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隐蔽工程检查记录_第1页
建筑电气隐蔽工程检查记录_第2页
建筑电气隐蔽工程检查记录_第3页
建筑电气隐蔽工程检查记录_第4页
建筑电气隐蔽工程检查记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电气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一、引言建筑电气隐蔽工程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后续工序会覆盖、遮挡的电气施工部位(如接地装置、配管配线、电缆敷设等)。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与使用寿命。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作为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文件,是验证隐蔽部位施工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验收、质量追溯的核心凭证。本文结合国家规范与工程实践,系统梳理建筑电气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的编制要点、常见问题及管理策略,旨在为工程从业者提供专业指导。二、建筑电气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的基本概念与作用(一)基本概念建筑电气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以下简称“记录”)是指在电气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共同对隐蔽部位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的书面文件。其核心是“记录隐蔽工程的真实状态”,为后续工程验收、维护提供可追溯的依据。(二)核心作用1.质量验证:证明隐蔽部位的施工符合国家规范(如《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____)、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的要求;2.责任划分:明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的质量责任,避免后续纠纷;3.追溯依据:当工程投入使用后出现质量问题时,可通过记录追溯隐蔽工程的施工情况,分析问题原因;4.验收必备:是建筑电气分部工程验收的必备资料,未完成隐蔽工程检查并形成记录的,不得进行后续工序施工。三、检查记录的编制依据记录的编制必须以以下文件为依据,确保内容的合法性与准确性:1.国家/行业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____、《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____等;2.设计文件:电气施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单、技术交底记录等;3.施工方案:电气隐蔽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等;4.合同文件:工程承包合同中关于隐蔽工程检查的约定;5.试验报告:隐蔽部位相关的试验记录(如接地电阻测试报告、电缆绝缘电阻测试报告等)。四、检查记录的主要内容与填写规范记录的内容应全面、具体、准确,涵盖工程概况、隐蔽部位、施工情况、检查结果、验收意见等核心要素。以下结合GB____的要求,对各部分内容的填写规范进行详细说明:(一)工程概况栏工程概况是记录的基础信息,应填写以下内容:项目名称:与工程承包合同一致;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如“建筑电气分部工程”“接地装置分项工程”;隐蔽部位:明确至楼层、轴线或具体位置(如“1#楼3层A轴-C轴顶板内配管”);施工单位:填写全称(如“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填写全称(如“XX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日期:填写隐蔽工程完成的日期(如“2023年10月15日”)。示例:项目名称:XX小区1#楼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建筑电气分部工程-接地装置分项工程隐蔽部位:1#楼基础底板接地体(轴线A-F,1-10)施工单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XX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日期:2023年10月15日(二)隐蔽部位及内容描述此部分是记录的核心,需明确隐蔽的具体系统、部位及施工内容,避免模糊表述。应按电气系统分类描述(如接地装置、配管配线、电缆敷设、防雷装置等),每类系统需包含以下要素:系统名称:如“接地装置”“PVC配管”“电力电缆敷设”;材质与规格:如“热镀锌扁钢(-40×4)”“PVC管(φ20)”“YJV电缆(3×16+1×10)”;敷设方式:如“基础底板内暗敷”“墙面开槽暗敷”“电缆沟内敷设”;连接方式:如“焊接(双面焊,焊缝长度≥6d)”“套管连接(套管长度≥2.5倍管外径)”“电缆终端头(热缩式)”。示例(接地装置):隐蔽部位及内容:1#楼基础底板内接地装置,采用热镀锌扁钢(-40×4)作为水平接地体,热镀锌圆钢(φ12)作为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沿基础底板钢筋网暗敷,垂直接地体打入基础底板下土壤中(埋深≥0.8m);接地体连接采用焊接,双面焊缝长度≥6d(d为钢筋直径),焊缝饱满、无夹渣。(三)施工情况记录需填写隐蔽工程的施工过程及相关参数,包括:施工工艺:如“接地体焊接前清除表面锈蚀,焊接后刷防锈漆”“PVC管敷设时用管卡固定,间距≤1.5m”;使用材料:如“热镀锌扁钢(合格证编号:XX)”“PVC管(检测报告编号:XX)”;施工人员:如“施工班组长:张三;操作工人:李四、王五”;特殊情况说明:如“因设计变更,将原计划的φ10圆钢改为φ12圆钢”“施工时遇到地下水,采取了排水措施”。