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训练题引言一、力学实验(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与动力臂、阻力与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杠杆、铁架台(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操作步骤:1.调平衡:将杠杆安装在铁架台上,调节两端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便于直接读取力臂长度)。2.挂重物:在杠杆左侧某位置用细线悬挂钩码(阻力\(F_2\)),右侧用弹簧测力计沿垂直于杠杆方向拉(动力\(F_1\)),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3.记数据:记录\(F_1\)(弹簧测力计示数)、\(l_1\)(支点到\(F_1\)作用线的距离)、\(F_2\)(钩码总重力)、\(l_2\)(支点到\(F_2\)作用线的距离)。4.多次实验:改变钩码数量或悬挂位置,重复步骤2-3,收集3组以上数据(避免偶然性)。注意事项:杠杆必须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与杠杆重合,便于测量);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需与杠杆垂直(否则力臂长度会偏小);实验中不能改变杠杆的支点位置(保证杠杆自身平衡条件不变)。常见错误分析:未调水平就实验:力臂测量不准确,导致结论偏差;仅做1次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需多组数据验证);弹簧测力计斜拉杠杆:力臂长度计算错误(正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若阻力为6N,则动力为______N。(答案:2)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_1l_1=F_2l_2\),得\(F_1=\frac{F_2l_2}{l_1}=\frac{6\\text{N}×1}{3}=2\\text{N}\)。(二)测量固体(如石块)的密度实验目的: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rho=\frac{m}{V}\))。实验器材:天平(带砝码)、量筒、石块、细线、水。操作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注意: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取)。2.测体积:向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记录水的体积\(V_1\)(“适量”指水能浸没石块且不超过量筒量程);用细线系住石块,缓慢放入量筒中(避免溅水),记录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_2\);石块体积\(V=V_2-V_1\)。3.算密度:代入公式\(\rho=\frac{m}{V}\)计算石块密度。注意事项:先测质量再测体积(避免石块沾水后质量测量偏大);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偏小);石块要完全浸没在水中(否则体积测量偏小,密度偏大)。常见错误分析:先测体积再测质量:石块沾water后,天平测量的质量包含水的质量,导致密度偏大;量筒中水太少:石块未浸没,体积\(V\)偏小,密度\(\rho\)偏大;读数时视线倾斜:导致\(V_1\)或\(V_2\)不准确,密度误差大。用天平测某石块质量时,右盘放50g砝码1个、20g砝码1个,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标尺分度值0.2g),则石块质量为______g;量筒测体积时,水的体积为30mL,放入石块后总体积为50mL,则石块密度为______g/cm³。(答案:71.4;3.57)解析:游码左侧对齐1.4g,质量\(m=50+20+1.4=71.4\\text{g}\);体积\(V=50-30=20\\text{mL}=20\\text{cm}^3\);密度\(\rho=\frac{71.4}{20}=3.57\\text{g/cm}^3\)。(三)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器材: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毛巾(或砂纸)、木板。操作步骤:1.测基础摩擦力:将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木块(此时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因二力平衡),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f_1\)。2.探究与压力的关系:在木块上放一个砝码(增大压力),重复步骤1,记录示数\(f_2\)(比较\(f_1\)与\(f_2\),得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探究与接触面的关系:将木块放在毛巾上(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重复步骤1(压力不变),记录示数\(f_3\)(比较\(f_1\)与\(f_3\),得出“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要沿水平方向匀速拉木块(此时拉力与滑动摩擦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如探究压力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探究接触面影响时,保持压力不变);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避免读数误差)。常见错误分析:拉木块时速度不均匀(如加速或减速):此时拉力不等于滑动摩擦力(加速时拉力大于摩擦力,减速时小于),导致数据不准确;未控制变量(如同时改变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弹簧测力计未调零(导致所有读数都偏大或偏小)。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关系时,应保持______不变,改变压力大小;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______方向匀速拉木块。(答案:接触面粗糙程度;水平)二、电学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如10Ω)、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实验原理:\(I=\frac{U}{R}\)(保持电阻\(R\)不变,改变电压\(U\),测量电流\(I\))。操作步骤:1.连电路: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入;开关断开)。2.调滑片: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保护电路)。3.测数据:移动滑片,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压表测量);记录对应的电流值(用电流表测量);重复3次,得到多组\(U\)、\(I\)数据。4.析结论:绘制\(I-U\)图像(过原点的直线),得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注意事项:电流表、电压表量程选择要合适(如电源电压3V,定值电阻10Ω,电流最大约0.3A,电流表选0-0.6A量程,电压表选0-3V量程);定值电阻要保持不变(不能更换电阻,否则无法探究“电阻一定”的条件);实验中要多次测量(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普遍)。常见错误分析:滑动变阻器接入方式错误(如“同上”或“同下”):无法改变电阻,导致电压无法调节;电流表并联在电路中(会短路,烧坏电流表);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路中电流很小,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定值电阻为10Ω,当电压为2V时,电流为0.2A;当电压增大到4V时,电流应为______A(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答案:0.4)解析: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frac{I_2}{I_1}=\frac{U_2}{U_1}\),故\(I_2=\frac{4V}{2V}×0.2A=0.4A\)。(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和实际功率。实验器材: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如额定电压2.5V)、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实验原理:\(P=UI\)(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操作步骤:1.连电路: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注意:小灯泡额定电压2.5V,电压表选0-3V量程,电流表选0-0.6A量程)。2.测额定功率: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如2.5V);记录此时的电流值\(I\);计算额定功率\(P_额=U_额I\)。3.测实际功率:移动滑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如2V或3V),记录对应的电流值,计算实际功率\(P_实=U_实I\)。注意事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而改变电流);额定功率是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只有一组数据;实验中不能让小灯泡两端电压超过额定电压太多(否则会烧坏小灯泡)。