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测技术_第1页
免疫学检测技术_第2页
免疫学检测技术_第3页
免疫学检测技术_第4页
免疫学检测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学检测技术

生物技术学院抗体工程研究所

2010年3月7日

1

分子诊断学

0分子诊断学是以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

,利用基因和蛋白质分析技术和方法来

研究人体内源性或外源性生物大分子体

系的存在、结构或表达调控的变化,为

疾病的监测、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评

估、个体化治疗等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

的一门科学。

0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诊

断已从传统的DNA诊断概念发展到更全面

的核酸和蛋白质诊断的新概念;分子诊

断的内容也从早期的单一遗传性疾病的

诊断发展成为覆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技术。

1

2008年国内临床诊断试剂市场

生化产品30%

v免疫产品25%

基因产品8%

v血液分析产品8%〜10%

v尿液分析产品3%~5%

微生物产品2%〜3%

占全球市场的1/14

1

免疫学检验项目分布情况

Source:UBSWarburgLLCestimates

Infectiousdiseases

Tumormarkers

主要内容

(1)酶免疫分析

(2)放射免疫分析

(3)免疫荧光分析

(4)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5)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6)金标和磁性免疫层析分析

(7)蛋白印迹

(8)AlphaScreen分析技术1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性

1、特异性

2、可见性

3、可逆性

+

AgAb

1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⑴抗原抗体的性质

⑵温度

⑶酸碱度(PH)

(4)电解质(离子强度

1

抗原和抗体的类别

抗原抗体

1

标记免疫学分析技术发展历程

0免疫荧光分析(Coons,1941)

0放射免疫分析(Berson和Yalow,I960)

0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gvall,1971)

0金标免疫分析(Faulk和Taylor,1971)

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Arakawa,1977)

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Soini和Hemmila,1979)

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Leland,1990)

1

标记免疫学分析技术发展历程

⑥电化学发光

⑤时间分辨荧光

④化学发光

③酶联免疫

②放射免疫

①免疫荧光

1

丁酶免疫分析技术

酶免疫组织化学

酶免疫技术均相

酶免疫测定固相⑥闻

异相

液相

1

(一)ELISA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

SorbentAssay,ELISA)基础是抗原或抗体

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反应完成后

加入酶反应底物,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

,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

由此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1

标记用酶的要求

①来源方便,易于纯化;

②比活性高,性质稳定;

③与抗体或抗原交联后仍保持酶的活性;

④待测物中不存在该酶及其底物、抑制剂和其它干

扰因素;

⑤酶活性和量能用简单、快速、敏感的方法测定。

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

1

辣根过氧化物酶

0底物为邻苯二胺(OPD),橙红色,检测

波长492nll1;

0四甲基联苯胺(TMB),蓝绿色,检测波

长450nm

1

碱性磷酸酶

底物为PNP(对硝基磷酸苯酯),检测波长

405nm。

1

ELISA的必要试剂

0固相的抗原或抗体

0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0酶作用的底物

4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以及检测的具

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1

技术类型

0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0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0间接法测抗体