(四)检查情况记录需填写检查的项目、方法及结果,必须量化、具体,避免“合格”“符合要求”等模糊表述。常见检查项目及方法如下: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合格标准(参考GB____)接地体埋深钢尺测量≥0.8m(人工接地体)接地电阻值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1Ω(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共用系统)配管弯曲半径钢尺测量≥6倍管外径(PVC管);≥10倍管外径(钢管)电缆绝缘电阻兆欧表测试(500V)≥0.5MΩ(低压电缆)焊接焊缝质量观察、钢尺测量焊缝饱满、无夹渣,双面焊缝长度≥6d示例(接地装置检查):检查情况:1.接地体埋深:用钢尺测量3处,分别为0.85m、0.9m、0.82m,均≥0.8m;2.接地电阻值: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2次,分别为0.7Ω、0.65Ω,均≤1Ω;3.焊接焊缝质量:观察10处焊缝,均饱满、无夹渣,用钢尺测量焊缝长度,均≥6×12=72mm(d=12mm)。(五)验收意见与签字验收意见需明确是否合格,不得含糊。签字部分需由以下人员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或项目章):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或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若建设单位直接参与检查)。示例:验收意见:经检查,1#楼基础底板接地装置的施工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____第24.1条及设计文件要求,同意隐蔽。施工单位签字:张三(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四(质检员)日期:2023年10月16日监理单位签字:王五(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期:2023年10月16日建设单位签字:赵六(项目负责人)日期:2023年10月16日五、常见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在工程实践中,记录填写常存在以下问题,需针对性解决:(一)内容模糊,缺乏关键信息问题表现:如“配管隐蔽”仅写“配管完成”,未说明材质、规格、敷设方式;“接地装置”仅写“接地体安装”,未说明埋深、接地电阻值。应对策略:明确“描述三要素”——材质与规格、敷设方式、关键参数,要求施工单位按此要素填写,监理单位审核时重点检查。(二)数据不实,与实际不符问题表现:如实际接地电阻值为1.2Ω(设计要求≤1Ω),记录中却写为0.8Ω;实际配管弯曲半径为5倍管外径,记录中写为6倍。应对策略:1.检查时要求施工单位现场测试(如接地电阻、绝缘电阻),监理单位全程旁站;2.记录中的数据需附试验报告(如接地电阻测试报告),确保数据可追溯。(三)签字不全,责任不明确问题表现:如缺少监理工程师签字,或签字人为非授权人员;未加盖单位公章。应对策略:1.明确签字流程:施工单位先填写记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签字;监理单位审核后,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若参与检查,由项目负责人签字。2.要求签字人员必须是授权人员(如监理单位的专业监理工程师需有监理工程师证书);3.记录需加盖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项目章(或公章)。(四)填写不及时,事后补录问题表现:隐蔽工程完成后,未及时填写记录,而是在后续工序施工后补录,导致记录与实际情况不符。应对策略:1.规定记录填写时间:隐蔽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在24小时内填写记录,报监理单位审核;2.监理单位应在收到记录后24小时内完成审核,签署验收意见;3.未完成记录填写与审核的,不得进行后续工序施工。六、检查记录的管理要点(一)归档管理1.记录应按工程部位、施工顺序整理归档,每分部/分项工程的记录应单独成册;2.归档的记录应包括原件(或复印件,需加盖公章)、试验报告(如接地电阻测试报告、电缆绝缘电阻测试报告)、设计变更通知单(若有)等附件;3.记录的保存期限应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____的要求(一般为50年)。(二)追溯管理1.建立记录台账:施工单位应建立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台账,记录每一份记录的编号、工程部位、填写日期、验收意见等信息,便于查询;2.台账应包括以下内容:记录编号、项目名称、隐蔽部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填写日期、验收意见、备注(如整改情况)。(三)整改管理1.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接地电阻值超标、配管弯曲半径不足),施工单位应及时整改;2.整改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填写《整改回复单》,附整改后的检查记录及试验报告,报监理单位复查;3.监理单位复查合格后,签署复查意见,并入档保存。(四)培训管理1.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质检员进行培训,讲解记录填写的要求、规范及常见问题;2.监理单位应定期对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培训,讲解记录审核的要点、规范及责任;3.建设单位应参与培训,了解记录的重要性及管理要求。七、结语建筑电气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是工程质量控制的“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