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书_第1页
农业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书_第2页
农业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书_第3页
农业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书_第4页
农业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书TOC\o"1-2"\h\u32117第一章农业生产过程概述 4197371.1农业生产的基本流程 454471.1.1生产前准备 425271.1.2耕作与播种 4116161.1.3田间管理 4176501.1.4收获与储存 497691.2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5164251.2.1土壤管理 5227661.2.2种子处理与播种 5151731.2.3田间管理 5111361.2.4收获与储存 532128第二章农业生产环境控制 597542.1土壤环境控制 5318532.1.1土壤环境概述 5177282.1.2土壤肥力控制 548182.1.3土壤结构控制 5203942.1.4土壤污染控制 639472.2水分环境控制 6308452.2.1水分环境概述 6252722.2.2灌溉管理 662412.2.3排水管理 6113312.2.4降水管理 6236082.3气候环境控制 7110042.3.1气候环境概述 7323752.3.2温度控制 7290912.3.3湿度控制 721692.3.4光照控制 718812.3.5风害控制 717222第三章种植前准备 776223.1种子处理 7316463.1.1种子筛选 744813.1.2种子消毒 769823.1.3种子催芽 8201203.2土地整理 8271223.2.1土地翻耕 8169973.2.2土地平整 867153.2.3土壤消毒 833553.3基础设施建设 8111373.3.1排灌系统 8308963.3.2防护林建设 8122053.3.3农田设施 8102493.3.4农药和肥料储存设施 815403第四章育苗与移栽 8185804.1育苗技术 8183294.1.1种子选择与处理 986354.1.2育苗基质准备 95044.1.3播种 9309224.1.4苗期管理 9254464.2移栽方法 9136414.2.1移栽时间 9198834.2.2移栽前准备 9206924.2.3移栽操作 9161544.3管理措施 9140674.3.1水分管理 9188424.3.2施肥管理 973024.3.3病虫害防治 10222224.3.4修剪与整形 10214394.3.5采收与储存 1019132第五章农业生产投入品管理 1022445.1农药使用 10246725.1.1农药选用 10297965.1.2农药施用技术 10143405.1.3农药使用记录 10157575.2肥料施用 1034315.2.1肥料选用 10182795.2.2肥料施用技术 10317255.2.3肥料使用记录 11228415.3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与储存 11106045.3.1采购管理 11139565.3.2储存管理 11133995.3.3储存记录 1112542第六章作物生长管理 11267116.1水肥管理 11192796.1.1水分管理 1152656.1.2肥料管理 11314176.2病虫害防治 12310156.2.1病害防治 12182036.2.2虫害防治 12117036.3生长发育监测 12173876.3.1监测内容 12125186.3.2监测方法 1229211第七章农业生产机械化 1344147.1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13230427.1.1概述 13250527.1.2发展历程 13260557.1.3发展现状 134617.2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 1320117.2.1农业机械化技术概述 13130607.2.2技术应用领域 13221457.2.3技术发展趋势 1498067.3农业机械化操作规范 14195887.3.1操作规范概述 1430047.3.2操作要求 1483137.3.3操作注意事项 1429510第八章农产品收获与储存 14284868.1收获技术 14265608.1.1收获时期 1471188.1.2收获方法 14159698.1.3收获后处理 1553478.2农产品储存方法 15100738.2.1常温储存 15317348.2.2冷藏储存 15123708.2.3真空储存 15148768.3农产品运输与保鲜 15122428.3.1运输方式 15159678.3.2保鲜措施 152265第九章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 16141989.1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 16287169.1.1概述 16277349.1.2物理检测 16269179.1.3化学检测 16128629.1.4生物检测 1676999.1.5感官检测 16133539.2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1662379.2.1概述 1678839.2.2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6161449.2.3绿色食品认证 1775609.2.4有机食品认证 17303309.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7143399.3.1概述 17209919.3.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17238579.3.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174439第十章农业生产过程改进与持续发展 17412910.1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171146010.1.1种植技术创新 18302110.1.2养殖技术创新 18410710.1.3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 18786110.1.4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 182514610.2农业生产管理优化 181742810.2.1农业生产组织创新 182674210.2.2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优化 182865110.2.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91751610.2.4农业政策支持 192770410.3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9489010.3.1生态环境保护 192280110.3.2资源高效利用 192228010.3.3农业废弃物处理 191190510.3.4农业产业链延伸 191258810.3.5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19第一章农业生产过程概述1.1农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农业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基本流程涵盖了从生产前准备到产品收获的各个环节。以下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流程概述:1.1.1生产前准备(1)土壤改良:针对不同作物对土壤的要求,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2)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3)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精选、消毒、催芽等处理,保证种子质量。1.1.2耕作与播种(1)耕作:对农田进行翻耕、耙地、镇压等作业,为播种创造良好条件。(2)播种:按照适宜的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进行播种。1.1.3田间管理(1)灌溉: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土壤湿度,合理灌溉。(2)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及土壤肥力,合理施肥。(3)病虫害防治: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手段,防治病虫害。(4)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对作物的竞争。1.1.4收获与储存(1)收获:在作物成熟期,采用适宜的收获方式及时收获。(2)储存:对收获后的农产品进行妥善储存,防止霉变和损失。1.2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土壤管理土壤管理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包括土壤改良、土壤施肥、土壤保护等措施,以保证土壤肥力。