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格律与诗歌意境试题集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格律与诗歌意境试题集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格律与诗歌意境试题集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格律与诗歌意境试题集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格律与诗歌意境试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格律与诗歌意境试题集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诗中“平”指的是什么?A.汉字B.声调C.词性D.语法(我记得当年刚教这首诗的时候,有学生问我这个“平”到底是个啥意思,我就拿筷子敲桌子,给他比划平仄的节奏感,他立马就懂了,哈哈!)2.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字,一般认为是坐具还是卧具?A.坐具B.卧具C.建筑物D.指示代词(这个“床”字啊,真是个调皮鬼,历代学者争论不休。我上课时,会先让学生想象李白是坐着还是躺着看到的月光,最后给出比较合理的解释,感觉就像在侦探小说里破案一样有意思。)3.七言律诗的押韵规则一般是哪一句押韵?A.第一句B.第二句C.第二、四、六、八句D.所有偶数句(讲律诗押韵的时候,我会把书本架在讲台上,假装是古代的八人乐队,每个队员代表一个韵脚,学生听着节奏就能记住,说起来真是挺有意思的。)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哪位诗人?A.杜甫B.白居易C.王维D.李清照(我特别爱讲王维这句诗,读着读着,教室里的灯光都好像变成金色了,感觉学生也能闻到沙子的味道。考这个,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真正感受过意境。)5.古诗中的“对仗”指的是什么?A.字数相等B.词性相对C.平仄协调D.意境相似(当年我为了讲对仗,把教室分成两半,让学生一边表演“欲穷千里目”,一边表演“更上一层楼”,最后发现,这简直比跳双人舞还考验默契!)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属于哪种诗歌体裁?A.乐府诗B.古风C.近体诗D.歌行体(我上课时会放一段古琴版的《诗经》,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很多学生都说感觉自己穿越到了河边,这种体验比单纯讲知识点要生动多了。)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出处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岑参B.王勃C.高适D.孟浩然(王勃这句诗,每次讲到都让我感动,感觉自己朋友圈里的朋友,其实都是古代诗人的知己。)8.古诗中“赋、比、兴”指的是什么?A.修辞手法B.诗歌体裁C.创作手法D.韵律规则(我有个比喻特别形象,说赋是直接上菜,比是变魔术,兴是闻到香味,学生听完都笑疯了,但真的能记住。)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作者是谁?A.元稹B.李清照C.马致远D.苏轼(讲马致远这句时,我会让学生想象一个断肠人站在夕阳下的场景,很多学生说背熟了之后,看到夕阳都会莫名难过,哈哈!)10.古诗中“五言绝句”指的是什么?A.五个字组成的诗句B.八句组成的短诗C.二十字组成的短诗D.不押韵的短诗(我有个学生把五言绝句记成“五颜六色绝句”,逗得全班大笑,我就借机强调,记诗不仅要记住形式,更要记住它的灵魂。)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尺”在古代的长度单位中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米。(这个知识点有点偏,但很重要,我通常会举例子,比如古代的“寸”相当于现在的三厘米,让学生自己推算,感觉像在玩数学游戏。)2.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破”字,用得很经典,请解释这个“破”字包含的两种含义。(我上课时会让学生想象一个国家从内部和外部被破坏的过程,这样就能理解“破”字的深刻含义了。)3.古诗中“平水韵”指的是什么?请写出它分为多少个韵部。(我有个学生把它记成“平仄水韵”,结果全班笑疯了,我就借机讲平仄和韵部的关系,感觉就像在玩文字游戏。)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请写出这首词的体裁。(我特别爱讲苏轼这句词,感觉每次读到都能感受到长江的浩瀚,学生听完之后,很多都说自己更喜欢苏轼了。)5.古诗中“律诗”的“颈联”指的是哪两句?请写出颈联的特点。(我上课时会让学生把颈联写在黑板上,然后两两相对,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对仗的技巧。)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请写出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我有个学生把它记成“十年生死两忙慌”,结果全班笑疯了,我就借机讲这首词的悲伤情感,感觉学生都能感受到那种心痛。)7.古诗中“咏史”指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咏史诗的特点。(我通常会让学生举出几个著名的咏史诗,然后分析它们的共同点,感觉就像在玩历史推理游戏。)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请写出这句词的意境。(我上课时会让学生想象一个在人群中寻找心爱的人的场景,然后突然发现她在灯火阑珊处,这样就能理解这句词的意境了。)9.古诗中“绝句”的“出句”指的是哪一句?请写出出句的特点。