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吕梁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6届吕梁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6届吕梁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6届吕梁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6届吕梁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吕梁市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2025年8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阿巴河畔不眠的倾听纪红建外面的人不想来,里面的人不想走。——题记大兴安岭的夜,宁静纯美。看不到任何人为的光线,却时不时传来风吹林海的阵阵涛声,隐约听到百米之外阿巴河潺潺的流水声。这种宁静,这种纯美,令初次踏入这片土地的我沉醉不已。“汪汪!”“汪汪!”……深夜11点多,营区前突然传来一阵狗叫声,荡漾在茫茫夜色中。它们边叫边跑,边跑边叫,越叫越勇,越叫越凶……在奇乾中队的第一个夜晚注定无眠。这是2021年7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我是头一天从长沙乘飞机到达海拉尔的。第二天一大早,在相关负责同志的带领下,我爬上越野车,赶往奇乾。近10个小时的行驶中,我们一直行走在茫茫的绿色海洋中。①奇乾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下辖乡,地处额尔古纳河畔,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腹地;而隶属于大兴安岭支队莫尔道嘎大队的奇乾中队,不仅身处祖国北部边疆最前沿,还守护着我国95万公顷唯一集中连片的未开发原始林区。到达中队时,已是傍晚。晚饭后,中队指导员王德朋带我参观中队荣誉室。王德朋是个“90后”,戴着眼镜,帅气而又斯文。来自呼伦贝尔扎兰屯市的他,2008年考上北京林业大学的国防生,毕业后他选择了大兴安岭。在库都尔大队待了四五年后,他回到北京林业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②研究生毕业后,他又毫不犹豫地投入大兴安岭的怀抱,并义无反顾地来到奇乾中队。不少同学和朋友说他傻。荣誉室不大,但我却感受到它的厚重与分量。王指导员说,中队历史悠久,责任和使命重大。大兴安岭是祖国北疆的“绿色长城”,不仅抵御着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高原的寒风,还是巩固东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守护着“中国大粮仓”松嫩平原的粮食生产安全,生态价值特殊而重要。奇乾中队是1963年11月成立的,由解放军骑兵团改编而来。③从成立之日到今天,在大兴安岭守护了大约22000个日夜。中队守护的这95万公顷原始林区,如果按中队人数平均算下来,每个人的防火区有两万多个足球场那么大。可以说,在这里,队员常年与大山为伍,与密林为伴,与寂寞抗争。离这里最近的乡镇是莫尔道嘎镇,有150多公里;这里一年有6个多月大雪封山,白雪皑皑。冬天挑战的是生存极限,夏天则考验着打火水平。什么是打火?其实就是灭火、扑火的意思,但队员们都习惯叫打火,叫起来更加亲切,更加带劲。“打火一定很危险吧?”我说。王指导员平静地说,和平年代,打火就是“战争”。“我们手里虽然不拿枪,但是拿着打火用的风机,这就是我们的枪。打火是森林消防队伍存在的意义,虽然我们是那么渴望没有火灾。”林火迅猛,火在树冠上燃烧,火头往往有十几米高,借着风势,从一棵树烧到另一棵树,在林子里肆无忌惮地游荡。④队员们抵达火场后就立即开始打火吗?不是的。风大、温度高的时候,火势最猛,这时候一般不直接打火,因为火势难控制,危险性很大。怎么办?马上观察地形和天气,预测过火面积,确定建立隔离带的位置。队员们则根据指令,砍倒林木,挖地壕,打出隔离带,把大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啥时候向“火魔”进攻呢?往往在风力变小、气温下降时开始。老队员组成尖刀班,冲在前面,背着风机打火头,年轻队员则跟在后面清理余火。在火场,“扣头”是最动听的一个词。“扣头”的意思是分布在不同火线的队伍实现碰面,这意味着队伍完成了对火线的合围,火势得到了控制。火场上,对讲机中“某某中队注意,前方多少米是某某中队,马上实现‘扣头’”的声音传来时,大家就知道,终于能从火的地狱回到温暖的人间了。季夏的大兴安岭,晚间有了丝丝凉意。毫无睡意的我,披上外套,走出接待室,向营区大门走去。刚才激烈而凶猛的狗叫声渐渐平息下来,很快恢复了之前的宁静。快到大门口时,哨岗的一个消防员站着挺拔的军姿,向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我也习惯性地回了一个军礼。我曾在北方当兵12年,离开部队已有12年了,但很多在部队养成的习惯可能今生都无法改变。“老师也当过兵?”