1.2.2种子处理与播种种子处理与播种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合理选择品种、处理种子、确定播种期和播种量,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1.2.3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等,是保证作物生长健康、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1.2.4收获与储存及时收获成熟作物,妥善储存农产品,是减少损失、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第二章农业生产环境控制2.1土壤环境控制2.1.1土壤环境概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与产量。土壤环境控制主要包括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管理。2.1.2土壤肥力控制土壤肥力控制是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供应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保证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平衡供应。(2)有机物料还田:将农作物秸秆、绿肥等有机物料返回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3)土壤深耕:适时进行土壤深耕,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根系生长。2.1.3土壤结构控制土壤结构控制主要是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轮作:通过轮作,调整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分布,减轻土传病虫害。(2)保护性耕作: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结构稳定。(3)土壤改良:针对土壤板结、盐碱化等问题,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改良。2.1.4土壤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控制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源头控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减少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的使用。(2)污染土壤修复: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2.2水分环境控制2.2.1水分环境概述水分是农业生产中的因素,水分环境控制主要包括灌溉、排水、降水等方面。2.2.2灌溉管理灌溉管理旨在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供应。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灌溉制度:根据土壤水分、作物需水规律制定灌溉制度。(2)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灌溉设备维护:定期检查、维修灌溉设备,保证灌溉系统正常运行。2.2.3排水管理排水管理主要是防止土壤水分过多,影响农作物生长。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排水系统:合理规划排水设施,保证土壤水分及时排出。(2)排水渠道维护:定期清理排水渠道,防止渠道堵塞。2.2.4降水管理降水管理旨在合理利用降水资源,减轻自然灾害。具体措施如下:(1)降水监测:加强降水监测,及时掌握降水情况。(2)降水预报:根据降水预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2.3气候环境控制2.3.1气候环境概述气候环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等方面。2.3.2温度控制温度控制是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温度条件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1)设施农业:采用温室、大棚等设施,调节温度,满足作物生长需求。(2)农业气象预报:根据气象预报,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作物种类。2.3.3湿度控制湿度控制是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湿度条件的重要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灌溉管理: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度适宜。(2)防湿措施:采用防湿技术,降低土壤湿度,防止病虫害发生。2.3.4光照控制光照控制是提高农作物光合效率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1)设施农业:采用温室、大棚等设施,增加光照时间。(2)作物种植密度:合理调整作物种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2.3.5风害控制风害控制是减轻自然灾害,保障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防护林建设:加强防护林建设,降低风速。(2)作物抗风栽培:选择抗风性强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抗风能力。第三章种植前准备3.1种子处理3.1.1种子筛选在种植前,首先应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挑选健康、成熟、无病虫害的种子,保证种子质量。对种子进行分级,去除破损、霉变、发育不良的种子,以提高发芽率和植物生长的一致性。3.1.2种子消毒为防止病原菌传播,需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适当浓度的消毒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种子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3.1.3种子催芽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周期,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通常采用浸种法,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待种子发芽后再进行种植。3.2土地整理3.2.1土地翻耕在种植前,对土地进行翻耕,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翻耕深度应根据作物根系生长需求来确定,一般深度为2030厘米。3.2.2土地平整土地平整是保证作物生长均匀、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通过土地平整,消除土壤高低不平的现象,使土壤层厚度均匀,有利于作物生长。3.2.3土壤消毒为防止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的传播,需对土地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适当浓度的农药,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匀喷洒于土壤表面,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土壤湿润,使农药充分发挥作用。3.3基础设施建设3.3.1排灌系统建立健全的排灌系统,保证作物生长过程中水分供应充足。根据地形和水源条件,合理布置灌溉渠道,降低灌溉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3.2防护林建设为防止风沙侵袭、保持土壤水分,应在农田周边建设防护林带。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生长迅速的树种,合理规划林带布局,提高防护效果。3.3.3农田设施根据作物种植需求,配备相应的农田设施,如温室、大棚、喷灌设备等。这些设施能够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3.3.4农药和肥料储存设施为保证农药和肥料的储存安全,应建立专门的储存设施。储存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防潮、防晒等功能,避免农药和肥料受潮、变质,影响使用效果。第四章育苗与移栽4.1育苗技术4.1.1种子选择与处理在选择种子时,应充分考虑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产量等因素。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4.1.2育苗基质准备育苗基质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常用的育苗基质有草炭、珍珠岩、蛭石等。在配制基质时,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添加适量的肥料。4.1.3播种播种前,应对苗床进行整理,保持床面平整。播种时,应根据种子的大小和发芽率确定播种密度。播种后,应及时覆盖基质,保持土壤湿润。4.1.4苗期管理苗期管理主要包括保温、保湿、光照和施肥。在苗期,应根据天气变化调整保温措施,保证幼苗生长温度适宜。同时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合理调整光照,促进幼苗光合作用。