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机械类)机械设计计算_第1页
2025年苏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机械类)机械设计计算_第2页
2025年苏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机械类)机械设计计算_第3页
2025年苏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机械类)机械设计计算_第4页
2025年苏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机械类)机械设计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苏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机械类)机械设计计算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1.在机械设计中,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A.材料的屈服强度B.应力集中系数C.零件尺寸D.工作温度2.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模数m=5mm,齿数Z1=20,Z2=40,则其传动比i为()。A.1/2B.2C.10D.803.在进行轴的强度计算时,通常需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A.轴的直径B.轴的材料C.轴的长度D.轴的表面粗糙度4.一根圆轴受到扭矩T=1500N·m的作用,其直径d=50mm,则其最大剪应力τmax为()。A.30MPaB.60MPaC.90MPaD.120MPa5.在机械设计中,用于连接两轴并传递扭矩的部件是()。A.键B.螺栓C.轴承D.齿轮6.一对渐开线齿廓的齿轮,其压力角α为20°,则其齿形系数YF为()。A.0.32B.0.35C.0.38D.0.427.在机械设计中,用于减少摩擦和磨损的润滑方式是()。A.干摩擦B.液体润滑C.半液体润滑D.磨损润滑8.一根矩形截面梁,宽度b=60mm,高度h=100mm,受到均布载荷q=10kN/m的作用,其最大弯矩Mmax为()。A.3kN·mB.6kN·mC.9kN·mD.12kN·m9.在机械设计中,用于支撑旋转轴的部件是()。A.螺栓B.轴承C.键D.齿轮10.一对标准斜齿圆柱齿轮,其螺旋角β=15°,模数m=4mm,齿数Z1=20,Z2=40,则其传动比i为()。A.1/2B.2C.1.73D.4.6211.在机械设计中,用于传递功率的带传动,其最主要的工作原理是()。A.摩擦传动B.齿轮传动C.链传动D.液体传动12.一根圆轴受到弯曲力F=5000N的作用,其跨度L=1m,截面惯性矩I=1×10^6mm^4,则其最大挠度δmax为()。A.0.25mmB.0.5mmC.0.75mmD.1mm13.在机械设计中,用于减少振动和噪音的部件是()。A.减震器B.轴承C.齿轮D.键14.一对标准蜗轮蜗杆传动,其蜗杆头数Z1=2,蜗轮齿数Z2=40,则其传动比i为()。A.20B.40C.80D.16015.在机械设计中,用于连接两轴并传递扭矩的部件,其最主要的工作原理是()。A.摩擦传动B.齿轮传动C.链传动D.液体传动16.一根矩形截面梁,宽度b=60mm,高度h=100mm,受到集中载荷F=10kN的作用,其跨度L=1m,则其最大弯矩Mmax为()。A.5kN·mB.10kN·mC.15kN·mD.20kN·m17.在机械设计中,用于支撑旋转轴的部件,其最主要的工作原理是()。A.摩擦传动B.齿轮传动C.链传动D.液体传动18.一对标准直齿圆锥齿轮,其模数m=5mm,齿数Z1=20,Z2=40,则其传动比i为()。A.1/2B.2C.10D.8019.在机械设计中,用于减少摩擦和磨损的润滑方式,其最主要的工作原理是()。A.摩擦传动B.液体润滑C.半液体润滑D.磨损润滑20.一根圆轴受到扭矩T=1500N·m的作用,其直径d=50mm,则其扭转角θ为()。A.0.015radB.0.03radC.0.06radD.0.12rad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判断结果填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错误的填“×”。)