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一、文言基础知识(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是”字与例句中加点的“是”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实是欲界之仙都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安能辨我是雄雌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至于夏水襄陵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D.芳草萋萋鹦鹉洲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当涉猎,见往事尔B.解衣欲睡,月色入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C.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疏条交映,有时见日4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晨曦(xī)绝唱(chǎng)沿溯(shuó)水流湍急(tuān)B.参与(yù)相与(yǔ)飞漱(shù)沉鳞竞跃(yuè)C.缥碧(piǎo)轩邈(iǎo)牛犊(dú)鸢飞戾天(lì)D.横柯(kē)燕然(yān)萋萋(qī)经纶世务(lún)二、古诗词赏析与文言文阅读(32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5.根据诗意填空。(2分)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尤其是“”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6.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2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7、8题。(5分)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注】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7.这首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梦觉流莺四幅夏日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8.赏析诗歌第二句“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3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乘奔御风猛浪若奔B.春冬之时青林翠竹,四时俱备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哀转久绝蝉则千转不穷10.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阙:通“缺”B.良多趣味良:实在C.晴初霜旦旦:早晨D.林寒涧肃肃:严肃11.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12作者在写三峡的水时,为什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先写夏季?(2分)1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描写“春冬”景物后感慨道“良多趣味”。你认为这里所说的“趣”指什么?(2分)1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四)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5-17题。(11分)极乐寺纪游[明]袁宏道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道此入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①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②诸公游此。予弟中郎③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注】①剔牙松:一种针叶松。②黄思立:又名黄大节,作者的朋友。③中郎:袁宗道的二弟袁宏道,字中郎。④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4分)(1)亘数十里(2)间以水田(3)极乐寺去桥可三里(4)思立亦以为然16.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2)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17.本文通过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写景,从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三、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本单元《唐诗五首》都是以写景为主的诗歌,这一组诗歌给我们展现的既有乡野景象(《野望》),也有大漠风光(《使至塞上》);有湖边漫步(《钱塘湖春行》),也有荆门远眺(《渡荆门送别》)。请你从上面的四首诗歌中任选一首,改写为游记体散文,注意突出所写景物的特征,体现本单元描写景物的特点。参考答案1-4BDCA5【答案】喜悦(对西湖美景喜爱)行不足6【答案】示例一:“早莺”——初春时飞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早莺”——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一展歌喉,体现了季节特征。示例二:“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或:“新燕”——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体现了季节特征。7【答案】表达了诗人在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淡自在)的心情。8【答案】透,穿透,石榴花盛开红红如火,艳艳如燃,照理说应该很刺眼,可一个“透”字,加了一重帷帘,隔帘而望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9【答案】A10【答案】D11【答案】D12【答案】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以“夏水”为首写。13【答案】“春冬之时(即三峡的枯水期)的景物有“清荣峻茂”之象,因而使作者感到有“良多趣味”。14.【答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15.【答案】(1)连绵(2)夹杂(3)距离(4)这样16.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答案】(1)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2)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17.【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水名胜的向往。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一、基础知识1、读音打假,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挑出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A.水皆缥碧(piǎo)天山共色(sè)横柯上蔽(kē)鸢飞戾天(lì)B.泠泠作响(líng)急湍甚箭(shèn)夹岸高山(jiā)窥谷忘反(kuī)C.急湍甚箭(tuān)一百许里(xǔ)猛浪若奔(bèn)泉水激石(jī)D.互相轩邈(iǎo)任意东西(rèn)鸢飞戾天(yuān)好鸟相鸣(xiāng)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锐不可挡针砭时弊晶莹剔透出类拔萃B顶力相助带罪立功以逸代劳变本加利C一枕黄梁鞠躬尽瘁别出心裁挺而走险D立竿见影名声鹊起销声匿迹通宵达旦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疏条交映B.望峰息心C.任意东西D.乘奔御风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C.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D.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B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犹如“金牌”照亮了中国三农巨变之路。C河的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苍苍茫茫的远山。D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B.学问是“问”出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C.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二、阅读理解(一)对比阅读以下两篇文章,完成下列题目:(甲)山川之美,古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9、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4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10、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分)11、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二)对比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题目:[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沿溯阻绝。绝:②或王命急宣。或:③不以疾也。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14、[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15、[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阅读《与朱元思书》和《与施从事书》,完成16——20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施从事书》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注释】①汉:银河。②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④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16、解释加点字。4分①猛浪若奔②互相轩邈③横柯上蔽④千翼竞17、翻译句子。