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导读_第1页
自然辩证法(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导读_第2页
自然辩证法(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导读_第3页
自然辩证法(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导读_第4页
自然辩证法(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导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哲学经典著作导读人民出版社目录自然辩证法(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导读自然辩证法(节选)现代的自然研究不同于古代人的天才的自然哲学的直觉,也不同于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都无果而终的发现,它是唯一得到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发展的自然研究。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大大超过了希腊古代,但是在以观念形式把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大大低于希腊古代。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混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生成的东西。在我们所探讨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家看来,世界却是某种僵化的东西、某种不变的东西,而在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看来,是某种一下子就造成的东西。科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它到处寻找,并且找到了一种不能从自然界本身来解释的外来的推动作为最后的原因。一切僵硬的东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做永恒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希腊哲学的伟大创立者的观点: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粒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逝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不息的运动和变化中。只有这样一个本质的差别:在希腊人那里是天才的直觉,在我们这里则是以实验为依据的严格科学的研究的结果,因而其形式更加明确得多。经验主义者蔑视辩证法便受到惩罚:连某些最清醒的经验主义者也陷入最荒唐的迷信中,陷入现代唯灵论中去了。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无非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它们实质上可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黑格尔的错误在于:这些规律是作为思维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的,而不是从它们中推导出来的。由此就产生了整个牵强的并且常常是令人震惊的结构:世界,不管它愿意与否,必须适应于某种思想体系,而这种思想体系本身又只是人类思维的某一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如果我们把事情顺过来,那么一切都会变得很简单,在唯心主义哲学中显得极端神秘的辩证法规律就会立即变得简单而朗若白昼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但是劳动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种猿类,大概首先由于它们在攀援时手干着和脚不同的活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平地上行走时也开始摆脱用手来帮忙的习惯,越来越以直立姿势行走。由此就迈出了从猿过渡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那些只是在晚些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产生效应的较远的结果,则完全被忽视了。原始的土地公有制,一方面同眼界极短浅的人们的发展状态相适应,另一方面以可用土地的一定剩余为前提,这种剩余为应付这种原始经济的意外的灾祸提供了某种回旋余地。这种剩余的土地用光了,公有制也就衰落了。而一切较高的生产形式,都导致居民分为不同的阶级,因而导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的对立;这样一来,生产只要不以被压迫者的最贫乏的生活需要为限,统治阶级的利益就会成为生产的推动因素。支配着生产和交换的一个个资本家所能关心的,只是他们的行为的最直接的效益。不仅如此,甚至连这种效益——就所制造的或交换的产品的效用而言——也完全退居次要地位了;销售时可获得的利润成了唯一的动力。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即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只研究人以生产和交换为取向的行为在社会方面所产生的直接预期的影响。这同以这种社会科学为其理论表现的社会组织是完全相适合的。在各个资本家都是为了直接的利润而从事生产和交换的地方,他们首先考虑的只能是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自然辩证法》(节选)导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代表作。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通过对当时自然科学新成果的概括和总结,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深刻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科学基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写作背景《自然辩证法》的创作是进一步丰富和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需要。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不仅要善于总结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还必须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揭示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进一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19世纪50-60年代,恩格斯开始了对自然观和科学观的系统研究。在全面研究各门科学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二、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作为恩格斯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包括10篇论文、169篇札记和片段、2个计划草案,内容十分丰富。根据恩格斯为《自然辩证法》拟订的“1878年的计划”,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历史导论”,主要是“导言”,阐述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必然性。二是“黑格尔以来的理论发展进程。哲学和自然科学”,说明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三是“辩证法作为科学”,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并依据自然科学材料进行了论证。四是“物质的运动形式以及各门科学的联系”和“各门科学的辩证内容”,阐述了各门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和理论内容的辩证法。五是“自然界和社会”,主要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思想,论述了人(社会)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原理。(一)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第一,古代自然哲学中天才的直觉的自然观及其局限性。第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局限。第三,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溶解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孕育。(二)自然界无限发展的辩证图景恩格斯依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以系统演化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运动和发展的辩证图景。从原始星云到人类社会的辩证发展。恩格斯认为,从原始星云到人类社会的演化都是物质分化的结果。原始星云由于收缩和冷却,分化出无数个太阳和太阳系。在太阳系的行星即地球上,随着温度的下降,从最初热运动占优势,逐渐分化出物理的和化学的运动形式,并从气态中分化出液态和固态形成不同的圈层,进而出现了两次飞跃:分化出生命和人。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随同人的出现,我们进入了历史;在人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自然界是一个无限发展过程。在自然界的辩证图景中,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都同样是暂时的,除了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规律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三)唯物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重要作用第一,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第二,辩证法对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第三,物质运动的形式和各种科学的联系。第四,自然科学中充满着辩证法。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指导意义,还体现在各门学科的研究过程和理论成果中。(四)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中的经验主义与理论思维第一,经验主义与神秘主义“两极相联”。第二,经验主义与自然科学上的唯心主义。第三,自然科学研究必须重视“理论的思考”。(五)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法第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第二,劳动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第三,人在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协调自身同自然界的关系。第四,通过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三、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于自然科学史的首次专门研究,是在总结和反思自然科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首次系统阐发。《自然辩证法》总结了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深刻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提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不仅开创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先河,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这部著作批判了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念,澄清了一系列理论是非,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