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千伏升压站送出线路项目报告表_第1页
330千伏升压站送出线路项目报告表_第2页
330千伏升压站送出线路项目报告表_第3页
330千伏升压站送出线路项目报告表_第4页
330千伏升压站送出线路项目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张掖卓耀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330千伏升压站送出线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附件2张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张掖卓耀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330千伏升压附件3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发展事业部关于启用750千伏甘州变330千伏卓耀储附件4张掖市生态环境局甘州分局关于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附件5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甘肃张掖甘州750千伏变电站第2台主变扩建);附件10甘州区文物保护中心关于卓耀甘州一期1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独立储能电站330KV送出工程线路路径项目用地征询函的复函(甘区湿勘函〔2024〕);附件12张掖卓耀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330千伏升压站送出线路项目环境质量现附图10甘州750变电站平面布置图附图11甘州750kV变电站出线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2/长度(km)□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专项评价类别设置原则本项目实际情况地表水水力发电:引水式发电、涉及调峰发电的项人工湖、人工湿地:全部;水库:全部;引水工程:全部(配套的管线工程等除外);防洪除涝工程:包含水库的项目;河湖整治:涉及清淤且底泥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项目无地下水陆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全部;地下水(含矿泉水)开采:全部;水利、水电、交通等:含穿越可溶岩地层隧道的项目无生态涉及环境敏感区(不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无2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大气油气、液体化工码头:全部;干散货(含煤炭、矿石)、件杂、多用途、通用码头:涉及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项目无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运输业涉及环境敏感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的项目;城市道路(不含维护,不含支路、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全部无环境风险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全部;油气、液体化工码头:全部;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线(不含城镇天然气管线、企业厂区内管线),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不含企业厂区内管线):全部无注: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针对该类项目所列的敏感区。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室张政办发〔2022〕21号)无3其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张掖卓耀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储能电站项目配套送出线路工程,属于输电线路工程项目,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下发了《关于张掖卓耀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330千伏升压站送出),根据《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的通知》(甘环发〔2024〕18号)中“三线全省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952个,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及工业集聚区等开发强度高、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该区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承载区,主要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交通结构和用地结构,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解本项目位于张掖市甘州区,涉及重点管控单元,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在甘肃省环境由本项目所在区域电磁环境、环境空气质量及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可知,各环境要素的监测结果均能满足相应的标准要4求。本项目实施后无废气、废水排放,对区域内环境影响不大,本项目运营期无能源、资源消耗,仅线路塔基占用少量土地资源,不触及资源利用上线。由此可见,本项目符合资源利用上根据《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张掖市甘州区暂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符合国家产业政工业园区(集聚区)等开发强度高、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该区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承载区,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为主,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交通结构和用地结构,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本项目位于张掖市生态环境重点管控单元,本项目在张掖市5根据《甘肃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转型发展作用更加突显。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生态环境保护引导、优化、倒逼和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大力发展十大生态产业,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生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本项目属于新能源发电储能电站配套送出线路工程,对于改善风(光)电并网特性、减少新能源弃电现象具有重要作用。本项目送出线路不涉及生态红线,在严格落实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相应环保措施后各类污染物均得到合理处置,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甘肃省“十1.4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内容及采取的环保措施均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6类别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判定结果空间布局约束农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农用地严格管控类和安全利用类区域)、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重点管控区:落实《“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关要求,依法应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或风险评估而未开展或尚未完成的地块,以及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地块,不得开工建设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根据张掖市自然资源局甘州分局出具的线路路径意见的复函(甘州自然资源函〔2025〕2号),本项目用地范围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且本项目为供电线路工程,无土壤污染途径符合污染物排放管各类工业园区(集聚区):严格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步规划、建设和完善污水、垃圾集中处置等污染治理设施,工业园区(集聚区)内各企业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工业园区(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发现污染扩散的,有关责任主体要及时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加强规划约束、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推进“两高”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等要求,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严格执行《地下水管理条例》中污染防治相关要求。