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适时施用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4.2移栽方法4.2.1移栽时间移栽时间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来说,应在幼苗生长到一定高度和根系发达时进行移栽。4.2.2移栽前准备移栽前,应对移栽地块进行深耕、施肥和镇压,以保证土壤疏松、肥沃。同时对幼苗进行适当修剪,以减少移栽过程中的损伤。4.2.3移栽操作移栽时,应保持幼苗根系完整,避免损伤。移栽过程中,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幼苗失水。移栽后,应及时浇水,促进幼苗生长。4.3管理措施4.3.1水分管理在移栽后的缓苗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进入生长后期,应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湿度进行适时灌溉。4.3.2施肥管理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肥料。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盐渍化。4.3.3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病虫害。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4.3.4修剪与整形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和目标产量,适时进行修剪和整形,以保持植株生长平衡,提高光合作用效率。4.3.5采收与储存在作物成熟期,根据市场需求和作物品质,适时进行采收。采收后,应及时进行储存,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延长货架期。第五章农业生产投入品管理5.1农药使用5.1.1农药选用农药选用应遵循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优先选择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替代品。根据作物种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需求,科学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5.1.2农药施用技术农药施用应根据农药使用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和方法进行。采用喷雾、喷粉、灌根、拌种等多种施药方式,保证农药均匀覆盖靶标。施药过程中,要避免农药飘逸和流失,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1.3农药使用记录农业生产者应详细记录农药的采购、使用时间、使用剂量、防治对象等信息,以备查阅。5.2肥料施用5.2.1肥料选用肥料选用应遵循氮、磷、钾平衡施肥原则,优先选择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缓释肥料。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规律和目标产量,科学确定肥料品种和用量。5.2.2肥料施用技术肥料施用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生长阶段和需肥特点,采用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多种施肥方式。施肥过程中,要保证肥料均匀施入土壤,避免肥料过量或不足。5.2.3肥料使用记录农业生产者应详细记录肥料的采购、使用时间、使用量、施肥方式等信息,以备查阅。5.3农业生产资料采购与储存5.3.1采购管理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应遵循质量第一、价格合理的原则。采购过程中,要严格审查供应商的资质,保证采购的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5.3.2储存管理农业生产资料储存应保证安全、干燥、通风。农药、肥料等投入品应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储存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投入品的质量和储存条件,保证其安全有效。5.3.3储存记录农业生产者应详细记录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储存时间、储存条件等信息,以备查阅。第六章作物生长管理6.1水肥管理6.1.1水分管理水分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水分管理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水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水分状况和气象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保证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2)灌溉方法: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3)水分监测: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气象站等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为灌溉决策提供依据。6.1.2肥料管理肥料管理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合理施肥应遵循以下原则:(1)施肥种类: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2)施肥量:根据作物生育期、土壤肥力水平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施肥量。(3)施肥方法:采用深施、穴施等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4)施肥时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合理的施肥时期。6.2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保证作物生长健康的重要环节。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2.1病害防治(1)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调整播种期等措施,减少病害发生。(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3)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6.2.2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通过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调整播种期等措施,减少虫害发生。(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控制虫害的发生和蔓延。(3)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方法,降低虫害发生。(4)化学防治:在虫害发生初期,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6.3生长发育监测6.3.1监测内容生长发育监测主要包括作物生长指标、土壤环境、气象条件等方面的监测。(1)生长指标:包括株高、叶面积、茎粗、分枝数等。(2)土壤环境:包括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养分等。(3)气象条件:包括气温、湿度、光照、风速等。6.3.2监测方法(1)地面监测:通过实地调查、观测,收集作物生长发育数据。(2)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作物生长状况、土壤水分等信息。(3)自动监测:利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和生长发育状况。通过以上监测手段,为作物生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作物健康生长。第七章农业生产机械化7.1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7.1.1概述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逐步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7.1.2发展历程(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引进国外农业机械和技术为主,开展机械化试点。(2)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农业机械化事业逐步推开,形成了一批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业机械产品。