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运试验检测考试题库考题及答案_第1页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考试题库考题及答案_第2页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考试题库考题及答案_第3页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考试题库考题及答案_第4页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考试题库考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考试题库考题及答案一、公共基础类试题1.某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申请资质认定时,评审组发现其在用的某台压力试验机未进行期间核查,且该设备用于混凝土抗压强度关键参数检测。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指出该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要求。答案:主要问题:①未对关键检测设备(压力试验机)进行期间核查,违反《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第6.4.8条“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建立和保持期间核查程序”的规定;②未确保设备在两次校准/检定期间的性能稳定性,可能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整改要求:①立即制定该压力试验机的期间核查计划,明确核查方法(如使用标准试件进行比对、核查设备示值误差等)、频次(建议根据设备使用频率、稳定性确定,至少每季度一次);②对核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若发现设备性能偏离,需追溯此前检测数据,必要时重新检测并通知客户;③完善设备管理体系文件,将期间核查要求纳入质量手册或程序文件。2.某检测报告中,沥青针入度试验结果表述为“85(0.1mm)”,但未注明试验温度、荷载及贯入时间。根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分析该报告的缺陷及正确表述方式。答案:缺陷:沥青针入度试验结果的有效性依赖于试验条件,未注明温度、荷载和贯入时间会导致结果无法溯源和复现,违反检测报告应包含“必要的检测条件”的基本要求(RB/T214-2017第7.8.2.3条)。正确表述:应明确试验温度(标准为25℃)、荷载(标准为100g)、贯入时间(标准为5s),完整表述为“针入度(25℃,100g,5s):85(0.1mm)”。3.某实验室对一组水泥胶砂试件(3个试件)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测得破坏荷载分别为2.8kN、3.2kN、3.5kN(试件尺寸40mm×40mm×160mm)。计算该组试件的抗折强度,并说明数据处理规则(保留2位小数)。答案:抗折强度计算公式:Rf=1.5×F×L/(b³),其中F为破坏荷载(N),L为支撑圆柱中心间距(100mm),b为试件截面边长(40mm)。计算单个试件强度:-第一个试件:1.5×2800×100/(40³)=1.5×2800×100/64000=1.5×4.375=6.56MPa-第二个试件:1.5×3200×100/64000=1.5×5=7.50MPa-第三个试件:1.5×3500×100/64000=1.5×5.46875=8.20MPa平均值:(6.56+7.50+8.20)/3≈7.42MPa。数据处理规则:若三个试件强度中有一个超出平均值±10%(7.42×10%=0.742),即超出6.68~8.16MPa范围,则剔除该值,取剩余两个的平均值;若两个超出则试验无效。本例中6.56与平均值7.42的偏差为(7.42-6.56)/7.42≈11.6%>10%,应剔除6.56MPa,取(7.50+8.20)/2=7.85MPa作为最终结果。二、道路工程类试题4.采用环刀法测定路基填土压实度,已知环刀容积为200cm³,环刀与湿土总质量为380g(环刀质量100g),土样含水率为12%。计算湿密度、干密度及压实度(最大干密度为1.85g/cm³)。答案:湿密度ρ=(湿土质量)/环刀容积=(380-100)/200=280/200=1.40g/cm³;干密度ρd=ρ/(1+w)=1.40/(1+0.12)=1.25g/cm³;压实度K=(ρd/ρdmax)×100%=(1.25/1.85)×100%≈67.6%(注:实际工程中此压实度不满足要求,需重新碾压)。5.某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检测中,钻取芯样6个,测得芯样高度分别为62mm、60mm、58mm、61mm、59mm、63mm(设计厚度60mm)。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2017),计算厚度代表值并评定是否合格(保证率95%,tα/√n=0.860)。答案:厚度平均值h=(62+60+58+61+59+63)/6=363/6=60.5mm;标准差S=√[((62-60.5)²+(60-60.5)²+(58-60.5)²+(61-60.5)²+(59-60.5)²+(63-60.5)²)/5]=√[(2.25+0.25+6.25+0.25+2.25+6.25)/5]=√[17.5/5]=√3.5≈1.87mm;厚度代表值h代表=h-tα/√n×S=60.5-0.860×1.87≈60.5-1.61≈58.89mm;设计厚度60mm,二级公路沥青面层厚度规定值为-8mm(极值-15mm),代表值58.89mm>60-8=52mm,且单个极值63mm≤60+15=75mm(此处极值为最小值58mm,58>60-15=45mm),故合格。6.简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的制作步骤及养生要求(依据JTGE51-2009)。