落实《甘肃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相关要求,依法实施“双超双有高耗能”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省新建钢铁项目原则上要达到超低排放水平。新、改、扩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遵循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等量替换”原则,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明确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来源。有色金属行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等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继续依法依规开展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有色金属采选冶炼、铅酸蓄电池制造、皮革、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生产、电镀等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生产工艺设备实施升级改造。本项目不属于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本项目施工期施工期对临时堆土、施工材料通过采取绿网苫盖、定期洒水等降低施工扬尘、施工道路扬尘等施工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符合环境风险防控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污染地块为重点,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修复措施。受污染土壤修复后资源化利用的,不得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对暂不开发的受污染建设地块,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防止污染扩散。根据张掖市自然资源局甘州分局出具的线路路径意见的复函(甘州自然资源函〔2025〕2号),本项目用地范围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本项目为供电线路工程,用地范围内均为其他草地,不涉及土壤污染地块,且本项目无土壤污染途径。符合资源利用率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甘肃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相关要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落实各级行政区用水效率管控指标,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本项目运营期不涉及取用水符合7类别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判定结果空间布局约束1、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环环评[2021]45号)等中的落后产能淘汰等空间布局约束的相关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气、废水排放。本项目施工期施工期对临时堆土、施工材料通过采取绿网苫盖、定期洒水等降低施工扬尘、施工道路扬尘等施工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废气排放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内施工营地设置的1座环保厕所,定期委托第三方单位清掏拉运,不外排。本项目不属于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符合2、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关于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的意见》(环土壤[2018]22号)等中的淘汰落后产能等空间布局约束的相关要求。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根据张掖市自然资源局甘州分局出具的送出工程线路路径意见的复函(甘州自然资源函〔2025〕2号),本项目用地范围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且本项目为供电线路工程,无土壤污染途径符合3、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等行业企业;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本项目选址建设符合国家、甘肃省、张掖市环保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要求,未引进淘汰类、限制类及产能过剩的产品。符合污染物排放管3、执行《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中扬尘污染防治要求。按照《张掖市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要求,推动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深入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实施工业园区节能降碳工程、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工程、加强甲烷等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张掖经开区开展“零碳”园区建设。本项目施工期施工期对临时堆土、施工材料通过采取密目网苫盖、定期洒水等降低施工扬尘、施工道路扬尘等施工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废气排放可以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标准要求。符合环境风险防控1、严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内地块的准入管理。未依法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地块,不得开工建设与风险管控和修复无关的项目。土地规划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食用农产品以及食品生产加工和储根据张掖市自然资源局甘州分局出具的线路路径意见的复函(甘州自然资源函〔2025〕2号),本项目用地范围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符合8存场所用地的,变更前应当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将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统一管理,推动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监测。强化搬迁企业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持续开展疑似污染地块排查。田,本项目为供电线路工程,用地范围内均为其他草地,不涉及土壤污染地块,且本项目无土壤污染途径。资源利用率要2、对涉及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各类保护地的项目,交通运输选址(线)应尽可能避让,确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采取无害化穿(跨)越方式,或依法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穿越法定保护区的行政许可手续、强化减缓和补偿措施。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各类保护地。符合禁燃区内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现有燃用煤炭、重油、渣油等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改用清洁能源。本项目不涉及燃料使用。符合类别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判定结果空间布局约束1、执行全省和张掖市总体准入要求中重点管控单元的空间布局约束要求。2、严格控制涉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工业项目准入。本项目执行全省和张掖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清单中重点管控单元的空间布局约束要求,详见表1-3。本项目运营期不涉及排放大气污染物。符合污染物排放管控执行全省和张掖市总体准入要求中重点管控单元的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专项整治水污染重点行业。3、现有畜禽养殖场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周边土地消纳能力配套建设完善雨污分流、粪便污水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设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行测土配方,加大有机肥施用。本项目执行全省和张掖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清单中重点管控单元的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详见表1-3。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7号)中鼓励类项目,运营期间不涉及废水排放。本项目不属于畜禽养殖项目。符合环境风险防控执行全省和张掖市总体准入要求中重点管控单元的环境风险防控要本项目执行全省和张掖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清单中重点管控单元的环境风险防控要求,详见表1-3。