我微笑着点头。“我们是战友!”他又回敬了个军礼。“刚才狗怎么叫得那么凶?”我问。“它们看到熊瞎子(狗熊)了。”高班长说。我一激灵。“不要害怕,熊瞎子在对面的山上,它们不敢下来。呆瓜它们叫,是朝熊瞎子宣示主权,不让它们靠近营区。”高班长说。呆瓜是谁?呆瓜是条狗,是中队指战员的亲密“队友”。说起呆瓜,高班长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他说,狗是我们奇乾中队最好的朋友,也是中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呆瓜小时候非常顽皮,老是跟着我们到处跑,有时候还会跟我们玩捉迷藏。冬天下雪,它会变得非常兴奋,喜欢在雪地里面打滚;夏天蚊虫飞舞,它只要看到,总喜欢飞奔而去。长大后,它渐渐成了中队的领头狗。晚上,它总是带领它的小分队,与中队消防员一起“站岗”。不论是碰上野猪,还是熊瞎子,它们都会勇猛地冲上去,与它们干仗。伤病,加上年纪大了,现在它跑不动了,但它还是跟着我们一起跑,尽最大努力跑。……夜,更深了!不远处的阿巴河和额尔古纳河,正潺潺地流向远方……(选自《大兴安岭深处》,有删改)文本二:纪红建的报告文学创作的鲜明特点就是深入生活的“行走”。他两度深入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采访,与消防员同吃同住,深切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体悟他们“扎根边陲、笑傲风雪、充满生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才写出了这部细节生动的作品。《大兴安岭深处》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其一,唱响了一曲时代英雄的赞歌。消防员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也是一个神圣而受人尊敬的群体。被誉为“原始森林守护神”的奇乾中队,无疑是消防队伍特别是森林消防队伍的一个缩影。《大兴安岭深处》一书用心用情书写这一动人故事,体现了致敬英雄、礼赞英雄的创作追求。其二,抒写了守护生态环境的炽热情怀。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大兴安岭具有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包括奇乾中队在内的森林消防队伍,秉承“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信念,将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北疆林海,守护这一道生态安全屏障。作品除了展现消防员的奋斗精神,更多的是书写消防员如何融入大兴安岭,如何成为大兴安岭不可分割的一分子。森林消防员的扎根,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诠释。(摘自邱华栋《〈大兴安岭深处〉——如松的青春,如山的精神》,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开头以“狗叫声”打破宁静,突转氛围,增强悬念感,吸引读者阅读;并在后文点明原因,意在突出边区军营生活的凶险。B.文本一中哨兵第一次向“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主要是出于军人的纪律素养;第二次又回敬军礼,则主要源自战友间的情感共鸣。C.文本一中作者如实地记录眼前所见——队员们打火“扣头”及和呆瓜的亲密相处,生动的细节体现出其创作具有“行走”的鲜明特点。D.对于大兴安岭的认识,文本一中作为军人的王指导员,只知守护大兴安岭尽天职;文本二中纪红建还关注时代性,认识到其生态价值。2.下列对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属于背景资料介绍,指出奇乾特殊且重要的地理位置,为后文讲述队员们的工作生活等内容做了铺垫。B.句子②将王指导员的选择与周围人的看法形成对比,凸显了人物形象,能引发读者对人生选择和价值的思考。C.句子③综合运用数据和类比来增强真实性,这在报告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如《包身工》“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D.句子④用三次设问推进叙述,辅之插图,使整个灭火过程紧凑有序,且具象化,有利于与读者互动,避免平铺直叙。3.为什么“外面的人不想来,里面的人不想走”?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4.文学小组拟将文本一《阿巴河畔不眠的倾听》编入校刊,就发布的栏目展开讨论,请你从以下两个栏目任选一个并说明理由。A.青春赞歌B.生态中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你阅读或写作时,你是否听到了自己脑海中的朗读声?绝大部分人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这种“脑海中的声音”时刻陪伴着我们,偶尔还会转化为语言,令我们脱口而出。