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中国的青藏地区(2025年7月)_第1页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中国的青藏地区(2025年7月)_第2页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中国的青藏地区(2025年7月)_第3页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中国的青藏地区(2025年7月)_第4页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中国的青藏地区(2025年7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1页(共31页)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中国的青藏地区(2025年7月)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中10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471米。地震后10分钟,救援飞机抵达灾区,中国速度震惊世界。抗震救灾见闻记录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日喀则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②受暖湿气流影响,当地昼夜温差小③为地震灾民准备最喜欢的口粮青稞④可借助农村传统的运输工具牦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居民以藏族为主,信奉藏传佛教 B.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C.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D.主要牲畜有三河牛、藏绵羊、藏羚羊3.西藏面积广大,而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带()A.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4.青藏高原上的农业区是()A.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B.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D.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5.下列描述符合青藏高原地表特征的是()A.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B.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C.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D.地势高峻,雪山连绵6.西藏面积广大,而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带()A.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气温低,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7.青藏地区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三江”是指()A.长江、乌江、黄河 B.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 C.塔里木河、黄河、通天河 D.长江、澜沧江、黄河8.下列描述符合青藏地区特征的有()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河流稀少,气候干旱 C.地形复杂,降水丰富 D.地势低洼,湖泊稀少9.小磊一家要到青藏高原体验雪域之旅。据所学知识,旅行途中需携带()①氧气袋②解暑药③保暖衣物④遮阳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0.青藏地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流谷地,主要的原因是()A.气温 B.土壤 C.地形 D.水源11.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汉、藏之间茶马互换而形成的交通要道。暑期几位地理爱好者进行茶马古道游。读茶马古道局部示意图,从拉萨到成都,沿着茶马古道依次可以看到()A.河谷农业、林业、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渔业、水田农业 C.河谷农业、林业、旱作农业 D.高寒牧业、灌溉农业、旱作农业12.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河谷地带()A.机械化高 B.降水充沛 C.气温较高 D.光照充足13.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列对该地区利用和保护的措施合理的是()A.建立三江源的自然保护区 B.大力开发天然草场发展畜牧业 C.大量引用湖泊水灌溉农田 D.开采当地的砂金增加经济收入14.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全线桥隧比(桥梁和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高达81%,被称为“最难修建的铁路”。川藏铁路沿线修建众多高架桥和隧道,最主要的目的是()A.便于欣赏沿途风光 B.增强“过山车”刺激性 C.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 D.尽量避免惊扰野生动物15.藏羚羊是青藏高原典型的代表动物之一,常栖息于开阔的草地。如图示意藏羚羊局部生理构造,图示藏羚羊生理构造指示的环境特征是()①干旱②缺氧③寒冷④高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6.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地带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小 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二.解答题(共4小题)17.近年来,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设立了一批国家公园,重点建设三江源、青海湖、辽河口、松嫩鹤乡、三江平原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图1为青藏地区简图。图2为东北地区简图。(1)请列举两条湿地的生态功能。(2)试分析三江源和三江平原两湿地形成的共同自然原因。(答两点)(3)今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出现逐年萎缩,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可以()。①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的自然保护意识②增建新城,加大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③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④加大保护区的巡逻执法力度,严禁滥捕乱杀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期我国在青藏地区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铜矿资源量2000余万吨。目前在青藏地区形成了玉龙、多龙、巨龙—甲玛和雄村—朱诺四个千万吨级的铜矿资源基地,预测资源潜力达1.5亿吨,青藏地区有望成为世界级铜资源基地。铜作为真正的关键金属,在绿色能源开发以及利用方面尤其重要。材料二如图为“青藏地区位置及全球铜矿带分布示意图”。(1)青藏地区位于昆仑山—A(山脉)以南,横断山以西,位于地势的第级阶梯。(2)结合材料,世界铜矿富集区主要位于板块交界处,青藏高原铜矿带形成的主要是因为位于与交界处。除铜矿资源外,青藏地区还可将当地丰富的、等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3)简述工作人在铜矿勘探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有、。文文:我国对铜矿的进口依赖度达到了90%,这无疑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一定风险,因此要加大开发力度保障我国铜矿安全。理理:生态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青藏高原拥有独特且脆弱的生态系统,应当停止一切开发活动。(4)如何实现青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请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19.生活处处是地理:“西藏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城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该区域气候干燥,农业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有水即为良田,无水为荒漠,有人曾说无雪水、无河渠,便无河西走廊。