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梯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电梯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电梯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电梯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电梯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电梯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1.电梯的基本组成部件主要包括哪些?各部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电梯的基本组成部件可分为机械系统和电气系统两大部分。机械系统包括:-轿厢:用于承载乘客或货物的箱体结构,是电梯的核心载运部件。-层门与轿门:层门(厅门)安装在每层楼电梯入口处,轿门(轿厢门)安装在轿厢入口处,二者联动开启关闭,防止人员或物品坠落井道。-曳引机:由电动机、制动器、减速箱(或无齿轮)、曳引轮等组成,提供电梯运行的动力并通过曳引绳驱动轿厢升降。-导向系统:包括导轨(安装在井道壁,引导轿厢和对重运行)、导靴(安装在轿厢和对重架上,与导轨配合起导向作用)。-对重装置:通过钢丝绳与轿厢连接,平衡轿厢重量,降低电动机功率消耗。-缓冲器:安装在井道底坑,当电梯失控超速坠落时,通过压缩或液压缓冲吸收能量,减轻碰撞伤害。电气系统包括:-控制系统:由控制柜、变频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组成,负责接收指令并控制电梯运行逻辑。-召唤与显示装置:楼层召唤按钮(外呼)、轿厢内选层按钮(内选)及楼层显示器,用于乘客输入目标楼层并显示电梯位置。-安全回路:由多个安全开关(如限速器开关、安全钳开关、门联锁开关等)串联组成,任一开关断开时电梯立即停止运行,确保安全。2.乘客进入电梯前应重点观察哪些安全信息?乘客进入电梯前需观察以下内容:-电梯是否处于平层状态:即轿厢地坎与楼层地面是否平齐(误差通常不超过5mm)。若轿厢未平层(如显示楼层与实际位置不符),强行进入可能导致绊倒或坠落井道。-电梯运行状态显示:通过楼层显示器确认电梯是否正常运行(如显示“运行中”或具体楼层),若显示“故障”“检修”或黑屏,应避免使用。-层门关闭状态:若层门未完全闭合(如门缝超过10mm)或频繁开关,可能存在门机故障,此时进入可能被夹伤或因门未锁闭导致电梯异常启动。-电梯内是否超载:若轿厢内已挤满人(乘客电梯额定载重量通常为630kg-2000kg,对应8-26人),应等待下一趟,避免超载导致电梯停梯或失控。3.电梯运行过程中,哪些行为属于危险操作?可能引发什么后果?危险操作及后果包括:-强行扒开运行中的电梯门:电梯运行时,轿门与层门处于锁定状态,强行扒门可能导致门机系统损坏,门联锁开关断开触发急停;若扒开缝隙超过一定宽度(如100mm),可能因电梯继续运行导致人员被剪切(如头部或肢体被层门与轿厢挤压),或因井道内光线昏暗误判位置而坠落。-在轿厢内蹦跳或摇晃:可能导致轿厢意外晃动,触发安全钳动作(安全钳是防止电梯超速或坠落的机械装置,启动后会将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造成电梯急停;若晃动剧烈,可能损坏导靴与导轨的配合,影响电梯平稳性。-用身体或物品阻挡电梯门关闭:电梯门防夹装置(如光幕、安全触板)的灵敏度有限,若用手、脚或小物品(如钥匙)阻挡,可能因未触发防夹功能导致被夹伤;长时间阻挡会使门机过载,缩短门机寿命,甚至引发门机故障导致电梯无法正常开关门。-超载后强行进入:电梯超载保护装置(通常通过称重传感器触发)会在超过额定载重量10%时发出警报并停止关门,若强行挤入,可能导致电梯无法启动,或因重心偏移引发运行卡顿,严重时可能导致曳引绳打滑,轿厢失控溜车。4.电梯突发故障困人时,乘客应遵循哪些正确的应急步骤?正确步骤如下:-保持冷静,避免恐慌:电梯困人是常见故障(据统计,电梯故障中70%为困人,且99%以上无生命危险),过度恐慌可能导致误操作(如强行扒门)。-确认电梯位置:通过轿厢内楼层显示器或手机信号(部分电梯井道有信号覆盖)判断当前大致楼层(如显示“5”,即位于5楼与6楼之间)。-触发紧急报警装置:轿厢内通常设有报警按钮(标有“警铃”“紧急呼叫”)或对讲机,按下后可联系电梯使用单位(如物业)或维保单位;若报警装置失效,可拍打轿门并大声呼喊,向外界传递被困信息。-等待专业救援:电梯维保人员或消防员会通过盘车(手动转动曳引机)将轿厢移动至最近平层位置,然后开启层门和轿门救援。