这是为什么呢?在英国《卫报》的帮助下,我们把超过1500人作为样本,询问他们在阅读时是否在脑海中听见小说角色的声音,大约五分之四的人承认听见了声音。七分之一的人说,那些声音和人真实说话的声音一样生动。一些读者说,他们很早就会主动地为角色创建声音:“通常在故事早期,我的大脑就会为我感觉会大声说话的角色寻找一个声音。”对于其他人来说,没有听见“声音”就意味着这本书不适合他们:“我总是听见书中角色的声音,如果我听不见的话,通常是因为我对那本书不感兴趣。”成年人会听见虚拟角色的声音,这同样也适用于我10岁的儿子。小说家运用两种主要方法来描绘故事中角色说的话。他们把角色说的话完全表达出来,通常以引号为标志——这被称为直接引语。或者他们可以间接地表达,即所谓间接引语。心理学表明,直接引语通常比间接引语更生动。斯坦福大学的伊丽莎白·韦德要求参与者汇报一段别人进行的对话,并要求他们要么把它描述得有趣,要么只是信息准确。当参与者试图增加趣味性,而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时,则更有可能选择直接引语作为其描述方法。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者提出了“人们在阅读这两种引语的时候,大脑中会发生些什么”的疑问。研究发现,参与者在听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大脑被激活的区域不同。具体来说,听直接引语使右听觉皮层区域有更强的激活反应,而众所周知右听觉皮层对处理声音至关重要。两种引语不会以相同的程度呈现被描绘的语言,直接引语比间接引语给人的体验更生动,因为它激活了体现声音特性的大脑区域。一位小说家这样写道:“身为一位作家,我就像在偷听一段对话,或者说偷听很多对话。我不编造对话。我听角色说话,并且记下他们说些什么——就像速记打字员听写一样。”对另一位作家来说,与虚拟角色对话是更微妙的“收听”过程:“这是个亲密的过程,就像被允许进入他们的思想一样。他们不和我说话,我也不和他们说话。这更像我被允许进入他们的内部生活。”查尔斯·狄更斯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当我坐下写书的时候,”他于1841年对朋友这么说道,“某种善意的力量向我展现了一切,引诱我对此感兴趣,但我没有创造它,真的没有,我只是看见它,并把它记下。”此处谈及的书是《雾都孤儿》。狄更斯的美国出版商詹姆斯·菲尔斯回忆道:“在创作《老古玩店》的过程中,小尼尔到处跟着他;当他写《雾都孤儿》的时候,犹太恶棍即使在他最累的时候也不让他休息。”但是,这些“声音”实际上是什么样的?回答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是,更加密切地关注这一体验。作家听见的声音和许多幻听一样,是否有明显的感官特性呢?在2014年与爱丁堡国际图书节的一次合作中,来自听声小组的一群人开始填补这一空白。所有参与那天节目的作家都先被邀请填写一个关于他们听见自己角色声音之体验和问卷调查。当被问到“你有没有听见过你自己角色的声音”,70%的作家回答“听见过”。对于“你对自己的角色有没有过视觉或其他感官体验?”这个问题,大多数给予了肯定的答复。约25%的作家说,他们听见自己的角色就像在房间里说话一样,但41%的人表示,他们会进入一段与自己笔下角色的对话。然而,许多作家否认听见角色的声音类似于幻听。一位作家说:“我‘听见’他们在故事的世界里谈论自己,或者和其他角色对话。但他们不会像那样对我‘说话’。我不认为他们知道我的存在。我偷听他们说话。”而另一位作家说:“有时候我正在写作或正在构思故事,能听见最主要角色的声音,就好像他们是房间里对我说话的真人。”填写了问卷调查的约20位作家自愿参加了后续的访谈。一位小说家说:“我在听到角色声音之前,不能算真正在写作。我必须能够听见他们的声音,他们如何发音,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说话的风格和他们评论的内容。然后,你从中发现乐趣,希望它再进一步发展。”另一位作家评论道:“角色总是带着声音开始。有时,我可能对一种角色有一个大概的概念,但声音带我进入角色……我写作的时候,声音出现了。当声音经过的时候,它实际上是写作的过程。”(摘编自查尔斯·费尼霍《脑海中的声音:自我对话的历史与科学》)材料二:【编者按】每个人都会在脑海中对自己说话,自我对话也是完成复杂思考的常见和必要形式。“脑海中的声音”逐渐成为脑科学研究界的焦点话题,上海教育出版社近期推出的《脑海中的声音:自我对话的历史与科学》一书,正是有关此话题的著作。作者查尔斯·费尼霍既是心理学家,也是小说家,这让他能够把枯燥的论述写出叙事艺术的感觉,从而让这本书从众多心理学著作中脱颖而出。【内容简介】在这部书中,查尔斯·费尼霍通过详述大量的原创案例研究,阐明了语言和思想如何在意识中交织,还基于前沿科学理论、新的“对话式思维模型”,以及先进的神经成像技术和其他突破性技术,为揭秘脑海中的声音写下了一本客观而又迷人的指南,也改变了我们对所谓幻听者的诸多误解。根据费尼霍的研究,人们通常所说的“思考”往往是指对意识多重声音的接收和表达。实际上,这种声音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内部言语”,它是一个聆听自我、与自我对话的复杂过程。