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大全引言亲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延伸,也是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参与的“成长联结剂”。它不仅能强化亲子依恋关系(孩子对父母的安全感与信任感),还能通过具体的生活体验、游戏互动,促进孩子认知、社交、情感、运动等多领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了“走进孩子世界”的窗口,让家长更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推动家园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本方案大全以“儿童为中心”“生活为载体”“体验为核心”为原则,涵盖生活体验、自然探索、艺术创造、运动游戏、节日仪式五大类,每类包含2-3个具体活动,兼顾不同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的适应性,注重可操作性与教育价值的统一。一、生活体验类:在“做中学”,培养生活的“小主人”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课堂。这类活动聚焦生活技能培养,让孩子在亲子合作中感受“自己动手”的成就感,理解“生活的温度”。(一)小小厨师体验日:舌尖上的亲子合作活动目标:小班:认识常见食材(如面包、火腿、蔬菜),学习简单操作(撕、抹、摆),感受“自己做食物”的快乐。中班:掌握使用简单工具(如勺子、擀面杖)的技巧,完成一道完整菜品(如饺子、馄饨),培养“责任意识”(比如“我要把馅料包进皮里”)。大班:尝试复杂流程(如打鸡蛋、搅拌蛋糕糊、烘焙),规划制作步骤(“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蛋糕糊太稀了怎么办?”)。适合年龄段: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活动准备:食材:根据年龄段调整(小班:面包片、火腿、生菜、沙拉酱;中班:饺子皮、猪肉白菜馅、葱花;大班:蛋糕粉、鸡蛋、奶油、水果)。工具:儿童安全厨具(塑料刀、硅胶铲、儿童围裙)。环境:教室布置成“小厨房”(铺餐垫、摆小桌子、贴食材图片)。活动流程:1.热身导入(10分钟):唱儿歌《买菜》(“今天天气好,我和妈妈去买菜,青菜绿油油,萝卜红彤彤……”),结合图片认识食材。讨论“今天想做什么好吃的?”(小班:“我想做三明治!”;中班:“我想包饺子!”;大班:“我想做蛋糕!”)。2.亲子操作(30分钟):小班:家长协助孩子撕生菜、切火腿(用塑料刀),把食材铺在面包片上,抹沙拉酱,完成“爱心三明治”。中班:家长教孩子擀饺子皮(用小擀面杖),孩子自己包馅料(“把馅料放在皮中间,对折捏紧”),家长帮忙整理形状。大班:家长指导孩子打鸡蛋(“要把蛋黄和蛋白分开吗?”)、搅拌蛋糕糊(“顺时针转圈圈”),孩子自己把糊倒入模具,家长帮忙放进烤箱(注意安全,避免孩子接触高温)。3.分享与总结(15分钟):展示成果:孩子举着自己做的食物,介绍“这是我做的三明治/饺子/蛋糕!”(小班可由家长辅助,中班、大班自主表达)。品尝环节:一起吃自己做的食物,讨论“味道怎么样?”(“三明治甜甜的,真好吃!”“饺子里面有肉,很香!”)。儿歌结束:唱《谢谢爸爸妈妈》(“谢谢爸爸妈妈,陪我做美食,辛苦啦!”),给家长一个拥抱。注意事项:提前询问孩子的过敏史(如对鸡蛋、牛奶过敏,避免使用相关食材)。工具必须是儿童安全款(塑料刀、硅胶铲,避免尖锐物品)。家长要“放手”:即使孩子做得不好(比如三明治铺得歪歪扭扭),也不要代替,而是鼓励“你做得很棒!”。保持环境卫生(操作前洗手,用干净的餐垫,避免食材污染)。活动延伸:回家后,和孩子一起做“简单早餐”(如抹果酱面包、煮鸡蛋),让孩子负责“拿面包”“剥鸡蛋壳”。