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隧道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应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桥梁隧道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应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桥梁隧道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应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桥梁隧道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应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桥梁隧道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应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梁隧道工程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中,标准砂与水泥的质量比为()。A.1:1B.2:1C.3:1D.4:1答案:C解析:根据《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标准砂与水泥的质量比为3:1,水灰比为0.5,用于模拟实际工程中水泥的胶结性能。2.桥梁静载试验中,荷载效率系数η的合理范围是()。A.0.75~0.95B.0.85~1.05C.0.95~1.15D.1.00~1.20答案:B解析:《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JTG/TJ21-01-2015)规定,静载试验的荷载效率系数应控制在0.85~1.05之间,以确保试验荷载能有效模拟设计荷载工况,同时避免超载对结构造成损伤。3.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的厚度检测,每10延米应至少检查()个断面。A.1B.2C.3D.5答案:B解析: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3660-2020),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检测频率为每10延米至少2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5个检测点,确保支护结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采用电磁感应法的仪器校准应在()进行。A.检测前B.检测中C.检测后D.任意时间答案:A解析:《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19)要求,检测前需使用标准试件对仪器进行校准,以消除环境干扰和仪器误差,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5.水运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的电通量应不大于()C。A.500B.1000C.1500D.2000答案:B解析:《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规定,处于海水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其28d电通量应≤1000C,以表征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确保耐久性。6.桥梁动载试验中,一阶竖向自振频率的测试结果可用于评估()。A.结构整体刚度B.支座摩阻力C.混凝土强度D.钢筋锈蚀程度答案:A解析:结构自振频率与刚度呈正相关,一阶竖向自振频率是衡量桥梁整体刚度的重要指标,频率越低,刚度越小,可能存在结构损伤或设计缺陷。7.隧道防水板焊接质量检测时,双焊缝充气试验的气压应保持()。A.0.1MPa,3minB.0.2MPa,5minC.0.3MPa,10minD.0.5MPa,15min答案:A解析:《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规定,双焊缝充气试验需将气压升至0.1MPa,保持3min,压力下降不超过20%为合格,确保焊缝无漏点。8.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中,试件的养生温度为()。A.25±0.5℃B.40±0.5℃C.60±0.5℃D.85±0.5℃答案:C解析: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前,试件需在60±0.5℃恒温水槽中养生30~40min,模拟沥青在路面使用中的高温状态。9.预应力筋张拉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应控制在()以内。A.±3%B.±5%C.±6%D.±8%答案:C解析:《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规定,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值偏差应≤±6%,超出此范围需停止张拉并查明原因,避免因张拉力不足或过大导致结构失效。10.水运工程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中,传感器的安装应()。A.涂抹黄油耦合B.用502胶粘贴C.直接放置于桩顶D.用石膏固定答案:A解析:《水运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TS237-2017)要求,低应变检测时,传感器需用黄油或凡士林耦合,确保与桩顶紧密接触,减少信号衰减,提高检测精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至少2个正确选项)1.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包括()。A.抗压强度B.抗渗性C.抗冻性D.抗氯离子渗透答案:BCD解析:耐久性是混凝土抵抗环境作用的能力,主要指标包括抗渗性(P等级)、抗冻性(F等级)、抗氯离子渗透(电通量或扩散系数)等;抗压强度属于力学性能指标。2.桥梁支座检测项目包括()。A.外观尺寸B.抗压弹性模量C.剪切位移D.锈蚀程度答案:ABCD解析:支座检测需涵盖几何尺寸(如高度、平面尺寸)、力学性能(抗压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极限抗压强度)、位移性能(剪切位移、转角)及外观质量(锈蚀、开裂)等,确保支座正常传力和变形。3.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有()。A.拱顶下沉B.围岩内部位移C.地表沉降D.净空收敛答案:ACD解析:《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3660-2020)规定,必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净空收敛,拱顶下沉,地表沉降(洞口段、浅埋段);围岩内部位移为选测项目,根据地质条件确定。4.水运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要求正确的有()。A.