内部言语的作用或许比我们认为的更加重要,它能够帮助人类调节自身行为、激励我们采取措施,甚至让我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研究内部言语可以丰富我们对自己及周围世界的认识,帮助我们更充分地了解大脑如何运作,进而找到治疗幻听等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摘编自上海教育出版社《脑海中的声音:一本客观又迷人的心理学著作,揭秘我们脑海中的声音》,2019)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阅读或写作时,常会听到自己脑海中的声音,文中“内部言语”指的就是这声音。B.小说家在描绘故事中角色说的话时,通常运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两种方法。C.作家在创作时,大多数能“听到”自己笔下角色的声音,但其感官体验并非完全相同。D.内部言语能帮助人类调节自身的行为:研究它,能丰富我们对自己及周围世界的认识。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在阅读间接引语时,只处理其意思,因而不像在阅读直接引语时,可以在脑海中读出声音。B.在创作《老古玩店》的过程中,詹姆斯·菲尔斯感觉其作品中的角色小尼尔如影随形地跟着他。C.《脑海中的声音:自我对话的历史与科学》一书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由作者双重身份决定的。D.查尔斯·费尼霍在对“脑海中的声音”进行研究时,运用了前沿的科学理论以及多种现代技术。7.下列对材料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为什么呢?”一句,运用问句形式,独立成段,既有提请关注又有承上启下的作用。B.“并且记下他们说些什么——就像速记打字员听写一样”中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C.“我只是看见它”一句,形象地表现了狄更斯在创作时已进入其作品角色的内部生活。D.“它是一个聆听自我、与自我对话的复杂过程”中的“它”指的是“内部言语的作用”。8.上海教育出版社在出版《脑海中的声音:自我对话的历史与科学》一书时认为,该书是一本客观又迷人的心理学著作,请简要分析“客观”“迷人”在材料一中的表现。9.材料二涉及“编者按”与“内容简介”,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李翱顿首:足下不以某卑贱无所可,先我以书。盛意不可以不答,故敢略陈其所闻。列天地,立君臣,亲父子,别夫妇,明长幼,浃朋友,《六经》之旨也。浩乎若江海,高乎若邱山,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六经》之词也。创意造言,皆不相师,故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也;其读《诗》也,如未尝有《易》也;其读《易》也,如未尝有《书》也。故义深则意远,意远则理辩,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如山有恒、华、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如渎有淮、济、河、江焉,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色黄白,不必均也。《六经》之后,百家之言兴,老聃、庄周、屈原、孟子、荀况、贾谊、司马迁等,皆足以自成一家之,文学者之所师归也。故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也。文理义三者兼并、乃能独立于一时,而不泯灭于后代,能必传也。吾所以不协于时而学古文者悦古人之行也悦古人之行者爱古人之道也。重其道,不可以不循其礼。古之人相接有等,轻重有仪。如师之于门人则名之,于朋友则字而不名。足下之书曰“韦君词、杨君潜”,足下之德,与二君未知先后也,而足下齿幼而位卑,而皆名之。韦践之与翱书,亟叙足下之善,故敢尽辞,以复足下之厚意。李翱顿首。(选自李翱《答朱载言书》,有删改)材料二:李翱常谓史官纪事不得实,乃建言:“大氐①人之行,非大善大恶暴于世者、皆访于人。人不周知,故取行状②谥牒③。然其为状者,皆故吏门生,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臣请指事载功,则贤不肖易见。如言魏征,但记其谏争语,足以为直言;段秀实,但记倒用司农印追逆兵,笏击朱泚,足以为忠烈。不者,愿敕考功、太常、史馆勿受。如此可以传信后世矣。”诏可。(选自《新唐书·李翱传》,有删改)[注]①大氐:大抵。②行状:事迹。③牒:书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吾所以A不协于时B而学古文者C悦古人之行D也E悦古人之行F者G爱古人H之道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古代的交际礼仪;也常用于书信中作为敬辞。文中指后者。B.“明长幼”中“明”与“在明明德”(《大学之道》)中第一个“明”含义不同。C.