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手术室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手术室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手术室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手术室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手术室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手术室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手术区域皮肤消毒范围应至少包括切口周围:A.5cmB.10cmC.15cmD.20cm答案:C解析:手术区域皮肤消毒需确保足够的无菌范围,一般要求消毒范围应超过切口周围15cm,以防止术野周围细菌污染。2.无菌包打开后未用完的物品,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留的时间为:A.2小时B.4小时C.12小时D.24小时答案:D解析:无菌包打开后,若未被污染且环境符合无菌要求(如层流手术间),剩余物品可在24小时内使用,超过时间需重新灭菌。3.手术中常用的聚维酮碘(碘伏)皮肤消毒的有效浓度为:A.0.1%B.0.5%C.1%D.2%答案:B解析:0.5%聚维酮碘是手术皮肤消毒的标准浓度,既能有效杀灭细菌、真菌和部分病毒,又对皮肤刺激性较小。4.穿无菌手术衣后,无菌区域是指:A.肩以上、腰以下、背部B.肩以下、腰以上、胸前及两侧C.肩以下、腰以上、胸前及背部D.肩以上、腰以下、胸前答案:B解析:穿无菌手术衣后,无菌区域为肩以下、腰以上的胸前区及两侧,背部、肩以上、腰以下视为有菌区域。5.手术中传递锐器时,正确的方法是:A.直接用手传递B.放入弯盘内滑动传递C.持针器夹住针体尾部传递D.用纱布包裹后抛掷传递答案:B解析:锐器传递需避免直接接触,应放入弯盘内滑动传递,或用持针器夹住针体中后1/3处传递,防止刺伤。6.腹腔镜手术中,建立气腹的常用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氦气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因具有可吸收性、不助燃、价格低廉等特点,是腹腔镜气腹的首选气体。7.手术体位摆放时,防止压疮的关键措施是:A.增加衬垫厚度B.缩短手术时间C.每2小时调整体位D.评估受压部位并使用减压装置答案:D解析:压疮预防需综合评估患者皮肤状态、手术时间、体位特点,使用硅胶垫、凝胶垫等减压装置,而非单纯增加衬垫厚度。8.手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定义是核心体温低于:A.35℃B.36℃C.37℃D.38℃答案:B解析:低体温指核心体温<36℃,手术中因麻醉、暴露、输注冷液体等因素易发生,需主动保温。9.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错误的操作是:A.保持钳端向下B.夹取无菌物品后立即放回容器C.取放时闭合钳端D.可以夹取油纱布答案:D解析:无菌持物钳不可夹取油纱布,因油质会黏附于钳端,破坏无菌状态。10.手术中巡回护士的职责不包括:A.核对患者信息B.管理手术间人员流动C.传递手术器械D.记录术中出血量答案:C解析:传递手术器械是器械护士的职责,巡回护士负责台下管理、物品供应、患者安全等。11.手术切口分类中,“污染切口”(Ⅲ类)指:A.清洁无炎症的切口B.有轻微污染的切口C.开放性创伤或感染的切口D.操作中可能污染的切口答案:C解析:Ⅲ类切口为污染切口,包括开放性创伤、急性炎症伴化脓、胃肠道内容物明显溢出污染等。12.高频电刀使用时,负极板应贴于:A.肌肉丰富、血管密集处B.脂肪组织厚的部位C.关节部位D.金属植入物附近答案:A解析:负极板需贴于肌肉丰富、血管密集(如大腿、臀部)的部位,避免脂肪、骨骼、关节或金属植入物附近,以确保电流均匀分散。13.手术中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拆封后未使用的处理方法是:A.重新包装后继续使用B.丢弃C.消毒后备用D.存放于无菌台4小时内使用答案:B解析:一次性医疗用品拆封后即视为已污染,未使用也需丢弃,不可重复使用。14.手术中清点器械、敷料的时机不包括:A.手术开始前B.关闭体腔前C.关闭体腔后D.缝合皮肤后答案:D解析:清点应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进行,缝合皮肤后无需再次清点。15.层流手术室的空气洁净度等级中,百级手术间主要用于:A.普通外科手术B.骨科关节置换手术C.妇产科手术D.急诊手术答案:B解析:百级层流手术间(空气沉降菌≤0.2cfu/30min·φ90皿)主要用于关节置换、心脏手术等对无菌要求极高的手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无菌操作原则的有:A.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B.无菌包潮湿后需重新灭菌C.无菌操作时手臂低于腰部D.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答案:ABD解析:无菌操作时手臂应保持在肩以下、腰以上,低于腰部视为有菌,故C错误。2.手术体位摆放的原则包括:A.充分暴露术野B.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C.避免神经血管受压D.患者舒适且便于术者操作答案:ABCD解析:体位摆放需兼顾术野暴露、患者安全(呼吸循环、神经血管)及术者操作便利性。3.手术中常用的止血方法有:A.压迫止血B.电凝止血C.缝合止血D.药物止血答案:ABCD解析:四种均为常见止血方法,需根据出血部位、程度选择。4.关于手术衣的穿脱,正确的操作是:A.穿手术衣时手不可触及衣领外侧面B.脱手术衣时先脱手套再脱衣C.无菌手术衣污染后立即更换D.穿好手术衣后双手置于胸前答案:ACD解析:脱手术衣时应先脱衣再脱手套(或连台手术时先脱手套再脱衣),避免手套污染手臂,故B错误。5.手术中发生器械清点不符时,正确的处理措施包括:A.立即暂停手术B.扩大术野搜索C.检查手术台周围及吸引器瓶D.报告手术医生和护士长答案:ABCD解析:器械清点不符时需暂停手术,全面搜索(术野、台周、吸引器等),并向上级报告,必要时行X线检查。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打“√”,错误打“×”)1.手术中器械护士的无菌手套接触到患者皮肤后,需立即更换手套。()答案:√解析:患者皮肤为有菌区域,手套接触后污染,需更换。2.手术间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40%-60%。()答案:√解析:此范围为手术室标准温湿度,兼顾患者保暖与器械防湿。3.无菌持物钳可以夹取无菌溶液倒入无菌容器中。()答案:×解析:无菌溶液应直接倾倒,不可用持物钳夹取容器倾倒,避免污染。4.