用画笔画“我做的美食”,贴在冰箱上,记录“第一次做食物”的瞬间。(二)家庭整理小达人:让“有序”成为习惯活动目标:小班:认识“玩具/衣服的家”(如玩具箱、衣柜),学习“把东西放回去”。中班:掌握简单的整理技巧(如叠袜子、分类玩具),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大班:规划“整理流程”(如“先收玩具,再叠衣服,最后擦桌子”),增强“责任担当”(“我是家里的小帮手!”)。适合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活动准备:材料:玩具箱(贴“汽车”“娃娃”“积木”标签)、衣柜(贴“上衣”“裤子”“袜子”标签)、整理工具(小篮子、收纳盒)。环境:教室布置成“家庭客厅”(摆玩具、散放衣服、乱乱的桌子)。活动流程:1.问题导入(10分钟):展示“乱乱的客厅”图片,问孩子:“这样的房间看起来舒服吗?为什么?”(“不舒服,因为玩具到处都是!”“找不到我的娃娃了!”)。讨论“怎样让房间变整齐?”(“把玩具放进玩具箱!”“把衣服叠好放进衣柜!”)。2.亲子整理(25分钟):小班:家长和孩子一起“送玩具回家”(“汽车要放进‘汽车’箱子里,娃娃要放进‘娃娃’箱子里”),孩子负责“拿玩具”,家长帮忙“指认标签”。中班:家长教孩子“叠袜子”(“把两只袜子对齐,卷起来”)、“分类玩具”(“把积木放在红色盒子里,汽车放在蓝色盒子里”),孩子自己动手,家长提醒“要轻一点,别把玩具弄坏了”。大班:家长和孩子一起“规划整理流程”(“第一步:把散落在地上的玩具收进玩具箱;第二步:把沙发上的衣服叠好放进衣柜;第三步:擦桌子上的灰尘”),孩子负责“执行流程”,家长帮忙“检查”(“有没有漏掉的玩具?”“衣服叠整齐了吗?”)。3.总结与表扬(10分钟):展示“整理后的客厅”(干净、有序),问孩子:“现在看起来舒服吗?”(“舒服!”“我的娃娃找到了!”)。给每个孩子发“整理小达人”贴纸,表扬“你把玩具送回了家,真棒!”“你叠的袜子真整齐!”。家长分享:“今天孩子帮我整理了玩具,我觉得很开心,因为他长大了!”(激发孩子的成就感)。注意事项:整理任务要符合孩子的能力(小班不要让孩子叠衣服,中班不要让孩子整理复杂的玩具)。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如“我们来玩‘玩具回家’的游戏吧!”“看谁叠的袜子最像小蛋糕!”)。避免“批评”(如果孩子没整理好,不要说“你怎么这么笨!”,而是说“没关系,我们再试一次!”)。活动延伸:回家后,给孩子分配“固定任务”(如“每天晚上收玩具”“每周六叠袜子”),用“星星chart”记录(完成一次贴一颗星星,集满10颗星星换小奖励)。拍“整理瞬间”的照片,贴在教室的“小帮手专栏”里,让孩子分享“我是怎么整理的”。二、自然探索类:在“玩中问”,激发对世界的好奇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类活动通过户外观察、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亲子陪伴中感受自然的神奇,培养“观察能力”“探究精神”和“对自然的热爱”。(一)春天的小侦探:寻找春天的“密码”活动目标:小班:认识春天的常见事物(如桃花、嫩芽、蝴蝶),学习用“看、摸、闻”的方式观察。中班:记录春天的变化(如“小草绿了”“桃花开了”),用语言描述“我看到了什么”。大班:探究“春天为什么会变?”(如“天气变暖了,所以小草发芽了”),培养“提问与思考”的能力。适合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春季开展)活动准备:材料:放大镜(儿童款)、记录卡(画有空白的春天场景)、蜡笔、塑料袋(装收集的物品)。环境:幼儿园操场/附近公园(选择有桃花、小草、蝴蝶的地方)。活动流程:1.导入(10分钟):唱儿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引发孩子对“春天”的兴趣。