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季开学全体教师收心会上校长精彩讲话:以“静”定心、以“实”立教、以“新”赋能_第1页
2025秋季开学全体教师收心会上校长精彩讲话:以“静”定心、以“实”立教、以“新”赋能_第2页
2025秋季开学全体教师收心会上校长精彩讲话:以“静”定心、以“实”立教、以“新”赋能_第3页
2025秋季开学全体教师收心会上校长精彩讲话:以“静”定心、以“实”立教、以“新”赋能_第4页
2025秋季开学全体教师收心会上校长精彩讲话:以“静”定心、以“实”立教、以“新”赋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秋季开学全体教师收心会上,校长精彩讲话:以“静”定心、以“实”立教、以“新”赋能各位老师、同志们:大家下午好!八月的暑气还未完全褪去,校园里已重新聚起熟悉的身影。看着大家或带着假期余韵的松弛,或已捧着教学资料提前进入状态,我心里既有重逢的暖意,也懂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状态”的不易——这份平安归来的踏实,与即将开启新程的期待,交织成此刻最真切的心情。刚才,几位分管领导已就新学期工作做了周全部署,内容详实、落点清晰,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画好了“施工图”。今天,我不想多谈具体任务,更想和大家聊聊三个关键词:“静”“实”“新”。这三个字,既是我们收心归位的“方法论”,也是新学期教书育人的“总基调”。一、让心先“静”下来——秉持教育的沉稳与初心暑假两个月,大家的生活各有精彩:有人踏遍山河放松身心,有人沉心培训充电学习,有人陪伴家人享受温情,也有人早早为新学期做着准备。无论假期如何度过,此刻我们都需要一个共同的动作——收心。(一)静下“浮躁的心”,不做“理念追光者”这段时间刷朋友圈,常看到老师们分享培训动态、学习心得,这份主动成长的意识特别好。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培训总提“颠覆性理念”“革命性方法”,听起来噱头十足,真正能落地到课堂、用到学生身上的却寥寥无几。教育最忌“跟风跑”。今天学这个模式,明天追那个概念,后天又换一套思路,最后自己忙得团团转,学生却在频繁的“切换”中无所适从。这就像种庄稼:今天播玉米种,明天改种豆子,后天又想栽水稻,土地没来得及适应,到头来只会颗粒无收。咱们学校的学生,要的从不是“高大上”的口号,而是“接地气”的教学:一堂提前琢磨透学情的课,一次蹲下身来的耐心辅导,一句看穿学生心事的暖心话——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比任何花哨的理念都更有力量。(二)静下“散漫的心”,调好“工作生物钟”说实话,两个月假期下来,生活节奏难免“松下来”。有老师和我坦言,现在还是习惯深夜刷手机、清晨自然醒,下午才慢慢规划当天的事。可这样的状态,撑不起下周一开始的忙碌:7点20的晨读铃声、上午四节课的紧凑、下午社团的陪伴、晚上作业的辅导,每一项都需要我们拿出饱满的精神。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我们若无精打采,学生的课堂状态也会跟着松散;我们若精神抖擞,学生自然会被感染。所以从今天起,大家不妨主动调整:早睡一小时,让清晨的头脑更清醒;按时吃三餐,让身体保持活力——这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为新学期攒足“精气神”的必要准备。(三)静下“焦虑的心”,守住“做事的底气”每到开学,总有老师找我聊“压力”:担心新接的班级不好带,担心教学任务重完不成,担心和家长沟通有隔阂,担心学生跟不上进度……这些焦虑我都懂,但过度焦虑就像握方向盘时太用力,越紧张越容易偏离方向。大家不妨回头想想:我们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积淀,见过各种各样的学生,解决过五花八门的问题;我们身边有并肩作战的同事,背后有学校的支持——这些都是我们的“底气”。不用急着把“未来的难题”扛在现在,一步一步走,一天一天做,把每一堂课上好、把每一次辅导做细,就是对焦虑最好的“化解”。刚才聊的“静”,是希望大家先稳住心神,找到教育该有的节奏。接下来,我们要让工作“实”起来——这是教书育人的根本;再让思路“新”起来——这是应对变化的底气。二、让工作“实”起来——夯实教育的底色与使命教育从不是“喊口号”,而是“做实事”。新学期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落到具体的课堂、具体的学生、具体的细节里,不能有半点“虚”的东西。