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杠杆(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学习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学习难点】画杠杆的力臂。【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2.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指杠杆可以绕其的点O;②动力:是使杠杆的力F1;③阻力:是杠杆转动的力F2;④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的距离l1;⑤阻力臂:是从支点O到F2作用线的距离l2。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数学表达式是:。4.常用的杠杆有三类①省力杠杆:特点是动力臂l1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阻力F2,使用它可以(选填“省力”或“费力”),即用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克服较大的阻力,但是距离(选填“省”或“费”)。②费力杠杆:特点是动力臂l1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阻力F2,使用它时可以距离(选填“省”或“费”)。③等臂杠杆:这类杠杆的动力臂l1阻力臂l2,平衡时动力F1阻力F2,工作时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合作探究】探究一、杠杆1.什么是杠杆观察生活中使用的一些工具,这些工具在使用时,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受到的作用、能绕某一点、是一根棒。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描述杠杆的五个要素以用木棍撬物体为例进行分析讲解。(1)描述杠杆特征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③阻力:杠杆转动的力F2;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距离l1;⑤阻力臂:从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注意:“力的作用线”是指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2)透析杠杆五要素①支点: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位置改变。(以上均选填“一定”或“可能”)②动力与阻力:作用点在杠杆上(选填“一定”或“可能”),分别使杠杆向方向转动(选填“相反”或“相同”),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一般把人对杠杆施加的作用力称为动力。③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力臂在杠杆上(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如图中l1、l2);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力臂为。(3)力臂的画法步骤画法图示第一步:确定支点O假设杠杆转动,杠杆上相对静止的点即为支点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从动力、阻力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或反方向)分别画直线,即为动力、阻力的作用线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支点到垂足间的距离为力臂【例题1】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一定是一根直的硬棒B.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且在杠杆的中间位置C.力臂可能在杠杆上,也可能不在杠杆上D.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例题2】如图的开瓶器开启瓶盖时可抽象为一杠杆,不计自重。选项图能正确表示它工作示意图的是()【例题3】如图,硬棒OB能绕支点O转动,A处用绳子拉住固定在墙壁上,B处悬挂重物。请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的力臂和拉力F的力臂,分别用l1和l2表示。探究二、杠杆的平衡条件1.体验杠杆平衡(1)杠杆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2)体验杠杆平衡【想一想】前面学习过,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如二力平衡状态)。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与二力平衡的情况是不同的,那么,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还有哪些呢?【实践体验】如下图所示,将直尺调整到静止状态。改变放置物品的轻重及位置,再次调节使直尺处于静止状态。【分析论证】实验结果表明,直尺是否能够处于平衡状态,不仅与物品的轻重有关,还与物品的有关。体验杠杆平衡认识力臂的影响(3)认识力臂的影响【想一想】推动杠杆需要的动力与力臂的长短是否有关?【猜想】通过生活体验提出猜想。如上右图所示,推门时,推力作用的位置不同,作用的效果也不一样,越靠近门轴(C处)越费力。看来,推动杠杆需要的动力很可能与动力臂的长短有关。动力臂越长,需要的动力可能就越小。动力臂越短,需要的动力可能就越大。【检验】如图所示,用钩码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①先在垂直于杠杆的方向B处施力,待杠杆水平静止,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力臂的长短(从支点O到拉力作用线的距离)。②再逐渐改变测力计与杠杆的角度,在A处施力,待杠杆水平静止,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力臂的长短(从支点O到拉力作用线的距离)。【结论】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影响杠杆水平静止状态的不只是力的大小,还有的长短。力大,力臂短;力小,力臂长。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实验器材:杠杆、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1)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a)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的钩码,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当作阻力F2。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实验数据填入表中。(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再做几次实验。(4)如图(b)所示,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在表格中。(5)实验数据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2101202310215345120【分析论证】实验结果表明,动力臂越长,需要的力越;动力臂越短,需要的力越。二者之间是关系。【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即:F1L1=F2L2【交流与评估】①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的目的是什么?一是使杠杆的在支点,以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二是便于直接读出。③在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挂钩码后,还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吗?挂钩码后,再调节平衡螺母。④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要沿竖直方向施加力?如图(a)所示,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施加力时,力臂l1=cm,可以直接读出。如图(b)所示,弹簧测力计不沿竖直方向施力,力臂为l2<10cm,不能直接从杠杆上读出。3.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F1L1=F2L2这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2)注意:杠杆是否平衡,取决于力和力臂的乘积;若乘积相等就平衡,否则沿着乘积大的那端转动。【例题4】如图所示,小明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弹簧测力计、若干钩码(每个钩码重均为0.5N)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则此时杠杆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②将杠杆调整好后,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则应在B点挂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③如图丙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先在B点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平衡,然后将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原因是_____。