“皆不相师”中“师”与“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中的“师”含义相同。D.“但记其谏争语”与“但使龙城飞将在”(《出塞》)两句中“但”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翱认为有的文章蕴含的道理深厚,说理也很恰当,但语言没有文采,便不能被称为好文章,也就不能够流传久远。B.李翱主张尊古人之道,循古人之礼。他认为朱载言对韦君词、杨君潜直称其名的做法不合古礼,便批评了朱载言。C.李翱建议史官纪事时,对不是人人皆知的事要访问他人,应根据事实记载功绩,千万不能从行状谥牒中寻找信息。D.李翱认为段秀实倒持司农寺的印符追回了谋逆的士兵,用笏板打朱泚的记载,就足以说明段秀实为人忠诚刚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韦践之与翱书,亟叙足下之善,故敢尽辞,以复足下之厚意。(2)不者,愿敕考功、太常、史馆勿受。如此可以传信后世矣。14.作者在论证“创意造言,皆不相师”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南城叶梦得①大江南渡是长干②,北望清淮岁已寒。废垒至今闻鹤唳,苍山从古自龙蟠。鬓毛白尽空看镜,髀肉销来尚据鞍。折箠③不能笞黠虏,遗民犹有汉衣冠。【注】①叶梦得,宋代爱国诗人,此诗应为诗人为官建康或复至建康时所作。②长干:古建康里巷名,借指建康。③箠:鞭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上南城远眺所见,长江的南岸是建康城,向北望是凄清的淮水。B.“岁已寒”的“寒”字,既点明了时节特点,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C.颔联视听结合,写废弃的城垒至今还能听到鹤鸣之声,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D.“遗民”句与辛弃疾“一片神鸦社鼓”一句都表达了作者对沦陷区百姓的深切同情。16.该诗颈联与陆游《书愤》的颈联多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过秦论》用秦国前盛后衰进行对比,“”一句表明秦国统理八州征服六国,“”一句表明秦国因陈涉起义而灭亡。(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一句表明人们没有长远打算,“”一句则表明盘庚不会因外部原因改变自己的计划。(3)杜甫是忧国忧民的“诗圣”,但他其实也经常挂念家人,他的诗歌中常写到盼望家人的书信,如“,”。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蛇冯至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冰冷地没有言语——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它在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影一般的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蛇”冰凉、阴沉、无声的潜行,给予人的只能是恐惧而神秘的感觉联想。在西方,它诱惑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在中国,除了白娘子白素贞,它不给人任何美感。如“蛇头鼠眼”“①”等成语,就典型地反应了人们对蛇痛恨、鄙夷的态度。但冯至却②,竟然说“蛇”是“我”“忠诚的侣伴”,从恋人的梦中来。众所周知,爱的抒情诗极易变得夸张,直抒胸臆常会显得激昂有余而深情不足,而冯至的《蛇》这首诗构思精巧,特别是从新颖视角写“蛇”,给我们独特的感受。(甲),反而觉得秀丽无邪、亲切可爱。全诗总共三节。第一节写蛇的游走,取“蛇”的修长和无言的自然特征,表现抒情主人公深沉的情感;第二节写蛇的思念;第三节写蛇的归来,(乙),也写出了它的灵性——它衔来了“你”如花的梦境,从而含蓄表达了“我”对“姑娘”深挚浓烈、③的思恋。18.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加点词“反应”运用有误,应改为“反映”。B.文中加点词“悚惧”的正确读音是“sǒngjù”,“绯红”的正确读音是“fēihóng”。C.“忠诚的侣伴”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姑娘”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两者用法不同。D.“绯红的花朵”作为全诗唯一的暖色意象,象征着梦境的虚幻与美好,与冰冷的“蛇”形成情感的割裂。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在文中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诗中【】内添加“乡思”还是“相思”更好?为什么?22.下面是2025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台春晚的徽标,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不超过90字。