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B.细骨料含泥量≤3%C.粗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10%D.外加剂需与水泥相容答案:ACD解析:高性能混凝土需选用低碱、低水化热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细骨料含泥量≤2%(JTS202-2011);粗骨料针片状颗粒≤10%;外加剂需通过相容性试验,避免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5.钢筋力学性能检测项目包括()。A.屈服强度B.抗拉强度C.伸长率D.冷弯性能答案:ABCD解析:钢筋进场需检测屈服强度(Rel)、抗拉强度(Rm)、断后伸长率(A)、最大力总伸长率(Agt)及冷弯性能(弯曲后无裂纹),其中冷弯性能反映钢筋的塑性变形能力。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时,可降低强度等级用于次要工程。()答案:×解析:水泥安定性反映其体积稳定性,不合格会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属废品,严禁用于工程。2.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无需考虑碳化深度修正。()答案:×解析:碳化会提高混凝土表面硬度,但内部强度可能降低,综合法需通过碳化深度修正测强曲线,确保结果准确。3.桥梁静载试验中,加载分级一般分为3~5级,最大加载级为设计荷载的80%~90%。()答案:√解析:分级加载可观察结构变形规律,避免突变破坏,最大加载级接近设计荷载以验证极限状态。4.隧道防水板铺设时,搭接宽度应≥100mm,允许偏差为-10mm。()答案:√解析:《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规定,防水板搭接宽度≥100mm,允许偏差-10mm,确保搭接区域密封可靠。5.水运工程钢管桩防腐检测中,阴极保护电位应≤-0.85V(相对于铜/硫酸铜参比电极)。()答案:√解析:阴极保护需使钢管表面电位达到-0.85V以下(相对于CSE),以有效抑制腐蚀反应,延长结构寿命。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的操作步骤。答案:(1)试验前校准维卡仪,调整指针至零点;(2)称取500g水泥,按经验水灰比加水,搅拌2min形成净浆;(3)将净浆装入试模,振动数次刮平表面;(4)将试杆垂直降至浆体表面,释放后记录下沉深度;(5)若下沉深度不在30±1mm范围内,调整加水量重新试验,直至找到使试杆下沉至距底板6±1mm的用水量,即为标准稠度用水量。2.桥梁动静载试验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答案:静载试验目的:(1)验证桥梁结构的实际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检测结构在设计荷载下的变形、应力分布是否符合理论计算;(3)评估结构的工作性能和局部缺陷(如裂缝、支座脱空)。动载试验目的:(1)测定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等动力特性,评估整体刚度;(2)检测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加速度、动挠度),分析结构的动力稳定性;(3)验证桥梁的舒适性和抗疲劳性能。3.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方法有哪些?各自适用场景是什么?答案:(1)钻芯法:在喷射混凝土硬化后钻取直径≥100mm的芯样,加工成标准试件进行抗压试验,适用于后期强度检测,结果准确但对结构有损伤;(2)喷大板切割法:在施工过程中制作100mm×100mm×100mm的混凝土大板,养护后切割成试件,适用于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3)回弹法:利用回弹仪检测表面硬度推算强度,适用于快速检测,但需结合钻芯法修正;(4)超声回弹综合法:同时测量超声波声速和回弹值,综合推算强度,提高检测精度,适用于大面积检测。4.水运工程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检测包括哪些指标?如何测定?答案:工作性指标包括坍落度(或维勃稠度)、扩展度、含气量、凝结时间。(1)坍落度:用标准坍落度筒装料捣实后提起,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拌合物最高点的高差;(2)扩展度:适用于自密实混凝土,测量坍落度筒提起后拌合物在平板上的扩展直径;(3)含气量:采用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通过压力变化计算含气量;(4)凝结时间:用贯入阻力仪测定不同时间点拌合物的贯入阻力,初凝对应3.5MPa,终凝对应28MPa。5.钢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测包括哪些项目?判定规则是什么?答案:检测项目:拉伸试验(抗拉强度、断口位置)、弯曲试验(弯曲角度、裂纹情况)。判定规则:(1)拉伸试验:3个试件均断于焊缝外且抗拉强度≥母材标准值为合格;若1个试件断于焊缝且强度不足,需取6个试件复检,复检中仍有1个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2)弯曲试验:3个试件弯曲后均无裂纹为合格;若1个试件有裂纹,需复检,复检中仍有1个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五、案例分析题(共15分)某跨径30m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拟进行静载试验。已知跨中截面设计弯矩为2500kN·m,试验采用两台300kN重车对称加载,每辆车后轴重240kN(双轮组,轮距1.8m),轴距4.0m。试验时布置了跨中挠度测点,实测跨中最大挠度为8.5mm,理论计算挠度为10.2mm,残余挠度为1.2mm。问题:1.计算荷载效率系数(保留2位小数)。2.评价该桥跨中截面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需结合规范依据)。答案:1.荷载效率系数η=试验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弯矩。每辆车后轴重240kN,两台车对称布置,跨中弯矩计算:单辆车后轴对跨中弯矩:M1=240kN×(30m/2-轮距/2)=240×(15-0.9)=240×14.1=3384kN·m(注:实际需根据加载位置精确计算,此处简化为双车对称加载时跨中弯矩为单辆后轴弯矩的2倍)。假设两台车加载产生的总弯矩为M试=2×3384×(加载效率系数,通常取0.8~1.0),但更准确的方法是按影响线计算:跨中弯矩影响线在加载位置的竖标值为y=(x/L)(1-x/L)×L,其中x为荷载作用点距支点距离。假设车辆后轴作用点距支点7.5m(跨中15m,轴距4m,轮距1.8m,简化为集中荷载作用于7.5m和10.5m处),则跨中弯矩影响线竖标值y1=7.5/30×(1-7.5/30)=0.25×0.75=0.1875,y2=10.5/30×(1-10.5/30)=0.35×0.65=0.2275。单轴弯矩贡献:240kN×(0.1875+0.2275)=240×0.415=99.6kN·m,两台车总弯矩M试=2×99.6=199.2kN·m(此为简化计算,实际应根据具体加载位置调整)。题目中可能假设试验荷载弯矩为设计弯矩的η倍,根据实测挠度反推:η=实测挠度×(理论挠度/试验挠度修正系数),但更直接的方法是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