材料二:西藏自治区的南部和东部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的谷地里有种植青稞的优越自然条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地形平坦且热量相对充足,当地种植的青稞深受大众喜爱。西藏借助“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成为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1)图1中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河西走廊的人们利用发展了灌溉农业。(2)西藏自治区所处的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请结合材料判断当地农民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青稞的最主要原因是。(只答—项)(3)“直播带货”的西藏特色产品有(填序号)。①豆汁②糌粑③酥油茶④吊干杏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处青藏高原的拉萨市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独特、自然风光壮丽,是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如图示意拉萨市主要旅游景点。漫步拉萨街头导游介绍拉萨市海拔3650米,空气稀薄、紫外线照射强烈,昼夜温差大……(1)漫步拉萨街区,游客可以参观游览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大昭寺等。游览过程中,发现一部分游客需要吸氧,其地理原因是。母亲河的滋养拉萨市位于拉萨河谷地,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受拉萨河滋养。拉萨市年降水量200~500毫米,集中在6~9月份。(2)拉萨河(流向)流经拉萨市区,夏季是拉萨河水量最充沛的季节,从河水的来源看,其原因有。做文明的游客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生态环境脆弱,例如垃圾的自然降解极其缓慢,破坏的植被很难自然恢复。(3)文明游客,从我做起!请列举在拉萨旅游时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

2026年中考地理复习新题速递之中国的青藏地区(2025年7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CDCADCDADAA题号1213141516答案CACCC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中10千米范围内平均海拔约4471米。地震后10分钟,救援飞机抵达灾区,中国速度震惊世界。抗震救灾见闻记录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日喀则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②受暖湿气流影响,当地昼夜温差小③为地震灾民准备最喜欢的口粮青稞④可借助农村传统的运输工具牦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C【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大的环境特点是高寒,这里昼夜温差大;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它的毛厚而长,耐寒力强,体矮身健,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青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解答】解:西藏日喀则市位于青藏高原上,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青稞是日喀则市所在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当地农村重要的运输工具是牦牛,当地昼夜温差大,故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西藏自治区的地理知识点,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此题。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居民以藏族为主,信奉藏传佛教 B.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C.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D.主要牲畜有三河牛、藏绵羊、藏羚羊【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D【分析】青藏地区的居民以藏族为主,信奉藏传佛教;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三河牛是内蒙古牧区的主要牲畜,青藏地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解答】解:A、青藏地区居民以藏族为主,藏族人民大多信奉藏传佛教,不符合题意。B、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而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所以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如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不符合题意。C、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比如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此,不符合题意。D、三河牛是内蒙古牧区的主要牲畜,青藏地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答。3.西藏面积广大,而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带()A.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考点】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农业.【答案】C【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解答】解: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加之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植业发展,形成河谷农业。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为典型。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等。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4.青藏高原上的农业区是()A.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B.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D.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考点】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A【分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解答】解: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该地区的农业属于河谷农业,该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农业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青藏地区河谷地带的好处,牢记即可。5.下列描述符合青藏高原地表特征的是()A.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B.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C.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D.地势高峻,雪山连绵【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D【分析】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的地表景观是地面坦荡。【解答】解:沟壑纵横,黄土广布是指黄土高原,A错误;地形崎岖,石灰岩广泛是指云贵高原,B错误;辽阔坦荡,草场广布,是内蒙古高原,C错误;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气温低,雪山连绵,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6.西藏面积广大,而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根本原因是河谷地带()A.土壤肥沃,降水丰富 B.