0竞争法测抗体

0竞争法测抗原

0捕获包被法测抗体

0B心比建法

1

⑴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底物

酶标抗体样品

酶标仪测定0D值终止液

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大分子抗原,例如

、、等。

HBsAgHBeAgAFP1

⑴双抗体夹心法测抗体

n在一步法测定中,如标本中受检抗原的含量很高

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

不再形成“夹心复合物'。所得结果将低于实际的含

量,这种现象被称为钩状效应(hookeffect)o

n类风湿因子(RF)的干扰。RF是一种自身抗体

,多为IgM型,能和多种动物IgG的Fc段结合。表

现出假阳性反应。

⑵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反应模式与双抗体夹心法类似。

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

合物,以检测相应的抗体。抗诳

、抗十乂抗邨的检测常采用本

法。

1

⑶间接法测抗体

样品稀释液样品酶标抗体

终止液底物

一些传染病的诊断(Torch)。包被抗原利用

酶标二抗建立检测相应抗体的方法。

1

⑷竞争法测抗体

样品酶标抗体

终止液底物

当抗原材料中的干扰物质不易除去,或不易得到

足够的纯化抗原时,可用此法检测特异性抗体。如

抗-HBc等常用该方法。1

⑸竞争法测抗原

其原理是标本中的抗原和一定量的酶标

抗原竞争与固相抗体结合。标本中抗原量含

量愈多,结合在固相上的酶标抗原愈少,最

后的显色也愈浅。小分子激素(T3、T4)、药

物等ELISA测定多用此法。

1

⑹捕获包被法测抗体

样品特异性抗原酶标抗体

终止液底物

13M的检测常用于传染病的诊断。用抗人igM抗

体包被固相,以捕获血清标本中的IgM(其中包括

针对抗原的特异性IgM抗体和非特异性的IgM)。

此法常用于病毒性感染的早期诊断。

1

⑺的田楼法

①:固相支持物;

②:样品;

③:特异性IgG;

④:生物素化抗小鼠IgG(Biotin);

⑤: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酶标链亲和素(Avidin);

@:DAB显色液;

⑦:显色;1

酶标记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1.戊二醛法

一步法:将HRP和抗体与戊二醛同时反应连接

而成。一步法操作简单,但所得产物质量不均

一,抗体活性损失大,结合物的产率低。

二步法:将HRP按一定比例与戊二醛反应,形

成HRP-戊二醛结合物,透析除去未结合的戊二

醛后,再加入抗体。二步法制备的结合物产量

虽无提高,但质量均一,活性高。

1

酶标记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2.过碘酸钠法

过碘酸钠将酶分子上的糖羟基氧化成醛基,

醛基与抗体(或抗原)中的游离氨基结合形成

Schiffs碱,经NaBH4还原生成稳定的酶结合

物。

该法快速简便、安全,酶结合物的产率高、

活性好,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酶标记方法。

1

酶标记物的纯化

0硫酸钱盐析法

OS^hafeG-200凝胶过滤

0SBV亲和层析

1

酶标记物的鉴定

评价最好好一般

酶含量(mg/ml)>1.0>0.50.4

酶结合率(%)>309-107

克分子比(酶/igG)>1.51.00.7

0酶含量(mg/mI)=OD403x0.42

0IgG#i(mg/ml)=(OD28O-OD4O3xO.3O)xO.62

0酶的结合率=结合物中酶量(mg/ml)/标记时加入酶量(mg/ml)xlOO%j

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间接法)

酶标抗体工作浓度包被抗原工作浓度

1

间接ELISA法包被抗原工作浓度的选择

各抗原稀度的吸光度

参考血清1:80

1:501:1001:2001:400

0

强阳性1.261.080.860.680.42

弱阳性0.680.410.300.220.18

性0.250.130.050.040.03

稀液0.090.020.020.020.04

1

双抗体夹心法工作浓度的选择(棋盘法)

酶抗体各抗原度的吸光度

包被抗体度稀

度25n^/ml1.5ng/ml性

1:2000

5pg/ml1:4000

1:8000

1:2000

3|Lig/ml1:4000

1:8000

lRg/ml1:2000

1:4000

CL,1:迎。

425ng/ml的抗原OD值约加8-阴性OD值小于0.1;

ELISA技术操作要点

0固相载体的选择

0包被

0封闭

0加样

0保温

0洗涤

。显色

1

试剂盒试剂操作前的注意事项

n不同批号的试剂盒不要混用。

n整个实验过程应尽量建立在干净无

尘的环境下进行。

n试剂盒与待检样本使用前必须平衡

至室温。

1

酶标板

0酶标板最常用的材料是聚苯乙烯。聚苯

乙烯具有较强的吸附蛋白质的性能,抗体

或蛋白质抗原吸附其上后仍保留原来的免

疫学活性。

0良好的酶标板应该是吸附性

能好,空白值低,孔底透明

度高,各板之间、同一板各

孔之间性能相近。

1

酶标板的检定

以一定浓度的人IgG(一般为10ng/mI)