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孟子》中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不为”指不做不需要做的事,“有为”指做需要做的事,孟子的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的种树之道,既需有为之举,又含无为之妙。作为担当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1.B2.C3.“外面的人不想来”是因为:①环境偏僻闭塞:奇乾中队地处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腹地,位置偏远,每年长期大雪封山。②工作艰巨危险:奇乾中队守护95万公顷未开发原始林区,这里常有野兽出没,森林灭火工作极具危险性。“里面的人不想走”是因为:①责任担当,使命意识。奇乾中队的队员被誉为“原始森林守护神”,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神圣。②情感深厚,价值实现。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队员们融入大兴安岭,狗成为他们亲密的“队友”,中队荣誉承载了他们的人生价值。4.选A理由示例:①文章的核心人物是奇乾中队的队员们,他们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肩负起守护95万公顷原始林区的重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意义和价值,奉献青春热血。②奇乾中队队员们的英雄故事,有利于激励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青春斗志。选B理由示例:①文章内容呈现了大兴安岭独特的生态环境,突出其“绿色长城”“天然屏障”等特殊的生态地位和价值,能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②文章叙述奇乾中队在守护林区生态方面的故事,彰显了奇乾中队投身守护生态的奉献精神与使命担当,能激励学生报效国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意在突出边区军营生活的凶险”错误。文本一“狗叫声”打破宁静,增强悬念感,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后文点明是狗朝熊瞎子宣示主权,“意在突出边区军营生活的凶险”过度解读。原文提到“不要害怕,熊瞎子在对面的山上,它们不敢下来”,可见此处并非强调凶险。C.“如实地记录眼前所见”错误。文本一中“队员们打火‘扣头’”并非作者眼前所见,而是指导员讲述的内容,并非“如实记录眼前所见”。文中“王指导员平静地说……”等表述表明是他人的叙述。D.“只知守护大兴安岭尽天职”错误。文本一中王指导员并非“只知守护大兴安岭尽天职”,从“大兴安岭是祖国北疆的‘绿色长城’,不仅抵御着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高原的寒风,还是巩固东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守护着‘中国大粮仓’松嫩平原的粮食生产安全,生态价值特殊而重要”可知,他也认识到大兴安岭的生态价值。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综合运用数据和类比来增强真实性”错,文本未使用类比;“如《包身工》‘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错误。《包身工》中“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仅使用数据,未使用类比,“芦柴棒”喻指那个瘦弱的包身工,不是类比。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外面的人不想来”:①环境恶劣闭塞:奇乾中队位于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腹地,距最近乡镇150多公里,每年6个多月大雪封山,交通与生活极不便。②工作高危艰巨:需守护95万公顷林区(人均防火区约2万多个足球场),常面临野兽(熊、野猪等)威胁,森林灭火时直面“火魔”,风险极高。“里面的人不想走”:①强烈的使命与担当:队员深知大兴安岭是“绿色长城”,守护林区是保卫国家生态与粮食安全的神圣责任,如王指导员两度选择回归,体现对使命的坚守。②深厚的情感与价值认同:长期与山林为伴,与“队友”(如狗“呆瓜”)建立情谊,中队荣誉室承载的历史与贡献,让队员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与这片土地深度融合。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选A(青春赞歌):①文本核心是奇乾中队的年轻队员,如“90后”王指导员,他们在青春年华扎根边陲,以风机为“枪”,与火魔、寂寞抗争,用热血与坚守诠释青春的意义。