4分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18、《与朱元思书》写作者坐船游览富春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看似没有固定的方向,实际上作者的游览是有固定方向的,证据是“”(1分)19、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异水”的?(2分)20、从感官系统看,上面两文都从角度写景,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之情,《与施从事书》中能证明这一点的句子是。(4分)(四)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题目:2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22、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A泉水激石……成韵B蝉则……无绝C鸢飞……忘返D夹岸……寒树2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2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D.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五)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列题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5、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6、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7、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D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28、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4分)三、综合运用29、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4写“山”的:写“水”的:30、明代才子徐文长外出访友,在友人家居留多日,毫无辞归之意。友人在客厅写了个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明知是逐客令,但徐文长却把纸条高声念了一遍,友人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又留他多住几日。请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把徐文长的意思表现出。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31、《与朱元思书》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请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两句描写秋天的话。4
四、课外阅读落叶是疲倦的蝴蝶①夕阳老去,西风渐紧。②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了。秋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③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④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⑤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为游子的归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⑥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⑦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结满冰凌,夏天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地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这个屋檐。⑧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⑨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⑩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这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只是,她没有再醒。⑾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⑿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⒀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地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但叶子落下,掩盖了一切。⒁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选自2007年第1期《读者》,作者朱成玉。有删节。)32、显然,作者把落叶比喻成“疲倦了的蝴蝶”不仅仅是写落叶,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4分)33、请你写出⑧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个富有修辞特色的语句进行赏析。(不少于60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⑨段中画线句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事业不成誓不回”有较大出入,请你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参考答案:1——7CDBADCB7、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销声匿迹:指隐藏起,不公开露面。8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评分:共2分。9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10.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11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12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13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14[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1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16①奔,奔马。②轩,向高处伸展。③柯,树枝。④竞,争。17略18自富阳至桐庐19先用写江水的静态,突出其清澈的特点(1分);再写江水的动态,突出其湍急奔腾的气势(1分)。20视觉(1分)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2分)“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1分)《与施从事书》翻译在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浓密,山路崎岖。鸟儿竞相飞,千翼相连;口渴了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磨肩擦踵,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成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前程艰难,也不更改自己的气节。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的确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21——27DDAAABC28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29示例: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30示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32、作者借落叶像“疲倦了的蝴蝶”比喻“我”是一只在外飞倦了想要飞回家去的“蝴蝶”。文章试图通过落叶这一环境的烘托和“疲倦了的蝴蝶”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念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33、母亲的辛勤劳动使家里越越殷实(富有),但岁月(年纪)和劳累却压弯了母亲的背,使母亲变得“越越矮”。(意近即可。)34、示例:“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句子运用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赋予落叶,以“呻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疲倦”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在外漂泊的疲惫,与文章开头形成对比和呼应,深化了文章主题。(摘抄出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得1分,能写出表达效果得3分。)35、示例:无论我们在外面闯荡世界成功与否,心里都要永远装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如果为的是“大家”的利益而舍家忘身是值得提倡的,如果仅仅是为“衣锦还乡”而“不破楼兰终不回”则不宜大加赞扬。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一、基础知识1、读音打假,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挑出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A.水皆缥碧(piǎo)天山共色(sè)横柯上蔽(kē)鸢飞戾天(lì)B.泠泠作响(líng)急湍甚箭(shèn)夹岸高山(jiā)窥谷忘反(kuī)C.急湍甚箭(tuān)一百许里(xǔ)猛浪若奔(bèn)泉水激石(jī)D.互相轩邈(iǎo)任意东西(rèn)鸢飞戾天(yuān)好鸟相鸣(xiāng)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锐不可挡针砭时弊晶莹剔透出类拔萃B顶力相助带罪立功以逸代劳变本加利C一枕黄梁鞠躬尽瘁别出心裁挺而走险D立竿见影名声鹊起销声匿迹通宵达旦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疏条交映B.望峰息心C.任意东西D.乘奔御风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C.