A.使测量数据更准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例题5】在杭州动物园内,一位物理老师利用杠杆原理,仅用小小的弹簧测力计就测出了一头大象的质量(如图)。测量时用了一根长度为10m的槽钢作为杠杆。测得吊车吊钩的悬点距弹簧测力计一端9m,距系铁笼处6cm,当槽钢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00N。若不计槽钢和铁笼的质量,请估算大象的质量。g取10N/kg。探究三、生活中的杠杆1.生活中的杠杆【想一想】如图甲所示,是利用撬棒撬石头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是利用食品夹时的情景,请仔细观察它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哪个更长呢?我们在使用它们时,是省力?还是费力呢?甲乙【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如图甲所示,人的动力为F1,动力臂为l1,阻力为F2,阻力臂为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若l1>l2,则F1<F2,为杠杆;若l1=l2,则F1=F2,为杠杆;若l1<l2,则F1>F2,为杠杆。(以上均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2.省力杠杆(1)省力杠杆的特点动力臂L1阻力臂L2,省力费距离。使用省力杠杆时,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阻力作用点阻力移动的距离,即费距离。(以上均选填“大于”或“小于”)(2)省力杠杆的实例分析如图甲所示是钢丝钳,可以看做是两个杠杆的组合。其中O是支点,A点是动力的作用点,B点是阻力作用点。因为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所以是省力杠杆。(3)生活中的一些省力杠杆这类杠杆的共同特点是动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所以使用时都是省力杠杆。3.费力杠杆如甲图所示,赛艇的船桨也是一种杠杆,乙图是船桨的杠杆模型。划船时船桨绕着O点转动,所以O点即为支点;手的作用力F1为动力,作用点为A点;水对船桨的力F2为阻力,作用点为B点;因为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所以是费力杠杆,但划船时手只要移动较小的距离就能使桨在水中移动较大的距离。(1)费力杠杆的特点动力臂L1阻力臂L2,费力省距离。使用时,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阻力作用点阻力移动的距离,即省距离。(以上均选填“大于”或“小于”)(2)费力杠杆的实例分析筷子:在使用筷子时,筷子绕着点转动,所以C点即为支点;手的作用力F1为动力,其方向与筷子垂直,作用点为点;物体对筷子的力F2为阻力,作用在点;因为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所以是费力杠杆。(3)生活中的一些费力杠杆这类杠杆的共同特点是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所以使用时都是费力杠杆。4.等臂杠杆(1)等臂杠杆的特点动力臂l1阻力臂l2,动力F1阻力F2,不费距离不省距离。使用时,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等于作用点阻力移动的距离。(2)生活中的等臂杠杆【例题6】在如图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D)A.瓶盖起子 B.起钉锤 C.核桃夹 D.食品夹【解析】A.支点在起子与瓶盖中间接触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B.支点是锤子与地面的接触点,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C.支点在夹子两壁连接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D.支点在夹子两壁连接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所以选D。A.此时撬棒为等臂杠杆 B.应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力 C.力F的作用点靠近O点会更省力 D.应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距离【归纳整理】第1节功【精讲点拨】1.作为杠杆的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实际上杠杆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在分析时,把杠杆简化为一根硬棒,这是一种“理想模型”的研究方法。2.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动力和阻力可以在支点两侧,也可在支点同侧。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但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当力的作用线与杠杆不垂直时,力臂与杠杆不重合。力臂包含了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两个要素。4.分析判断杠杆的省力、费力情况,实质是判断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5.求解两种情况下最大动力臂的方法(1)当动力作用点确定时,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线段长即为最大动力臂。(2)当动力作用点没有确定时,需找杠杆上离支点最远的点。【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O点为杠杆支点,在杠杆右端施加力F,某同学画出力F的力臂l,其中正确的是()A BC D2.如图甲所示,杠杆保持静止,O为支点,请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图。
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及杠杆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
3.下列工具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BCDA.开瓶器 B.核桃夹C.镊子 D.羊角锤4.如图甲所示是生活中常用的夹子,拇指对夹子施加压力F1使夹子缓慢张开,夹子上的钢丝对夹子的弹力为F2,则F1F2(填“>”、“=”或“<”),此时夹子是(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如图乙所示,用夹子夹住木块,夹子上A点受到木块的作用力F3的方向(填“向下”或“向上”)。5.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绕O点转动,某同学在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疼痛医学综合治疗方案设计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药理学药物不良反应处理与预防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循证医学证据评估与采用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游园会活动主持词- 5彩过端午·6艺闹童年
- 2025江苏苏州市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专业化青年人才定岗特选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运动医学运动损伤急救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金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医院金华市第二医院招聘7人(第一批)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福建三明大田县总医院事业单位紧缺医疗卫生人才公开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疼痛科病例分析及治疗方案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台州温岭市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学卫生类高层次人才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科普:农药毒性分类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1篇3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教学课件
- 练习使用显微镜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执业药师考试】执业药师历年真题
- 2023年高考地理(上海卷)-含答案
- 比重式精选机的使用与维护
- FZ/T 81004-2022连衣裙、裙套
- GB/T 34875-2017离心泵和转子泵用轴封系统
- 细胞培养技术培训课件
- 故障录波器课件
- 管片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