连台手术时,手术间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答案:×解析:连台手术需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持续消毒,或层流系统自净30分钟,紫外线照射需关闭手术间,影响连台效率。5.手术中使用的骨蜡属于不可吸收止血材料。()答案:√解析:骨蜡为蜂蜡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不可被人体吸收,用于骨面止血。6.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只需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即可。()答案:×解析:需核对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准备(如禁食、影像学资料)等,执行“三查七对”。7.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力一般维持在12-15mmHg。()答案:√解析:此压力范围既能保证术野暴露,又可减少对呼吸循环的影响。8.手术中传递缝针时,应持针器夹住针的前1/3处。()答案:×解析:应夹住针的中后1/3处,便于术者操作且避免针体断裂。9.无菌包外需标注灭菌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有效期为7天(未开启)。()答案:×解析:未开启的无菌包在环境符合要求(温度≤24℃,湿度≤70%)时,有效期为14天;若使用一次性包装材料(如纸塑袋),有效期可延长至6个月。10.手术中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首选药物是地塞米松。()答案:×解析: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0.1%盐酸肾上腺素0.3-0.5ml皮下或肌内注射),地塞米松为辅助用药。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述铺无菌台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答案:步骤:(1)检查无菌包:核对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检查包布是否干燥、无破损。(2)开包:将无菌包置于清洁、干燥的台面上,依次打开外层包布四角(注意手不可跨越无菌区),用无菌持物钳打开内层包布。(3)铺无菌巾:用无菌镊或手(戴无菌手套)取出无菌中单,从远到近(先对侧后同侧)铺于器械台,确保下垂30cm以上。(4)放置物品:将手术所需器械、敷料按使用顺序放于无菌台上,避免堆积过高(不超过桌缘)。(5)覆盖:未立即使用的无菌台需用双层无菌单覆盖,注明铺台时间(4小时内有效)。注意事项:①铺台环境需清洁、干燥,人员距离无菌台30cm以上;②无菌台边缘3cm视为有菌区域,物品不可超出;③铺台后若被污染(如液体渗透、落灰)需重新铺置;④记录铺台时间,超过4小时未使用需重新灭菌。2.手术中清点物品的意义及具体流程。答案:意义:防止手术器械、敷料遗留在患者体腔内,避免严重医疗安全事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流程:(1)三人核对: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参与清点。(2)四次清点时机:①手术开始前:清点所有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记录数量;②关闭体腔前(如关腹、关胸):再次清点,确认数量与术前一致;③关闭体腔后:第三次清点,防止遗漏在体腔外的隐蔽部位;④缝合皮肤前:第四次清点(部分医院执行),确保无误。(3)记录要求:使用专用清点单,逐项记录,双人签名,数据需清晰、准确,不得涂改。(4)异常处理:若清点不符,立即暂停手术,全面搜索(术野、器械台、吸引器瓶、垃圾篓等),必要时行X线或超声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关闭体腔。3.列举手术室空气消毒的常用方法及原理。答案:(1)层流净化系统:通过高效过滤器(HEPA)过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和微生物,使手术间空气达到一定洁净度(如百级、千级、万级)。原理是利用气流的定向流动(垂直或水平),将污染空气排出,保持术野区域无菌。(2)紫外线照射:利用紫外线(253.7nm波长)破坏微生物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适用于无人状态下的手术间消毒,照射时间≥30分钟,照射强度≥70μW/cm²。(3)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消毒:通过低温等离子体将过氧化氢分解为自由基,破坏微生物膜结构和DNA。适用于不耐高温高湿的手术间终末消毒,需密闭环境,作用时间约60-90分钟。(4)过氧乙酸熏蒸:过氧乙酸分解产生乙酸和氧气,具有强氧化性,可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按1g/m³用量加热熏蒸,密闭2小时,适用于特殊感染(如朊病毒)手术后的终末消毒。(5)动态空气消毒机:采用过滤、静电吸附、紫外线或等离子体等技术,在有人状态下持续消毒,适用于连台手术间的空气净化。五、案例分析题(11分)患者,男,65岁,因“右股骨颈骨折”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开始前30分钟,患者进入手术室,巡回护士进行术前核对时发现患者右手背有静脉留置针(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左上肢佩戴有金属手表。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传递骨刀时不慎被刀尖划伤左手食指,少量出血。问题:1.巡回护士术前核对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针对患者现有情况需做哪些处理?2.器械护士被锐器划伤后,应如何正确处理?答案:1.术前核对重点及处理:(1)核对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右髋)、术前准备(禁食禁饮时间、影像学资料、血型、过敏史)、皮肤情况(有无压疮、破损)、特殊物品(义齿、首饰)等。(2)现有情况处理:①静脉留置针:确认输液通畅,标注药物名称及滴速,固定妥善,避免影响体位摆放(髋关节置换术需仰卧位或侧卧位,留置针应选择对侧或不影响术野的部位,如本例右手背留置针可保留,但需告知麻醉医生关注输液情况)。②金属手表:属于导电物品,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可能导致灼伤,需取下交由家属保管,并记录。2.锐器划伤后的处理:(1)立即处理伤口:①挤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伤口,排出少量血液(避免用力挤压);②冲洗:用流动清水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