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细则_第1页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细则_第2页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细则_第3页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细则_第4页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细则一、引言鼻饲技术是临床针对不能经口进食患者(如昏迷、吞咽障碍、口腔疾患等)提供肠内营养支持的核心技术,其操作规范性直接影响患者营养摄入、胃肠道功能及并发症风险(如误吸、胃潴留)。本文基于《基础护理学》(第6版)、《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指南》等规范,梳理标准化操作流程及量化评分标准,旨在为临床护士提供可执行的操作指引,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客观的考核工具。二、鼻饲技术操作流程(一)操作前准备1.患者评估(关键前置步骤)病情评估:了解患者诊断(如脑卒中、食管癌)、意识状态(清醒/昏迷/嗜睡)、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近期有无呕吐/反流史。鼻腔评估:检查鼻腔黏膜有无充血、肿胀、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避免选择损伤侧鼻腔。营养需求:确认患者每日所需热量(如15-25kcal/kg)、营养液类型(如整蛋白型、短肽型)。合作程度:清醒患者需评估沟通能力,昏迷患者需评估头部活动度。2.用物准备(无菌原则)基础用物:一次性鼻饲管(14-16Fr,根据患者鼻腔大小选择)、注射器(20ml/50ml)、治疗碗(内盛温水)、石蜡油棉球(或水溶性润滑剂)、棉签、纱布、鼻饲管固定贴(或医用胶布)、听诊器、弯盘、手套。营养液相关:肠内营养液(如能全力、瑞素)、水温计(确认温度)、输液泵(可选,用于持续输注)。其他:手电筒(检查鼻腔)、约束带(必要时用于不合作患者)。备注:用物需提前检查有效期(如鼻饲管包装有无破损、营养液有无沉淀),避免操作中中断。3.环境与患者准备环境:关闭门窗(避免对流风)、调整室温(22-24℃)、拉隔帘(保护隐私)。患者:取半坐卧位(30°-45°)(清醒患者)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昏迷患者);取下义齿(如有);清洁鼻腔(用棉签蘸温水擦拭)。(二)操作实施1.测量插管长度(精准性)方法:鼻尖→耳垂→剑突(成人约45-55cm);或前额发际→剑突(替代方法)。标记:用记号笔在鼻饲管上标记测量长度,避免插入过深或过浅。2.润滑与插入(动作轻柔)润滑:用石蜡油棉球润滑鼻饲管前端10-15cm(避免润滑剂进入气道);水溶性润滑剂(如甘油)更适用于长期插管患者(减少鼻黏膜损伤)。插入:清醒患者:一手持鼻饲管前端,沿一侧鼻腔缓缓插入(插入10-15cm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如吞咽口水,顺势推进);避免插入过急,防止损伤鼻黏膜。昏迷患者:插入10-15cm时,用左手托起患者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增加咽喉部通道弧度,便于导管进入食管),继续缓慢插入至标记长度。观察:插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呛咳),若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插入,撤回导管至鼻咽部,检查原因(如误入气管)。3.确认导管位置(核心安全步骤)方法(需三种方法联合确认,避免单一方法误判):(1)抽取胃液:用20ml注射器连接导管末端,抽取胃液(若为清亮无色/淡黄色,pH值≤4,提示在胃内);昏迷患者或胃液过少时,可注入10-20ml温水后再抽取。(2)听气过水声:用注射器注入10-20ml空气,将听诊器置于患者上腹部(剑突下),闻及气过水声(气泡破裂声),提示在胃内。(3)观察呼吸:将导管末端放入盛水的治疗碗中,若无气泡溢出(避免误入气管),且患者无呛咳、呼吸困难,提示位置正确。备注:若怀疑导管误入气管,立即拔出,给予吸氧,观察患者呼吸情况。4.固定导管(防止脱出)方法:(1)鼻翼固定:用1cm×3cm医用胶布(或鼻饲管固定贴)贴于鼻翼两侧,将导管交叉固定(“X”型),避免压迫鼻黏膜。(2)脸颊固定:用另一块胶布将导管固定于同侧脸颊(距鼻翼5-10cm处),松紧适度(能容纳1指),避免导管滑动。标记:在导管末端标记插入日期及长度(如“____,50cm”),便于观察脱出情况。5.灌注营养液(规范输注)准备:(1)检查营养液:确认有效期、无沉淀(摇匀后使用);用水温计测量温度(38-40℃,避免过冷引起腹泻、过热损伤胃黏膜)。