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语法现象辨析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语法现象辨析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语法现象辨析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语法现象辨析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语法现象辨析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文言文特殊语法现象辨析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学而时习之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择其善者而从之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下列“其”字用法不属于代词的一项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其人舍然大喜C.不能名其一处也D.其一犬坐于前3.“斗折蛇行”中“斗”“蛇”的用法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名词作状语D.名词作动词4.下列句子中“而”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B.温故而知新C.敏而好学D.择其善者而从之5.“吾妻之美我者”中“美”的用法是()A.形容词作动词B.形容词作名词C.意动用法D.使动用法6.“沛公军霸上”中“军”的用法是()A.名词作状语B.名词作动词C.使动用法D.意动用法7.下列“以”字意思为“用”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B.以其境过清C.皆以美于徐公D.属予作文以记之8.“此皆良实”中“良实”的用法是()A.形容词作名词B.形容词作动词C.名词作动词D.名词作状语9.“必先苦其心志”中“苦”的用法是()A.意动用法B.使动用法C.形容词作动词D.形容词作名词10.“乃丹书帛曰”中“丹”的用法是()A.名词作动词B.名词作状语C.使动用法D.意动用法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句子中“于”表示“在”的意思的有()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B.其一犬坐于前C.受地于先王D.多会于此2.下列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有()A.何陋之有B.宋何罪之有C.忌不自信D.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3.下列“为”字读音为“wéi”的有()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为人谋而不忠乎C.愿为市鞍马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4.下列句子中存在使动用法的有()A.无案牍之劳形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渔人甚异之5.下列“之”字用作助词的有()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马之千里者D.何陋之有6.下列属于名词作状语的词有()A.北通巫峡B.其一犬坐于前C.斗折蛇行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7.下列句子中“而”表并列关系的有()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泉香而酒洌C.学而时习之D.敏而好学8.下列“以”字用法相同的有()A.以衾拥覆B.以残年余力C.不以物喜D.以刀劈狼首9.下列存在意动用法的句子有()A.邑人奇之B.父利其然也C.渔人甚异之D.吾妻之美我者10.下列属于通假字的有()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便要还家C.食之不能尽其材D.百废具兴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是通假字,通“披”。()2.“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是名词作动词。()3.“以中有足乐者”中“以”是“因为”的意思。()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判断句。()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中“面”是名词作状语。()6.“斗折蛇行”中“斗”“蛇”是使动用法。()7.“不蔓不枝”中“蔓”“枝”是名词作动词。()8.“公将鼓之”中“鼓”是名词作动词。()9.“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是通假字,通“嘱”。()10.“固以怪之矣”中“以”是通假字,通“已”。()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请简要说明什么是使动用法,并举例。答案: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使老有所终”中“使”让老人有好的结局;“劳其筋骨”中“劳”使筋骨劳累。2.举例说明宾语前置的几种常见类型。答案:一是用“之”“是”提宾,如“何陋之有”;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三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3.什么是名词作状语?请举例。答案: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放在动词前,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对动作起修饰限制作用。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日”表示每天;“狐鸣呼曰”中“狐”像狐狸一样。4.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有什么区别?答案: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怎样,是一种心理感受;使动用法是使宾语客观上发生某种变化。如“吾妻之美我者”是意动,“苦其心志”是使动。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20分)1.在学习文言文特殊语法现象时,怎样通过对比记忆来加深理解?答案:可以对比相似语法现象,如使动和意动。分析“使动是客观使宾语变化,意动是主观认为宾语怎样”,通过具体句子对比,像“饿其体肤”与“渔人甚异之”,理解两者区别,从而加深记忆。2.文言文特殊语法现象在现代文中有哪些体现?举例说明。答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使动用法的遗留,使江南岸变绿;一些成语里也有,“不耻下问”中“耻”是意动用法,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3.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特殊语法现象?答案:多读经典文言文作品培养语感;结合注释和翻译理解句子,分析语法;总结归纳不同语法现象,通过练习巩固;借助故事、实例记忆,如理解“斗折蛇行”想象画面。4.讨论文言文特殊语法现象对理解古代文化有什么帮助?答案:能深入理解古人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如通过宾语前置,感受古人语言结构特点;使动、意动用法反映古人对事物的认知和态度,帮助了解古人价值观,从而更好理解古代文化。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D3.C4.A5.C6.B7.A8.A9.B10.B二、多项选择题1.BD2.ABCD3.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