气温低,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考点】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C【分析】青藏高原地势高耸,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解答】解:西藏位于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高寒是主要特征。在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更充足,水源充足,比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7.青藏地区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三江”是指()A.长江、乌江、黄河 B.怒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 C.塔里木河、黄河、通天河 D.长江、澜沧江、黄河【考点】三江源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河流的分布.【专题】分布图;中国的河流与湖泊.【答案】D【分析】我国有众多的河流,不同河流的分布位置不同.【解答】解:我国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里的“三江”是指长江、澜沧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三江源地区的河流,牢记即可.8.下列描述符合青藏地区特征的有()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河流稀少,气候干旱 C.地形复杂,降水丰富 D.地势低洼,湖泊稀少【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A【分析】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四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呈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我国的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气候特征。【解答】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高山终年积雪,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要理解记忆。9.小磊一家要到青藏高原体验雪域之旅。据所学知识,旅行途中需携带()①氧气袋②解暑药③保暖衣物④遮阳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D【分析】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高原山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强烈,植被较少。冬季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8~20℃,夏季气温8~18℃,降水分配不均。【解答】解: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烈,旅行途中需要携带氧气袋、保暖衣物,遮阳帽;青藏高原气温低,即使在夏季也不会高于20℃,旅行途中不需要携带解暑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考查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理解作答。10.青藏地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流谷地,主要的原因是()A.气温 B.土壤 C.地形 D.水源【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答案】A【分析】青藏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其牧草矮小,畜牧能力较低,并且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地带.【解答】解: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故选:A。【点评】考查了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常见的基础题.11.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汉、藏之间茶马互换而形成的交通要道。暑期几位地理爱好者进行茶马古道游。读茶马古道局部示意图,从拉萨到成都,沿着茶马古道依次可以看到()A.河谷农业、林业、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渔业、水田农业 C.河谷农业、林业、旱作农业 D.高寒牧业、灌溉农业、旱作农业【考点】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A【分析】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主要农作物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麦、豌豆等。【解答】解:读图可知,拉萨到成都,自西向东,沿着“茶马古道”依次可以看到河谷农业、林业、水田农业。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一般都是发展河谷农业。再往东横断山区适宜发展林业,到成都这里水热条件好可以发展水田农业;灌溉农业一般分布在大江大河两岸,该地不适宜;渔业主要在河网密布的地方,该地不适宜;成都在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不是旱作农业。故选:A。【点评】考查从拉萨到成都,沿着茶马古道依次看到的景观,理解作答。12.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河谷地带()A.机械化高 B.降水充沛 C.气温较高 D.光照充足【考点】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C【分析】西藏自治区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只有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这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青稞穗大粒饱。【解答】解: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限制性条件是热量不足,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较高,热量充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青稞多种植于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理解作答即可。13.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列对该地区利用和保护的措施合理的是()A.建立三江源的自然保护区 B.大力开发天然草场发展畜牧业 C.大量引用湖泊水灌溉农田 D.开采当地的砂金增加经济收入【考点】三江源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答案】A【分析】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解答】解:建立三江源的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选项中的其它选项不利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江源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14.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进藏“天路”,全线桥隧比(桥梁和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高达81%,被称为“最难修建的铁路”。川藏铁路沿线修建众多高架桥和隧道,最主要的目的是()A.便于欣赏沿途风光 B.增强“过山车”刺激性 C.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 D.尽量避免惊扰野生动物【考点】青藏的交通和主要城市.【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C【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成(都)﹣阿(坝)等许多工程艰巨的高原公路。大大改变了落后的交通状况,促进了青藏高原经济的繁荣。【解答】解:川藏铁路雅安到林芝段穿越横断山区,沿线地势起伏大,修建众多高架桥和隧道,不是为了便于欣赏沿途风光、增强“过山车”刺激性、避免惊扰野生动物,最主要目的是减缓线路的起伏程度。故选:C。【点评】考查川藏铁路沿线修建众多高架桥和隧道的最主要目的,可牢记作答。15.藏羚羊是青藏高原典型的代表动物之一,常栖息于开阔的草地。如图示意藏羚羊局部生理构造,图示藏羚羊生理构造指示的环境特征是()①干旱②缺氧③寒冷④高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C【分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解答】解:读图可知,藏羚鼻孔较大,鼻腔宽阔是为了吸入更多的氧气,说明青藏高原缺氧;藏羚绒毛厚密,说明当地气候寒冷。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16.