(我通常会让学生把出句写在黑板上,然后分析它的结构和内容,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出句的技巧。)10.“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请写出这首词的修辞手法。(我上课时会让学生分析这首词的比喻和对比,感觉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悲伤。)---(未完待续,接下来是判断题和简答题,保持这种风格和难度)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涂A,错误的涂涂B。)11.古诗中的“平仄”是指汉字的平声和仄声,平声就是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就是第三声、第四声和入声。(A/B)(我记得有次考试就考过这个,有个学生写了个B,我批改的时候还开玩笑说,他是不是觉得自己说话是仄声,哈哈!其实平仄主要是为了押韵和节奏,跟普通话声调关系不大,得讲清楚。)12.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必”字,用的是平声,所以这句诗的平仄是协调的。(A/B)(我上课时会让学生单独拿出这句诗,用手指敲打节奏,感受“必”字的顿挫感,学生往往一下子就能发现不对劲,特别有意思。)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是对仗的,因为它们的词性都是“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上”、“翠柳/青天”。(A/B)(这个判断题很简单,但我会用这个题引申,告诉学生,对仗不仅要词性相对,意思也要相关,不能光看表面。)14.古代律诗通常要求一韵到底,不能换韵。(A/B)(我有个学生非要问,如果中间换了个韵,算不算律诗?我只好跟他讲,这叫“出韵”,是律诗的大忌,感觉就像考试时突然跳题一样,肯定不行。)1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用“国破”对应“城春”,用“山河”对应“草木”,是工整的对仗。(A/B)(这个题很有意思,很多学生一开始会认为不对仗,因为一个是写国家的衰败,一个是写春天的生机。我就会让学生思考,这其实是诗人情感的对仗,是另一种境界。)16.古诗中的“比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引起联想。(A/B)(这个知识点我特别喜欢讲,因为很形象。我会举《诗经》的例子,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看到鸟儿关关叫,就联想到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这就是典型的兴。)1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因为都是写景,所以没有表达情感。(A/B)(这个判断题很容易误导人,因为学生只看到了写景,忽略了“孤烟”和“落日”背后的苍凉感。我上课时会让学生想象画面,再体会那种孤独和壮阔,感觉就像在沙漠里旅行一样。)18.古代词的体裁比诗的体裁要复杂,因为词牌有各种规定。(A/B)(这个题很简单,词确实比诗要复杂,词牌就像格律的说明书,得照着来。我会用“如梦令”和“念奴娇”举例,让学生感受不同词牌的风格差异。)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用的是典故,所以不属于直抒胸臆。(A/B)(我上课时会让学生解释“汗青”的意思,很多学生不知道,一查才发现是史册,顿时恍然大悟。其实典故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不能只看表面。)20.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一样,都要讲究对仗。(A/B)(这个题很有迷惑性,因为律诗的颈联和尾联都要对仗,所以很多学生会误以为绝句也要对仗。我通常会让学生拿出几个著名的绝句来对比,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会发现其实只有出句和对句需要考虑平仄和押韵,对仗不是必须的。)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根据题目要求,简明扼要地作答。)21.请简述古诗中“平仄”的作用是什么?并举一个平仄协调的例子。(这个题我会让学生从节奏和押韵的角度来回答,比如说平声读起来比较流畅,仄声读起来比较有顿挫感,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一样,能构成优美的旋律。我通常会举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平仄的和谐美。)2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从修辞手法上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这个题我会让学生分析比喻和夸张,比如“浪淘尽”就是夸张,把时间的流逝比作江水的冲刷,感觉很有气势。我还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大江东去”而不是“小河向北流”,这体现了词人开阔的胸襟。)23.请简述古诗中“咏史诗”的特点是什么?并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题我会让学生从借古讽今的角度来回答,比如说咏史诗往往通过描写历史事件或人物,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看法和情感。我通常会举刘禹锡的《乌衣巷》,让学生分析诗人通过王谢家族的兴衰,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2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句词,从情感表达上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这个题我会让学生从含蓄和深沉的角度来回答,比如说词人没有直接说思念,而是说“不思量,自难忘”,感觉更有韵味,也更能打动人心。