符合资源利用率要求执行全省和张掖市总体准入要求中重点管控单元的资源利用效率要2、在禁燃区内,禁止使用、销售高污染燃料。本项目执行全省和张掖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清单中重点管控单元的资源利用率要求要求,详见表1-3。符合综上,本项目送出线路建设符合《张掖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实施“三线9类别具体要求工程内容符合性分析选线5.2选线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确实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输电线路,应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对线路方案进行唯一性论证,并采取无害化方式通过。5.4规划架空进出线选线时,应关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电磁和声环境影响。5.8输电线路宜避让集中林区,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5.9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按照HJ19的要求开展生态现状调查,避让保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①本项目送出线路选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②本项目送出线路架空进出线线路两侧评价范围内不存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③根据甘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出具的线路路径复函,本项目送出线路沿线不涉及林地。综合对比前目选线符合相应要求设计6.1.3输电线路进入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时,应采取塔基定位避让、减少进入长度、控制导线高度等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保护对象的不利影响。6.2.1工程设计应对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直流合成电场等电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验算,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确保电磁环境影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6.2.2输电线路设计应因地制宜选择线路型式、架设高度、杆塔塔型、导线参数、相序布置等,减少电磁环境影响。6.2.3架空输电线路经过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时,应采取避让或增加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减少电磁环境影响。6.4.1输变电建设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应按照避让、减缓、恢复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6.4.2输电线路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塔基基础,在山丘区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与不等高基础设计,以减少土石方开挖。输电线路无法避让集中林区时,应采取控制导线高度设计,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6.4.3输变电建设项目临时占地,应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设计。6.4.4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根据生态现状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塔基定位应避让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植物和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根据保护对象的特性设计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设施等。①本项目送出线路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②本次评价针对送出线路运营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等电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本项目运行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规定的工频电场强度4000V/m、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电磁环境影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③本项目送出线路根据沿线地形选择了单回路的线路型式,架设高度为21~39米,采用330-KD22D-DJ转角塔及330-KD22D-ZM1直线塔杆塔塔型,采用4×JL/G1A-300/40导线及相序布置等,减少了电磁环境的影响。④本项目送出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不涉及电磁环境敏感目标。⑤根据甘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出具的线路路径综合对比前目工程内容设计符合相应要求复函,本项目送出线路路径不涉及林地,仅针对沿线塔基施工按减缓、恢复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⑥本项目送出线路针对塔杆基础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临时用地,提出了适宜的土地恢复措施。⑦本项目送出线路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施工7.1.2进入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输电线路,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开展环境保护培训,明确保护对象和保护要求,严格控制施工影响范围,确定适宜的施工季节和施工方式,减少对环境保护对象的不利影响。7.3.3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设计阶段制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施工时宜采用飞艇、动力伞、无人机等展放线,索道运输、人畜运输材料等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小的施工工艺。7.3.4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对工程影响区域内的保护植物进行就地保护,设置围栏和植物保护警示牌。不能避让需异地保护时,应选择适宜的生境进行植株移栽,并确保移栽成活率。7.3.5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选择合理施工时间,避开保护动物的重要生理活动期。施工区发现有保护动物时应暂停施工,并实施保护方案。7.3.6施工临时道路应尽可能利用机耕路、林区小路等现有道路,新建道路应严格控制道路宽度,以减少临时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3.7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7.3.8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7.4.1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其他水体保护区内或附近施工时,应加强管理,做好污水防治措施,确保水环境不受影响。7.4.2施工期间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垃圾、弃土、弃渣,禁止排放未经处理的钻浆等废弃物。7.5.2施工过程中,对易起尘的临时堆土、运输过程中的土石方等应采用密闭式防尘布(网)进行苫盖,减少易造成大气污染的施工作业。7.5.4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就地焚烧。7.6.1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集中收集,并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清运处置,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迹地清理工作。7.6.2在农田和经济作物区施工时,施工临时占地宜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施工结束①本项目送出线路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②本项目施工临时道路主要利用已有道路及便道,新建约0.2km临时施工道路,施工完毕后进行平整恢复,减少临时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③本项目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施工机械,均需加强维保和管理防止油料跑、冒、滴、漏,对土壤造成污染。④本项目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并进行土地功能恢复。⑤本项目施工期间垃圾收集后统一运至垃圾处理点;施工现场产生的包装物等固体废弃物均集中收集后合理处置。⑥本项目塔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易起尘临时堆土、运输过程中的土石方等采用密闭式防尘网进行苫盖,对施工作业面应边施工、边洒水的措施,减少施工期大气污染。⑦本项目施工区域不涉及经过农田和经济作物区,施工临时占地采取控制施工作业带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场地,将混凝土余料及残渣收集清运至住建部门指定地点。