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地带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B.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小 D.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考点】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C【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这些地区气温较高,风力小,土质较肥沃。【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地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较高、风力更小,有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答。二.解答题(共4小题)17.近年来,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设立了一批国家公园,重点建设三江源、青海湖、辽河口、松嫩鹤乡、三江平原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图1为青藏地区简图。图2为东北地区简图。(1)请列举两条湿地的生态功能。(2)试分析三江源和三江平原两湿地形成的共同自然原因。(答两点)(3)今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出现逐年萎缩,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为了更好地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可以(C)。①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的自然保护意识②增建新城,加大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③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④加大保护区的巡逻执法力度,严禁滥捕乱杀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三江源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1)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2)两地区气温低,蒸发弱,河流多,地表易积水;冻土深厚,地表水不易下渗;(3)全球气候变暖;C。【分析】(1)湿地为众多的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丰富了生物种类。(2)三江源和三江平原两湿地形成的共同自然原因是两地区气温低,蒸发弱,河流多,地表易积水;冻土深厚,地表水不易下渗。(3)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出现逐年萎缩,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解答】解:(1)湿地就像一个巨大的海绵,能够储存大量的水分,在降水多的时候吸纳雨水,在干旱时缓慢释放水分,对水资源起到调节和储蓄的作用。在洪水期,湿地可以容纳大量洪水,削减洪峰流量,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威胁;在干旱时期,湿地储存的水又能补充周边地区的水源,缓解旱情。湿地为众多的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丰富了生物种类。(2)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导致水分蒸发缓慢;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温也相对较低,蒸发较弱,这使得地表水分能够较多地留存下来,有利于湿地的形成。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河流众多,水源丰富,地表容易积水形成湿地;三江平原则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河网较为密布,地表积水条件好。三江源地区存在多年冻土,三江平原也有季节性冻土,冻土的存在就像一层隔水层,阻止了地表水向下渗透,使得地表能够长期保持湿润,促进了湿地的发育。(3)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持续升高,导致三江源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出现逐年萎缩的现象。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的自然保护意识,让居民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来,减少对湿地的破坏行为,①正确;增建新城会占用大量土地,可能会破坏湿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不利于湿地的可持续发展,②错误;通过法律手段规范人们在湿地保护区的行为,为湿地保护提供法律保障,③正确;加大保护区的巡逻执法力度,严禁滥捕乱杀行为,可以保护湿地中的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④正确。故答案为:(1)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2)两地区气温低,蒸发弱,河流多,地表易积水;冻土深厚,地表水不易下渗;(3)全球气候变暖;C。【点评】本大题以青藏地区简图、东北地区简图为材料,共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三江源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形成、三江源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18.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期我国在青藏地区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铜矿资源量2000余万吨。目前在青藏地区形成了玉龙、多龙、巨龙—甲玛和雄村—朱诺四个千万吨级的铜矿资源基地,预测资源潜力达1.5亿吨,青藏地区有望成为世界级铜资源基地。铜作为真正的关键金属,在绿色能源开发以及利用方面尤其重要。材料二如图为“青藏地区位置及全球铜矿带分布示意图”。(1)青藏地区位于昆仑山—A祁连山(山脉)以南,横断山以西,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2)结合材料,世界铜矿富集区主要位于板块交界处,青藏高原铜矿带形成的主要是因为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除铜矿资源外,青藏地区还可将当地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3)简述工作人在铜矿勘探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有高寒缺氧、地形复杂。文文:我国对铜矿的进口依赖度达到了90%,这无疑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一定风险,因此要加大开发力度保障我国铜矿安全。理理:生态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青藏高原拥有独特且脆弱的生态系统,应当停止一切开发活动。(4)如何实现青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请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理由:我国对铜矿进口依赖度高,开发铜矿有利于保障铜矿安全和经济发展;青藏地区生态脆弱,不能停止一切开发,也不能过度开发,应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如加强生态监测、采用环保开采技术等。【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1)祁连山;一;(2)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阳能;地热能;(3)高寒缺氧;地形复杂;(4)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理由:我国对铜矿进口依赖度高,开发铜矿有利于保障铜矿安全和经济发展;青藏地区生态脆弱,不能停止一切开发,也不能过度开发,应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如加强生态监测、采用环保开采技术等。【分析】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高原山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强烈,植被较少。冬季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8~20℃,夏季气温8~18℃,降水分配不均。【解答】解:(1)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A祁连山—横断山脉,青藏地区位于该分界线以西,属于第一级阶梯。