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D.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B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犹如“金牌”照亮了中国三农巨变之路。C河的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苍苍茫茫的远山。D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B.学问是“问”出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C.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二、阅读理解(一)对比阅读以下两篇文章,完成下列题目:(甲)山川之美,古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9、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4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10、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分)11、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二)对比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题目:[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沿溯阻绝。绝:②或王命急宣。或:③不以疾也。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14、[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15、[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阅读《与朱元思书》和《与施从事书》,完成16——20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施从事书》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注释】①汉:银河。②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④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16、解释加点字。4分①猛浪若奔②互相轩邈③横柯上蔽④千翼竞17、翻译句子。4分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18、《与朱元思书》写作者坐船游览富春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看似没有固定的方向,实际上作者的游览是有固定方向的,证据是“”(1分)19、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异水”的?(2分)20、从感官系统看,上面两文都从角度写景,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之情,《与施从事书》中能证明这一点的句子是。(4分)(四)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题目:2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22、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A泉水激石……成韵B蝉则……无绝C鸢飞……忘返D夹岸……寒树2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2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D.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五)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列题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5、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6、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7、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D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28、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4分)三、综合运用29、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4写“山”的:写“水”的:30、明代才子徐文长外出访友,在友人家居留多日,毫无辞归之意。友人在客厅写了个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明知是逐客令,但徐文长却把纸条高声念了一遍,友人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又留他多住几日。请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把徐文长的意思表现出。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31、《与朱元思书》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请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两句描写秋天的话。4
四、课外阅读落叶是疲倦的蝴蝶①夕阳老去,西风渐紧。②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了。秋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③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④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⑤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为游子的归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⑥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⑦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结满冰凌,夏天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地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这个屋檐。⑧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⑨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⑩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这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只是,她没有再醒。⑾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⑿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⒀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地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但叶子落下,掩盖了一切。⒁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选自2007年第1期《读者》,作者朱成玉。有删节。)32、显然,作者把落叶比喻成“疲倦了的蝴蝶”不仅仅是写落叶,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4分)33、请你写出⑧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个富有修辞特色的语句进行赏析。(不少于60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⑨段中画线句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事业不成誓不回”有较大出入,请你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参考答案:1——7CDBADCB7、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销声匿迹:指隐藏起,不公开露面。8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评分:共2分。9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10.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11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12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13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14[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1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16①奔,奔马。②轩,向高处伸展。③柯,树枝。④竞,争。17略18自富阳至桐庐19先用写江水的静态,突出其清澈的特点(1分);再写江水的动态,突出其湍急奔腾的气势(1分)。20视觉(1分)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2分)“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1分)《与施从事书》翻译在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浓密,山路崎岖。鸟儿竞相飞,千翼相连;口渴了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磨肩擦踵,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成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前程艰难,也不更改自己的气节。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的确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21——27DDAAABC28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29示例: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30示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32、作者借落叶像“疲倦了的蝴蝶”比喻“我”是一只在外飞倦了想要飞回家去的“蝴蝶”。