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_第1页
2026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_第2页
2026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_第3页
2026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_第4页
2026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特征。【综合思维】掌握分析生态脆弱区发生的背景、原因及治理措施。【地理实践力】能结合某区域的背景,说出该区域易发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并能提出符合区域发展的措施。【人地协调观】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归纳人类活动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路径。【名题引路】(2021·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给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建立在斯瓦尔巴群岛上。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1)分析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原因。(6分)该群岛气温低,环境极端;生物数量、种类少,生长缓慢;岛屿面积小,相对封闭。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Meaningofdesertificationecologicallyfragilearea01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我国荒漠化地区面积广大,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各种环境问题,是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荒漠化的含义

Meaningofdesertification0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导致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02-荒漠化的类型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和冻融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包括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土地沙化Desertificationofland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粉粒、黏粒)而逐渐沙质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土地沙化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脆弱生态环境地区,或者临近大沙漠地区及明沙地区。我国南方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恶性循环土壤盐碱化Desertificationofland在蒸发强烈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过分升高时,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上升至地表附近而蒸发,使土壤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随毛细管水上升而积聚于土壤表层,形成次生盐渍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壤因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遇水崩解;降雨因素:降水集中在7-9月,暴雨过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地形因素:地形起伏过大加剧了流水侵蚀;植被因素:荒山秃岭造成雨水和风力直接侵蚀。人为原因:长期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导致土壤侵蚀加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促使环境进一步恶化。土壤肥力下降Soilfertilitydecreased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由于土壤侵蚀和人们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影响元素短缺,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使土地不断退化。【随堂演练】2020年6月17日是第二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选取了四幅景观图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①黄土高原

②河西走廊

③哈尼梯田

④云贵高原1.四幅景观图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2.图中①地地表分布有深厚的沉积物,地面支离破碎,其地质作用主要表现(

)A.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C.冰川沉积、风力侵蚀D.风化作用、冰川侵蚀AB2020年6月17日是第二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选取了四幅景观图片。读图,完成(1)~(3)题。

①黄土高原

②河西走廊

③哈尼梯田

④云贵高原3.我国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正确的是(

)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②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③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④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B荒漠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problemsfacedbydesertificationecologicallyfragileareas02荒漠化危害范围大Desertificationhasawiderangeofhazards01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陆地面积的总和。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世界荒漠化分布中国荒漠化分布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以上。素材来源:星球研究所荒漠化危害程度深Thedegreeofdesertificationisdeep01经济方面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生态方面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生产方面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desertificationecologicallyfragileareas03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保护并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举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随堂演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中央,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冬冷夏热,年降水量70~150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0~300m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沙丘底部植被相对较多,这些植物中有一类是当地特有的短生长期草本植物,在夏季来临前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长发育过程。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4.图中草本植物在2个月生长期之后会迅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

B.风沙大C.土壤贫瘠 D.昼夜温差大5.图中梭梭等植被的主要生态效益是()A.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增加土壤湿度,稳定沙丘面D.增加降水,调节气候6.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缓当地土地荒漠化的是()A.设置草方格沙障 B.播种沙生植物C.控制载畜量 D.扩大耕地面积ACD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自然因素我国西北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原破坏和沙漠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趋势。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治理【随堂演练】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长期以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沿用传统的放牧方式,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林草植被进一步退化,同时还加剧了草畜矛盾。严酷的现实使黄土高原各省区认识到了恢复植被的重要性。7.左图所示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 D.湿地干涸8.左图中堤坝的主要作用是()A.防风固沙 B.水产养殖C.拦泥蓄水 D.发电灌溉9.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地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右图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A.甲处 B.乙处C.丙处 D.丁处BCB10.(2023全国甲卷)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左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右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随着风蚀粗化指数变大,粗颗粒物增多,风蚀强度逐渐减弱。随着风蚀粗化指数变大,粗颗粒物增多,风蚀强度逐渐减弱。10.(2023全国甲卷)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左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右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2)指出图右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其原因。随分布特征:北大南小,西大东小。原因:南部和东部受到一定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植被较为茂密,风力侵蚀作用较弱,风蚀粗化程度较小;北部和西部受高原内部冬季风影响较为强烈,降水较少,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和荒漠为主,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蚀粗化程度较大。10.(2023全国甲卷)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左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右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耕作会产生耕作层,对表土的耕作会造成土壤结构松散,风蚀作用增强,耕作层造成地表松散层变深,造成风蚀深度增加;耕作层表层和深层颗粒物较为均匀,风蚀粗化指数变小。10.(2023全国甲卷)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左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右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4)提出图右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利用高原水资源和能源资源植树种草建立植被防护体系;实施退牧环草工程和禁牧措施,规范采药等乱采滥挖行为。

课堂小结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荒漠化荒漠化的成因类型概念分布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防治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表现原则、措施课后作业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1~3题。1.下列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2.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3.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DAC冻融荒漠化发生在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其表现为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化、破碎化的土地退化过程,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冻融荒漠化问题日益凸显。据此完成4~6题。4.我国冻融荒漠化集中分布于()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C.云贵高原 D.华北平原5.高山雪线附近地区的下列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有可能加剧冻融荒漠化的是()A.寒潮

B.水稻种植C.工程开发 D.砍伐森林6.下列措施中,可防治冻融荒漠化的有()①提高低海拔地区的碳排放量②采取保护措施,改善生态环境③减少高寒地区草地植被面积④合理开发,协调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ACD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km,全线有140km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的铁路段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据此完成7~8题。7.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A.土地盐渍化 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 D.地面沉降8.为促进图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AD下图为黄河花园口水文站1960~2000年来黄河水来沙量的变化,黄河花园口水文站的水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地区。读图,完成9~10题。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0.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黄土高原地区()A.沙尘暴天气加剧 B.降水量逐年增加C.生态环境总体改善 D.森林破坏日益严重BC发菜贴于荒漠植物的下面,因其形如乱发,颜色乌黑,得名“发菜”,是一种藻类植物,其营养价值并不很高。但因发菜与“发财”谐音,迎合了部分食客的心理,造成发菜的市场价格非常高。在挖取发菜时,需要连牧草草根一并挖起。在过去二十余年中,单在内蒙古因采挖发菜而沙化的草场面积已经相当于两个香港,使之成为荒漠化的一个重灾区。据此完成11~12题。1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除了挖取发菜外,还有()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樵采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A.①②B.①③C.①④ D.②③12.关于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