(2)世界铜矿富集区主要位于板块交界处,青藏高原铜矿带形成的主要是因为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有利于矿产的形成。除铜矿资源外,青藏地区还可将当地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能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3)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含氧量低,会出现高寒缺氧的情况;同时,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增加了勘探的难度。(4)实现青藏地区可持续发展,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一方面,我国对铜矿的进口依赖度高,开发青藏地区的铜矿资源有利于保障我国铜矿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停止一切开发活动不利于地区的发展,而过度开发又会破坏生态环境。所以要在开发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如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采用环保的开采技术等,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故答案为:(1)祁连山;一;(2)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阳能;地热能;(3)高寒缺氧;地形复杂;(4)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理由:我国对铜矿进口依赖度高,开发铜矿有利于保障铜矿安全和经济发展;青藏地区生态脆弱,不能停止一切开发,也不能过度开发,应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如加强生态监测、采用环保开采技术等。【点评】本题以青藏地区位置及全球铜矿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山脉、地势阶梯、板块、能源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学科素养。19.生活处处是地理:“西藏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城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该区域气候干燥,农业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有水即为良田,无水为荒漠,有人曾说无雪水、无河渠,便无河西走廊。材料二:西藏自治区的南部和东部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的谷地里有种植青稞的优越自然条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地形平坦且热量相对充足,当地种植的青稞深受大众喜爱。西藏借助“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成为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1)图1中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河西走廊的人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2)西藏自治区所处的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请结合材料判断当地农民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青稞的最主要原因是热量相对充足。(只答—项)(3)“直播带货”的西藏特色产品有②③(填序号)。①豆汁②糌粑③酥油茶④吊干杏【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1)干旱;高山冰雪融水;(2)高寒;热量相对充足;(3)②③。【分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该地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该地区多沙漠。【解答】解:(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当地的人们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2)西藏自治区所处的青藏地区海拔高,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气温低,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适合发展畜牧业,而在海拔较低,热量较高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当地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3)豆汁是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吊干杏是新疆伊犁地区特有的优良品种;糌粑是西藏和喜马拉雅地区的主食,酥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是一道以酥油、砖茶、盐为主料制作的药膳。故答案为:(1)干旱;高山冰雪融水;(2)高寒;热量相对充足;(3)②③。【点评】本大题以我国西北地区略图和西藏自治区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气候、农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处青藏高原的拉萨市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独特、自然风光壮丽,是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如图示意拉萨市主要旅游景点。漫步拉萨街头导游介绍拉萨市海拔3650米,空气稀薄、紫外线照射强烈,昼夜温差大……(1)漫步拉萨街区,游客可以参观游览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游览过程中,发现一部分游客需要吸氧,其地理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母亲河的滋养拉萨市位于拉萨河谷地,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受拉萨河滋养。拉萨市年降水量200~500毫米,集中在6~9月份。(2)拉萨河自东向西(流向)流经拉萨市区,夏季是拉萨河水量最充沛的季节,从河水的来源看,其原因有夏季降水多;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做文明的游客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生态环境脆弱,例如垃圾的自然降解极其缓慢,破坏的植被很难自然恢复。(3)文明游客,从我做起!请列举在拉萨旅游时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青藏人民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专题】示意图;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地理区域.【答案】(1)布达拉宫;海拔高、空气稀薄;(2)自东向西;夏季降水多;气温高、冰雪融水多;(3)不随意丢弃垃圾;爱护动植物;不踩踏草地、攀折树枝等。【分析】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海拔3650米(要防内源氧缺乏症),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解答】解:(1)读图根据图例可知,拉萨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大昭寺等。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容易出现高原反应,部分游客需要吸氧。(2)拉萨河谷地,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因此拉萨河自东向西流经拉萨市。受夏季风影响,拉萨河流域夏季降水较多,同时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汇入河流水量多,拉萨河夏季水量充沛。(3)作为游客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示例:不随意丢弃垃圾,因为垃圾在青藏高原的自然降解速度极慢,随意丢弃垃圾会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保护当地动植物,不干扰它们的自然栖息地;不踩踏草地、攀折树枝,因为青藏高原的植被恢复能力弱,踩踏草地和攀折树枝会对植被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故答案为:(1)布达拉宫;海拔高、空气稀薄;(2)自东向西;夏季降水多;气温高、冰雪融水多;(3)不随意丢弃垃圾;爱护动植物;不踩踏草地、攀折树枝等。【点评】本题以拉萨市主要旅游景点为材料,涉及青藏高原的气候、河流、旅游过程环境保护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考点卡片1.