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做‘春天的小侦探’,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痕迹!”(展示放大镜、记录卡)。2.户外探索(30分钟):小班:家长和孩子一起“找春天”(“看,桃花开了,是粉红色的!”“摸一摸嫩芽,软软的!”“闻一闻小草,有没有香味?”),用放大镜观察“蚂蚁在干什么?”(“蚂蚁在搬食物!”)。中班:家长教孩子“记录”(“把看到的桃花画在记录卡上,用粉红色的蜡笔涂颜色”“把嫩芽画成绿色的小芽”),孩子自己画,家长帮忙写“桃花”“嫩芽”的字。大班:家长引导孩子“提问”(“为什么桃花会开?”“为什么小草会变绿?”),一起寻找答案(“因为天气变暖了,阳光变多了”“因为小草喝了很多雨水”),用记录卡画“春天的变化”(如“冬天的小草是黄的,春天的小草是绿的”)。3.分享与总结(15分钟):集合回到教室,展示记录卡:“你找到了什么春天的痕迹?”(小班:“我看到了桃花!”;中班:“我画了嫩芽!”;大班:“我知道春天天气变暖了,所以小草发芽了!”)。一起唱《春天在哪里》,结束活动。注意事项:选择安全的户外场地(避免有尖锐的石头、有毒的植物)。做好防护措施(戴帽子、涂防晒霜、穿运动鞋,带驱蚊水)。不要“强迫”孩子观察(如果孩子对蚂蚁感兴趣,就让他多观察一会儿;如果孩子想跑,就让他跑一会儿,不要限制)。避免“灌输知识”(比如不要说“这是桃花,是粉红色的”,而是问“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花?”“它的花瓣像什么?”)。活动延伸:回家后,和孩子一起做“春天的种植”(如种绿豆、种向日葵),每天观察“小芽长高了吗?”,用画笔画“植物生长日记”。收集春天的“礼物”(如桃花瓣、嫩芽、松针),做“春天的标本”(夹在书里,压平后贴在画纸上)。(二)秋天的果实之旅:认识“植物的宝宝”活动目标:小班:认识常见的秋天果实(如苹果、梨、橘子、银杏果),学习用“看、摸、尝”的方式区分。中班:了解“果实的来源”(如“苹果长在苹果树上”“梨长在梨树上”),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果实(如“圆形的果实”“椭圆形的果实”)。大班:探究“果实的作用”(如“果实里有种子,可以长出新的植物”“果实可以吃,给我们营养”),培养“逻辑思维”。适合年龄段:中班、大班(秋季开展)活动准备:材料:秋天的果实(苹果、梨、橘子、银杏果、板栗、花生)、水果刀(家长用)、盘子、记录卡(画有“果树”“果实”的空白图)。环境:教室布置成“秋天的果园”(贴果树图片、挂果实模型)。活动流程:1.导入(10分钟):展示“秋天的果实”(苹果、梨、橘子),问孩子:“这些果实是怎么来的?”(“长在树上的!”“妈妈买的!”)。播放“果实成长”的视频(如“苹果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让孩子了解“果实是果树的宝宝”。2.亲子探索(30分钟):观察与感知:家长和孩子一起“看”(果实的颜色:苹果是红色的,梨是黄色的)、“摸”(果实的触感:橘子是软软的,银杏果是硬的)、“尝”(果实的味道:苹果是甜的,橘子是酸酸的)。分类游戏:把果实分成“长在树上的”(苹果、梨、橘子)和“长在地下的”(花生);或者“圆形的”(苹果、橘子)和“椭圆形的”(梨、花生)。探究种子:家长用水果刀切开苹果(注意安全,不要让孩子接触刀),让孩子看“苹果里面有什么?”(“种子!”),告诉孩子:“种子可以长出新的苹果树哦!”。3.分享与总结(15分钟):孩子用记录卡画“果实的家”(如“苹果长在苹果树上”“花生长在地下”)。分享“我最喜欢的果实”(“我喜欢苹果,因为它甜甜的!”“我喜欢橘子,因为它酸酸的!”)。唱儿歌《秋天的果实》(“秋天到,秋天到,果实挂满枝,苹果红,梨儿黄,橘子像小灯笼……”),结束活动。注意事项:选择常见的、安全的果实(避免使用有核的、容易过敏的果实,如荔枝、芒果)。尝果实前要洗手(避免细菌入口)。