包被ELISA板各孔,洗涤后每孔内加入适当稀

释度的酶标抗人IgG抗体,保温后洗涤,加底

物显色,终止酶反应后,分别测每孔溶液的

吸光度。控制反应条件,使各孔读数在吸光

度0.8左右。计算全部读数的平均值。所有单

个读数与全部读数的均数之差,应小于10%

1

O

包被

n包被液:碳酸盐缓冲溶液殖由此

西4),Tnsffl.距8)

n包被浓度:lOOng/ml-20ug/ml

n温度和时间:在4-8C过夜或37c4、时

1

封闭

封闭(blocking)是继包被之后用高浓度的

无关蛋白质溶液再包被的过程。

u0.05%-0.5%的牛血清白蛋白

ulO%的小牛血清

ul%明胶

u5%脱脂奶粉

1

加样

在ELISA中一般有3次加样步聚,即

加标本,加酶结合物,加底物。

r:吸头应悬空,避免因吸头碰到小孔边缘或其中

试剂而造成污染

n每次加标本应更换吸嘴,以免发生交叉污染;

n酶结合物工作液和底物可用多道加液器,使加

液过程迅速完成。

1

孵育

037c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保温温度,也是大多

数抗原抗体结合的合适温度;

0室温较37c可避免蒸发,为加速反应,可辅

以摇床振荡;

0抗原抗体反应在4c过夜反应更为彻底。

1

洗涤

决定着实验的成败

0ELSIA靠洗涤来分离游离的和结合的酶标记物。

通过洗涤以清除残留在板孔中没能与固相抗原或抗

体结合的物质,以及在反应过程中非特异性地吸附

于固相载体的干扰物质。常用洗涤液为pH7.4

PBS-Tween-20。

0手工洗板时要注意防止气泡产生。

0洗板机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注液量和残留量,注

意管道是否通畅。洗涤时,确认每孔中的洗涤液都

注满微孔,洗涤后,每个孔必须是干的,如果仍有

水可倒扣在无尘吸水纸上拍干。

显色

HRP-TMB显色系统受光照的影响不大

,可在室温中置于操作台上,边反应观察结

果。但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宜在规定

的适当时间阅读结果。TMB经HRP作用后,

约40分钟显色达顶峰,随即逐渐减弱,至2小

时后即可完全消退至无色。各类酸性终止液

(2mol/LH2so4)则会使蓝色转变成黄色,此

时可用特定的波长(450nm)测读吸光值。

1

ELISA试剂盒

(1)已包被抗原或抗体的固相载体;

(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结合物);

(3)酶的底物;

(4)阴性对照品和阳性对照品(定性测定中),参考

标准品(定量测定中);

(5)标本稀释液;

(6)洗涤液;

(7)终止液。

1

实验仪器:ELISA操作的标准化

BIORAD550酶标仪BIORAD1575洗板仪

变频振荡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1

ELISA技术的应用

⑴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0病原体及其抗体的检测

0蛋白质的检测

0非肽类激素的检测

。药物的检测

0毒品检测

1

ELISA技术的应用

⑵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微生物的检测

0食品毒素的检测

0食品中残留农药的检测

0食品中残留抗生素的检测

0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1

ELISA技术的优点

V与放射免疫测定相比,标记物比较稳定,无

放射性的危害。

V与免疫荧光技术相比,结果判定更加客观。

V操作简单,易自动化。

V酶标仪普及、价格低廉。

1

ELISA技术的缺点

vO.D值仅在低浓度范围与酶活性呈线性

关系,出±效应严重。

酶的活性容易失活,使即业的灵敏度

不高。

血乱的大分子标记容易影响被标记物

的空间结构,使得HJS的灵敏度进一步

提高受到限制。

1

(二)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又称免疫细胞化学,以酶

标记抗体(或抗原)用于免疫学检测,通过

相应底物被酶解后的显色反应,对细胞和组

织标本中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进行定位、定

性分析和鉴定。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

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

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

检测各种抗原。

1

主要类型

0直接法

0间接法

0酶桥法

0出去

0亲和素一生物素方法

1

主要类型

直接法间接法酶桥法去

1

实验步骤

08%甲醇+Q3H202处理切片15〜30min,封闭内源

性过氧化酶的活性;

