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告知与防护手册_第1页
职业病危害告知与防护手册_第2页
职业病危害告知与防护手册_第3页
职业病危害告知与防护手册_第4页
职业病危害告知与防护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病危害告知与防护手册一、引言为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规范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制定本手册。本手册旨在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普及职业病危害告知要求、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知识,促进职业健康保护主体责任落实,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二、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与实施规范(一)告知的法定内容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具体内容包括:1.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如粉尘、化学毒物、噪音等);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后果(如尘肺病、中毒、听力损伤等);3.针对该危害因素采取的防护措施(如防护用品、工程防护、管理措施等);4.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健康权益(如职业健康检查、工伤保险、申诉途径等);5.应急处理措施(如急性中毒、外伤等的处置方法)。(二)告知的主要方式及要求1.劳动合同告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上述法定内容写入劳动合同文本,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中不得包含免除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的条款(如“劳动者自愿放弃职业健康检查”)。2.公告栏告知:用人单位应当在作业场所入口处、更衣室等劳动者集中的场所设置职业卫生公告栏,张贴以下内容: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如粉尘浓度、噪音强度);职业病防护措施说明(如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应急处理流程(如急性中毒的急救电话);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公示(如本单位最近一次职业健康检查的总体情况)。公告栏内容应当每季度更新一次,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发生显著变化,应当及时更新。3.培训告知:用人单位应当对新入职劳动者、转岗劳动者进行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对在岗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危害后果;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如防尘口罩的佩戴方法);应急处理措施(如急性中毒时的自救互救方法)。培训应当有书面记录,劳动者应当签字确认。未经培训或者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劳动者,不得上岗作业。4.个体告知:用人单位应当将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本人(不得隐瞒或篡改),并对劳动者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对于疑似职业病患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告知其诊断结果,并协助其进行进一步检查。三、常见职业病危害类型与岗位防护指南(一)粉尘危害:岗位防护要点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长期吸入可引起尘肺病(如矽肺、煤工尘肺)。1.煤矿掘进工作业场景:在煤矿井下进行巷道掘进,产生大量煤尘和岩尘。防护措施:工程防护:使用湿式掘进机(向切割头喷水)、喷雾降尘装置(在巷道内设置固定喷雾)、除尘风机(抽排含尘空气至除尘器)。个体防护:佩戴符合GB____标准的KN100级防尘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滤棉);穿防尘工作服(每日下班后清洗)。管理防护:作业前检查工程防护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喷雾装置是否有水);每班次结束后用湿式方法清理巷道内的积尘(不得用扫帚清扫)。健康监护:上岗前检查肺功能、胸片,在岗期间每2年检查一次肺功能和胸片(若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应当及时就医)。2.水泥包装工作业场景:在水泥工厂进行水泥袋包装,产生大量水泥尘(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防护措施:工程防护:使用自动包装机(减少人工接触)、封闭输送系统(将水泥粉通过管道输送至包装机)、布袋除尘器(收集包装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个体防护:佩戴KN100级防尘口罩(佩戴时检查口罩与面部的贴合性);戴橡胶手套(防止水泥尘接触手部皮肤)。管理防护:作业场所设置通风系统(每小时通风次数不少于6次);禁止在作业场所内吸烟、进食。(二)化学毒物危害:岗位防护要点化学毒物是指在作业过程中接触的能引起机体损害的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可引起中毒(如苯中毒、铅中毒)。1.油漆工(接触苯、甲苯)作业场景:在建筑工程、家具制造中进行油漆涂刷,接触油漆中的苯系物。防护措施:工程防护:使用水性油漆(替代溶剂型油漆)、封闭喷漆房(通过通风系统将含苯空气抽至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个体防护:佩戴符合GB____标准的防毒面具(滤毒盒选用防有机气体的A型);穿防化服(防止油漆接触皮肤)。管理防护:作业场所设置通风系统(每小时通风次数不少于10次);作业人员每工作1小时休息15分钟(到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健康监护:上岗前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在岗期间每6个月检查一次血常规(若白细胞计数低于参考值下限,应当及时脱离接触)。2.电镀工(接触铅、镉)作业场景:在电镀厂进行金属电镀,接触电镀液中的重金属离子。防护措施:工程防护:使用自动电镀生产线(减少人工接触电镀液)、防泄漏装置(在电镀槽周围设置围堰)。个体防护:佩戴防酸碱手套(防止电镀液接触手部皮肤);穿防化服(防止电镀液接触身体)。管理防护:作业场所设置洗眼器和紧急淋浴装置(安装在作业区域附近,距离不超过30米);禁止将食物、饮料带入作业场所。(三)物理因素危害:岗位防护要点物理因素是指在作业过程中接触的非化学性有害因素,如噪音、高温、辐射,长期接触可引起物理性职业病(如噪声聋、中暑)。1.纺织工(接触噪音)作业场景:在纺织厂进行纺织机操作,噪音强度可达____dB(A)。防护措施:工程防护:使用低噪音纺织机、隔音罩(将纺织机罩起来减少噪音传播)。个体防护:佩戴符合GB/T____标准的防噪音耳罩(降噪值≥30dB(A));耳罩每周清洗一次(避免细菌滋生)。管理防护:作业场所设置隔音休息间(供作业人员休息,隔音间内的噪音强度≤50dB(A));作业人员每工作2小时休息10分钟。健康监护:上岗前检查纯音测听(听力),在岗期间每1年检查一次听力(若听力下降超过20dB,应当调整工作岗位)。2.炼钢工(接触高温)作业场景:在钢铁厂进行炼钢作业,炉前温度可达40℃以上。防护措施:工程防护:使用隔热材料(在炼钢炉周围包裹隔热层)、远程操作设备(通过电脑控制炼钢炉)。个体防护:穿符合GB8965.____标准的隔热服(抵御高温辐射);戴隔热手套(防止手部接触高温物体)。管理防护:作业人员轮流作业(每工作30分钟轮换一次);作业场所设置清凉饮料站(提供含盐饮料,如淡盐水)。(四)生物因素危害:岗位防护要点生物因素是指在作业过程中接触的生物病原体,如病毒、细菌,长期接触可引起职业性传染病(如乙肝、炭疽)。1.医护人员(接触血源性病原体)作业场景:在医院进行手术、护理工作,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防护措施:工程防护:使用安全注射器(带有自动回缩针头)、密闭式血液标本采集系统(将血液标本直接注入密闭容器)。个体防护:佩戴无粉乳胶手套(手术时佩戴双层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手术时);戴护目镜(防止血液溅入眼睛)。