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课后培优检测_第1页
4.1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课后培优检测_第2页
4.1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课后培优检测_第3页
4.1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课后培优检测_第4页
4.1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课后培优检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梯度分层基础巩固:课堂衔接,回归教材,夯实根本根基训练:轻松练习,关注重点,梳理难点拔高提升:深度演练,能力提升,高阶练习基础巩固11.下列标识不正确的是()A.节约用水 B.当心火灾C.禁止戏水 D.当心中毒2.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家里油锅着火,赶紧盖上锅盖 B.家用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C.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D.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3.4月29日,辽宁一餐馆发生重大火灾,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风扇B.电线老化短路着火,可用灭火器或沙土盖灭C.餐厅等场所必需保持逃生通道畅通D.若室内火势较大应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4.同学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改通,则红磷、白磷均能燃烧B.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白磷,水槽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燃烧只需具备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中的任意两个条件即可根基训练25.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其中热水的温度为80℃,通常状况下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C.对比Y形管中的白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是否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D.对比Y形管中的红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是否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6.木材作燃料,通常会劈成小块,目的是()A.增大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减少氧气消耗量C.减轻重量,方便携带 D.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量7.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以下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两气球均会先变小后变大 B.①和②试管中均产生大量白烟C.①和②证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D.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也可燃烧8.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实验。将氧气通入玻璃管,观察到b中未燃烧的白磷开始剧烈燃烧。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对比b中通入氧气前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B.b中热水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C.要验证燃烧另一个条件,则a中X、Y分别是40℃水、白磷D.要验证燃烧另一个条件,则a中X、Y分别是80℃水、红磷9.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原理的是()A.用水浇灭燃着的柴草 B.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盖灭C.燃着的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D.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10.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向甲中通入空气,甲中的热水压入到乙中,某一时刻甲、乙中的白磷都燃烧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B.乙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通过该实验,推测在实验室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D.该装置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思维拓展311.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照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C.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D.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环境温度还要达到其着火点12.家用燃气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烹饪设备,但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CO)。在天然气中添加不同比例氢气对燃烧产生CO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气灶旁放适量水可防止CO中毒B.天然气中掺的体积分数越多越好C.使用燃气灶需要紧闭门窗,减少热量散失D.调大燃气灶进空气口也有利于减少产生CO13.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Ⅰ);②将图Ⅰ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实验小组做了一组创新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中未倒置前和倒置后白磷的变化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2)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有_______。15.请对如图所示实验进行分析。(1)该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此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2)实验中使用气球的目的是_______。(3)通过该实验,推测白磷在实验室里的保存方法: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该标志是节约用水的图标,警示图标解读正确;B、该标志是当心火灾的图标,警示图标解读正确;C、该标志是禁止游泳的图标,警示图标解读错误;D、该标志是当心中毒的图标,警示图标解读正确。故选C。2.答案:C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赶紧盖上锅盖,能隔绝空气,从而灭火,故此措施正确;B、家用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电器断电导致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灭火,故此措施正确;C、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电器通电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天然气,产生爆炸,故此措施不正确;D、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湿布上的水受热蒸发带走热量,是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湿布覆盖在酒精表面隔绝了空气,从而灭火,故此措施正确。故选:C。3.答案:A解析:A、发现煤气泄漏,若立即打开排风扇,排风扇在启动时可能会产生电火花,煤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等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发现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电线老化短路着火,用灭火器灭火,不导电,能隔绝氧气灭火;用沙土盖灭,可隔绝氧气灭火,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餐厅等公共场所人员密集,保持逃生通道畅通,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人员能够迅速疏散,保障生命安全,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若室内火势较大,会产生大量有毒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过滤部分有毒烟雾,防止吸入过多有害物质,同时迅速离开火灾现场,保障自身安全,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4.