1.在机械设计中,应力集中系数越大,零件的疲劳强度越高。(×)2.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模数m越大,齿轮的尺寸越小。(×)3.在进行轴的强度计算时,通常需要考虑轴的直径、材料、长度和表面粗糙度。(√)4.一根圆轴受到扭矩T的作用,其最大剪应力τmax与扭矩T成正比。(√)5.在机械设计中,用于连接两轴并传递扭矩的部件是键。(√)6.一对渐开线齿廓的齿轮,其压力角α越大,齿形系数YF越小。(×)7.在机械设计中,用于减少摩擦和磨损的润滑方式是液体润滑。(√)8.一根矩形截面梁,宽度b和高度h越大,其最大弯矩Mmax越小。(×)9.在机械设计中,用于支撑旋转轴的部件是轴承。(√)10.一对标准斜齿圆柱齿轮,其螺旋角β越大,传动比i越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简述机械设计中应力集中的概念及其对零件强度的影响。在咱们搞机械设计的,经常碰到一个叫应力集中的事儿。你想啊,零件上要是突然有个小缺口、小孔眼儿,或者是个台阶,受力的时候,这些地方集中的应力就会比别的地方大得多。这就像一群人走路,在一个窄门口,大家都要挤在一起,门口的stress就特别大,别的地方可能就松快多了。这种应力集中,特别是那种突然改变截面尺寸的地方,特别容易让零件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裂纹,然后慢慢扩大,最后导致零件断裂。所以啊,在设计的时候,咱们要尽量避免或者减小应力集中,比如把尖角做成圆角,把孔眼周围加厚,这些都能有效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2.简述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的主要区别及其适用场合。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这是支撑旋转轴的两大类宝贝。滑动轴承呢,就是轴跟一个套子,中间是油膜隔开的,它运转起来比较平稳,噪音小,而且承载能力可以非常大,对轴对中要求不高,还能承受很大的径向载荷,有时候还能承受一定的轴向载荷。但是呢,它缺点也挺明显的,就是润滑要求高,有时候散热不太好,而且要是没油了,那直接就烧了,对维护保养比较讲究。滚动轴承呢,它是靠滚珠或者滚子来传递载荷的,结构紧凑,效率高,而且装拆方便,自润滑性能也好,对安装精度要求高一些。它适用于转速高、要求低噪音、安装精度高的场合,但是承载能力相对于同等尺寸的滑动轴承来说要小一些,而且成本通常也高一点。总的来说,选哪个得看具体情况,要是追求大载荷、低噪音、对中要求不严,可能滑动轴承更合适;要是追求高转速、低噪音、安装方便,那滚动轴承就不错。3.简述机械设计中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其预防措施。齿轮传动啊,是机械里头最常用的传动方式之一,但是它也容易出问题,主要的失效形式有几个:第一个叫齿面点蚀,就是齿轮啮合的时候,由于接触应力太大,特别是在润滑油膜不稳定的地方,齿面会产生小麻点,然后逐渐扩展,最后齿轮就不敢正常工作了;第二个叫齿面磨损,要是润滑不好,或者灰尘进去了,齿面就会磨损,变得不光洁,严重了齿形都会变,传动就不准确了;第三个叫齿根断裂,这个比较常见,因为齿根是弯曲应力最大的地方,特别是在冲击载荷或者疲劳载荷作用下,很容易从齿根那里断掉;还有一种是胶合,就是高速重载的时候,齿面温度升高,润滑油膜破裂,两个齿面直接粘到一块儿去,然后一撕就断了,挺惨的;最后还有塑性变形,就是载荷太大了,或者温度太高了,齿面材料发生塑性流动,导致齿形改变。要预防这些失效,得从设计、选材、制造、热处理、润滑保养各方面下手。设计的时候要合理选择齿轮类型、材料、热处理方式,保证足够的齿面强度和接触强度;制造的时候要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热处理要到位,提高齿面硬度;最重要的还得是良好的润滑,合适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油,能大大减少磨损和胶合的风险;平时还得好好维护,定期检查油位和油质,避免过载运行。4.简述机械设计中梁的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的区别及其控制方法。梁啊,主要就是承受弯矩和剪力的,所以弯曲变形是它最常遇到的问题。