不要“强迫”孩子尝不喜欢的果实(如果孩子不喜欢橘子的酸味,就不要让他吃,而是说“没关系,你可以试试苹果”)。活动延伸:回家后,和孩子一起做“果实手工”(如用苹果核做“小花朵”,用橘子皮做“小灯笼”)。收集果实的种子(如苹果籽、橘子籽),种在花盆里,观察“种子会不会发芽”。三、艺术创造类:在“画中玩”,释放孩子的“表达欲”艺术是孩子“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这类活动通过亲子合作创作,让孩子在“自由发挥”中释放创造力,同时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世界有多可爱”。(一)亲子创意手作展:用“旧物”变“宝贝”活动目标:小班:学习用“粘贴”“涂色”的方式创作,感受“旧物可以变新”的乐趣。中班:尝试“组合旧物”(如用矿泉水瓶做“小花”,用旧报纸做“帽子”),培养“想象力”。大班:规划“创作思路”(如“我想用旧T恤做一个娃娃”“我想用奶粉罐做一个笔筒”),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活动准备:材料:旧报纸、矿泉水瓶、奶粉罐、旧T恤、旧袜子、彩纸、胶水、剪刀(儿童安全款)、颜料(无毒水彩)。环境:教室布置成“创意工坊”(摆旧物、放创作材料、贴“旧物变宝贝”的例子图片)。活动流程:1.导入(10分钟):展示“旧物”(矿泉水瓶、旧报纸),问孩子:“这些东西还有用吗?”(“没用了,要扔掉!”“可以做手工!”)。展示“旧物变宝贝”的例子(如用矿泉水瓶做的“小花”、用旧报纸做的“帽子”),说:“今天我们要做‘创意小达人’,用旧物做新宝贝!”。2.亲子创作(30分钟):小班:家长协助孩子用“旧报纸”做“小帽子”(把报纸卷成圆筒,贴彩纸装饰);用“矿泉水瓶”做“小花”(把瓶身剪开,卷成花瓣形状,涂颜色)。中班: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旧T恤”做“娃娃”(把T恤剪成“娃娃”的形状,用旧袜子做“头发”,用彩纸做“眼睛”);用“奶粉罐”做“笔筒”(用彩纸贴在罐身,画“太阳”“星星”装饰)。大班:孩子自己规划“创作思路”(“我想用旧牛仔裤做一个‘小书包’”),家长帮忙“提供材料”(如旧牛仔裤、拉链、线),孩子负责“剪”“缝”(用儿童安全剪刀,家长帮忙穿线)。3.展示与分享(15分钟):把作品放在“创意展架”上,孩子介绍“我的作品是用什么做的?”(小班:“我用矿泉水瓶做了小花!”;中班:“我用旧T恤做了娃娃!”;大班:“我用旧牛仔裤做了小书包!”)。家长和孩子一起参观“手作展”,互相表扬(“你的小花真漂亮!”“你的娃娃真可爱!”)。拍“亲子手作”的照片,贴在教室的“创意墙”上。注意事项:选择安全的旧物(避免使用有尖锐边角的、有化学气味的旧物,如破玻璃、旧电池)。工具必须是儿童安全款(如儿童安全剪刀、无毒胶水、无毒颜料)。不要“限制”孩子的创意(如果孩子想用旧报纸做“飞机”,而不是“帽子”,就支持他,不要说“你应该做帽子”)。用“具体的表扬”(如“你用旧T恤做的娃娃,头发真可爱!”“你用奶粉罐做的笔筒,颜色涂得真均匀!”),而不是“笼统的表扬”(如“你做得真好!”)。活动延伸:把“旧物手作”放在家里的“展示架”上,让孩子给客人介绍“这是我做的!”。开展“旧物交换活动”(孩子把自己做的手作和小朋友交换,培养“分享意识”)。(二)家庭艺术表演:用“故事”传递情感活动目标:小班:愿意“上台表演”(如唱儿歌、做动作),培养“自信心”。中班:尝试“合作表演”(如和家长一起演绘本故事、跳舞蹈),增强“社交能力”。大班:“设计表演流程”(如“我们要演《拔萝卜》,我当小萝卜,妈妈当老奶奶,爸爸当老爷爷”),培养“组织能力”。适合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活动准备:材料:绘本(如《拔萝卜》《猜猜我有多爱你》)、表演服装(如“萝卜”头饰、“老奶奶”的围巾、“小兔子”的耳朵)、音乐(如儿歌、故事背景音)、麦克风(儿童款)。环境:教室布置成“小舞台”(铺红地毯、挂幕布、放音响)。