00.05%Tferr20用洗涤;

00.1〜1%侬湿盒内孵育15〜25min;

0加第一抗体(50〜804),湿盒内孵育1〜2h;

00.05%1ferr2(W洗涤;

0加HP酶标记二抗湿盒内孵育45~60min;

0的票洗欹;

00.01~0・05%四显色10~15111111(暗处)。

1

二、放射免疫分析

v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

RIA)1959年由Berson和Yalow仓ij建,是以放

射性核素为标记物的标记免疫分析法,RIA

将放射性核素分析的高灵敏度与抗原抗体反

应的特异性相结合,

v用于测定标本中抗原

v或抗体的量。

1

放射免疫分析岫

PriortoTest

+

Labeled

Ag

Test

+++

LabeledPatient's

Agsample

1

免疫放射分析

v1968年Mil好唯1笔应用放射性

核素标记的抗胰岛素抗体检测牛血清中

胰岛素获得成功。为了区别于经典的放

射免疫测定㈣),他们将其命名为免

疫放射分析6mmunoradiometricass^

,IM)O

i

Labeled

Ab

Agin

Patient's

sampleAg

Immobilized

Solid

Phase

1

放射性核素的选择原则

0高比活度

0适宜的半衰期

0对抗原和抗体损害小

0容易标记

1

放射性核素

一般实验室不易开展,放射性废物处理困难,应

用受限制。

01311/口1251:125

氨酸的蛋白质用'王

射线,可以晶体闪烁计数仪直接测量射线;1251

半衰期长(60天)、比活度高(95%)较31

天,比活度仅20%)更为适用。1(中装历8

125

I标记方法分类

0直接标记法:标记含酪氨酸的化合物,可将I

直接结合于蛋白质侧链残基的酪氨酸上,此法

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标记物的比活度高。

0间接标记法:常用环核甘酸、前列腺素等小分

子化合物的标记。先将I标记在载体上,再与

蛋白质结合。此法操作较复杂,标记蛋白质的

比活度也低于直接法。但标记反应较为温和,

可以避免因蛋白质直接加入I引起的生物活性

125

1

的丧失。

125

I标记物的纯化

0葡聚糖凝胶:S叩hadex

1500~

分子量<700<1500<5000

20000

型号G10G15G25G50

3000-4000~5000~5000~

刀厂里70000150000800000300000

型号(75G100G150G200

1

125

I标记物的鉴定

1.放射性化学纯度

是指结合于抗原上的放射性强度占总放

射性总强度的百分率。一般要求游离碘含量

占总放射性碘的5%以下。标记抗原在贮存

过久后会出现标记物的脱碘,如游离碘超过

5%则应重新纯化去除这部分游离碘。

1

125

I标记物的鉴定

2.免疫活性

指标记抗原结合于抗体的放射性占总放

射性的百分率。方法是用小量的标记抗原

加过量的抗体(10倍量),反应后分离结合

部分(B)和游离部分(F),分别测定放射性

,算出B/T%。此值应在80%以上,该值

越大,表示抗原损伤越少。

1

125

I标记物的鉴定

3.比度:

指单位化学量标记物中所含的放射性强度

,即每分子被标记物平均所标记放射性原子

数目,Ci/g、RCi/mg等单位。

1

抗原抗体反应类型

1.平衡饱和法

指抗原和抗体反应达到再不结合、也不解离的

平衡状态,称为饱和状态。操作时在反应管内同

时加入标准品(或样品)、标记抗原和特异性抗体,

混匀后在一定温度下孵育一定时间,使三种成分

的反应几率相同。一般来说,平衡法的反应时间

需较长,低温(4℃)或室温为1天,但操作方便

,精密度较好。

1

抗原抗体反应类型

2.顺序加样法

将标准品(或样品)先与抗体一同温育反应一定

时间,使抗原与抗体充分结合,甚至达到平衡,

然后加入标记抗原再短时温育,与剩余的抗体结

合,最后分离B与F。此法使非标记抗原与抗体结

合形成复合物的几率大于标记抗原,相当于使非

标记抗原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结果使剂量反应

曲线的斜率增加,有利于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1

RIAB、F分离方法

1.第二抗体沉淀法

在抗原与抗体反应后加入第二抗体,形成双抗体

复合物。但因第一抗体浓度甚低,其复合物亦极少

,无法进行离心分离,为此在分离时加入一定量的

与一抗同种动物的血清或IgG,使之与第二抗体形

成可见的沉淀物,与上述抗原的双抗体复合物形成

共沉淀。经离心即可使含有结合态抗原(B)的沉

淀物沉淀,与上清液中的游离标记抗原(F)分离。

该血清或IgG通常称为分析试剂。

1

RIAB.F分离方法

2.聚乙二醇(PEG)沉淀法

是以PEG溶液代替第二抗体作沉淀剂。在测定不

含有血浆蛋白的样品时,用PEG沉淀剂分离B、F,

必须加适量蛋白或正常人混合血清,以增加蛋白的

含量,便于沉淀。PEG沉淀剂的主要优点是制备方

便、沉淀完全。缺点是非特异性结合率比用第二抗

体为高,且温度高于30℃时沉淀物容易复溶。

1

RIAB、F分离方法

3.PR试剂法

是一种将双抗体与PEG二法相结合的方法

O此法保持了两者的优点,节省了两者的用

量,而且分离快速、简便。

1

RIAB.F分离方法

4.活性炭吸附法

小分子游离抗原或半抗原被活性炭吸附,大分子

复合物留在溶液中。在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后,

加入葡聚糖一活性炭。放置5〜lOmin,使游离抗原

吸附在活性炭颗粒上,离心使颗粒沉淀,上清液中

含有结合的标记抗原。此法适用于测定类固醇激素

、强心糖甘和各种药物,因为它们是相对非极性的

,又比抗原抗体复合物小,易被活性炭吸附。

1

IRMAB>F分离方法

固相分离法

利用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塑料试管

(小珠)作为固相载体,将特异性抗体或抗

原直接吸附于管壁(小珠),利用固相抗体

或抗原分离B和F。

1

RIA与IRMA的比较

免疫放射分析放射免疫分析

物抗体抗原

物用量量限量

直接合,反争性合,反

反方式参数与待抗参数与待抗原

原量成正比量成反比

反速率快慢

B、'分离方固相抗体等第二抗体等

特异性高高

灵敏度高高1

放射免疫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U所有试剂最好平衡到室温后加样。由于血清

标准或样品长时间保存后会出现上稀下浓现象

,分离剂更是如此,所以试剂包括样品在内加

样前应摇匀。

U不同批号的试剂最好不要混合使用。加样或

溶解时,注意各试剂之间不要相互污染。

1

放射免疫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U同次实验要保证所有管中加入的标记物、抗

体完全一致。当一次检测大量样品时将两瓶或

两瓶以上的标记物混合在一起后加样,以保证

实验的一致性。

U抽吸上清液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将沉淀抽走

,否则将严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U对于药盒(100管)中提供2瓶标记物的多肽类

产品,一般标记物、标准品稳定性欠佳,要求

现用现溶,复溶后低温冰冻保存,应尽量减少

液体状态放置的时间。1

放免技术的缺点

1、放射性(125“工丁3

危害,该方法已亚为翻脚[篥除

O(如整个欧洲仅尚存几个放免试验室)

