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与鉴赏练习_第1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与鉴赏练习_第2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与鉴赏练习_第3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与鉴赏练习_第4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与鉴赏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词类活用与鉴赏练习一、引言:词类活用——文言文的“语言魔法”文言文以“简约凝练、意象深远”为审美特质,词类活用是其实现这一特质的核心手段。一个名词临时“变”为动词,可让动作跃然纸上(如“沛公军霸上”之“军”);一个形容词“转”为名词,能将抽象情感具象化(如“积善成德”之“善”);使动、意动用法更能以极简之语传递复杂情感(如“臣活之”之“活”、“吾师道也”之“师”)。掌握词类活用,是突破文言文阅读障碍的关键——它能帮我们准确翻译文本,更能让我们深入领会作者的语言艺术与情感表达。本文将系统梳理词类活用的类型、识别技巧与鉴赏方法,并附专项练习,助力读者提升文言文鉴赏能力。二、词类活用类型及鉴赏要点词类活用的本质是“词语语法功能的临时转换”,常见类型包括: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下分述其定义、经典例析、鉴赏密钥:(一)名词作动词:从“事物”到“动作”定义:名词脱离“表示人或事物”的固有功能,临时充当谓语动词,具有动作性或陈述性。经典例析:《鸿门宴》:“沛公军霸上”(军:名词→动词,驻军);《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名词→动词,立志);《木兰诗》:“愿为市鞍马”(市:名词→动词,买)。鉴赏密钥:识别技巧:关注名词后的宾语(如“军霸上”中“霸上”是“军”的宾语)、前面的副词(如“皆白衣冠以送之”中“皆”修饰“白衣冠”)或能愿动词(如“愿为市鞍马”中“愿”后接“市”)。鉴赏要点:用名词直接替代动词,既避免重复(如“军”比“驻军”更简洁),又保留名词的具象性(如“市鞍马”之“市”,让人联想到“市场采购”的画面),使动作更生动。(二)名词作状语:从“事物”到“修饰”定义:名词置于动词前,修饰限制动词,表示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状态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名词”结构。经典例析:《劝学》:“日参省乎己”(日:名词→状语,每天,表时间);《荆轲刺秦王》:“函封之”(函:名词→状语,用匣子,表方式);《赤壁赋》:“顺流而东也”(东:名词→状语,向东,表方向)。鉴赏密钥:识别技巧:注意名词与动词的修饰关系(如“日参省”中“日”是“参省”的时间状语,而非主语)。鉴赏要点:使动作更具体,增强语境的真实感。如“函封之”用“函”说明封存樊於期首级的方式,突出信物的珍贵与荆轲刺秦的严肃性;“日参省”用“日”强调“反思”的频率,体现君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三)动词作名词:从“动作”到“事物”定义:动词脱离“表示动作”的功能,临时充当名词,表示与该动作相关的人或事物。经典例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思:动词→名词,思考的内容);《出师表》:“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兴隆:动词→名词,兴隆的原因);《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览:动词→名词,观赏的景物)。鉴赏密钥:识别技巧:关注动词前的定语(如“思”前有“终日”修饰)或后面的助词“之”(如“览物之情”中“览”修饰“物”)。鉴赏要点:将动作抽象为事物,使表达更概括。如“思”变为“思考的内容”,避免重复(不用“吾尝终日而思考”),同时突出“思考”的对象;“兴隆”变为“兴隆的原因”,直接点出“先汉兴隆”的核心因素,符合议论文的简洁性。(四)形容词作动词:从“修饰”到“动作”定义:形容词脱离“表示事物特征”的功能,临时充当动词,具有动作性或变化性。经典例析:《论语·述而》:“温故而知新”(温:形容词→动词,温习;新:形容词→动词,获得新知识);《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动词,偏爱);《游褒禅山记》:“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动词,照明)。鉴赏密钥:识别技巧:注意形容词后的宾语(如“私我”中“我”是“私”的宾语)或前面的能愿动词(如“足以明”中“足以”修饰“明”)。鉴赏要点:将形容词的“状态”变为“动作”,使变化更明显。如“温故”用“温”表示对“旧知识”的主动动作,突出“复习”的过程;“私我”用“私”表示“偏爱”的动作,直接点出妻子赞美的原因,使人物关系更清晰。(五)形容词作名词:从“特征”到“事物”定义:形容词脱离“修饰事物”的功能,临时充当名词,表示具有该形容词特征的人或事物。经典例析:《劝学》:“积善成德”(善:形容词→名词,善行);《出师表》:“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名词,善良诚实的人);《滕王阁序》:“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容词→名词,俊杰)。鉴赏密钥:识别技巧:关注形容词前的定语(如“东南之美”中“东南”修饰“美”)或后面的助词“之”(如“积善”中“善”是“积”的宾语)。