答案:C解析:A、不支持燃烧,若改成通,则红磷、白磷均不能燃烧,故A错误;B、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白磷,水槽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错误;C、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D、燃烧需具备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故D错误;故选C。5.答案:C解析:A、热水里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40℃),但它被水包围,无法接触到氧气,所以不会燃烧,也就不会产生大量白烟,该选项错误。B、Y形管里的白磷燃烧时,会放出热量,使管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会先膨胀;燃烧结束后,温度降低,且氧气被消耗,管内气压减小,气球又会变瘪。所以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大小是会发生变化的,该选项错误。C、Y形管中的白磷能与空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所以会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虽达到着火点,但不能接触空气,所以不燃烧。通过这一对比,能够得出燃烧需要空气(氧气),该选项正确。D、Y形管中的红磷与空气接触,然而温度(80℃)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260℃),所以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接触空气,所以也不燃烧。这两组实验存在空气和温度两个变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因此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选项错误。正确答案:C。6.答案:A解析:A、木材劈成小块,能增大木材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更充分,A正确;B、将木材劈成小块并不能减少氧气消耗量,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量取决于木材的质量和燃烧的完全程度等,B错误;C、木材劈成小块主要目的不是减轻重量方便携带,而是为了让燃烧更充分,C错误;D、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量主要取决于木材中碳元素的含量,将木材劈成小块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生成量,D错误。故选A。7.答案:D解析:A、①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气球会先变大后变小,②试管中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不燃烧,气球无明显变化,选项错误;B、由A可知,①试管中产生大量白烟,②试管无现象,选项错误;C、①和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错误;D、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即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也可燃烧,选项正确。故选D。8.答案:C解析:A、b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剧烈燃烧,其他条件未变,仅氧气的有无发生了改变,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说法正确;B、b中热水温度为80℃,白磷着火点为40℃,热水能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说法正确;C、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若a中X、Y分别是40℃水、白磷,此时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白磷着火点(40℃),白磷会燃烧,无法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一条件,故说法错误;D、若a中X、Y分别是80℃水、红磷,红磷是可燃物且与氧气接触,但红磷着火点为240℃,80℃未达到红磷着火点,红磷不燃烧;而b中白磷着火点为40℃,在80℃且有氧气时能燃烧,通过对比可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说法正确。故选C。9.答案:A解析:A、用水浇灭燃着的柴草,水蒸发吸热,能使柴草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目的,A正确;B、野炊完毕后用沙子将火盖灭,是利用沙子隔绝氧气,使可燃物缺少助燃物而灭火,不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B错误;C、燃着的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氧气来灭火,灯帽阻止了空气与酒精火焰接触,并非降低温度,C错误;D、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是清除可燃物,使燃气不再供应,火焰因没有可燃物而熄灭,不是降低温度,D错误。故选A。10.答案:D解析:A、向甲中通入空气前,甲中的白磷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没有与空气接触,所以白磷不燃烧;向甲中通入空气后,甲中的热水压入到乙中,使得甲中的白磷与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对比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向甲中通入空气前,乙中的白磷与空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白磷不燃烧;向甲中通入空气后,甲中的热水压入到乙中,使得乙中的白磷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所以白磷燃烧,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通过该实验,可推测在实验室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该装置没有构成封闭体系,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答案:C解析:A、实验1中,铜片上的红磷未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即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选项正确;B、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不再与氧气接触,则燃着的白磷会熄灭,选项正确;C、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白磷着火点,且白磷与氧气接触,选项错误;D、有实验1、2可知,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环境温度还要达到其着火点,选项正确,故选C。12.答案:D解析: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燃气灶旁放适量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无法防止CO中毒,A错误;B、从图中可知,在天然气中掺氢气的体积分数在一定范围内,CO体积分数降低,当氢气的体积分数为5%时,CO体积分数为最小值,不是掺氢气的体积分数越多越好,B错误;C、使用燃气灶时紧闭门窗,空气不流通,会导致燃气不完全燃烧,产生更多一氧化碳,易造成中毒,应该保持通风,C错误;D、调大燃气灶进空气口,能让燃气与更多氧气接触,使燃气充分燃烧,有利于减少CO的产生,D正确。故选D。13.答案:(1)(2)增大(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解析:(2)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试管内的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3)实验①中白磷不燃烧,实验②将装置放入热水中后白磷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白磷燃烧消耗试管中的氧气,题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说明试管内氧气不足,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即补充了氧气,白磷又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14.答案:(1)与氧气接触(2)提供热量,隔绝氧气解析:(1)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实验中未倒置前白磷在热水中,白磷与氧气隔绝,不燃烧,倒置后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开始燃烧,故实验中未倒置前和倒置后白磷的变化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2)80℃的水可提供热量,让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并且也能隔绝氧气。15.答案:(1)Y型管中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2)防止污染空气(3)隔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