2、1251的半衰期短而导致其试剂有效期短。

3、标记物125I的稳定性差,导致试剂盒批间

、批内的变异较大;标准曲线有效期短,必须

每次定标,造成浪费。

4、操作繁琐,出报告时间长。

5、无法保存备用。

1

二免疫荧光技术(FIA)

U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进行抗原定位称为荧光

抗体法;

U用已知的荧光抗原标记物示踪或检查相应抗

体的方法称为荧光抗原法。

U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细胞或组织内抗

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或

组织)化学技术。

1

荧光色素应具备的条件

0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结合后不易解离,未

结合及其降解产物易清除;

0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仍保持较高的效率;

0荧光的颜色与背景组织的颜色对比鲜明

0结合蛋白质后,不影响其活性

。标记方法简单、结合物稳定,易于保存;

0安全无毒,不具有附加的抗原性。

1

常用荧光色素

U异硫氧酸荧光素(黄),FITC,应用最广泛,

呈黄绿色荧光,分子量为3894。

u四乙基罗丹明,RB200,荧光效率低,多用于

FITC的衬比染色或双标记,橙色荧光

四甲基异硫氟酸罗丹明,TRITC,发橙红色荧

光。

U藻红蛋白,PE,发橙色荧光,荧光强度比

FITC强19倍。

1

荧光的标记

W衣据欲标记的蛋白总量(溶于生理盐水或碳酸盐

缓冲液),按每毫克蛋白加O.OlmgFITC。

u边搅拌边将称取的FITC粉末逐渐加入球蛋白溶液

中(5〜lOmin内加完),加完后4℃持续搅拌

12-18ho

u结合完毕后,将球蛋白溶液2500r/min离心

20min,取上清装入透析袋中,用pH8.0缓冲盐水

透析(0〜4℃)过夜。

u取透析过夜的标记物,过葡聚糖凝胶G-25或G-

50柱,分离游离FITC,o

1

荧光的标记

2.Chadwick方法

u用0〜4℃pH8.0PBS溶液将球蛋白溶液稀释至浓

度为30〜40mg/ml,后冰浴。

u按每毫克蛋白加入FITCO.Olmg,用3%重碳酸

钠水溶液溶解。

u将准备的抗体与FITC等量混合,充分搅匀后,在

0〜4℃冰浴结合18〜24h。

u透析和层析同Marshall方法。

1

1

直接法

①滴加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的抗

体溶液,保温30min。

Fluorochrome

②取出玻片,先用PBS冲洗后,LabeledAb

再按顺序过PBS溶液三缸浸泡

,每缸3-5min,不时振荡。

③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

Ag

分,但不使标本干燥,缓冲甘

TissueSection

油封固,荧光显微镜观察。

1

直接法需设置的对照

①标本自发荧光对照:标本加1〜2滴

O.Olmol/LpH7.4的PBS。

②特异性对照(抑制试验):标本加未

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再加荧光标记的

特异性抗体。

③阳性对照:已知的阳性标本加荧光标

记的特异性抗体。

1

间接法

①滴加适当稀释的抗体,37℃保温

30min。Fluorochrome

②取出玻片,先用PBS冲洗1〜2次,然LabeledAnti-Ig

后按顺序过PBS三缸浸泡,每缸5min

,不时振荡。

③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滴

加一滴一定稀释度荧光标记的抗人球

蛋白抗体。37℃保温30min。

Ag

④重复操作2。

⑤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缓TissueSection

冲甘油封固,荧光显微镜观察。

1

间接法需设置的对照

①阳性对照:阳性血清+荧光标记物。

②阴性对照:阴性血清+荧光标记物。

③荧光标记物对照:PBS+荧光标记物。

阳性阴性

对照对照

1

补体法

①吸取经适当稀释的免疫血清及补体等量混

合液滴于切片上,37c作用30min。

②用缓冲盐水洗2次,每次5min,吸干标本

周围水液。

③滴加经过适当稀释的抗补体荧光抗体,

37c作用30min,水洗同上。

④蒸储水洗Imin,缓冲甘油封固,荧光显微

镜视野下观察。1

补体法需设置的对照

①阳性血清对照

②正常阴性血清对照

③灭活补体对照:将补体经56℃处

理30min后,进行补体法染色。

双重染色法

U一步法双染色

先将两种标记抗体按适当比例混合(

A+B),按直接法进行染色。

u二步法双染色

先用RB200标记的B抗体染色,不必

洗去,再用FITC标记的A抗体染色,按

间接法进行。

1

结果判定

0"》:无或可见微弱荧光;