综合对比前目施工活动符合相应要求后应将混凝土余料和残渣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后期土地功能的恢复。运行8.1定期开展环境监测,确保电磁、噪声排放符合GB8702、GB12348等国家标准要求,并及时解决公众合理的环境保护诉求。本评价要求项目投运后定期开展线路环境监测,确保电磁、噪声排放符合GB8702、GB12348等国家标准要求。本评价对营运期提出定相应要求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境内。线路起点为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330kV升压站,终点接入甘州750kV变电站内330kV配电装置向西南方向出线的自西北向东南第6个上层接线间隔,送出线路起点坐标:项目组成及规模升压站以单回架空及敷设线路方式引入甘州750kV变电站内扩建330kV间隔。根据《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二期250MW/1000MWh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关于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二期),表中已评价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330kV升压站;根据《甘肃张掖甘州750千伏变电站第2台主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关掖甘州750千伏变电站第2台主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甘环核发〔2023〕1号),甘州750kV变电站内已预留建设张掖卓耀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330kV接入间隔架构,故本次仅评价330kV升压站送出线路及甘州750kV变电站式送出,其中架空线路1.12km,地埋电缆线路0.28km,架空段导线采用4×JL/G1A-300/40钢芯铝绞线,地线两根均采用24芯OPGW-17-150-3型复合光缆,地埋电缆段采用ZC-YJLW03-Z-190/330-1×2500mm2型地埋电缆,新建单回路铁塔本次利用甘州750kV变电站内330kV配电装置向西南方向出线自西北向东南工程类别名称建设内容主体工程330kV输电线路电压等级330kV路径描述起点自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330kV升压站,终点接入甘州750kV变电站线路长度1.4km(其中架空线路1.12km,地埋电缆线路0.28km)杆塔数量新建单回路铁塔6基,其中转角塔5基,直线塔1基架设方式单回架空及地埋敷设方式涉及行政区张掖市甘州区导线采用架空线路4×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地线两根均采用24芯OPGW-17-150-3型复合光缆地埋电缆地埋电缆型号为ZC-YJLW03-Z-190/330-1×2500mm2,建设位于#2~#3塔之间,该段全部采用单回路电缆沟敷设,地埋电缆同时钻越330kV甘张一、二线及35kV湖甘线起点间隔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330kV升压站出线间隔终点间隔甘州750千伏变电站330千伏配电装置向西南方向出线自西北向东南第六个上层间隔甘州750kV变电站330kV间隔扩建工程项目现有规模本次规模建成后规模主变压器2×2100/2×21002/2718本次间隔扩建内容甘州750kV变电站内330kV配电装置区由西北向东南第6串位置扩建1个330kV出线间隔,甘州750kV变电站内本项目进线间隔的基础架构已建成,本次间隔扩建工程仅在已建成的基础架构内安装成套高压开关设备、隔离开关及悬垂绝缘子串等相关电气设备。辅助工程施工营地本项目依托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内已设置的施工营地,用于施工期人员生产生活,占地面积约300m2。施工材料堆场本项目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内已设置的施工材料堆场,占地面积约500m2。施工道路本项目施工道路尽量利用已有道路及便道,线路沿途多处均有道路可达,需新建施工道路约0.2km牵张场根据输电线路施工需求,本项目预计设置2处牵张场,牵张场设在电缆沟两端#2、#3塔基附近,2#塔基附近牵张场面积为360m2,3#塔基附近牵张场面积为420m2,共计780m2。塔杆组装场本项目每个塔基均设置1个临时塔杆组装场地,由于塔杆组装场地与塔基永久占地重合,故新增临时占地200m2,塔杆组装场地占地面积共计1227m2。公用工程施工期供水本项目施工用水从附近村庄供水管网拉运施工期供电线路施工过程依托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的现有施工供电线路供电,并设置1台移动柴油发电机作为施工期备用电源。环保工程施工期废水施工期塔基混凝土养护用水,自然蒸发,不产生施工废水;施工期生活污水依托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内施工营地设置的1座环保厕所,定期委托第三方单位清掏拉运,不外排。施工期废气施工期采取加强管理,洒水降尘,临时堆土采取苫盖,运输车辆遮盖等措施施工期噪声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管理,文明施工施工期固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统一处理;施工过程产生的少量混凝土废渣由施工单位统一运至住建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电磁辐射架空线路按规范及环评要求控制导线对地高度,优化架设高度;铁塔设高压危险等警示标志。生态保护对临时占地及时恢复,合理绿化,施工迹地进行生态修复,主要对送出线路塔基部分用地、牵张场、临时施工道路以及塔杆组装场进行平整、撒播草籽。穿(跨)越工程根据征询相关部门复函,本项目穿(跨)越工程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制了《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二期250MW/1000MWh环境州分局关于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二期250MW/1000MWh),目前,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甘州750kV变电站前期为张掖750kV变电站,后更名为甘州750kV变电站;编制《甘肃张掖甘州750千伏变电站第2台主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出线7回,本次利用甘州750kV变电站内330kV配电装置向西南方向出线自西北本项目输电线路工程塔基永久占地1027m2,本次间隔扩建工程在甘州750kV本项目依托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内已设置的施工项目占地面积(m2)合计永久占地#1塔基其他草地#2塔基290其他草地#3塔基290其他草地#4塔基90其他草地#5塔基其他草地#6塔基其他草地临时占地牵张场780其他草地由于塔杆组装场地与塔基永久占地部分重合,需新增临时占地约200m2,故本项目临时占地面积共计3680m2临时道路600其他草地电缆沟施工扰动区域2100其他草地塔杆组装场地200其他草地施工营地300未利用地依托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不计入临时用地施工材料堆场500未利用地项目组成挖方借方填方弃方备注线路工程架空线路塔基基础4108041080/电缆敷设基沟2679026790/牵张场0000/临时施工道路00/间隔扩建工程设备基础21002100/合计7117071170/注:1、表中土石方均为自然方,工程所需商品砼,砼骨料等均从周边材料市场购买,不计入本土石方平衡。本项目导线采用JL/G1A-300/40型钢芯铝绞线,具体参数如下表。型号JL/G1A-300/40执行标准GB1179-2017标称截面:铝/钢(mm2)300/40外径(mm)23.9直流电阻不大于(Ω/km)≤0.0963(仅计算铝部分)计算拉断力(kN)≥83.7计算质量(kg/km)线架设双地线。根据系统通信的要求需要在本项目架空段线路地线两根均采用24光缆型号OPGW-17-150-3总截面mm2外层单丝类型铝包钢光纤芯数芯24光缆外径mm光缆单位长度重量kg/km747额定拉断力(RTS)kN95.9直流电阻Ω/km0.284允许短路电流容量(40℃~200℃)207.18最大允许拉力kN38.4(40%RTS)耐雷击能量c塔号塔型呼高m水平档距m垂直档距m直线塔/转角塔#1330-KD22D-DJ27208286转角塔#2330-KD22D-DJ21250转角塔#3330-KD22D-DJ219转角塔#4330-KD22D-J127218转角塔#5330-KD22D-ZM139252259直线塔#6330-KD22D-DJ24转角塔合格保证,其质量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地脚螺栓:采用5.6级钢,其质量标准应符合《优质碳素结构钢》的要求,其设备组成:内含2台断路器、10组隔离开关、2组B类快速接地):):):):序号交叉/跨越对象交叉/跨越次数交叉/跨越位置交叉/跨越方式1330kV线路330kV甘张一、二线(双回)#2~#3塔电缆沟地埋钻越2110kV线路110kV黑湖线(单回)#4~#5塔架空线路跨越335kV线路35kV湖甘线#2~#3塔电缆沟地埋钻越5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四线管道#5~#6塔架空线路跨越6机耕路/2次#4~#5、#5~#6塔架空线路跨越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均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线路经过地区(跨越对象)最小垂直距离(m)备注330kV居民区8.5/非居民区7.5/交通困难地区6.5/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简易公路9.0至路面电力线路9.0路径受限制地区50545-2010)的规定设计,确保跨越时导线对跨越对象的最小垂直距离满足规范要根据现场调查,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内已设置1其施工营地及施工材料堆场均位于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提供信息,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及本项目施工方均为查,目前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一、二期主体工程均已施工材料临时堆放,综上所述,本项目线路工程及间隔扩建工程均依托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内施工营根据《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二期250MW/1000MWh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建设单位提供信息,施工期高峰人数约90人,施工营地内建已竣工,仅余少量辅助工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信息,本项目施工单位与甘州区约35人,其中20人将调配至本项目,且施工营地内不设置食宿,施工现场夜间仅厕所可满足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所以,本项目依托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总平面及现场布置在建的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既有设施,集约利用已设780m2。