管理防护:定期进行血源性病原体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内容包括针刺伤的预防);对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医护人员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接种后检测抗体水平)。应急处理:若发生针刺伤,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流动水冲洗),用碘伏消毒,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血源性病原体检测(如乙肝、艾滋病病毒检测)。四、职业健康监护与应急处理(一)职业健康检查:流程与注意事项职业健康检查是早期发现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害的重要手段,包括岗前、在岗、离岗和应急检查。1.流程(1)预约:用人单位提前与具备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联系,预约检查时间、地点、项目(根据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2)告知:用人单位将检查的时间、地点、项目告知劳动者,要求劳动者携带身份证、劳动合同等材料。(3)检查:劳动者按照预约时间到机构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体格检查(如身高、体重)、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特殊检查(如肺功能、胸片)。(4)结果反馈:机构在检查结束后30日内将结果书面告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15日内将劳动者个人结果告知本人。(5)处理:对于检查结果异常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疑似职业病患者:及时安排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职业健康损害患者:调整工作岗位(脱离原作业岗位);健康异常但未达到职业病诊断标准的劳动者:定期复查(如每3个月检查一次血常规)。2.注意事项劳动者应当如实告知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自己的职业史、接触史(不得隐瞒);职业健康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饮酒、服用药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的费用(不得要求劳动者个人承担);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自己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用人单位不得拒绝)。(二)急性职业病危害事件应急处置急性职业病危害事件是指在作业过程中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劳动者健康损害的事件,如急性中毒、急性外伤。1.急性苯中毒(油漆工在封闭空间内作业)症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严重时昏迷、抽搐)。应急处置:立即脱离现场: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区域,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昏迷,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吸氧:给患者吸入氧气(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流量为2-4L/min)。及时送医: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告知医生患者接触过苯)。现场处理:封闭作业现场(避免其他劳动者接触),收集现场样品(如油漆、空气),以便调查事件原因。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炼钢工在通风不良的车间作业)症状: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严重时昏迷、呼吸衰竭)。应急处置:立即脱离现场: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区域,解开衣领、腰带。吸氧:给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气(用面罩吸氧,流量为4-6L/min),有条件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加速一氧化碳排出体外)。心肺复苏:若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及时送医:拨打120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告知医生患者接触过一氧化碳)。五、劳动者权益与维权指引(一)法定权益清单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方面享有以下权益:1.知情权:有权了解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后果、防护措施;2.防护权: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3.职业健康检查权: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岗前、在岗、离岗),有权查阅、复印自己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4.拒绝违章指挥权:有权拒绝用人单位的违章指挥(如要求劳动者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作业);5.工伤保险权:若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有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医疗费、护理费、伤残津贴);6.申诉权:若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用人单位不得打击报复);7.损害赔偿权:若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造成劳动者健康损害,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医疗费、误工费)。(二)维权途径与注意事项1.维权途径:投诉、举报:向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如市、县应急管理局)投诉、举报(可以通过电话、信函、网络等方式);劳动仲裁: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为1年,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诉讼: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若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造成劳动者健康损害,劳动者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2.注意事项:收集证据:维权时应当收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防护用品购买凭证、作业场所检测报告、证人证言),证据是维权的关键;及时维权:劳动仲裁的时效为1年(超过时效,劳动仲裁委员会可能会不予受理);避免打击报复: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投诉、举报而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赔偿金为经济补偿金的2倍);寻求法律援助:若劳动者经济困难,可以向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会指派律师免费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六、附录:相关法规与参考标准(一)相关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修正);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5号);3.《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3号);4.《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二)参考标准1.GBZ2.____《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2.GBZ2.____《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3.GB____《呼吸防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