(2)检查胃残留量(GRV):用20ml注射器抽取胃内容物,若GRV>150ml(或超过前次输注量的1/2),延迟灌注(30-60分钟后复查),避免胃潴留。输注:(1)分次输注(常用方法):每次输注量≤200ml(成人),间隔时间≥2小时;用注射器缓慢注入(推注速度≤10ml/分钟),避免过快引起呕吐。(2)持续输注(适用于重症患者):用输液泵控制速度(40-60ml/小时),避免波动;输注过程中每4小时检查一次GRV。冲洗:输注完毕后,用20-30ml温水冲洗导管(避免营养液残留堵塞导管);若后续不再输注,需用50ml温水冲洗(防止导管堵塞)。6.操作后处理患者护理:(1)体位:保持半坐卧位30-60分钟(避免反流误吸);昏迷患者恢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2)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每日2次),避免口腔感染(尤其对于长期鼻饲患者)。用物处理:(1)污染用物:如注射器、纱布,放入医疗垃圾袋(黄色);(2)清洁用物:如治疗碗、水温计,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500mg/L)后晾干备用。(三)操作后护理1.病情观察:胃肠道反应: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记录次数、性状);若出现腹泻,需检查营养液温度、浓度(如稀释过度)或有无污染。误吸风险:观察患者有无呛咳、呼吸困难、发绀(若出现,立即停止输注,取侧卧位,拍背促进排痰,必要时吸痰)。营养状况:每周测量体重(1次/周)、检查血清白蛋白(1次/2周),评估营养支持效果。2.导管维护:更换频率:普通鼻饲管每周更换1次(从另一侧鼻腔插入,避免长期刺激同一侧鼻黏膜);硅胶鼻饲管每4周更换1次(根据说明书调整)。防止脱出: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牵拉导管(如翻身、咳嗽时用手固定);若导管脱出,立即停止输注,通知医生(禁止自行重新插入)。3.健康指导:患者:清醒患者告知其鼻饲的目的(如“补充营养,促进康复”)、注意事项(如“避免牵拉导管”“若出现呛咳立即按呼叫铃”)。家属:指导家属如何观察导管位置(如“查看标记是否对齐鼻翼”)、如何协助口腔护理(如“用棉签擦拭牙齿和牙龈”)、如何处理突发情况(如“导管脱出时不要惊慌,立即通知护士”)。三、鼻饲技术评分标准细则(一)评分项目与分值分布项目分值评分要点用物准备101.用物齐全(鼻饲管、注射器、营养液等);2.检查用物有效期及完整性;3.摆放有序。患者评估101.评估病情(意识、吞咽功能);2.评估鼻腔情况(黏膜、鼻中隔);3.评估营养需求。操作流程601.测量插管长度(方法正确、标记清晰);2.插入导管(动作轻柔、观察反应);3.确认位置(三种方法联合使用);4.固定导管(方法正确、无压迫);5.灌注营养液(温度、量、速度符合规范);6.冲洗导管(方法正确、无残留)。沟通与护理151.操作前解释目的(语言通俗易懂);2.操作中关注患者反应(如询问“有无不适”);3.操作后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突发情况处理)。护理记录51.记录及时(操作后30分钟内完成);2.内容完整(插入长度、营养液量、GRV、患者反应);3.字迹清晰、无涂改。**合计****100**(二)扣分标准举例用物准备:遗漏1件用物扣2分;未检查用物有效期扣3分。患者评估:未评估鼻腔情况扣4分;未评估营养需求扣3分。操作流程:插入导管时动作过急(导致患者呛咳)扣10分;未确认位置(仅用一种方法)扣15分;灌注量超过200ml扣8分。沟通与护理:未解释操作目的扣5分;未指导患者及家属扣6分。护理记录:记录不及时扣2分;内容不完整(如未记录GRV)扣3分。四、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1.误吸(最严重并发症)预防:(1)操作前确认导管位置(三种方法联合);(2)输注时保持半坐卧位(30°-45°);(3)输注后保持体位30-60分钟;(4)每4小时检查一次GRV(尤其对于重症患者)。2.胃潴留预防:(1)控制输注速度(分次输注≤200ml/次,持续输注≤60ml/小时);(2)定期检查GRV(>150ml延迟输注);(3)避免输注高浓度营养液(如未稀释的蛋白粉)。3.鼻黏膜损伤预防:(1)选择合适型号的鼻饲管(14-16Fr,避免过粗);(2)用水溶性润滑剂(如甘油)润滑导管;(3)每周更换导管(从另一侧鼻腔插入);(4)固定导管时避免压迫鼻黏膜(胶布不宜过紧)。4.腹泻预防:(1)营养液温度适宜(38-40℃);(2)输注速度缓慢(避免过快刺激肠道);(3)避免营养液污染(开启后24小时内使用,剩余部分丢弃);(4)若患者有乳糖不耐受,选择无乳糖营养液。五、总结鼻饲技术是临床护理的核心技能之一,其规范操作需兼顾安全性(避免误吸、感染)、有效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