(一)抓实教学常规,不打“擦边球”教学常规是我们的“基本功”,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每一步都不能“走过场”。比如备课:不是抄教案、套模板,而是要琢磨“这节课学生能学会什么”“哪个知识点容易卡壳”“怎么讲能让后进生也跟上”。咱们有的老师备课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此处学生易走神,需插入小互动”“这个公式要结合生活例子”——这样“备学生”的备课,才是真有用的备课。再比如作业:不是越多越好、越难越好,而是要“精”。题量要适中,能看出学生的薄弱点;批改要用心,多写一句“这个思路很巧,再注意细节就更棒了”,比单纯的“√”“×”更能暖到学生心里。咱们学校的口碑,从不是靠宣传“吹”出来的,是靠一届届学生的成长、一代代家长的认可“攒”出来的。只有把教学常规抓实了,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每次辅导都能解惑,我们的工作才算真的“做到位”。(二)做实学生关怀,不搞“表面功”我们面对的从不是“分数”,而是一个个有情绪、有故事、有期待的孩子:有的可能刚经历家庭变化,心里藏着委屈;有的还没从假期的松散中调整过来,对课堂有些抵触;有的担心新学期跟不上,悄悄捏着劲焦虑——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实”的行动去关注。不用做什么“大事”:早读时看到学生趴在桌上,轻声问一句“是不是没休息好”;批改作业时,给进步的学困生写句“这次比上次稳多了,继续加油”;班会课上少些“大道理”,多些“心里话”,听听他们对新学期的期待、对成长的困惑。这些事很小,却可能成为学生整个学期的“温暖记忆”。咱们常说“教书育人”,“教书”是责任,“育人”才是底色——而“育人”,恰恰要落在这些“小事”里、藏在这些“日常”中。三、让思路“新”起来——解锁教育的突破与潜能说“新”,不是让大家盲目追潮流、搞“花架子”,而是在“实”的基础上,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尝试,让我们的教育更贴合现在的学生。(一)更新教育理念,不被“经验困”咱们很多老师有十几年、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这是宝贵的财富,但千万别让“经验”变成“束缚”。现在的学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接收信息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我们当年完全不同:过去靠“精讲”就能让学生理解,现在或许要结合他们爱刷的短视频、感兴趣的热点案例;过去强调“统一进度”,现在不妨多关注“个别需求”——比如给暂跟不上的学生补补基础,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加加拓展。不用怕“改变”:比如尝试在课堂上多留10分钟,让学生小组讨论“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比如把作文作业变成“生活观察日记”,让学生写家门口的小店、楼下的流浪猫;比如用数学知识让学生算“家庭每月开支”——这些“小创新”不用复杂,只要能让学生更爱学习、更会思考,就是好尝试。(二)创新协作方式,不做“独行侠”教育从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同行”。新学期,希望大家多一点“协作”的新思路。同年级的老师,不妨一起打磨“单元重难点怎么破”“学生高频错题怎么讲”,不用各自为战;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多聊聊“这个孩子课堂上很活跃,班里却有点腼腆”“那个学生数学进步快,语文要多鼓励”,互相补位、互通思路;擅长多媒体的老师,教教大家怎么剪课堂小视频;擅长抓纪律的老师,分享下怎么让课堂更有序——每个人的优势拧成一股绳,就能形成“1+1>2”的效果。咱们常说“抱团取暖”,其实“抱团”更能“创新”。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不仅能让工作更轻松,更能让我们的教育更有活力。各位老师、同志们,从“静”到“实”,再到“新”,其实就是我们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状态”的完整路径:先稳住心,才能扎下根;先把事做实,才能开出新的花。新学期,学校永远是大家的“后盾”: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