你想啊,梁中间受力往两边翘,这就是弯曲变形,就像我们掰一根筷子,中间就弯了。控制弯曲变形,关键就是要提高梁的抗弯刚度,也就是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梁的截面惯性矩I,还有梁的跨度L,跨度越短,变形越小。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加大截面尺寸,比如把矩形截面变成工字形或者箱形截面,这样惯性矩就大了,变形就小了;或者选用弹性模量更高的材料;还有就是减小跨度,比如增加支座,缩短自由长度。至于扭转变形,就是梁像螺丝一样扭着变形,这是受扭矩引起的。控制扭转变形,关键是要提高梁的抗扭刚度,也就是材料的剪切模量G和梁的截面极惯性矩J,还有梁的跨度L。控制方法跟控制弯曲变形有点像,也可以通过加大截面尺寸,特别是圆轴,它的极惯性矩跟直径的四次方成正比,所以粗一点效果特别明显;或者选用剪切模量更高的材料;同样,减小跨度也有帮助。在实际工程里,梁往往既要受弯又要受扭,比如传动轴,这时候就得综合考虑,看看是弯矩主导还是扭矩主导,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5.简述机械设计中标准件(如螺栓、螺母、轴承等)选择的一般原则。咱们搞设计的,经常要选用一些标准件,像螺栓啊、螺母啊、轴承啊这些,这些东西不是咱们自己设计的,得从标准里选。选的时候啊,得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首先,得满足使用要求,就是强度、刚度、寿命这些得够用,还得符合安装、维护的要求。其次,要考虑经济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成本低的,有时候还得考虑采购成本和维修成本。第三,要考虑标准化和通用化,尽量选用常用规格、系列的,这样采购方便,库存也方便,还能互换。第四,要考虑可靠性和安全性,标准件也是有质量等级的,重要的场合要选质量等级高的。第五,还得考虑跟周围零件的配合,比如螺栓的直径得跟螺孔匹配,轴承的尺寸得跟轴承座匹配。总的来说,选标准件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个经济活儿,得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一个最合适的。比如选螺栓,要算出所需的抗拉强度系数,然后根据螺栓标准选合适的公称直径和强度等级;选轴承,要算出径向力和轴向力,然后根据轴承标准选合适的类型、尺寸和精度等级。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一根简支梁,跨度L=4m,受到均布载荷q=10kN/m的作用,求梁中点的挠度δ。已知梁的截面为矩形,宽度b=100mm,高度h=150mm,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GPa。求梁中点的挠度δ。好,咱们来算算。首先,查书上的公式,简支梁受均布载荷,中点的挠度公式是:δ=5qL^4/(384EI)。你看,这公式里头有载荷q、跨度L、弹性模量E和截面惯性矩I。E是200GPa,这个好,直接代入。L是4m,也代入。q是10kN/m,也代入。现在关键就看怎么算截面惯性矩I了。截面是矩形,宽度b=100mm,高度h=150mm,矩形的截面惯性矩公式是I=bh^3/12。把b和h代入,I=100*150^3/12=1.6875×10^7mm^4。现在所有数据都有了,E=200GPa=200×10^3MPa,I=1.6875×10^7mm^4,L=4m=4000mm,q=10kN/m=10×10^3N/m。把这些数代入公式:δ=5*10*10^3*(4000)^4/(384*200*10^3*1.6875*10^7)。算一下,δ约等于0.83mm。所以,梁中点的挠度是0.83mm。2.一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模数m=4mm,齿数Z1=20,Z2=40,中心距a=120mm,求大齿轮的齿形系数YF。已知大齿轮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硬度HB=240。求大齿轮的齿形系数YF。这个得查表。首先,得知道大齿轮的齿形系数YF怎么查。一般书上都有表格,根据模数m、齿数Z、材料、热处理硬度查。咱们这题,m=4mm,Z2=40,材料是45钢,调质处理,硬度HB=240。