在此期间,切勿尝试从安全窗(轿厢顶部逃生口)爬出——安全窗仅用于救援人员进入井道实施救援,乘客自行爬出可能因井道内光线昏暗、空间狭窄导致坠落(井道高度可达数十米),或被运行中的对重装置撞击。-避免强行扒门或撬门:即使轿厢与楼层平齐,未完全锁闭的层门也可能因电梯未断电而突然启动;若轿厢未平层(如停在2楼与3楼之间),扒开层门会露出井道,导致人员坠落。5.电梯的“安全钳-限速器”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启动?安全钳是安装在轿厢底部的机械制动装置,限速器是安装在井道顶部的速度监控装置,二者通过限速器钢丝绳连接。工作原理如下:-正常运行时,限速器随电梯运行同步转动,转速与电梯速度成正比。-当电梯因曳引绳打滑、制动器失效等原因超速(超过额定速度的115%)时,限速器内的离心甩块会触发电气开关,切断电梯控制回路使制动器制动;若电梯仍未停止,限速器会通过夹绳装置夹紧限速器钢丝绳,迫使安全钳联动拉杆动作。-安全钳的楔块(或滚柱)会在拉杆带动下紧压导轨,通过摩擦力将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防止坠落。该系统启动的场景包括:-电梯失控超速(如制动器故障无法制动);-曳引绳断裂(此时电梯自由坠落,速度超过限速器动作速度);-电梯溜车(如满载下行时制动器制动力不足,导致轿厢向下溜动超速)。6.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和周期是如何规定的?使用单位需履行哪些管理责任?根据《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2009),电梯维保分为半月、季度、半年、年度维护,具体内容如下:-半月维护(每15日一次):检查门机运行状况(开关门速度、力度)、安全触板/光幕灵敏度;测试制动器制动力;清洁轿厢内操作面板及召唤按钮;检查限速器转动灵活性。-季度维护(每3个月一次):调整导轨润滑装置;检查曳引绳张力(各绳张力差不超过5%);测试安全钳-限速器联动功能(模拟超速状态,确认动作有效);检查缓冲器外观及复位功能。-半年维护(每6个月一次):更换门机皮带(若有);清洁控制柜内电气元件(如接触器、继电器);测试电梯平衡系数(平衡系数应为40%-50%,通过电流法或重量法测量)。-年度维护(每12个月一次):解体检查制动器电磁铁(清理油污,检查磨损);更换减速箱润滑油(有齿轮曳引机);全面测试电梯性能(如启动加速度、运行平稳性)。使用单位(如物业、商场)的管理责任包括:-配备至少1名持证电梯安全管理人员(需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证》);-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含设计文件、检验报告、维保记录等);-在电梯显著位置张贴《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定期检验标志(有效期1年)、维保单位信息及应急救援电话;-监督维保单位按规定周期和项目实施维保,留存维保记录(保存至少4年);-发现电梯异常(如异响、抖动、平层不准)时,立即停用并通知维保单位检修。7.哪些场景下应禁止使用电梯?禁止使用的场景包括:-电梯检验标志过期(未在检验有效期内,由市场监管部门定期检验,周期为1年);-电梯显示“故障”“检修”或控制柜贴有“禁止使用”标识;-发生火灾、地震、洪水等灾害时:火灾中电梯井道可能形成“烟囱效应”,导致烟气聚集;地震可能破坏电梯导轨或电气系统;洪水可能导致底坑进水,引发电气短路。-电梯门关闭过程中突然反向开启(可能是门机故障或光幕失效,此时继续使用可能被夹伤);-轿厢内有明显焦糊味或异响(可能是电气元件短路或机械部件磨损,继续运行可能引发火灾或失控)。8.携带婴儿车、手推车乘坐电梯时需注意哪些安全事项?-进入电梯前,确认婴儿车/手推车车轮无异物(如积水、泥土),避免滑倒;-进出门时,用身体或手扶住车把,防止因电梯门关闭速度过快导致车辆被夹(电梯门关闭时间通常为2-3秒);-车内有婴儿时,应将婴儿抱在怀中,避免车辆在电梯运行中晃动导致婴儿跌落;-若车辆体积较大(如双人婴儿车),需确认轿厢空间足够(乘客电梯轿厢尺寸通常为1.4m×1.1m-1.6m×2.4m),避免阻碍门关闭或挤压其他乘客;-电梯运行中,禁止将车辆倚靠在轿门上(可能导致门机受力异常,引发故障)。9.电梯“冲顶”“蹲底”的定义是什么?哪些原因可能导致此类事故?如何预防?-冲顶:电梯失控向上运行,轿厢顶部撞击井道顶部缓冲器或机房设备的现象;-蹲底:电梯失控向下运行,轿厢底部撞击底坑缓冲器的现象。可能原因包括:-制动器失效(如制动闸瓦磨损过度、电磁铁卡阻,无法提供足够制动力);-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装置故障(如限速器钢丝绳松弛未触发,安全钳楔块卡阻无法动作);-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如编码器失效导致电梯误判楼层,变频器输出异常使电机超速);-维保不到位(如未定期调整制动器间隙、未检查安全钳动作灵活性)。