文章试图通过落叶这一环境的烘托和“疲倦了的蝴蝶”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念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33、母亲的辛勤劳动使家里越越殷实(富有),但岁月(年纪)和劳累却压弯了母亲的背,使母亲变得“越越矮”。(意近即可。)34、示例:“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句子运用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赋予落叶,以“呻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疲倦”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在外漂泊的疲惫,与文章开头形成对比和呼应,深化了文章主题。(摘抄出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得1分,能写出表达效果得3分。)35、示例:无论我们在外面闯荡世界成功与否,心里都要永远装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如果为的是“大家”的利益而舍家忘身是值得提倡的,如果仅仅是为“衣锦还乡”而“不破楼兰终不回”则不宜大加赞扬。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一、基础知识1、读音打假,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挑出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A.水皆缥碧(piǎo)天山共色(sè)横柯上蔽(kē)鸢飞戾天(lì)B.泠泠作响(líng)急湍甚箭(shèn)夹岸高山(jiā)窥谷忘反(kuī)C.急湍甚箭(tuān)一百许里(xǔ)猛浪若奔(bèn)泉水激石(jī)D.互相轩邈(iǎo)任意东西(rèn)鸢飞戾天(yuān)好鸟相鸣(xiāng)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锐不可挡针砭时弊晶莹剔透出类拔萃B顶力相助带罪立功以逸代劳变本加利C一枕黄梁鞠躬尽瘁别出心裁挺而走险D立竿见影名声鹊起销声匿迹通宵达旦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疏条交映B.望峰息心C.任意东西D.乘奔御风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C.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D.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B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犹如“金牌”照亮了中国三农巨变之路。C河的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苍苍茫茫的远山。D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B.学问是“问”出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C.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二、阅读理解(一)对比阅读以下两篇文章,完成下列题目:(甲)山川之美,古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9、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4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10、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分)11、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二)对比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题目:[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沿溯阻绝。绝:②或王命急宣。或:③不以疾也。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14、[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15、[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三)阅读《与朱元思书》和《与施从事书》,完成16——20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施从事书》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注释】①汉:银河。②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④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16、解释加点字。4分①猛浪若奔②互相轩邈③横柯上蔽④千翼竞17、翻译句子。4分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18、《与朱元思书》写作者坐船游览富春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看似没有固定的方向,实际上作者的游览是有固定方向的,证据是“”(1分)19、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异水”的?(2分)20、从感官系统看,上面两文都从角度写景,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之情,《与施从事书》中能证明这一点的句子是。(4分)(四)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题目:2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22、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A泉水激石……成韵B蝉则……无绝C鸢飞……忘返D夹岸……寒树2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2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D.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五)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列题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5、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6、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7、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D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28、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4分)三、综合运用29、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4写“山”的:写“水”的:30、明代才子徐文长外出访友,在友人家居留多日,毫无辞归之意。友人在客厅写了个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明知是逐客令,但徐文长却把纸条高声念了一遍,友人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又留他多住几日。请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把徐文长的意思表现出。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31、《与朱元思书》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请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两句描写秋天的话。4
四、课外阅读落叶是疲倦的蝴蝶①夕阳老去,西风渐紧。②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了。秋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③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④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⑤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为游子的归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⑥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⑦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结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宇奥数考试题及答案
- 苏科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考前预测卷(一)(含答案)
- 第41个教师节校长讲话:躬耕教坛育桃李赓续初心启新篇
- 2025秋季开学第一课(开学典礼)暨校长思政课: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以青春之名续写强国华章
- 2025年高级护理技能与评估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数字政府统一基础运维规范 第4部分:政务外网网络安全服务要求》编制说明
- 社工演讲笔试题及答案
- 棉纺工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医疗资源智能配置-洞察及研究
- 设立开放日管理办法
- GB/T 28461-2012碳纤维预浸料
- 酒店服务心理学培训教材课件
- 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
- 高一新生入学调查表
-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
-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课件
- 校方责任险课件
- 拟经营的食品种类、存放地点
- 《高等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血栓弹力图-PPT课件
- 十八项核心制度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