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防安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_第1页
学校三防安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_第2页
学校三防安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_第3页
学校三防安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_第4页
学校三防安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三防安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部关于做好202X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针对当前学生安全面临的溺水风险、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安全防护体系,特制定本“三防”(防溺水、防校园欺凌、防网络诈骗)安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二、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全面掌握防溺水“六不”原则、防校园欺凌“四要”方法、防网络诈骗“三核实”技巧,知晓率达100%;2.意识目标:增强学生“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意识,主动拒绝危险行为,识别安全隐患;3.行为目标: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如不私自下水、不参与欺凌、不轻易相信网络信息;4.应急目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溺水时的呼救、校园欺凌中的求助、网络诈骗后的止损;5.协同目标:推动家长掌握家庭安全监护方法,形成“家校共育”的安全防护格局。三、活动主题“筑牢三防屏障,守护成长安全”四、活动时间202X年9月至202X年12月(贯穿秋季学期),分三阶段实施:启动阶段(9月上旬):制定方案、动员部署、宣传造势;实施阶段(9月中旬-11月下旬):开展主题班会、实地演练、法制讲座等系列活动;总结阶段(12月上旬):评估效果、表彰先进、完善长效机制。五、参与对象全体学生(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法制副校长、社区民警、心理教师、救生员等。六、活动内容及安排(一)防溺水教育:守护“水域安全”1.主题班会:《珍爱生命,远离溺水》流程:(1)播放溺水事故案例视频(选取本地或近期典型案例,增强代入感);(2)教师讲解防溺水核心知识:“六不”原则: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教师带领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者不擅自下水施救;应急技巧:溺水时保持冷静,用嘴呼吸,双手划水;发现他人溺水,立即呼救并拨打120,用漂浮物(如救生圈、木板)救援,不盲目下水;(3)学生分组讨论:“身边的溺水隐患有哪些?如何避免?”;(4)签订《防溺水承诺书》(学生、家长共同签字,班级公示)。2.实地演练:“模拟水域安全课”地点:学校附近安全水域(如正规泳池、河道浅滩,提前联系救生员到场);流程:(1)救生员演示:正确佩戴救生圈、使用浮板的方法;(2)学生实操:分组练习佩戴救生设备,模拟“不慎落水”时的自我保护动作(如抱膝漂浮、仰泳求生);(3)情景模拟:设置“同伴溺水”场景,学生练习“大声呼救+寻找漂浮物救援”的流程;(4)总结:救生员强调“溺水时的冷静比慌乱更重要”,教师提醒学生“遇到危险第一时间找成年人”。3.家长课堂:《家庭防溺水指南》形式:线下讲座(邀请救生专家或儿科医生)+线上推送(《家庭防溺水注意事项》手册);内容:监督孩子:不在上下学路上逗留玩水,不私自到河边、水库等危险区域;教会技能:带孩子参加正规游泳培训,掌握基本游泳技巧;识别迹象:溺水者可能不会大声呼救,而是表现为“挣扎、身体下沉、手臂乱挥”,家长要及时发现并干预。(二)防校园欺凌教育:构建“和谐校园”1.情景模拟:《拒绝欺凌,勇敢说“不”》形式:学生自编自演短剧(如“孤立同学”“辱骂他人”“索要财物”等场景);流程:(1)表演:学生模拟校园欺凌的具体场景,还原受害者的感受(如害怕、自卑、孤独);(2)讨论:“如果你是受害者,会怎么做?”“如果你看到欺凌行为,会如何处理?”;(3)总结:教师强调“校园欺凌不是‘玩笑’,而是违法行为”,引导学生树立“零容忍”态度,学会“及时报告老师、寻求家长帮助”。2.法制讲座:《校园欺凌的法律后果》嘉宾:法制副校长或社区民警;内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八条“欺凌他人属于不良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案例分析:讲解本地校园欺凌案件的处理结果(如“辱骂他人被治安处罚”“殴打他人被追究刑事责任”),让学生认识到欺凌的严重性;互动:民警提问“如果遇到欺凌,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后,民警给予肯定(如“报告老师是正确的”“拒绝参与欺凌是勇敢的”)。3.同伴互助:《我们都是“守护者”》机制:建立“同伴互助小组”(每5-6人一组,选1名组长);职责:关注组员:发现同学情绪异常(如沉默寡言、突然厌学),及时询问原因,若涉及欺凌,立即报告班主任;化解矛盾: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时,组长主动调解,避免矛盾升级;宣传理念:通过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宣传“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理念。(三)防网络诈骗教育:守护“网络安全”1.案例分析:《网络陷阱,你能识别吗?》形式:PPT讲解(收集针对青少年的网络诈骗案例,如“游戏账号诈骗”“兼职刷单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内容:案例1:“游戏账号诈骗”——骗子以“低价出售游戏皮肤”为由,要求学生转账,转账后拉黑;案例2:“兼职刷单”——骗子以“高佣金”为诱饵,让学生先垫钱,后以“任务未完成”拒绝提现;讨论:“这些诈骗的共同点是什么?如何避免?”(引导学生总结“不轻易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不相信高回报”)。2.线上互动:《防诈骗知识竞赛》形式:学校公众号发布竞赛题目(如“接到陌生电话说‘你中奖了,需要先交税费’,你应该怎么做?”),学生在线答题;奖励:答题满分的学生获得“防诈骗小卫士”称号,颁发证书和小礼品(如印有“防诈骗提示”的笔记本)。3.家长指导:《家庭网络安全监护》内容:设置手机权限:限制孩子访问不良网站,关闭“陌生人添加好友”功能;关注社交软件:定期查看孩子的微信、QQ聊天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沟通;提醒孩子:“遇到网络诈骗,第一时间告诉家长或老师,不要自行处理”。七、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三防”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班主任、法制副校长、家长代表为成员。职责如下:组长:全面统筹活动开展,协调资源;副组长:制定活动方案,监督实施进度;班主任:组织班级活动,记录活动情况;法制副校长:参与法制讲座,提供法律支持;家长代表:配合学校开展家长课堂,反馈家庭安全教育情况。(二)师资保障组织教师参加“三防”教育专题培训(如“防溺水教育方法”“校园欺凌应对技巧”“网络诈骗识别”等),邀请专家讲解教育理念和应急处理方法;选拔优秀教师担任“安全辅导员”,负责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三)经费保障申请专项经费,用于:活动物资:购买救生圈、宣传手册、奖品等;专家讲座:支付救生专家、法制副校长、医生的讲座费用;实地演练:租赁场地、聘请救生员的费用。(四)宣传保障校园宣传:在宣传栏、教学楼走廊张贴“三防”教育海报(如“防溺水六不”“防欺凌四要”“防诈骗三核实”);媒体宣传: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群发布活动信息(如“防溺水演练现场”“防诈骗知识竞赛结果”),提高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度;社会联动:邀请社区民警、志愿者参与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五)家校协同家长会:每学期召开1次“三防”教育专题家长会,向家长传达活动要求,反馈学生安全情况;家访:班主任定期家访,了解学生家庭安全状况,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安全教育;家长委员会:成立“安全家长小组”,参与学校安全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八、预期效果1.学生层面:掌握“三防”基本知识和技能,安全意识显著增强,能主动避免危险行为(如不私自下水、不参与欺凌、不相信网络诈骗);2.校园层面:校园欺凌、溺水、网络诈骗等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营造“平安、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