(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7.1.3发展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达到世界中等水平,部分地区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在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设施农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7.2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7.2.1农业机械化技术概述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通过科学、规范的操作,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体系。7.2.2技术应用领域(1)种植机械化:包括播种、施肥、灌溉、植保等环节。(2)收获机械化:包括收割、脱粒、干燥、储存等环节。(3)加工机械化:包括粮食加工、饲料加工、油脂加工等环节。(4)设施农业机械化:包括温室、大棚、喷灌、滴灌等设施农业机械化。7.2.3技术发展趋势(1)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农业机械的智能监控与调度。(2)节能环保:推广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降低农业生产能耗。(3)精准农业:运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7.3农业机械化操作规范7.3.1操作规范概述农业机械化操作规范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科学、安全、高效的原则,对农业机械进行正确操作的规范。7.3.2操作要求(1)操作前准备:检查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保证安全可靠。(2)操作过程中: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农业机械正常运行。(3)操作后处理:对农业机械进行清洁、维护、保养,保证下次使用时功能稳定。7.3.3操作注意事项(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农业机械化操作符合相关要求。(2)提高操作技能,降低操作失误率。(3)加强安全意识,预防发生。(4)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检查、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第八章农产品收获与储存8.1收获技术8.1.1收获时期农产品收获时期的选择是保证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应根据农产品的成熟度、市场需求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收获时期。一般而言,成熟度越高,农产品品质越好,但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适时收获。8.1.2收获方法(1)人工收获: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形复杂或农产品价值较高的地块。人工收获可以保证农产品不受损伤,但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2)机械收获:适用于大面积种植的农产品。机械收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但需要注意机械设备的适用性和操作技术,以防止农产品损伤。8.1.3收获后处理农产品收获后,应立即进行清理、分级、包装等处理,以减少农产品损耗,提高产品品质。8.2农产品储存方法8.2.1常温储存适用于短期内销售或加工的农产品。常温储存应注意保持农产品干燥、通风,避免受潮、发热、霉变等问题。8.2.2冷藏储存适用于需要长时间保存的农产品。冷藏储存可以减缓农产品的新陈代谢,延长保鲜期。冷藏储存应注意温度控制、湿度调节,以及防止交叉污染。8.2.3真空储存适用于易腐农产品。真空储存可以降低农产品与空气接触,减缓氧化过程,延长保鲜期。真空储存应注意真空度控制、包装材料选择及密封功能。8.3农产品运输与保鲜8.3.1运输方式(1)公路运输:适用于短距离、小批量农产品的运输。公路运输应选择合适的车辆,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伤。(2)铁路运输:适用于长距离、大批量农产品的运输。铁路运输应合理规划路线,减少运输时间,降低损耗。(3)航空运输:适用于高价值、急需的农产品。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成本较高。8.3.2保鲜措施(1)低温运输:适用于易腐农产品。低温运输可以减缓农产品的新陈代谢,延长保鲜期。(2)湿度控制: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农产品适当的湿度,防止干燥或受潮。(3)防震防压: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农产品的摆放方式,防止碰撞、挤压,减少损耗。(4)避免污染: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农产品受到污染,保证产品品质。(5)适时销售或加工:农产品在运输到目的地后,应及时销售或加工,以减少损耗,提高效益。第九章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9.1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9.1.1概述农产品质量检测是保障农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涉及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和感官检测等。9.1.2物理检测物理检测主要包括对农产品的形状、大小、色泽、质地等外观特征的检测。还包括对农产品水分、密度、硬度等物理指标的测定。9.1.3化学检测化学检测主要分析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有害物质、农药残留等化学成分。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有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9.1.4生物检测生物检测主要关注农产品中的微生物、病毒、寄生虫等生物指标。生物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免疫学检测等。9.1.5感官检测感官检测是对农产品的口感、气味、色泽等感官特性进行评价。感官检测方法包括品尝、闻味、观察等。9.2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9.2.1概述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是对农产品质量进行认证和监督管理的制度。我国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主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9.2.2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兽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进行规范,保证农产品安全、优质、无害的一种认证。9.2.3绿色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是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生态环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保证农产品符合绿色环保、健康安全要求的认证。9.2.4有机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是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添加剂等物质,保证农产品符合有机生产要求的认证。9.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9.3.1概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种管理制度。9.3.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对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监测。(3)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追溯。(4)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5)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9.3.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包括农业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卫生部门等,各部门协同作战,共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第十章农业生产过程改进与持续发展10.1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是农业生产过程改进与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农业生产中,技术创新主要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信息化技术等方面。10.1.1种植技术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