球;南半球;西半球。【点评】本题以经纬网图为材料,涉及经纬度判断,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判断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经纬网定位的掌握。18.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图中A点在西(东/西)半球。(2)图中C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3)图中A点位于中纬度(高、中、低),B点位于(南/北)北半球,C点位于东(东/西)半球。(4)A、B两点最先看到日出的是B点。(5)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1)西;(2)西南;(3)中;北;东;(4)B;(5)自西向东。【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确定低、中、高纬度。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位置靠东的先见到日出。【解答】解:(1)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A点(40°W)位于西半球。(2)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图中C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3)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图中A点位于中纬度,B点(40°N)位于北半球,C点(20°E)位于东半球。(4)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运动,位置偏东的地区比位置偏西的先看到日出。A、B两点中,B点位置比A点偏东,先看到日出。(5)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故答案为:(1)西;(2)西南;(3)中;北;东;(4)B;(5)自西向东。【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在把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半球的划分、纬度区的划分、地球自转与公转等知识点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19.在框内填注箭头所指处的内容(南、北极点,经、纬线,地轴)。①地轴、②北极点、③纬线、④经线、⑤南极点。【考点】经线与纬线的划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①地轴;②北极点;③纬线;④经线;⑤南极点。【分析】在地球仪表面的地理事物有赤道、极点、经线和纬线等,其中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极点是指地轴与地球最北端和最南端的交点,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弧线,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解答】解:用手指拨动地球仪,它会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也就是地轴。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地球仪上特殊的纬线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北极点和南极点。因此,①为地轴,②为北极点,③为纬线,④为经线,⑤为南极点。故答案为:①地轴;②北极点;③纬线;④经线;⑤南极点。【点评】认真审题,把握地球仪相关知识及经纬线的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1)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A﹣B的轴转动,这根轴代表地轴。AB两点中,A点对着北极星方向,是地球上的最北点,称为北极;B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称为南极。(2)①圈是与A、B距离相等的大圆圈,称为赤道,所有与它平行的圆圈称为纬线。在地球仪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纬度为23.5°S,是一条特殊纬线,称为南回归线。(3)连接AB两点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称为经线也叫子午线,在地球仪上指示南北方向。(4)甲点的经纬度是90°E,23.5°S。【考点】经线与纬线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答案】(1)地轴;南极;(2)东西;南回归;(3)经线;南北;(4)90°E,23.5°S。【分析】(1)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南北纬度。(2)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解答】解:(1)读图可知,A﹣B是地轴,是人类假想的地球自转轴;地球上的最北点为北极,地球上的最南点B点为南极。(2)在地球仪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3.5°S是一条特殊纬线,是南回归线。(3)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4)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甲地的经纬度是90°E,23.5°S。故答案为:(1)地轴;南极;(2)东西;南回归;(3)经线;南北;(4)90°E,23.5°S。【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仪示意图的判读,涉及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判读方法等相关内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考点卡片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知识点的认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1.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2.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例如,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3.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4.伴随着近现代的科技发展,人类通过发射卫星等科技手段,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例1:(2013•葫芦岛)最先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分析: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解答:在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周的航行,最先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故选:B。点评: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找出依次所经过的大洋。例2: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赤道略鼓的球体。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大小一般用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和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等来表示。解答: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答案为:两极;赤道。点评:基础性题目是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前提,要牢记。【解题思路点拔】关键是熟记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证实是球形的证据。2.地球的大小【知识点的认识】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地球由两个圈层构成,即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另外在大气圈层外还包围着磁层,里面有带电粒子组成的两条辐射带.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1.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陆地29%,海洋71%);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3.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地球的大小的认识,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例:(2011•泰安)读图,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半径是6357千米B.极半径是6378千米C.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D.赤道直径约为4万千米分析:地球有多大,可以用三个数据来进行说明,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和地球赤道的周长4万千米.解答:A.从图可以看出,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故不符合题意.B.从图可以看出,极半径是6357千米.故不符合题意.C.从图可以看出,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故正确.D.4万千米应是赤道的周长,而不是赤道的直径.故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大小.该知识点是重点内容,要记住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三个数据.【解题思路点拔】关键是熟记掌握有关地球大小的各项数据.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知识点的认识】在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地球是运动的星体,由于它的自转和倾斜地绕太阳公转而形成了种种自然现象,用地球仪作为教具来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直观易懂,所以地球仪在坐中、小学的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办公用品.世界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纽伦堡博物馆里.地球仪有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和地貌地球仪三种.【命题的方向】主要考查了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的认识,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例1: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A.赤道B.地球公转轴C.极点D.经线和纬线分析:在地球仪表面的地理事物有赤道、极点、经线和纬线等,其中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极点是指地轴与地球最北端和最南端的交点,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弧线,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解答:在地球仪表面的地理事物有赤道、极点、经线和纬线等,地球公转轴在地球仪上表示不出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理解解答即可.例2:观察图示,问答问题:(1)地球仪的“地轴”与桌面的夹角应为66.5°.(2)眼前地球仪上的半球范围大部分为东(东或西)半球.(3)在此基础上,将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80°,眼前的半球范围中将会有:A.A.90°W经线B.印度半岛C.90°E经线D.澳大利亚.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解答:(1)地球仪的“地轴”与桌面的夹角应为66.5°.(2)眼前地球仪上的半球范围大部分为东半球.(3)在此基础上,将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80°,眼前的半球是西半球,90°W经线位于西半球,印度半岛、90°E经线和澳大利亚都位于东半球.故答案为:(1)66.5°;(2)东;(3)A.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仪相关的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解题思路点拔】熟记掌握地球仪的特点即可,解题时注意读图理解.4.经线与纬线的划分【知识点的认识】经线与纬线的特点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指示南北方向.【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经线与纬线划分的认识,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一般为选择、填空、解答形式出题.例:(2014•汕尾模拟)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线总共有360条B.纬线总共有180条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解答: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是垂直相交的,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属于基础题.【解题思路点拔】关键是熟记经纬线的划分区别与特点.5.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知识点的认识】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线,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经线分为东西经度,各有180°,东经经度从0°往东至180°,用字母“E”表示;西经经度从0°往西至180°,用字母“W”表示.其中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纬线: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纬线分为南北纬度,各有90°,北纬纬度从0°往北至90°,用字母“N”表示;南纬纬度从0°往南至90°,用字母“S”表示.其中0°纬线叫做赤道.【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经度与纬度划分的认识,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一般为选择、填空、解答形式出题,有一定的综合性.例1:小明到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旅游时,他两脚跨在本初子午线地标的两侧,张开双手表示东经和西经,此时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变化的规律是()A.没有变化B.度数减少C.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