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解放战争五年中考考点1内战爆发1.(2019四川南充,8,1分)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大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沉浮。”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淮海战役D.解放南京答案B根据诗中的“双十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重庆谈判。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故本题选B。2.(2021河北,14,2分)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答案C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8月到10月,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争取和平建国的重庆谈判,并于10月10日达成“双十协定”,A项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是在1947年3月到8月,B项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时间和背景都与材料相符,正确;国共之间的战略决战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时间从1948年9月到1949年初,D项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3.(2020湖南长沙,16,4分)“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该材料发布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胜利后D.解放战争胜利后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坚决避免内战”等可知,该材料发布于抗日战争胜利后,故选C项。4.(2021四川南充,7,2分)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转战陕北、战略防御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答案D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根据图中“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中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北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D项符合题意。考点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2020江苏南京,10,1分)“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该作战方针指导的战役是 ()A.挺进大别山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答案B结合题干信息“锦州”可知,该战役为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中,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随后解放了东北全境。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是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的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的,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故本题选B项。2.(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16,2分)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A本题考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故本题选择A项。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B、C两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3.(2019广东深圳,14,2分)一位老战士回忆1949年的战况:“司令部接到部队报告,我军已经占领了总统府,总统府的日历只翻到4月22日……”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解放沈阳B.解放南京C.解放北平D.抗美援朝答案B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所以选项B正确。审题方法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相关史实,解答时要注意找到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是“1949年”,地点是“总统府”,再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判断材料叙述的是解放南京。4.(2021浙江杭州,15,2分)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下列革命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①③②D.④②③①答案A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1950—195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③①④②,故选A。5.(2021福建,32,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编制(2)根据材料二,概括1931—1945年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5分)答案(2)时代特征: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并发展);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胜利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正确的战略战术;蒋介石集团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不得人心;等。(任答其中2点即可)解析(2)“时代特征”,根据问题的限制条件“1931—1945年”及材料二中的“九一八事变”“武装抗日”“七七事变”“平型关大捷”“论持久战”“百团大战”“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并发展,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胜利原因”,根据影响战争走向的主要因素进行概括即可。三年模拟A组基础题组1.(2021云南临沧二模,11)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社评:“近来国家的喜事接二连三的来,真是令人喜不自禁……中苏订约,结为盟好,是一喜;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又是一喜。”与社评中“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南京解放D.开国大典答案B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故B正确。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南京解放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是在1949年,A、C、D时间均与题意不符,故错误。2.(2020山东东营实验中学二模,14)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决心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突破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 ()A.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B.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C.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答案C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C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晋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A项;抗日战争胜利后陕甘宁解放区改称为由陕甘宁边区,排除B项;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D项。3.(2021安徽芜湖二模,9)有人曾说,“当农民在大牌子上写着‘张二狗二垧地’的时候,共产党扎根了”。这反映了()A.打土豪分田地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B.土地改革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支持C.土地改革铲除了封建剥削制度的基础D.土地改革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答案B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广泛支持,故B正确。4.(2021广东深圳二模,14)“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歌谣主要反映了 ()A.解放军对群众的关心B.人民生活水深火热C.解放军有群众的支持D.解放军有军备优势答案C根据材料可知,该歌谣歌颂了人民捐粮、捐物、送儿女上战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事迹,表明解放军有群众的支持,故选C。5.(2021江西南昌模拟,14)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课题可能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成果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D.人民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答案D地图反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与淮海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可能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故选D。B组提升题组1.(2021广东高州七校联考,17)1945年某期《大公报》记载:10月8日晚,张治中在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时说,“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统一,团结,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次晚宴的背景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协定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答案C1945年,经过谈判,国共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C项正确。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A、B、D三项不符合题意。2.(2021江苏苏州一模,17)有学者认为,“民心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形成这些观点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当时实行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B.解放区土地改革C.农业合作化运动D.减租减息的政策答案B从材料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故B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农业合作化运动属于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的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3.(2021安徽合肥一模,8)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第一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时代周刊》如此描述:“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战争也许会迅速结束……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这说明当时()A.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C.平津战役的胜利结束D.渡江战役胜利完成答案C依据材料关键信息“意味着和平”“进入了北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平津战役的相关内容,C符合题意。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不涉及北平,故A不符合题意;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与材料“进入了北平”不符,B不符合题意;渡江战役胜利完成,解放军占领了南京而非北平,D不符合题意。4.(2020广东模拟,17)下列示意图中,对直线上面四个阶段特征的描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国共矛盾暴露,中国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B.国民党全线进攻,共产党兵力较弱,以防守为主C.中国共产党确定目标全力进攻D.中国共产党主力战略反攻,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答案D抗战胜利后,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A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转战陕北,B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渡江战役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5.(2021山东一模,19)1948年末,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寥,这表明 ()A.国共力量对比刚开始逆转B.三大战役全部胜利结束C.国民党日益失去民心D.国民党政权已基本垮台答案C材料“1948年末,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蒋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寥”表明,国民党日益失去民心,C符合题意。A、B、D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6.(2019山东兖州二模,13)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③中共七大的召开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①符合题意;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攻陷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②符合题意;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③不符合题意;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④符合题意。故选C。7.(2021天津南开一模,17)“知识结构图”有助于同学们建立起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以下结构图有助于了解 ()粉碎敌人进攻(转战陕北)➡转入战略进攻(挺进中原)➡进行主力决战(三大战役)➡推翻反动统治(渡江战役)A.国共两次合作的主要进程B.秋收起义的主要进程C.南昌起义的主要过程D.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答案D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受挫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该结构图有助于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主要过程,选D。8.(2021湖北十堰模拟,12分)某班在学习“三大战役和解放战争”的内容时,师生采取“史料研读”“读图识史”等方法进行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研读】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读图识史】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1)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哪一年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2)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该法律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什么作用?(2分)(3)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分别列举出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6分)答案(1)时间:1947年。事件:千里跃进大别山。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法律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作用: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3)原因:正确的战略战术、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民党政治的弧立等。(任答其中3点即可)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析第(1)问,据材料“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第(2)问,由“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可知,这反映的是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第(3)问,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等方面进行归纳。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一年创新1.(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8)某旅行社准备开通“南京—徐州—天津—锦州”的红色旅游路线,导游若要介绍发生在这些地区的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这些战役应该分别是 ()A.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B.渡江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D.渡江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答案A辽沈战役在东北地区进行,锦州是辽沈战役的重要战场;平津战役在北平天津一带进行,天津是重要战场;淮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进行;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综合上述内容可知,A项正确。2.(2021安徽定远检测,29)人物年谱一定程度上是时代的缩影,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以下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28岁7月23日至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0055-2025开放式炼胶机炼塑机安全要求
- 2025年中国钠粉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多库脂钠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5年江苏海绵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图文
- 2025年中国氯化钛白粉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改性聚丙烯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醋酸锂项目创业计划书
- 长治市中医院重症感染血糖管理考核
- 晋城市中医院病毒感染诊治考核
- 大同市人民医院科室科研项目组织考核
- 2025年全国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新闻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 中国婴幼儿排尿排便训练和尿不湿合理应用指南(2025版)解读 2
- 无人机培训课件范本图片
-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答案(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在线题库(副高)
- 2025年安全员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医用物理学机械波课件
- 风电场箱变课件
- 车间落地品管理办法
- 培训机构续费沟通
- 软笔书法课件横的写法
- 精益物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