我还会让学生体会那种阴阳两隔的悲伤感,感觉就像失去了最亲的人一样。)25.请简述古诗中“绝句”和“律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这个题我会让学生从句数、对仗、押韵等方面来回答,比如绝句只有四句,不要求对仗,律诗有八句,颈联和尾联要對仗,而且通常一韵到底。我还会用“绝句像短诗,律诗像长诗”这个比喻来帮助学生记忆,感觉挺形象的。)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1.B解析:我在讲这首诗的时候,就强调了“平”在古诗词格律里指的是声调,而且是平声(第一声和第二声),不是指汉字、词性或者语法。古诗词讲究平仄,就是讲究音调的起伏变化,读起来才有音乐美。就像唱歌有高音低音一样,平仄就是诗词的“旋律”。2.A解析:关于“床”是坐具还是卧具,学术界确实有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在这里是指坐具,就像我们说的“井床”,就是井边的坐具。我上课时会用“你想李白是躺在卧榻上,还是坐在矮榻上看到月光?坐在矮榻上更容易看到‘床前’的月光”,通过这种场景模拟来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得出坐具是比较合理的解释。3.C解析:七言律诗的押韵规则是比较严格的,一般是第二、四、六、八句押韵,而且要押同一个韵部的字。我通常会把这个规则比作“唱歌的时候,只有偶数个音节才唱歌词,而且歌词的韵脚要一样”,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直观地理解。第一句有时押韵,有时不押韵,但后面几句必须押韵。4.C解析:这句诗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写景的千古名句。我特别爱讲这句,因为画面感太强了,读着读着就像真的看到了大漠、孤烟和落日。考这个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真正感受过这种苍茫壮阔的意境,有没有把诗歌和画面联系起来。5.B解析:对仗是律诗和骈文的重要特征,指的是诗句之间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我上课时会让学生对比《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发现它们就是最简单的对仗。后来再讲律诗的颈联和尾联,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了。6.A解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周南·关雎》,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属于乐府诗的范畴。我上课时会把《诗经》比作古代的“流行歌曲集”,这些诗歌都是当时流行的歌词,后来流传下来就成了经典。7.B解析:这句诗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中的名句。我上课时会用“你想王勃是在说朋友之间一定要经常联系,还是说即使相隔很远,心灵也是相通的?当然是后者”,通过这种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深意,强调的是超越空间的友情。8.C解析:“赋、比、兴”是《诗经》中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引起联想。我有个比喻特别形象,说赋是直接上菜,比是变魔术,兴是闻到香味,学生听完都笑疯了,但真的能记住。9.C解析:这句诗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中的名句。我上课时会让学生想象一个断肠人站在夕阳下的场景,很多学生说背熟了之后,看到夕阳都会莫名难过,哈哈!考这个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诗句的悲凉情感。10.C解析:五言绝句就是五言句组成的四句短诗,总共二十个字。我有个学生把五言绝句记成“五颜六色绝句”,逗得全班大笑,我就借机强调,记诗不仅要记住形式,更要记住它的灵魂。考这个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掌握绝句的基本形式。二、填空题1.500解析:这个知识点有点偏,但很重要。我通常会举例子,比如古代的“寸”相当于现在的三厘米,那么“尺”就是十厘米,“丈”就是三米,“里”就是500米。让学生自己推算,感觉像在玩数学游戏,也能更好地理解古代的长度单位。2.“国破”指国家衰败,山河依旧;“山河在”指国家虽然衰败,但山河依旧美丽。解析:这个题很有深度,很多学生一开始会认为“国破”和“山河在”是矛盾的,其实诗人是通过对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我上课时会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在国家衰败的时候还要写美丽的山河?这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国家破败的痛心,也有对美好山河的热爱。3.中国古代韵书,共206韵部。解析:平水韵是中国古代最通行的韵书,它把所有的韵字分成206个韵部,每个韵部都有一个代表字。我有个学生把它记成“平仄水韵”,结果全班笑疯了,我就借机讲平仄和韵部的关系,感觉就像在玩文字游戏。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解析:这句词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气势磅礴,写出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念奴娇是词牌名,属于豪放派词作。5.颈联指的是第三、四句;特点是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解析:律诗的颈联指的是第三、四句,尾联指的是第五、六句。颈联和尾联都要对仗,这是律诗的重要特征。