0伴:仅能见明确可见的荧光;

0^:可见有明亮的荧光;

0^:可见耀眼的荧光。

免疫荧光技术实验注意事项

U应在暗室中进行检查。进入暗室后,点燃超

高压汞灯5〜15min,待光源发出强光稳定后,

眼睛完全适应暗室,再开始观察标本。

u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损害,在调整光源时应

戴上防护眼镜。

u检查时间每次以1〜2h为宜,超过90min超高

压汞灯发光强度逐渐下降,荧光减弱。

1

免疫荧光技术实验注意事项

0荧光显微镜光源寿命有限,标本应

集中检查,以节省时间,保护光源,

避免数次点燃光源。

。标本染色后应立即观察,标本受紫

外线照射3〜5min后,荧光也明显减

弱,若将标本放在聚乙烯塑料袋中

4c保存,可延缓荧光减弱时间。

1

免疫荧光技术应用

0细菌学检验方面

0病毒学检验方面

0寄生虫学检验方面

0自身抗体的检测

0细胞免疫学方面

1

免疫荧光技术的缺点

0标本不能永久保存,荧光有自然消退现象

,需及时观察及照相;

0有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

0对组织细胞进行微细结构的观察做不到;

0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0需用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1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

流式细胞术是将免

OneParameterHistogram

疫荧光技术应用于流式

细胞仪,对单个细胞的Unstainedcells

表面标志(抗原或受体

)进行快速、精确的分FITC-labeledcells

析和自动检测,并可将

不同类型的细胞分选收GreenFluorescenceIntensity

集。

1

四、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time-resolvedfluoroimmunoassay,TRFIA)

是用锢系稀土元素螯合物标记抗体或抗原

,检测标本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用时间分辨荧光免

疫分析检测仪测定反应产物中的荧光强度。根据产物

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的比值,判断反应体系中分

析物的浓度,从而达到定量分析。

1

TRFIA:

标记物为稀土金属-锢系元素

nlRRA中使用的镀[系元素包括:铸®、

彩(Sm)、得⑯、镉(Dy)等。

n铺面最为常用。

1

偶I系元素荧光特点:

U荧光寿命极长

0锢系元素螯合物(600-900us)[It:714us]

0普通荧光免疫中荧光团:1-lOOus

样本中蛋白质荧光:1-lOus,易猝灭。

uStokes位移大(大约290nm)

u铺:发射光613nm、激发光340nm,

u荧光素的Stokes位移为28nm。

u荧光特异性强。(发射光谱带很窄:613±5nm)

u解离-增强技术可使其荧光性提高100万倍。

1

TRFIA的技术特点(一):时间分辨

时间分辨:利用镯系元素荧光物理特性,荧光激发后在固定时间段检

测特异性荧光,而在此时间之前,非特异性荧光已完全衰减为0。1

TRFIA的技术特点(二):波长分辨

波长分辨:发射光谱与激发光谱间存在的巨大

Stokds位移。可以通过干涉滤光片将发射光谱

与激发光谱完全分离。

1

TRFIA的技术特点(三):多标记

1

TRFIA的技术特点(四):

解离增强技术

增强液作用机理:加入增强液后,可以使Eu3+从反应复合物中解离下来,

游离的Eu3+同增强液中的另一种螯合剂形成一种胶态分子团,这种分子团

在激发光的激发下能够发出强烈荧光,信号可以增强100万倍。

增强液是提高检测灵敏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1

WallacAutoDELFIA

1235

DR-M6601

1

五、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0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CLIA)