鉴赏要点:将形容词的“特征”抽象为“事物”,使表达更凝练。如“良实”用形容词指代“善良的人”,突出诸葛亮对“贤臣”的要求,符合《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的核心思想;“东南之美”用“美”指代“俊杰”,既赞美宾主的才华,又符合骈文“对仗工整”的特点。(六)使动用法:“使宾语怎么样”定义: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发出该动作或产生该状态”的意思,即主语使宾语动作。可分为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经典例析:动词使动:《过秦论》“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形容词使动:《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忧:使……忧愁);名词使动:《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王:使……称王)。鉴赏密钥:识别技巧:注意宾语的存在及主语与宾语的关系(主语是“使动者”,宾语是“受动者”)。鉴赏要点:增强动作的主动性与力度。如“却匈奴”用“却”的使动,突出秦军的强大,使“击退匈奴”的动作更有气势;“先天下之忧而忧”用“忧”的使动,强调“忧国”的主动性,体现范仲淹“家国情怀”的深度。(七)意动用法:“认为宾语怎么样”定义: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怎么样”的意思,即主语对宾语的主观态度。可分为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经典例析:形容词意动:《廉颇蔺相如列传》“吾羞,不忍为之下”(羞:以……为羞);名词意动:《师说》“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鉴赏密钥:识别技巧:注意主语的主观感受(“认为”“当作”)。鉴赏要点:突出主语的情感或态度。如“羞”的意动,表现廉颇对“位居蔺相如之下”的不满,符合其“刚直”的性格;“师之”的意动,表现韩愈对“道”的尊重,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呼应《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中心论点。三、词类活用专项练习(一)基础巩固:识别活用类型(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含有名词作动词的一项是()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B.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下列句子中,含有形容词意动的一项是()A.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B.吾从而师之(《师说》)C.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D.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二)能力提升:翻译与鉴赏3.翻译句子(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4.鉴赏题:分析《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目”的表达效果。四、练习解析与鉴赏指导(一)基础巩固答案1.B(“王”:名词作动词,称王。A“日”“月”:名词作状语;C“美”:形容词意动;D“苦”:形容词使动)。2.D(“异”:形容词意动,以……为异。A“活”:动词使动;B“师”:名词意动;C“坚”“锐”:形容词作名词)。(二)能力提升解析3.翻译:“君子广泛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活用类型:“日”:名词作状语,每天;“知”:通“智”,智慧(非活用,但需注意)。解析:“日”修饰“参省”,强调“反省”的频率,体现“学不可以已”的学习态度;“知明”用“明”补充“知”的状态,突出学习的效果。4.鉴赏“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活用类型: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表达效果:“目”本指“眼睛”,这里转为“用眼睛示意”,既符合“范增”作为谋臣的身份(不便直言),又生动表现其“急切”的心情——多次用眼神提醒项王杀刘邦,突出其“深谋远虑”与“焦虑”的心理,为后文“项庄舞剑”做铺垫。五、总结:词类活用的“识别+鉴赏”方法(一)识别技巧:“三看”法1.看语法位置:名词后有宾语→名词作动词;名词置于动词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后有宾语→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前有定语→动词作名词。2.看上下文语境:结合句子意思判断,如“军霸上”中“军”若作名词,“军队霸上”不通,故为“驻军”。3.看常见活用:积累高频活用词语(如“军”“王”“日”“月”“师”“活”等),记住其活用类型。(二)鉴赏方法:“联系+分析”法1.联系本义:分析活用词语的“本义”与“语境义”的关系(如“目”本义是“眼睛”,语境义是“用眼睛示意”)。2.分析表达效果:结合文本中心,分析活用对人物、情感、主旨的作用(如“目”突出范增的急切,为后文铺垫)。3.对比现代汉语:体会文言文的“简约之美”(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