查书上的表格,找到模数m=4的那一栏,然后找齿数Z=40那一行,再找硬度HB=240这一格,交叉点的数值就是YF。查一下,YF大约等于2.45。所以,大齿轮的齿形系数YF是2.45。3.一根圆轴,直径d=60mm,受到扭矩T=2000N·m的作用,轴的长度L=1m,材料的剪切模量G=80GPa,求轴的最大剪应力τmax和扭转角θ。求最大剪应力τmax和扭转角θ。这两个都得用公式。先求τmax。圆轴受扭矩,最大剪应力公式是:τmax=T/(Wp)。Wp是抗扭截面系数,对于圆轴,Wp=πd^3/16。把d=60mm代入,Wp=π*60^3/16≈2120mm^3。T是2000N·m=2000*10^3N·mm。代入公式:τmax=2000*10^3/2120≈942MPa。所以,最大剪应力τmax是942MPa。再求扭转角θ。扭转角公式是:θ=T*L/(G*Ip)。Ip是极惯性矩,对于圆轴,Ip=πd^4/32。把d=60mm代入,Ip=π*60^4/32≈1017600mm^4。G是80GPa=80*10^3MPa,L是1m=1000mm。代入公式:θ=2000*10^3*1000/(80*10^3*1017600)≈0.0247rad。所以,扭转角θ是0.0247rad。4.一根矩形截面梁,宽度b=120mm,高度h=180mm,受到集中载荷F=20kN的作用,梁的跨度L=3m,支承在左端和右端,求梁的最大弯矩Mmax和最大剪力Vmax。求最大弯矩Mmax和最大剪力Vmax。这题是简支梁受集中载荷。最大弯矩发生在载荷作用点,也就是中间。最大弯矩公式是:Mmax=F*L/4。把F=20kN,L=3m代入,Mmax=20*10^3*3/4=15kN·m。所以,最大弯矩Mmax是15kN·m。最大剪力发生在支座处。最大剪力公式是:Vmax=F。所以,最大剪力Vmax是20kN。你看,这题挺简单的,就是公式直接套用。五、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设计一个用于传递功率的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输入功率P1=5kW,输入转速n1=960r/min,输出转速n2=300r/min,传动比要求i=3.2,齿轮材料为20CrMnTi,渗碳淬火,齿面硬度HRC=58-62。要求设计该齿轮传动的齿数Z1、Z2,模数m,并校核齿面接触强度(校核公式:σH=668√(TP1/(mn2Z2^3))≤[σH])。已知许用接触应力[σH]=850MPa,其中P1是功率,m是模数,n2是输出转速,Z2是输出齿轮齿数。设计这个齿轮传动啊。首先,得算出齿轮的扭矩T1。扭矩公式是:T1=9550*P1/n1。把P1=5kW,n1=960r/min代入,T1=9550*5/960≈49.7N·m。输出转速n2=300r/min,传动比i=3.2,所以输出扭矩T2=T1/i=49.7/3.2≈15.5N·m。现在得选齿数Z1和Z2。传动比i=Z2/Z1=3.2,所以Z2=3.2*Z1。为了防止发生根切,Z1得大于17,咱们就选Z1=20,那么Z2=3.2*20=64。现在得算模数m。模数m=T2/(Z2*Y*σH)^2,其中Y是齿形系数,得查表,对于Z2=64,Y≈2.15。代入公式:m=15.5/(64*2.15*√850)=0.85mm。但是,查标准模数系列,最接近的而且是标准的模数是m=1mm。现在用m=1mm来算一下齿面接触应力σH。σH=668*√(5*49.7/(1*300*64^3))≈668*√(248.5/98304)≈668*√0.00252≈668*0.0502≈33.5MPa。这个σH远小于[σH]=850MPa,所以强度足够。所以,设计结果是:Z1=20,Z2=64,m=1mm。你看,设计过程中,有时候得做点调整,比如算出来不是标准模数,或者强度不够,就得重新选,直到满足所有要求。2.有一台设备需要使用一对标准角接触球轴承来支撑一个轴。轴的直径d=50mm,转速n=1500r/min,承受的径向载荷Fr=4000N,轴向载荷Fa=1500N。要求轴承的寿命Lh(以小时为单位)至少为8000小时。已知轴承的额定动载荷Cr=35kN,额定静载荷Ca=32kN,载荷系数fp=1.2,寿命指数γ=3,求该轴至少需要选用哪个型号的角接触球轴承(根据寿命计算公式:Lh=(Cr/Ca)^γ*(fp*Fr/Fa)^e*10^6,其中e是轴向载荷系数,对于角接触球轴承,e=1.5,fp是载荷系数,Cr是额定动载荷,Ca是额定静载荷,γ是寿命指数,Fr是径向载荷,Fa是轴向载荷,Lh是寿命)。选用角接触球轴承。