②队员们“扎根边陲、笑傲风雪”的精神,能激励学生将个人青春与国家需要结合,树立“奉献青春”的价值观,契合“青春赞歌”的主题。选B(生态中国):①文本反复强调大兴安岭的生态价值,如“绿色长城”“天然屏障”“生态安全屏障”,展现其作为“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的重要性。②奇乾中队守护95万公顷原始林区的行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实践,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理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符合“生态中国”的栏目定位。5.A6.D7.D8.客观:①材料一结合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通过详述大量的原创性案例研究,体现了客观性;②注重行文用词的准确与分寸,如使用“通常”“更有可能”以及百分比等,体现了客观性。迷人:①以问题为引导,循循善诱;②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叙事艺术的风格,如写狄更斯在创作《老古玩店》时,脑海中呈现的“小尼尔到处跟着他”场面,体现了迷人的特点。9.①指出《脑海中的声音:自我对话的历史与科学》一书的出版背景,并点明对脑海中的声音进行研究的意义及该书既客观又迷人的特点,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②介绍该书主要内容,即研究的对象,运用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成效等,便于引导读者更好地阅读。【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人们阅读或写作时”错误,缩小范围。由原文“每个人都会在脑海中对自己说话,自我对话也是完成复杂思考的常见和必要形式。‘脑海中的声音’逐渐成为脑科学研究界的焦点话题”“实际上,这种声音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内部言语’”可知,“内部言语”即是“脑海中的声音”,“人们阅读或写作时听到的自己脑海中的声音”仅仅是“脑海中的声音”中的一种。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在阅读间接引语时,……不像在阅读直接引语时,可以在脑海中读出声音”错误。人们在阅读间接引语时,并非不能在脑海中读出声音,只是不像在阅读直接引语时那么强烈。B.“詹姆斯·菲尔斯感觉其作品中的角色小尼尔如影随形地跟着他”错误。“詹姆斯·菲尔斯”应为“查尔斯·狄更斯”。C.“是由作者双重身份决定”错误,过于绝对,应为“与作者双重身份息息相关”,因为该书能够脱颖而出,涉及许多方面,如文章观点新颖独特、包含大量的实证材料等等,同时,他即使不是小说家,他也有可能把枯燥的论述写出叙事艺术的感觉,而不仅仅是身份的原因。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含义和作用的能力。D.“‘它’指的是‘内部言语的作用’”错误。“它”在文中指的是“内部言语”。故选D。10.CEG11.C12.C13.(1)韦践之写给我的信中,多次述说您的优点,所以才冒昧地说完要说的话。来答复您的深厚情意。(2)不是这样的材料,希望敕令考功、太常、史馆不要接受。这样就能将史实流传给后世了。14.①举例论证。列举《春秋》中没有《诗》的痕迹,《诗》中没有《易》的痕迹,《易》中没有《书》的痕迹来论述文章的立意遣词不应相互效仿。②比喻论证。用山一样高峻,但山上草木的繁荣情况不一定一样,河流都是从源头流向大海,但河道的曲直,河水的深浅、水的清浊不一定一样,来比喻立意遣词不应相互效仿。【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之所以不与时俗相合而学习古文,是因为悦服古人的操行。喜欢古人的操行,进而热爱古人的道义。“吾所以不协于时而学古文者悦古人之行也”,“……者……也”的判断句式,故应在“者”“也”的后面即CE处断开;“悦古人之行者”“爱古人之道也”为结构一致的句式,都作省略的主语“吾”的整体谓语,故应在G处断开。故选CEG。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及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B.正确。“明”,明确/第一个“明”,彰显。句意:明确长幼秩序/在于彰显光明正大的品德。C.“含义相同”错。“师”,效法、仿效/老师。句意:都不互相效仿/尚且要跟从老师向他请教。D.正确。“但”,都是“只要”的意思。句意:只记载他直言进谏的话/只要龙城的飞将军还在。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千万不能从行状谥牒中寻找信息”错。根据原文“人不周知,故取行状谥牒”可知,李翱认为要真实地记载行状谥牒,不是说不能从中寻找信息。