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

1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chemiluminescenceenzymeimmunoassay,CLE

0步骤与酶免疫测定相同,仅最后一步酶

反应所用底物为发光剂,通过化学反应

所发出的光在特定的仪器上进行测定。

0标记酶:HRP、AP

0发光剂:鲁米诺及衍生物、螺旋金刚烷

环氧化物苯磷酸酯等

1

EH2O2

AgH2O2

Ab

鲁米诺光信号检测器

CLEIA原理

1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0AO1系统:美国雅培公司

0XS系统:德国拜耳公司

0UAISON系统:德国W&ngtec公司

1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

(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CLIA)

0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一类免疫

测定。

。发光剂:三价铁一鲁米诺、口丫咤酯

0口丫咤酯/H2O2系统:即用口丫咤酯标记抗体或抗

原,用H2O2和NaOH作发光启动试剂,固相载

体为极细小的磁性颗粒。

1

++

Ag

发光物标记Ag

固相抗体

CLIA原理

1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

0VitaKI系统:美国强生公司

QAooess系统:美国贝克曼公司

01mmuLite系统:美国DPC公司

1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ECLIA

0限1皿)42+为标记物:

三联毗咤钉为水溶性,高稳定性的小分

子,可以确保电化学发光的高效性及稳定

性,并且无噪音干扰。

唾:类似EIA中底物,是01中的电子供

体,氧化后生成的中间产物是形成激发态

的如^的化学能来源

1

2+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原理

反应在阳电极表面进行,三联毗嗟钉和TPA可

同时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二价的Ru(bpy)32+

被氧化成Ru(bpy)3,3+TPA被氧化成阳离子自由

基TPA;后者失去一个质子,成为自由基TPA•

,这是一个强还原剂,可将一个电子递给

Ru(bpy)3,使其成为激发态的Ru(bpy)3,

而TPA自身被氧化成TPA氧化产物,激发态的

Ru(bpy)3荏衰减时发射一个波长为620nm的

光字,重新生成基态的Ru(bpy)32+、寺一、计产人

电极表面周而复始地进行,产生许多兜子?便光

信号得以增强。1

电化学发光的发光及检测系统

Ru

acid

TPAi

H+

2+

RuRuTPA

alkalinestate3+TPA+i

Platinumelectrode

Magnet

独特的磁性微粒子

。微珠以及表面的凸凹使

包被面积极联式放大。

0载体悬浮于反应体系中

,使异相反应成类似均相

反应,大大加快反应速度

磁性微珠方便吸引分离

01

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

ElecsyslOlOElecsys2010

Elecsys2010E170

1

六、金标和磁珠免疫层析技术

原理:以微孔滤膜为载体,包被已知抗原

或抗体,加入待检标本后,经滤膜的毛细

管作用使标本中的抗体或抗原与膜上包被

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再通过胶体金或超顺

磁性纳米微粒结合物达到检测目的。

0斑点金免疫渗滤技术(DIGFA或GIFA)

0金标免疫层析技术(GICA)

0磁性免疫层析技术(MICT)

1

斑点金免疫渗滤

(Dotimmunogoldfiltration,DIGFA)

微孔膜

吸水垫料

1

金标免疫层析法

(GoldImmunochromatographyAassay,

GICA)

1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检测原理及结果判定

质控线

检测线

阳性阴性失效

标记单抗及样品流动方向

1

磁性免疫层析技术

(MagneticImmuneChromatographicTest

,MICT)

ConventionalMARMagnetic

ImmunoassayImmunoassay

Antibody•GoldColloid

conjugate•Enzyme

•FluorophoresSuperparamagnetic

•LuminescentParticles60-380nm

Molecules

ExcitationEnzymesubstrateOscillating

LaserorvisiblelightMagneticField

Detection

VisualMeasures

AbsorptionMagnetizationo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