首先,得知道角接触球轴承是能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的,而且它有个接触角α,常见的有12°、15°、25°。接触角越大,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越强。但是,选哪个型号,还得看寿命够不够。寿命公式是:Lh=(Cr/Ca)^γ*(fp*Fr/Fa)^e*10^6。已知Cr=35kN,Ca=32kN,fp=1.2,Fr=4000N,Fa=1500N,γ=3,e=1.5,Lh≥8000小时。现在把已知数代入公式:8000=(35/32)^3*(1.2*4000/1500)^1.5*10^6。先算括号里头:35/32=1.09375,(1.09375)^3≈1.331,1.2*4000/1500=3.2,(3.2)^1.5≈5.657。所以8000=1.331*5.657*10^6。算一下,右边等于7.5×10^6。所以8000=7.5×10^6,这明显不成立啊,左边太大了。这说明,按现有的参数,寿命不够,得选Cr更大的轴承。查手册,对于50mm的轴,常见的角接触球轴承有7207、7208、7210等,它们的Cr分别是:7207是35kN,7208是42kN,7210是50kN。咱们分别算一下用7208和7210时的寿命。先算7208,Cr=42kN,Ca=38kN。Lh=(42/38)^3*(1.2*4000/1500)^1.5*10^6=(1.105)^3*(3.2)^1.5*10^6≈1.34*5.657*10^6≈7.6×10^6。这个是7600000小时,比8000小时多得多,所以7208足够。再算一下7210,Cr=50kN,Ca=45kN。Lh=(50/45)^3*(1.2*4000/1500)^1.5*10^6=(1.111)^3*(3.2)^1.5*10^6≈1.36*5.657*10^6≈7.7×10^6。这个也是7700000小时,也足够。所以,7208和7210都可以,7208更经济一些,建议选用7208。你看,这题也需要查手册,也需要计算,才能选出合适的轴承。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B应力集中系数越大,应力分布越不均匀,高应力区域更容易产生疲劳裂纹,从而降低零件的疲劳强度。疲劳强度与应力集中系数成反比关系。2.B传动比i=Z2/Z1=40/20=2。模数m与齿数成反比关系,m=5mm,Z1=20,Z2=40。3.A轴的强度计算主要考虑轴的直径,因为轴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抗弯和抗扭能力,而轴的直径是影响抗弯和抗扭截面系数的关键因素。4.B最大剪应力τmax=T/(πd^3/16)=1500*10^3/(π*50^3/16)≈60MPa。5.A键是用于连接两轴并传递扭矩的常见标准件,通过键的侧面与轴和轮毂的键槽配合来传递扭矩。6.B查表得YF≈0.35。齿形系数YF与压力角和齿数有关,压力角越大,齿形系数通常越大。7.B液体润滑通过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来减少直接接触,从而有效减少摩擦和磨损。8.B最大弯矩Mmax=qL^2/8=10*10^3*1^2/8=12.5kN·m。均布载荷简支梁最大弯矩在跨中。9.B轴承是用于支撑旋转轴的常见标准件,通过滚动体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实现低摩擦运转。10.A传动比i=Z2/Z1=40/20=2。斜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与直齿轮相同,但需考虑螺旋角的影响。11.A带传动主要通过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功率,属于摩擦传动。12.B最大挠度δ=FL^3/(48EI)=5000*10^3*1^3/(48*200*10^3*1*10^6)≈0.52mm。13.A减震器通过其结构设计和材料特性来吸收和耗散振动能量,减少振动和噪音。14.A传动比i=Z2/Z1=40/2=20。15.A键通过键的侧面与轴和轮毂的键槽配合来传递扭矩,利用摩擦力传递力矩。16.B最大弯矩Mmax=FL/4=10*10^3*1/4=2.5kN·m。集中载荷简支梁最大弯矩在支座处。17.B轴承通过滚动体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实现低摩擦运转,支撑旋转轴的主要部件。18.A传动比i=Z2/Z1=40/20=2。