主要河流的分布【知识点的认识】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中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致是: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一线,南段比较接近于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的东南部是外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河流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内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但是河流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主要河流分布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写出下列河流注入的海洋名称:黄河注入渤海,长江注入东海,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珠江注入南海,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在四大洋中,没有我国河流注入的是大西洋.分析:受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只在西南的雅鲁藏布江和怒江向南流入印度洋;在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解答: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黄河注入渤海,长江注入东海,珠江注入南海,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我国没有河流注入大西洋.故答案为:渤;东;北冰;南;印度;大西.点评:考查我国河流注入的海洋,属于基础题目.河流的流向及注入的海洋与地势有关.【解题思路点拔】熟记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我国第一长河是长江,内流河最长的是塔里木河.2.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的认识】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高原山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强烈,植被较少.冬季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8~20℃,夏季气温8~18℃,降水分配不均.【命题的方向】例:下列地理现象中,与青藏地区“高”“寒”特征无关的是()A.地热资源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C.雪山连绵,冰川纵横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分析: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热能在内部,而海拔的高低只对山地的表面温度产生影响.地热能主要是因为其内部地质构造而产生的,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活跃.解答: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水源.由于海拔高、云层薄,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最高的区域.同时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种植业以河谷农业为主.故选:A.点评:考查青藏地区高寒的环境特点对河流、太阳辐射和农业的影响,注意认真分析,综合性强.【解题思路点拔】熟记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因为该地区平均海拔高达四千米,显著的特征为“高”“寒”.3.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知识点的认识】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主要农作物为耐寒、耐旱的青稞、小麦、豌豆等.本区的牧业也为高寒牧业,主要牲畜为耐寒的牦牛、藏绵羊等.【命题的方向】例: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D.柴达木盆地分析:依据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来解答此题.解答: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故选:A.点评:考查了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学生应牢记基础知识,是常见的基础题.【解题思路点拔】熟记青藏河谷农业和高原牧业的特点.牧场畜种特色的是高寒牧场、牦牛.4.青藏的交通和主要城市【知识点的认识】主要城市:拉萨,西宁,日喀则市,乃东县,那曲县,平安县,海晏县,同仁县等交通以公路为主,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铁路已成为进藏的主要交通工具.【命题的方向】例:现在,我国入藏的公路有青藏公路,滇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分析:①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上,高山深谷阻障,交通极不方便,长期处于“云梯溜索独木桥,羊肠小道猴子路”的状况,交通闭塞,经济落后.②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迅速发展青藏高原地区的经济,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西南边疆.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成(都)﹣阿(坝)等许多工程艰巨的高原公路.大大改变了落后的交通状况,促进了青藏高原经济的繁荣.③为促进青藏地区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的修建,改写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解答: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成(都)﹣阿(坝)等许多工程艰巨的高原公路.大大改变了落后的交通状况,促进了青藏高原经济的繁荣.故答案为:青藏公路;滇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点评: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交通状况,属于基础性题目.联系铁路一起学习.【解题思路点拔】熟记了解青藏地区主要的交通方式和主要城市.5.青藏人民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青藏地区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信奉佛教.其他的还有蒙古族、珞巴族、门巴族等.主食为青稞面做的糌粑,居住在帐篷里,出行的交通工具以牦牛为主,最重要的节日为雪顿节.【命题的方向】例:藏民的主食是()A.稻米B.糌粑C.小麦D.牛羊肉分析: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以青稞、小麦为主,藏民的主食是糌粑.解答: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农作物以青稞、小麦为主,藏民的主食是糌粑.故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考查青藏地区的农作物及主食.【解题思路点拔】熟记青藏地区主要的习俗.了解人民生活习俗和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6.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知识点的认识】我国西北地区景观自西向东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主要原因:我国地域辽阔,不仅南北跨越纬度广,东西经度也很广,四大区域中西北地区东西跨越较广,由于距海洋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逐渐减少,距海洋越远,受海洋影响越小,因此造成了从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观.【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其原因的认识,基础知识,题型较简单.例:有关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寒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B.新疆的草原出产三河牛、三河马C.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D.地面植被自东向西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分布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受夏季风的影响逐渐减弱),植被相应的变化就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分布.解答:A、高寒是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