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亟”,多次;“善”,优点;“尽辞”,说完要说的话;“复”,答复。(2)“不者”,不是这样的话;“敕”,敕令;“传信”,谓把确信的事实传告于人。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①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原文“其读《春秋》也,如未尝有《诗》也;其读《诗》也,如未尝有《易》也;其读《易》也,如未尝有《书》也”,列举《春秋》中没有《诗》的痕迹,《诗》中没有《易》的痕迹,《易》中没有《书》的痕迹来论述文章的立意遣词不应相互效仿。②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原文“如山有恒、华、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荣,不必均也。如渎有淮、济、河、江焉,其同者出源到海也,其曲直浅深、色黄白,不必均也”,用山一样高峻,但山上草木的繁荣情况不一定一样,河流都是从源头流向大海,但河道的曲直,河水的深浅、水的清浊不一定一样,来比喻立意遣词不应相互效仿。15.D16.①都通过“白发”“镜子”的意象来表达情感。②都运用了典故:该诗的“据鞍”和陆诗的“塞上长城”。③都抒发了韶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愤懑。【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都表达了作者对沦陷区百姓的深切同情”错误。“遗民”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坚守爱国之心的感慨,辛弃疾“一片神鸦社鼓”一句则点出当下宋朝百姓在狒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被外族侵略的耻辱。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①从形象上看,该诗写“鬓毛白尽”,陆诗写“衰鬓已先斑”;该诗写“空看镜”,陆诗写“镜中”,都选用了“白发”和“镜子”来抒情达意。②从表达技巧上看,二者都运用了典故。该诗中的“据鞍”:《后汉书·马援传》载,东汉将军马援年六十二尚能披甲上马,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光武帝刘秀赞叹他:“矍铄哉是翁也!”后因以“据鞍”为咏老年勇健的典故。陆诗中的“塞上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用此比喻能守边的将领。③从思想感情上看,该诗写自己头发已经全白,表达了人生暮年的感慨,后句“尚据鞍”又写自己虽然年老,但老当益壮,又可见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以及壮志未酬的愤懑;陆诗通过“塞上长城”的典故表达出自己功业未竟的悲怆,又用“镜中衰鬓已先斑”道出其年华虚掷。17.序八州而朝同列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示例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隳”“庚”“度”“抵”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18.D19.①蛇蝎心肠/牛鬼蛇神/虎头蛇尾②情有独钟/不落窠臼/别出心裁/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特立独行、另起炉灶等不给分)③刻骨铭心/魂牵梦绕/挥之不去20.甲:我们从中看不出什么阴毒险狠;乙:既写出了蛇的轻盈21.示例1:“乡思”更好。蛇的故乡是草原,“乡思”表现的是蛇对草原的思念,正如“我”对“你”的思念;“乡思”谐音“相思”,诗歌情感表达更委婉有致。示例2:“相思”更好。后文诗人将“乌丝”比作“草原”,而“乌丝”又借代爱人;两个意象共同表达了对“你”的相思之情,与主题契合。22.(1)要素:形如汉字“乙巳”的两条蛇。(或两块蛇形璧、或“乙巳”的蛇形象形字)(2)寓意:①双巳合璧,寓意事事如意;②“乙巳”镜像对称,对应2025年的干支,寓意蛇年和合;③双巳的布局,隐含“25”年,寓意25年事事如意;④旋转45度,是一个中国结的造型,寓意团结、平安、如意;⑤整体造型妙曼,饱含新年喜庆欢乐、祥和的美好祝福。【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字音,正确使用词语、标点符号的能力。A.正确。“反应”更侧重于对刺激的回应或变化,而“反映”更强调将事物的情况或本质呈现出来。B.正确。C.正确。D.“形成情感的割裂”错误,“绯红的花朵”虽与“蛇”的冰冷形成对比,但并非情感的割裂,而是通过色彩反差强化思念的炽热,以美好梦境反衬现实的寂寞。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需体现蛇的负面评价,可用:蛇蝎心肠/牛鬼蛇神/虎头蛇尾。蛇蝎心肠:蛇、蝎皆剧毒,比喻人心肠极其狠毒。牛鬼蛇神:原指怪异神怪,现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