施工期间优先利用既有道路及便道,仅在线路无法通达区域新建临时施工本项目输电线路路径叙述以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330kV从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330kV升压站出线间隔向东方向采用架空出线方式约50米处新建1基转角塔(#1),向东南方向走线至(#2)新建基转角塔,线路再继续向东北方向走线至(#5)新建1基直角塔,然后线路向东北本项目输电线路路径见附图12,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2.8甘州750kV变电站330kV间隔扩建本项目输电线路最终接入甘州750kV变电站330kV专用间隔,甘州750kV变配电装置区和330kV配电装置区。750k扩建。主变和66kV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中部,采用户外中型布置。主控通信楼布),施工方案专业部门技术鉴定,证明其质量满足设计要对外交通道路:本项目位于张掖市甘州区,施工区域南侧有国道G312、高速从附近乡镇拉运;线路施工过程依托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本项目330kV送出线路以架空及地埋电缆方式送出。本项目在甘州750kV变电站内330kV配电装置区向西南方向出线自西北向东场定位—基础开挖—模版搭建—钢筋配置—混凝土浇筑—设备安装--设备调试--带序号类型名称规格/型号数量1施工机械挖掘机E6400F振动棒/蛙式打夯机/发电机/混凝土车/50t2台牵引机SAQ-1502台张力机SAZ-40×2张力机GLSAZ-20运输车辆/2辆其他无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Ⅰ-04-12腾格里沙漠防风固沙功能区”。本项目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关系见附根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属于内蒙古中西部干旱荒漠生态区,腾格里沙漠生态亚区,龙首山山前牧业及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本次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为项目占地范围内及周边影响区(送出线路包括项目建设区域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等为了科学准确地反映项目区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等主要生态环境要素信息,本次工作采用3S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环境影响项目区生态环境信息的获取。首先,根据国家或相关行业规范,结合遥感图像的时相与空间分辨率,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分类或分级体系;其次,对资源三号(ZY-3)遥感图像数据进行投影转换、几何纠正、直方图匹配等预处理;第三,以项目区资源三号(ZY-3)遥感影像为信息源,结合项目区的相关资料,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植被类型的分类分级系统的遥感解译标植被类型生态环境专题图件。第四,采用专业制图软件ARCGIS进行专题图植被类型、土壤侵蚀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地物光谱特征的差异性,选择全波段合成方案,全波段合成图像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地类边界明显,有利于生分类系统进行。首先根据《中国植被区划》,获得项目区经过地区植被分布的总体情况,再结合各行政区划单元或地理单元的考察资料、调查报告以及野外考察的经验,在遥感影像上确定各种植被类型的图斑界线。根据植被分布的总体规律,参考区域相关植被文字资料,根据影像上的纹理和颜色以及经验进行判读,得到植被类型解译成果图。评价范围内植被类型面积统计见评价区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半荒漠土质半荒芨芨草、赖草草原漠草原群系面积(km2)比例(%)荒漠0.732270.81荒漠荒漠非植被区(公路、裸地等)0.301829.19非植被区(公路、裸地等)合计/由上表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主要为半荒漠草原,其中芨芨草、赖草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17)》进行地类划分,将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草地、交通用地、水域及裸土地为主。评一级类二级类评价区地类代码地类名称面积(km2)比例(%)草地0404其它草地0.732270.81工矿用地0601工业用地0.0196公共服务用地0809公用设施用地0.09689.36交通用地公路用地0.00150.15其他土地裸土地0.1839合计由上表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分布较广的为其他草地,占评价区总面根据现场调查,因项目所在区域植被覆盖较稀疏,能为野生动物提供觅食、栖息、繁殖的场所很少,加之区域内人工干预行为较多,所以在本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范围内分布的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基本为当地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无常年性的地表河流,送出线路沿线仅有几处行洪沟岔,在雨季有暂时性洪水通过。本项目运营期不向地表水体根据《甘肃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3年度)可知,张掖市2023年210为了解本项目区域内的电磁辐射现状,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电磁环境质量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四周及甘州750kV变电站扩建330kV间隔处进行补充储能电站330kV升压站出线间隔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为13.317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为0.215μT;送出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范围为223.63~1269.542V/m,工频磁感应强度监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公众暴露控制限值;甘州750kV变电站厂界四周的工频电场强度为35.517~3569.393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231~3.67μT,本次应强度为0.448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点位与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相同,因此布点原则以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为主。本次声环境现状监测主要在现场踏勘及对架空输电线路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由于架空输电线路沿线无声环境敏感目标,点方法以定点监测为主,对于无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输电线路,需对沿线电磁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尽量沿线路路径均匀布点,兼顾行政区、环境特征及变电站运行后尚未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则应以围墙四周均匀布点监测为主,并在高压侧或距带电构架较近的围墙外侧以及间隔改扩建工程出线端适根据以上布点原则,本项目储能电站330kV升压站出线间隔处、送出线路路径、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及接入间隔处缺少现状监测数据,故本次环本项目声环境监测点位与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相同,监测点位分布图项目监测点位编号监测点位名称坐标备注声环境监测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东南侧外5m处E100°44'03.91"N38°54'34.42"本次监测数据2#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西南侧外5m处(本项目接入间隔处)E100°43'54.01"N38°54'36.85"3#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西北侧外5m处E100°43'52.58"N38°54'43.55"4#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东北侧外5m处E100°44'13.