我上课时会让学生把颈联写在黑板上,然后两两相对,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对仗的技巧。6.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悲伤。解析:这句词出自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而作。词中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悲痛之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句词,用含蓄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感人至深。7.咏史诗是借评论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观点的诗歌。特点是通过借古讽今,表达对现实的看法。例子:杜甫《蜀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解析:咏史诗往往通过描写历史事件或人物,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看法和情感。我通常会举刘禹锡的《乌衣巷》,让学生分析诗人通过王谢家族的兴衰,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8.苏轼《蝶恋花·春景》;比喻、对比。解析:这句词出自苏轼的《蝶恋花·春景》,是苏轼描写春景的名篇。词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词,把爱情比作初见时的美好,把后来的背叛比作秋风的悲凉,通过对比来表达对爱情的感慨。9.出句指的是第一句;特点是通常要押韵,并且为对句做准备。解析:绝句的出句指的是第一句,对句指的是第二句。出句通常要押韵,并且为对句做准备。我通常会让学生把出句写在黑板上,然后分析它的结构和内容,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出句的技巧。10.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比喻、对比。解析:这句词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李清照描写爱情的经典名篇。词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词,把爱情比作初见时的美好,把后来的背叛比作秋风的悲凉,通过对比来表达对爱情的感慨。三、判断题11.A解析:这个知识点我特别强调,因为很多学生容易混淆。平仄主要是为了押韵和节奏,跟普通话声调关系不大。古诗词的平仄是按照古代的声调来的,而且入声字在平仄中也很重要,但现代汉语已经没有入声字了,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平声和仄声等同于普通话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12.B解析:这个题很有迷惑性,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很有气势,很多学生会误以为它的平仄是协调的。但实际上,“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其中“必”字是仄声,所以这句诗的平仄是不协调的。我通常会让学生单独拿出这句诗,用手指敲打节奏,感受“必”字的顿挫感,学生往往一下子就能发现不对劲。13.B解析:这个判断题很有迷惑性,因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的词性看起来是对称的,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对仗的。因为对仗不仅要词性相对,意思也要相关,而且平仄也要协调。我上课时会让学生对比“两个黄鹂鸣翠柳”和“一行白鹭上青天”,发现它们的平仄是不协调的,而且意思也不是非常相关,所以不是对仗。14.A解析:古代律诗通常要求一韵到底,不能换韵,这是律诗的严格规定。我有个学生非要问,如果中间换了个韵,算不算律诗?我只好跟他讲,这叫“出韵”,是律诗的大忌,感觉就像考试时突然跳题一样,肯定不行。15.B解析:这个题很有意思,很多学生一开始会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诗,用“国破”对应“城春”,用“山河”对应“草木”,是工整的对仗。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对仗的,因为对仗不仅要词性相对,意思也要相关,而且平仄也要协调。我通常会让学生分析“国破”和“城春”的意思,发现它们并不是非常相关,所以不是对仗。16.A/B解析:这个知识点我特别喜欢讲,因为很形象。我会举《诗经》的例子,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看到鸟儿关关叫,就联想到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这就是典型的兴。但也有学生认为“兴”是引起联想,这个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但“引起联想”的范围太广了,而“兴”更强调的是触景生情,所以我认为A选项更准确。17.B解析:这个判断题很容易误导人,因为学生只看到了写景,忽略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背后的情感。我上课时会让学生想象画面,再体会那种孤独和壮阔,感觉就像在沙漠里旅行一样,前面是茫茫大漠,后面是落日余晖,这种景象本身就带有一种苍凉感,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18.A解析:这个题很简单,词确实比诗要复杂,词牌有各种规定,比如字数、句式、平仄、押韵等,都得照着词牌的规矩来写。我通常会用“如梦令”和“念奴娇”举例,让学生感受不同词牌的风格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