活动流程:1.导入(10分钟):播放“儿童表演”的视频(如小朋友唱儿歌、演绘本故事),问孩子:“你们想不想上台表演?”(“想!”)。讨论“今天要表演什么?”(小班:“唱《小兔子乖乖》!”;中班:“演《拔萝卜》!”;大班:“演《猜猜我有多爱你》!”)。2.亲子排练(20分钟):小班:家长和孩子一起练“儿歌表演”(如《小兔子乖乖》,孩子做“小兔子”的动作,家长做“妈妈”的动作)。中班:家长和孩子一起练“绘本表演”(如《拔萝卜》,孩子当“小萝卜”(戴萝卜头饰),妈妈当“老奶奶”(戴围巾),爸爸当“老爷爷”(戴眼镜),一起演“拔萝卜”的故事)。大班:孩子自己“设计表演流程”(如“我们要演《猜猜我有多爱你》,我当小兔子,妈妈当大兔子,爸爸当旁白”),家长帮忙“准备服装”(如小兔子的耳朵、大兔子的尾巴),一起排练“对话”(“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爱你像这条小路伸到小河那么远!”)。3.正式表演(20分钟):按顺序上台表演(小班先上,然后中班,最后大班)。表演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如拍手、喊“加油!”),孩子表演完,给孩子一个拥抱。每个孩子表演完,都发“表演小明星”证书(如“《小兔子乖乖》表演小明星”“《拔萝卜》表演小明星”)。4.总结与分享(10分钟):一起看“表演照片”,问孩子:“表演的时候开心吗?”(“开心!”“我喜欢上台表演!”)。唱《再见歌》(“再见,再见,我们下次再表演!”),结束活动。注意事项:选择适合孩子的表演内容(小班不要选太长的故事,中班不要选太复杂的动作,大班不要选太困难的对话)。不要“强迫”孩子表演(如果孩子不想上台,就不要勉强,而是说“没关系,下次再试!”)。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如“我们来玩‘表演游戏’吧!”“你当小兔子,我当妈妈,好不好?”)。避免“追求完美”(如果孩子忘词了,家长可以提醒;如果孩子动作做错了,不要批评,而是说“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活动延伸:回家后,和孩子一起“录表演视频”(如唱儿歌、演绘本故事),发给亲戚朋友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表演很受欢迎”。把“表演证书”贴在孩子的“成长手册”里,记录“第一次表演”的瞬间。四、运动游戏类:在“跑跳中”,培养“合作与勇气”运动是孩子“身体发展”的基础。这类活动通过亲子互动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增强体质,同时培养“合作精神”“抗挫折能力”和“勇气”。(一)亲子趣味运动会:让“运动”变“好玩”活动目标:小班:适应“集体运动”,感受“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的快乐。中班:学习“合作完成任务”(如两人三足、气球接力),增强“团队意识”。大班:挑战“有难度的动作”(如钻爬障碍、跳绳接力),培养“勇气”和“坚持到底的精神”。适合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活动准备:道具:障碍栏(塑料,高度适合孩子)、气球(彩色)、接力棒(儿童款)、跳绳(儿童款)、拔河绳(软质)、呼啦圈(彩色)。场地:幼儿园操场(划分“比赛区域”“休息区域”,铺地垫,检查地面是否平整)。其他:音乐(热身操、加油歌)、急救包(创可贴、消毒棉、红花油)、“运动小达人”证书(每个孩子一份)。活动流程:1.开幕式(15分钟):各班入场(举班牌,喊口号,如“小一班,小一班,健康快乐每一天!”)。园长讲话(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家长代表讲话(分享“和孩子一起运动的快乐”)。2.