43"N38°54'47.09"5#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东南侧外5m处E100°44'11.53"N38°54'41.16"6#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东北侧外5m处E100°44'05.69"N38°54'46.87"7#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西南侧外5m处(1)E100°43'51.57"N38°54'39.49"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西南侧外5m处(2)E100°43'56.79"N38°54'34.60"9#储能电站330kV升压站出E100°43'14.72"线间隔处N38°54'33.67"拟建线路沿线5#塔处E100°43'46.93"N38°54'32.21"拟建线路沿线2#塔处E100°43'28.71"N38°54'24.29"监测点位编号及名称监测日期监测时段监测结果(已修约)Leq[dB(A)]标准限达标情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东南侧外5m处2025.04.05昼间4460达标夜间4350达标2025.04.06昼间4560达标夜间4450达标2#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西南侧外5m处(本项目接入间隔2025.04.05昼间4560达标夜间4450达标2025.04.06昼间4560达标夜间4450达标3#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西北侧外5m处2025.04.05昼间4460达标夜间4350达标2025.04.06昼间4360达标夜间4350达标4#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东北侧外5m处2025.04.05昼间4660达标夜间4550达标2025.04.06昼间4660达标夜间4550达标5#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东南侧外5m处2025.04.18昼间4560达标夜间4350达标2025.04.19昼间4660达标夜间4350达标6#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东北侧外5m处2025.04.18昼间4560达标夜间4350达标2025.04.19昼间4560达标夜间4350达标7#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西南侧外5m处(1)2025.04.18昼间4460达标夜间4250达标2025.04.19昼间4460达标夜间4250达标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西南侧外5m处(2)2025.04.18昼间4460达标夜间4250达标2025.04.19昼间4460达标夜间4250达标9#储能电站330kV升压站出线间隔处2025.04.19昼间4260达标夜间3950达标2025.04.20昼间4260达标夜间4050达标拟建线路沿线5#塔处2025.03.23昼间4355达标夜间4245达标2025.03.24昼间4455达标夜间4245达标拟建线路沿线2#塔处2025.05.06昼间4455达标夜间4145达标2025.05.07昼间4455达标夜间4145达标注:昼间是指06:00-22:00之间的时段,夜间是指22:00-次日06:00之间的时段。(A)~44dB(A)之间,夜间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介于41dB(A)~42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标准限值要求;甘),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综上所述,本项本次间隔扩建位于甘州750kV变电站内,甘州750kV变电站已建成,根据本次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甘州750kV变电站厂界四周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电场强度题(A)、夜间50dB(A)。根据现场调查,甘州750kV变电站自投运以来未发生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的投诉事件,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未发现环境遗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本项目外送线路周围不涉及生态敏感区,因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边导线地面投影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评价范围确定方法,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气,本项目不需设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评价范围确定方法,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水,本项目不需设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本项目外送线路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可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属于生态影响型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中附录A“表A.1土壤环境影响评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本项目送出线路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间隔扩建声环境影侧各40m内带状区域及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本项目送出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间隔扩建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站界外50m以内区域,由现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本项目输电线序号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一级二级1SO2年平均2060μg/m324小时平均501小时平均5002NO2年平均4040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2002003CO24小时平均44mg/m31小时平均4567O3日最大8小时平均μg/m31小时平均200PM10年平均407024小时平均45PM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3575TSP年平均20024小时平均300本项目送出线路位于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330kV升压站至甘州750kV变电站330kV间隔侧之间,声环境质量标准见下表。类别具体区域标准限值dB(A)声功能区类别判定依据昼间夜间1类送出线路5545该区域无声环境功能区划,参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2类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330kV升压站出线侧甘州750kV变电站330kV间隔侧6050根据《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甘肃张掖甘州750千伏变电站第2台主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甘环核发〔2023〕1号甘州750kV变电站厂界四周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根据《张掖市生态环境局甘州分局关于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一二期250MW/1000MWh环境166号),储能电站厂界四周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序号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监控点浓度1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昼间夜间70dB(A)55dB(A)备注: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甘州750kV变电站330kV间隔侧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类别噪声限值dB(A)2类昼间夜间6050施工期生活垃圾依托现有施工营地的垃圾桶按时收集,并将其运输到指建筑垃圾其贮存过程应满足相应防渗漏、防雨淋、防扬尘等环境保护要名称标准限值标准来源工频磁场工频电场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000V/m注: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禽畜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且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无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生态环境影析序号项目污染源污染物类型污染因子1废气场地平整、基础开挖、建筑材料堆放等扬尘TSP施工道路扬尘TSP运输车辆尾气CO、NOX、THC2废水生活废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SS、氨氮3施工作业设备噪声连续等效A声级4固体废物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建设建筑垃圾/5生态环境牵张场占用、临时施工便道修建、塔基建设、电缆沟施工土地利用性质改变/水土流失/野生动物/植被破坏/场均依托建设单位在建的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既地平整、洒水结皮等措施,对临时施工道路、电缆沟扰动区域采取土地平整、甘州750kV变电站330kV间隔扩建工程在现有站内进行,施工噪声等会制人为破坏;促进区内植被的自然恢复和地表结皮的施工高峰期人数约20人左右,生活用水量按40L/人·d计,施工期为3个间隔扩建工程均依托建设单位在建的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0.85);P车速0.1(kg/m2)0.2(kg/m2)0.3(kg/m2)0.4(kg/m2)0.5(kg/m2)1(kg/m2)5(km/hr)0.0510560.0858650.1163820.1444080.1707150.28710810(km/hr)0.1021120.1717310.2327640.2888150.3414310.57421615(km/hr)0.1531670.2575960.3491460.4332230.5121460.86132325(km/hr)0.2552790.4293260.581910.7220380.8535771.435539排放的尾气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随着施工期的声源名称噪声级dB(A)(距设备5m处)声源名称噪声级dB(A)(距设备5m处)振动棒张力机70发电机91运输车辆75挖掘机牵引机70混凝土车蛙式打夯机//r0—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m。