预防措施:-定期检验制动器制动力(通过静载试验:轿厢装载125%额定载荷,启动电梯应无法运行);-每2年对限速器进行动作速度校验(由法定检验机构实施);-维保单位每次维护时检查安全钳楔块与导轨的间隙(通常为2-3mm),确保动作灵活;-使用单位安装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如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梯速度、振动等参数,异常时自动报警。10.电梯门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有哪些?各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电梯门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安全触板:安装在轿门边缘的可伸缩挡板,当触板接触到障碍物(压力≥5N时),触板内的微动开关动作,门机反转开启门。-光幕(红外光幕):由安装在门两侧的发射器(发射多束红外光)和接收器组成,形成密集的“光帘”。当光线被遮挡(如手指、衣物),接收器无法接收到信号,门机停止关闭并重新开启。光幕的保护范围通常覆盖门全高(2m左右),光束间距≤10mm,可检测小至5mm的障碍物。-门联锁开关:安装在层门和轿门的门锁装置上,只有当所有层门和轿门完全闭合(锁钩啮合深度≥7mm)时,联锁开关闭合,电梯才能启动运行。若任一門未锁闭,开关断开,电梯无法运行。-防扒门装置:部分电梯在层门内侧设有挡块或毛刷,防止乘客从层门外侧强行扒开(扒开缝隙超过20mm时,挡块会卡住层门,避免进一步开启)。11.电梯使用过程中,哪些信号或现象提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电梯启动或停止时剧烈抖动:可能是导轨变形、导靴磨损(导靴与导轨间隙过大)或曳引绳张力不均;-运行中发出异常声响(如“咔咔”声或“嗡嗡”异响):可能是减速箱齿轮磨损、轴承损坏或门机皮带松弛;-平层不准确(轿厢地坎与楼层地面落差超过5mm):可能是称重传感器故障、抱闸间隙过大(制动器未完全松开导致电梯未停准);-门机开关门速度突然变快或变慢:可能是门机变频器参数丢失或电机故障;-轿厢内灯光频繁闪烁或熄灭:可能是电梯供电线路接触不良(如主电源开关老化),或控制柜内接触器触点氧化。12.儿童单独乘坐电梯时,监护人应提前告知哪些安全注意事项?-禁止在电梯内蹦跳、攀爬轿厢内壁或倚靠轿门(可能触发安全钳动作或导致门机故障);-不要用手或脚阻挡电梯门关闭(光幕可能无法检测到小物体,导致被夹伤);-若电梯困人,不要尝试按动多个按钮或拍打轿门(可能干扰控制系统,应直接按紧急报警按钮);-记住电梯内的应急电话(通常标注在操作面板上),并告知监护人的联系方式;-不要跟随陌生人进入电梯,若遇可疑人员,可按下最近楼层按钮并保持与对方的距离。13.电梯底坑进水时,可能引发哪些安全风险?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底坑进水的风险:-电气设备短路:底坑内设有缓冲器、张紧轮(用于张紧限速器钢丝绳)、随行电缆(连接轿厢与控制柜的电缆)等,进水可能导致电缆绝缘损坏,引发短路甚至火灾;-电梯误动作:若水进入张紧轮开关(监测限速器钢丝绳是否松弛的开关),可能导致开关误动作,电梯紧急制停;-金属部件锈蚀:底坑内的导轨支架、缓冲器活塞杆等金属部件长期浸水会锈蚀,影响结构强度。应急措施:-立即停用电梯,切断电梯主电源(通常在机房或井道入口处设有电源开关);-排查进水原因(如管道泄漏、暴雨倒灌),联系物业或消防部门排水;-待底坑完全干燥后(可使用抽水泵、风扇或除湿机),由维保人员检查电气设备绝缘电阻(需≥0.5MΩ)、测试各安全开关功能,确认无误后方可恢复使用。14.电梯的“额定速度”和“最大提升高度”有何关联?超范围使用可能导致什么后果?额定速度(通常为0.63m/s-2.5m/s)是电梯设计的运行速度,最大提升高度(电梯服务的最高楼层与最低楼层的垂直距离)与额定速度需匹配。例如,额定速度1.0m/s的电梯最大提升高度通常不超过50m(约15层),高速电梯(如4.0m/s)可服务100m以上的建筑。超范围使用(如低速度电梯用于高楼层)可能导致:-运行时间过长(如1.0m/s电梯服务100m需100秒,影响效率);-曳引机过热(长时间高负荷运行);-钢丝绳磨损加剧(高提升高度需更长的钢丝绳,弯曲次数增加导致疲劳断裂);-制动距离不足(高速运行时,制动器需更大制动力,低速度电梯的制动器设计可能无法满足)。15.电梯困人救援时,专业人员需遵循哪些操作流程?救援流程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