常见错误分析:滑动变阻器未调至最大阻值就闭合开关(电流过大,烧坏元件);电压表量程选择过小(如额定电压2.5V,选0-15V量程,读数误差大);未记录额定电压下的电流(无法计算额定功率)。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时,额定电压为2.5V,电流表量程为0-0.6A。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分度值0.02A),则电流为______A,额定功率为______W。(答案:0.3;0.75)解析:电流表指针指向0.3A刻度线(0.02A×15格),电流\(I=0.3\\text{A}\);额定功率\(P=2.5\\text{V}×0.3\\text{A}=0.75\\text{W}\)。(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目的:学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认识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两个小灯泡(如L1、L2)、导线若干。操作步骤(串联电路):1.连电路:将电源、开关、L1、L2依次用导线连接(首尾相连)。2.测特点:闭合开关,观察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一个不亮,另一个也不亮);断开开关,取下其中一个小灯泡,再闭合开关,观察另一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不亮)。操作步骤(并联电路):1.连电路:将电源、开关串联在干路中,L1和L2并联在支路中(电流有两条路径)。2.测特点:闭合开关,观察两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个不亮,另一个仍亮);断开开关,取下其中一个小灯泡,再闭合开关,观察另一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仍亮)。注意事项: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位置不影响控制效果);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避免短路)。常见错误分析:串联电路中,灯泡两端导线接反(不影响发光,但要规范);并联电路中,支路开关接在干路(无法控制支路);连接电路时,导线未接牢(接触不良,灯泡不亮)。串联电路中,若其中一个灯泡烧坏,则另一个灯泡______(选填“亮”或“不亮”);并联电路中,若其中一个支路灯泡烧坏,则另一个支路灯泡______(选填“亮”或“不亮”)。(答案:不亮;亮)三、热学实验(一)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目的: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水、秒表、硬纸板(带孔)。操作步骤:1.装水: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温水(减少加热时间),盖上硬纸板(减少热量散失)。2.固定器材: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温度计穿过硬纸板插入水中(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烧杯底或壁)。3.加热与记录: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注意:水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4.停止加热:水沸腾后,熄灭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停止加热后,水不再沸腾,说明沸腾需要吸热)。注意事项: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烧杯底或壁(否则测量的是容器温度,不是水的温度);硬纸板的作用:①减少热量散失;②固定温度计。常见错误分析:温度计玻璃泡接触烧杯底(读数偏高);未盖硬纸板(加热时间过长);水沸腾后未及时停止加热(浪费时间)。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分度值1℃),则水的沸点为______℃;此时若停止加热,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继续沸腾。(答案:98;不会)解析:温度计指针指向98℃刻度线,沸点为98℃;停止加热后,水无法继续吸热,不再沸腾。四、光学实验(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位置关系。实验器材:玻璃板、蜡烛(两根完全相同)、刻度尺、白纸、火柴。实验原理:玻璃板的透光性(既能成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操作步骤:1.铺白纸: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中间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垂直放在直线上(玻璃板与直线重合)。2.放蜡烛:在玻璃板一侧放一根点燃的蜡烛A,在另一侧放一根未点燃的蜡烛B(与A完全相同)。3.找像位:移动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侧看,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B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4.记数据:用刻度尺测量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物距\(u\))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像距\(v\));记录蜡烛A和蜡烛B的大小关系(像与物大小相等)。5.重复实验: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步骤2-4,收集多组数据。注意事项:玻璃板要垂直于桌面(否则像会偏上或偏下,无法与B重合);蜡烛A和B要完全相同(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实验中要从玻璃板前侧观察(后侧无法看到像)。常见错误分析:玻璃板未垂直桌面(像与物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无法重合);蜡烛B点燃(无法区分像与B的火焰);未多次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则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____cm;若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0;不变)解析: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10cm);像与物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靠近时像大小不变)。(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如f=10cm)、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实验原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u\):物距,\(v\):像距,\(f\):焦距)。操作步骤:1.调共轴: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调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测焦距(若未知):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光屏,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f\)。3.找像位: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不同位置(如\(u>2f\)、\(f<u<2f\)、\(u<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注意:\(u<f\)时,光屏上无法成像,需用眼睛在光屏一侧观察虚像);记录物距\(u\)、像距\(v\)及像的性质(大小、虚实、正倒)。实验结论(以f=10cm为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抚州市人民医院共聚焦激光内镜考核
- 景德镇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年度质量评估
- 芜湖市中医院老年痴呆全程化管理能力考核
- 苏州市中医院心脏康复中心认证标准与运营考核
- 烟台市人民医院药品供应保障考核
- 镇江市中医院家族性息肉病手术考核
- 嘉兴市人民医院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科目应用考核
- 嘉兴市中医院重症质控指标监测考核
- 抚州市人民医院影像主任医师资格认证
- 银行高温降暑活动方案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 课件 7-2 了解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拆解与相关政策(制作中)
- 健身器材采购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共和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烯湾科城(广州)新材料有限公司扩产增效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学前心理学》课件-任务四 掌握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 关于推动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 间歇性跛行的鉴别诊疗培训课件
- 盟史简介12.10.18课件
- 中医外科学课件章第十三章泌尿男性疾病
- GB/T 8491-2009高硅耐蚀铸铁件
- GB/T 5334-2021乘用车车轮弯曲和径向疲劳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