由此公式计算各类建筑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处的噪声预测值见下表。声源名称噪声预测值dB(A)20m40m60m80m200m振动棒78726662605852发电机797369676559挖掘机746864626054蛙式打夯机79736763615953牵引机64585248464438张力机64585248464438运输车辆6963575351494379736763615953混凝土车79736763615953),),本项目间隔工程主要是在已建成预留间隔构架运营期生态环境影析),本项目线路路径长1.4km,其中架空线路1.12km,全线均为单回路,按瓜州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17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330kV汇集升压站及类比项目本项目输电线路甘肃瓜州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17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330kV汇集升压站及送出线路工程环保竣工验收330kV夏丰线(类比对象)可比性分析建设规模单回路单回路相同,是影响声环境的因素电压等级330kV330kV相同,是影响声环境的首要因素导线型号4×JL/G1A-300/40(Φ=23.9mm)4×JL/G1A-300/40(Φ=23.9mm)导线型号及导线直径相同分裂数4分裂4分裂分裂数相同导线分裂450mm450mm分裂间距相同线高>8.5m(实际建成高度远大于8.5m)15.6m线高相差不大架线形式架空线路、三角形排列架空线路、三角形排列相同,是影响声环境的重要因素环境条件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戈壁荒漠地区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戈壁荒漠地区处于甘肃省河西地区,地理位置接近,环境条件基本一致项目330kV汇集升压站及送出线路工程330kV夏丰线与本项目送出线路电压序号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编号仪器参数检定/校准证书编号检定/校准日期1多功能声级计228+TPS-06电场强度:0.01V/m~100kV/m;磁感应强度:1nT~3mT力学字第9240152851号2024.05.302声校准器221ATPS-06(01)低量程20~132)dBA高量程30~142)dBA力学字第9240155459号2024.06.03序号监测时间监测时段气象参数天气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12024.11.10昼间晴5~1340~43西风夜间晴0~645~49西风22024.11.11昼间晴4~1243~47东风夜间0~546~50东风验收监测期间330kV夏丰线运行工况名称电压(kV)电流(A)有功功率(MW)无功功率(Mvar)330kV夏丰线357.00259.96156.4036.71序号工程名称监测值监测点位1甘肃瓜州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17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330kV汇集升压站及送出线路工程环保竣工验收330kV夏丰线G50-G51#塔导线档距中央弧垂最低位置两杆塔中央连线对地投影点46442中央连线对地投影点西侧5m46443中央连线对地投影点西侧45434中央连线对地投影点西侧45435中央连线对地投影点西侧20m44426中央连线对地投影点西侧25m43427中央连线对地投影点西侧30m44428中央连线对地投影点西侧35m42409中央连线对地投影点西侧40m4342中央连线对地投影点西侧45m4341中央连线对地投影点西侧50m4240瓦风力发电项目330kV汇集升压站及送出线路工程环保竣工验收330kV夏丰声环境质量现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甘州750kV变电站本次扩建1个330kV出线间隔,为预测本次间隔扩建工程投运后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次选取了与本项目同处甘州750kV变电站且运行已久的330kV甘州-张掖Ⅰ回线路进线间隔作为类类比项目本项目扩建间隔进线间隔(类比对象)可比性分析等级330kV330kV二者电压等级相同方式架空出线架空出线二者出线方式相同开关设备户外半气体绝缘即HGIS户外半气体绝缘即HGIS二者开关设备相同环境条件甘肃省张掖市甘州750kV变电站内甘肃省张掖市甘州750kV变电站二者均位于甘州750kV变电站内,环境条件相同根据上表可以看出330kV甘州-张掖Ⅰ回线路进线间隔与本项目扩建间隔电压等级、出线方式、开关设备及环境条件相同,故选择33330kV甘州-张掖Ⅰ回进线间隔处,等效连续A声级,昼间、夜间各监测一仪器名称仪器型号检定单位有效期至检定结果声级计校准仪ND9B甘肃省计量研究院2025.10合格声级计AWA5688型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2025.06合格检测日期天气温度(℃)气压(Kpa)湿度(%)风向风速(m/s)2025.05.06晴9.6~23.381.75~82.3915.6~19.7西北风1.8~2.02025.05.07晴7.4~21.581.82~82.5815.9~20.6西北风1.9~2.1序号监测点位监测日期昼间(dB(A))夜间(dB(A))1330kV甘州-张掖Ⅰ回进线间隔处2025.05.06464322025.05.074543比结果可以预测本项目在甘州750kV变电站内扩建330kV间隔建成投运后,状监测结果,甘州750kV变电站四周声环境质量昼间为43~46dB(A),夜间为43~45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限等影响,开关设备对甘州750kV变电站站界外及区域声环境影响不大。本项目送出线路巡检人员由张掖卓耀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储能电站内调由甘州750kV变电站运营管理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清运至张掖市污水处理厂,不外排。甘州750kV变电站本期仅扩建出线间隔,不新增运行人员,不新增生活污水的产生和排放,工程仍沿用前期站内已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站区内设置有垃圾桶,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清运(1)严格按照《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的要求和被跨越对(2)在满足线路对被跨越对象最小净空距离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在档距(3)按照被跨越对象管理部门的特殊要求,使杆塔与被跨越对象间保持析序号部门文件1张掖市源局甘州分局关于征求卓耀甘州一期1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330kV送出工程线路路径意见的复函(甘州自然资源函〔2025〕2号)该项目区不占用我区永久基本农田,不占用我区耕地后备资源,该线路拐点坐标不在甘州区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2甘州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对卓耀甘州一期1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330kV送出工程线路路径项目征询意见的复函该项目拟用地选址位置不在我区林地、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内,经查询甘州区2022年变更数据,该项目拟用地选址位置在我区草地范围内。3张掖市生态环境局甘州分局关于市自然资源局甘州分局相关征询函的复函(张环甘函〔2024〕344号)经我局复核,位于甘州区北山坡滩“卓耀甘州一期1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330KV送出工程线路路径项目拟选用地(折合面积2.13亩)”不在我区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4甘州区水务局关于卓耀甘州一期1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330kV送出工程线路路径项目用地征询意见的复函经现场核实你单位提供的拟选项目用地选址区域范围内有3处大小不等的行洪沟岔,其他不存在占用灌溉水渠、输水管道、水源地等禁止建设区,不存在占用水利设施等问题。5甘州区文物保护中心关于卓耀甘州一期1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330KV送出工程线路路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的函经初步核查,该拟建项目不涉及已公布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6甘州区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关于卓耀一期1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330KV送出工程线路路径项目用地征询函的复函该区域坐标控制范围不在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州区国土“三调”湿地范围。