热身运动(10分钟):跟着老师做“亲子操”(如《兔子舞》《小苹果》,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动作,活跃气氛)。3.项目进行(40分钟):小班项目:“小兔跳障碍”:孩子戴“兔子耳朵”头饰,跳过低障碍栏(高度约20cm),家长在旁边扶着(避免摔倒)。“气球接力”:家长和孩子用“肚子夹气球”(不要用手),从起点走到终点,把气球传给下一组(掉了可以捡起来继续)。中班项目:“两人三足”:家长和孩子的脚绑在一起(用布带,不要太紧),从起点走到终点(注意节奏,不要摔倒)。“跳绳接力”:家长摇绳(慢一点),孩子跳(跳10下),然后换另一组(可以轮流摇绳和跳)。大班项目:“障碍接力赛”:孩子钻爬(钻过呼啦圈)、平衡(走平衡木)、跳跃(跳过障碍栏),然后把接力棒传给家长,家长跑回起点(挑战孩子的协调能力)。“亲子拔河”:分成两组(每组5个家庭),拉拔河绳,先把绳子拉过中线的一组赢(强调“合作”,不要用力过猛)。4.颁奖仪式(15分钟):给每个孩子发“运动小达人”证书(如“小兔跳障碍小达人”“两人三足小达人”)。集体拍照(喊“运动快乐!”)。注意事项:选择适合孩子体力的项目(避免过度劳累,如小班不要做“障碍接力赛”)。做好场地安全(检查障碍栏是否稳固,地面是否平整,避免孩子摔倒)。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避免家长过度竞争,如“不要催孩子,让他慢慢走”)。准备急救包(应对擦伤、扭伤等情况,如用创可贴贴擦伤的地方,用红花油涂扭伤的脚踝)。活动延伸:回家后,和孩子一起做“每天10分钟运动”(如跳绳、拍球、跳房子),用“运动日记”记录(画“我在跳绳”的图画,写“今天跳了10下”)。开展“家庭运动挑战赛”(如“看谁拍球最多”“看谁跳绳最快”),用“小贴纸”奖励(赢了贴一颗星星,输了贴一颗“加油”贴纸)。(二)户外亲子拓展:在“挑战中”成长活动目标:小班:适应“户外环境”(如草地、山坡),学习“平衡”(如走独木桥)、“跳跃”(如跳格子)。中班:尝试“合作完成挑战”(如和家长一起过“绳索桥”、一起“寻宝”),增强“信任”(“我相信爸爸妈妈会保护我!”)。大班:挑战“有难度的任务”(如“爬小山坡”“走平衡木”),培养“勇气”(“我不怕,我能做到!”)。适合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秋季/春季开展)活动准备:道具:平衡木(低,适合孩子)、绳索桥(用绳子和木板做,固定在两棵树之间)、寻宝图(画有“草地”“大树”“滑梯”的图片)、小礼物(如贴纸、小玩具)。场地:幼儿园附近的公园(有草地、山坡、大树,避免有车)。其他:水(给孩子喝)、纸巾(擦汗)、急救包(应对擦伤)。活动流程:1.导入(10分钟):集合在公园的草地上,问孩子:“今天我们要做‘小探险家’,一起去挑战任务,好不好?”(“好!”)。讲解“任务规则”(如“要跟着爸爸妈妈走,不要跑丢”“挑战的时候要勇敢,不要害怕”)。2.亲子挑战(30分钟):小班挑战:“走平衡木”:家长扶着孩子的手,让孩子走低平衡木(高度约10cm),说:“慢慢来,你能做到!”。“跳格子”:家长用粉笔画“格子”(如1-5的数字),孩子跳格子(“跳到1,跳到2……”),家长喊“加油!”。中班挑战:“过绳索桥”:家长和孩子一起走绳索桥(家长在前,孩子在后,扶着绳子),说:“我会保护你,不要怕!”。“寻宝游戏”:家长给孩子“寻宝图”(画有“大树”“滑梯”的图片),一起找“隐藏的礼物”(如把小礼物放在大树后面、滑梯下面),找到后说:“我们找到了!”。大班挑战:“爬小山坡”:家长在旁边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爬小山坡(“慢慢爬,抓住草,你能上去!”),爬到山顶后,一起喊“我们成功了!”。“走平衡木”:孩子自己走平衡木(不用家长扶),家长在旁边说:“你真棒!”(如果孩子害怕,就说:“没关系,我陪着你,慢慢走!”)。3.总结与分享(15分钟):集合在草地上,问孩子:“今天挑战了什么任务?”(小班:“我走了平衡木!”;中班:“我找到了寻宝礼物!”;大班:“我爬了小山坡!”)。