直齿圆锥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与直齿轮相同。19.B液体润滑通过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来减少直接接触,从而有效减少摩擦和磨损。20.A扭转角θ=T*L/(G*J)=1500*10^3*1000/(80*10^3*π*50^4/32)≈0.015rad。J是极惯性矩。二、判断题答案及解析1.×应力集中系数越大,零件的疲劳强度越低。2.×模数m与齿数成反比关系,模数越大,齿轮的尺寸越大。3.√轴的强度计算主要考虑轴的直径、材料、长度和表面粗糙度等因素。4.√圆轴受扭矩,最大剪应力τmax=T/(πd^3/16),与扭矩T成正比。5.√键是用于连接两轴并传递扭矩的常见标准件。6.×压力角越大,齿形系数YF通常越小。7.√液体润滑通过在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来减少直接接触,从而有效减少摩擦和磨损。8.×矩形截面梁,宽度b和高度h越大,其最大弯矩Mmax越大。9.√轴承是用于支撑旋转轴的常见标准件。10.×斜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与直齿轮相同,但需考虑螺旋角的影响,螺旋角越大,传动比越小。三、简答题答案及解析1.应力集中是指零件在受力时,由于几何形状的突然改变(如孔、缺口、台阶等),导致局部应力远大于名义应力的一种现象。应力集中会降低零件的疲劳强度,因为高应力区域更容易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裂纹扩展,最终导致零件失效。为了减小应力集中,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或减小几何不连续性,例如采用圆角过渡、增大过渡圆角半径、增加孔边加强等。2.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滑动轴承利用轴与轴承之间的滑动接触来支撑载荷,通常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较好的平稳性和较低的成本,但摩擦较大、润滑要求高。滚动轴承利用滚动体(如滚珠或滚子)在内外圈之间的滚动接触来支撑载荷,具有较低的摩擦、较高的转速能力、较好的自润滑性能和装拆方便等优点,但成本较高、对安装精度要求高。适用场合方面,滑动轴承适用于低速、重载、对中要求不严、需要低噪音或大承载能力的场合;滚动轴承适用于高速、低噪音、对中要求高、需要自润滑或空间有限的场合。3.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包括齿面点蚀、齿面磨损、齿根断裂、胶合和塑性变形等。齿面点蚀是由于齿面接触应力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而产生的微小凹坑,逐渐扩展导致齿轮失效。齿面磨损是由于齿面间相对滑动、润滑不良或灰尘进入等原因造成的材料损失,导致齿形改变、间隙增大、传动不平稳。齿根断裂是由于齿根弯曲应力超过材料的疲劳极限而产生的裂纹和断裂。胶合是由于高速重载下齿面瞬时温度过高、润滑油膜破裂导致齿面金属直接接触并焊接,然后又被相对运动撕裂,造成齿面严重损伤。塑性变形是由于载荷过大或温度过高导致齿面材料发生塑性流动,改变齿形。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设计齿轮参数(如模数、齿数、压力角等)、选择合适的材料及热处理工艺(如渗碳淬火、高频淬火等)、提高齿面硬度、改善润滑条件(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和润滑方式)、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4.梁的弯曲变形是指梁在载荷作用下发生向下弯曲的现象,通常用挠度来衡量。弯曲变形与梁的跨度、载荷大小、梁的刚度(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梁的截面惯性矩I)有关。控制弯曲变形的方法包括减小梁的跨度、增加支座、提高梁的刚度(选用弹性模量更高的材料、增大截面尺寸或改变截面形状以提高截面惯性矩)、合理布置载荷等。扭转变形是指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