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根据《张掖市(1)建设单位应当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并在施工承包合施工前制定施工计划,明确运输路线及运输时确定的路线及时间进行运输。本项目施工期较施工期尽量避开大风、大雨天气,对施工作业(4)采取物料堆放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土方开挖湿法(5)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不得超过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在用机动车排放大气污染物超过标准的,应当进行维修大气污染物排放仍不符合国家在用机动车排放(6)塔基及电缆沟开挖的土方及时进行回填,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在施工区域内堆存的,应当采用绿网覆盖或其他标准,不得随意弃置、填埋或者焚烧,破损时(7)运输垃圾、渣土、砂石、土方、水泥、商品混凝土、石灰、灰浆等散装、流体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其他(1)施工期依托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内已设置施工期塔基混凝土养护用水,自然蒸发,不产2)施工材料禁止堆放在排洪沟岔附近,应选择在施工营地,并备有临时遮3)注意场地清洁,及时维护和修理施工机械,避免施工机械机油的跑冒滴漏,若出现漏油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用专4)施工场地加强管理,尽量保持场地平整,土石方堆放坡面应平整,避免(1)施工单位采用满足国家相应噪声标准且低噪音的机械设备或带隔声、(2)施工单位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夜间及午间休息时(3)在满足建设要求的情况下尽量优化施工时序,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运(3)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及时清运,送至住建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置。施工期产生的设备包装材料,集中收集后统一②注意保护植被,禁止破坏地表植被,不得③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不得在规定区域范围永久占地,不另辟施工便道,可将施工对区①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施工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进行,减少夜间作业,应进行保护,以防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同时要杜绝②施工期如发现珍稀保护动物应采取妥善措稀保护动物。对受伤的珍稀动物应及时联系野生动物合理位置苫盖堆存,完工后将表土回填,并措施;临时占地(主要为牵张场、临时施工并采取土地平整、混播草籽等生态恢复措施放线设备,施工结束后,对牵张场占地区域采用混播草②设计中应加强土石方的调配力度,进行充分的移挖作④施工期主要采取挡土墙、护坡、护面、排开挖出的土石方堆放时采取挡护措施,地埋电缆⑤在塔基材料运输过程中,对运至塔位的塔装,减少场地的占用。施工结束后,对临时②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的扰动,缩小③牵张场区施工前设置彩绳旗限定施工场地④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大风天气施工,提高电缆沟扰动区域占地等,其中本项目送出线路工营地及施工材料堆场依托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施工结束后,主要为清理场地固废,确保无材料进行必要性恢复;施工所占用的牵张场、新建临项目临时占地面积约3680m2,塔基区域永对塔基区域永久占地进行土地平整、洒水结皮场地、电缆沟扰动区域等临时占地,首先应将净,将前期剥离的表土回铺,再进行土地平整混播草籽等措施。根据周围生态环境,以宜荒草的区域播撒草籽,草籽选择芨芨草、赖草等乡土种和冰草等先锋种进行混播,序号措施面积(m2)1塔基区域除塔基四个混凝土塔脚外其他区域进行表土回铺,土地平整,洒水结皮931(该区域面积为去除混凝土塔脚面积)2动区域施工结束后平整土地,结合周边生态,混播草籽等恢复措施29003牵张场施工结束后,对占地区域进行混播草籽780生态恢复面积合计4611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本次评价结合《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声环③定期进行环保设施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④定期对员工及工作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相关要求,运本项目结合上述要求及《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制定项目自行监测计划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点位等效连续A声级建成投运后结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1次。后期必要时,根据需要进行监测根据架空线路架设情况选取代表性的断面进行监测电磁辐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架空线路设置1处监测点位,同时导线距地最低处布设监测断面,以5m间隔布置测点,测至距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50m处为止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HJ705-2020),本项目建设执行污染治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2760万元。环保投资约42.5万元,环保投资占表5-3环保投资一览表项目环保措施环保投资(万元)施工期施工扬尘施工车辆加盖篷布、堆存物料苫盖,定时洒水降尘2.0施工车辆、机械设备养护、道路洒水2.0施工噪声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加强机械保养、维修施工废水①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布置,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施工期塔基混凝土养护废水自然蒸发,不外排;②施工期依托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内施工营地设置有1座环保厕所,定期清掏处理,施工人员洗涮用水用于泼洒降尘,不外排。固体废物①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分类堆放,定期清运;②少量剩余土方用于塔基周边施工区域生态恢复;建筑垃圾由施工单位统一运至住建部门指定地点处置。5.0生态保护对施工临时土方堆放场地采取挡护措施,顶面用密目网进行苫盖,预防水土流失;2.0对施工场地和扰动区域进行覆土平整,进行洒水,并播撒草籽进行生态恢复,清理场地固废,确保无材料、固废等遗留。施工结束后,对输电线路塔基部分用地和临时占地采取土地整治、洒水结皮、混播草籽等措施,生态恢复面积约4611m2,混播草籽面积为3680m2,草籽选择芨芨草、赖草等乡土种和冰草等先锋种进行混播。20运营期电磁环境架空线路按规范及环评要求控制导线对地高度,优化架设高度;做好设备维护,加强运行管理;设置警示标志牌,开展电磁环境监测3.0环境管理落实竣工环境保护验收5.0合计42.5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要素施工期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验收要求环境保护措施验收要求陆生生态(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界定施工范围。(2)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的扰动,缩小临时扰动面积,保护原生态系统稳定性。(3)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大风及暴雨天气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减少生态影响。(4)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通道,严格控制道路宽度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的扰动,缩小临时扰动面积,保护原生态系统稳定性。(6)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负责及时清理现场,需对施工营地等临时建筑及时拆除,施工垃圾统一清运,尽可能减少工程完工后人为因素对当地植被的再度扰动、破坏;对塔基永久占地区域采取平整恢复、洒水结皮等恢复措施;对临时施工道路及电缆沟扰动区域占地进行平整恢复、混播草籽等恢复措施,对牵张场占地区域采用混播草籽的恢复措施,生态恢复面积约4611m2,其中混播草籽面积为3680m2,草籽用量约为0.22t,草籽选用芨芨草、赖草等乡土种和冰草等先锋种进行混播。施工迹地生态恢复,施工活动未造成明显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水生生态////地表水环境(1)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布置,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2)施工期送出线路工程依托甘州区500MW/2000MWh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内施工营地设置有1座环保厕所,定期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