家长分享:“今天孩子爬小山坡的时候,一开始害怕,后来慢慢爬上去了,我觉得他很勇敢!”(激发孩子的成就感)。一起吃“小零食”(如饼干、水果),休息一会儿,然后回幼儿园。注意事项:选择安全的户外场地(避免有车、有尖锐的石头、有深沟)。做好防护措施(让孩子穿运动鞋、长裤,避免擦伤;涂驱蚊水,避免被蚊子咬)。不要“强迫”孩子挑战(如果孩子害怕走绳索桥,就不要让他走,而是让他玩“跳格子”,等他准备好了再试)。用“鼓励”的语言(如“你能做到!”“慢慢来,没关系!”,不要说“你怎么这么胆小!”“快一点!”)。活动延伸:回家后,和孩子一起“回顾挑战瞬间”(看“爬小山坡”的照片,说:“你那天爬小山坡的时候,真勇敢!”)。开展“家庭挑战日”(如“今天我们要挑战‘自己穿衣服’”“今天我们要挑战‘自己叠被子’”),用“挑战卡”记录(完成一次贴一颗星星,集满10颗星星换小奖励)。五、节日仪式类:在“传统中”感受“家的温暖”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类活动通过亲子共同参与节日准备,让孩子感受“节日的意义”(如中秋的“团圆”、新年的“喜庆”),同时营造“家的温暖”。(一)中秋家庭赏月会:团圆的“味道”活动目标:小班:认识“中秋”的常见元素(如月饼、月亮、灯笼),学习“分享”(如把月饼分给爸爸妈妈吃)。中班:了解“中秋的意义”(如“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家人要一起吃月饼、赏月”),培养“亲情意识”(“我爱爸爸妈妈!”)。大班:参与“节日准备”(如做月饼、做灯笼),增强“责任意识”(“我要帮爸爸妈妈做月饼!”)。适合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中秋节前开展)活动准备:材料:月饼皮(现成的,如冰皮月饼皮)、月饼馅料(如豆沙、莲蓉)、灯笼材料(如纸糊灯笼、彩纸、胶水、蜡烛(电子款))、月饼盒(小盒子,用来装自己做的月饼)、水果(如葡萄、苹果)。环境:教室布置成“中秋家宴”(摆圆桌、放月饼、挂灯笼、贴月亮图片)。活动流程:1.导入(10分钟):展示“月亮”的图片,问孩子:“今天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讲“中秋的故事”(如《嫦娥奔月》),说:“中秋是团圆的节日,家人要一起吃月饼、赏月!”。2.亲子准备(30分钟):做月饼: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冰皮月饼”(小班:家长帮孩子揉月饼皮,孩子把馅料放进皮里,家长帮忙包好;中班:孩子自己揉月饼皮,放馅料,家长帮忙压模;大班:孩子自己完成“揉皮-放馅料-包-压模”的整个过程)。做灯笼: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纸糊灯笼”(小班:家长帮孩子贴彩纸,孩子画“月亮”“星星”;中班:孩子自己贴彩纸,家长帮忙固定蜡烛(电子款);大班:孩子自己做灯笼(用彩纸折、贴,家长帮忙指导)。3.赏月会(20分钟):晚上,家长和孩子一起坐在教室的圆桌上,吃自己做的月饼、水果,看“月亮”(如果天气好,可以到操场赏月;如果天气不好,就看“月亮”的图片)。分享“中秋的愿望”(小班:“我希望爸爸妈妈陪我玩!”;中班:“我希望家人永远在一起!”;大班:“我希望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唱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爷爷为我打月饼,月饼圆圆甜又香,一块月饼一片心,爷爷是个老红军……”),结束活动。注意事项:月饼馅料要适合孩子吃(避免用太甜的、太油腻的,如小班不要用莲蓉馅,用豆沙馅;中班、大班可以用莲蓉馅,但要适量)。灯笼要用电子蜡烛(避免用真蜡烛,防止火灾)。强调“团圆”的意义(如“今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就是团圆!”