答案:制作步骤:①确定混合料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通过击实试验);②按设计压实度(一般98%)计算每个试件所需湿料质量:m=ρdmax×压实度×V×(1+w),其中V为试模体积(φ150mm×150mm试件体积约2650cm³);③将称取的湿料分2~3层装入试模,每层用击实锤均匀击实(每层击数根据击实功确定,确保密度接近现场压实度);④脱模后标记试件编号、成型日期;⑤养生要求:试件成型后立即用塑料膜覆盖,放入标准养护室(温度20±2℃,湿度≥95%)养生6d,第7d浸水24h(水面高于试件顶面2.5cm),然后测试抗压强度。三、桥梁隧道工程类试题7.某桥梁钢筋原材料检测中,取一根公称直径20mm的HRB400钢筋(理论重量2.47kg/m),测得拉伸试验数据如下:屈服荷载135kN,最大荷载185kN,原始标距100mm,断后标距145mm。计算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断后伸长率,并判定是否符合规范要求(HRB400标准:屈服强度≥400MPa,抗拉强度≥540MPa,断后伸长率≥16%)。答案:截面积A=π×(d/2)²=3.14×(20/2)²=314mm²;屈服强度ReL=FeL/A=135000/314≈430MPa;抗拉强度Rm=Fm/A=185000/314≈589MPa;断后伸长率A=(L1-L0)/L0×100%=(145-100)/100×100%=45%;判定:ReL=430MPa≥400MPa,Rm=589MPa≥540MPa,A=45%≥16%,均符合HRB400要求。8.隧道衬砌混凝土回弹法检测中,某测区16个回弹值分别为:32、34、35、33、36、31、37、34、35、33、34、36、32、35、34、33(碳化深度1.0mm)。根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计算该测区回弹代表值及推定强度(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回弹平均值34,碳化深度1.0mm时,换算强度为32.5MPa)。答案:回弹值计算步骤:①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16个值中,最大值37、36、36;最小值31、32、32),剩余10个值:34、35、33、34、35、33、34、35、34、33;②计算平均值=(34×4+35×3+33×3)/10=(136+105+99)/10=340/10=34.0;③回弹代表值取平均值34.0;④根据换算表,碳化深度1.0mm时,换算强度为32.5MPa,若该测区为单个构件的唯一测区,推定强度取32.5MPa;若为多个测区,取所有测区换算强度的最小值作为推定强度。9.简述桥梁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的基本原理及典型缺陷(如缩径、离析)的波形特征。答案:基本原理:在桩顶施加一激振力(手锤或力棒),产生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波阻抗(密度×波速)变化界面(如桩底、缺陷)时,应力波会发生反射。通过安装在桩顶的加速度传感器接收反射信号,分析反射波的到达时间、幅值和相位,判断桩身完整性。典型缺陷波形特征:①缩径:缺陷处阻抗减小,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位(正向),且幅值较大,缺陷位置对应时间t=2L/c(L为缺陷深度,c为波速);②离析(混凝土疏松、强度低):波速降低,缺陷处反射波幅值较小,波形出现低频振荡,且缺陷以下桩身反射信号减弱;③断桩:反射波幅值大,相位与入射波同相,后续无桩底反射;④桩底反射:正常桩底反射波相位与入射波反相(负向),若桩底持力层坚硬,反射波清晰,反之则较弱。四、水运结构与地基类试题10.某港口重力式码头墙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采用钻芯法检测,取3个芯样(直径100mm),测得抗压强度分别为32.5MPa、30.8MPa、28.2MPa。根据《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技术规程》(JTS239-2015),判定该混凝土强度是否合格(单个芯样强度最小值≥0.85fcu,k,平均值≥fcu,k)。答案:设计强度fcu,k=30MPa;单个芯样最小值28.2MPa,0.85fcu,k=0.85×30=25.5MPa,28.2>25.5;平均值=(32.5+30.8+28.2)/3=91.5/3=30.5MPa≥30MPa;因此,该混凝土强度合格。11.简述水运工程地基载荷试验的操作步骤及终止加载条件(依据JTS133-2013)。答案:操作步骤:①试验点选择:避开地下管线、空洞,表层土应平整,铺设约20mm厚砂垫层;②安装反力装置(堆载平台或锚桩)、加载系统(千斤顶、压力表)及沉降观测装置(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至少2个);③分级加载:每级荷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8~1/10,第一级可加倍;④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按5、10、15、30min测读沉降,之后每30min测读一次,直至1h内沉降量≤0.1mm;⑤当满足终止条件时停止加载,分级卸载并记录回弹量。终止加载条件:①荷载板沉降量急剧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②沉降量超过荷载板宽度(或直径)的1/12;③某级荷载下24h沉降未稳定;④总沉降量超过100mm(软土地基)或60mm(硬土地基)。12.某码头钢管桩防腐检测中,测得某测点自然电位为-0.55V(相对于铜/硫酸铜参比电极),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后电位为-0.85V。根据《水运工程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