“不管在哪里,只要家人在一起,就是中秋!”)。不要“铺张浪费”(做月饼的数量要适量,避免剩下太多;用现成的月饼皮,避免麻烦)。活动延伸:回家后,和孩子一起“给爷爷奶奶送月饼”(把自己做的月饼装进月饼盒,送给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中秋快乐!这是我做的月饼!”)。用画笔画“中秋的月亮”,贴在冰箱上,记录“第一次做月饼”的瞬间。(二)新年家庭联欢会:喜庆的“氛围”活动目标:小班:认识“新年”的常见元素(如春联、饺子、红包),学习“说祝福的话”(如“爸爸妈妈新年快乐!”)。中班:了解“新年的习俗”(如“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培养“文化意识”(“新年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大班:参与“新年准备”(如写春联、包饺子),增强“传承意识”(“我要帮爸爸妈妈贴春联!”)。适合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新年前开展)活动准备:材料:春联纸(红色,写好“福”字或空白的)、毛笔(儿童款)、墨汁(无毒)、饺子皮(现成的)、饺子馅料(如猪肉白菜、香菇青菜)、红包(空的,用来装“小礼物”)、鞭炮(电子款)。环境:教室布置成“新年客厅”(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电子款)、摆饺子)。活动流程:1.导入(10分钟):播放“新年”的视频(如小朋友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问孩子:“新年到了,我们要做什么?”(“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讲“新年的故事”(如《年兽的传说》),说:“新年是喜庆的节日,我们要穿新衣服、吃饺子、贴春联,赶走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国开自考考试题目及答案
- 历年社工考试题及答案
- 广东管理学 自考试题及答案
- 乐途考试题及答案
- 兰溪党员考试题及答案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有色矿石磨细工质量追溯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聚丙烯酰胺装置操作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警用汽车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石膏空心墙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山东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文科)
- 年产62万吨甲醇制烯烃(MTO)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
- ICU患者的早期活动
- GB/T 8566-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 TSZUAVIA 009.11-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淋雨试验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GB/T 12730-2008一般传动用窄V带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基层医院如何做好临床科研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