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习题集_第1页
地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习题集_第2页
地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习题集_第3页
地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习题集_第4页
地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习题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习题集前言地质沉降(又称地面沉降)是一种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与土地资源利用。监测数据分析是理解沉降规律、识别成因、预测趋势的核心环节。本习题集以"数据预处理-时空特征分析-成因关联-预测模型"为主线,涵盖地质沉降监测数据处理的全流程,旨在帮助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数据分析能力;同时为从业人员提供实用的问题解决思路与方法参考。习题集内容遵循"专业严谨、实用导向"原则,选取实际监测场景中的典型数据(如GPS、InSAR、水准测量数据),设置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四类题型,难度从基础到综合逐步递进。每章配套知识点回顾与答案解析,确保读者能"学-练-悟"闭环提升。第一章地质沉降监测数据预处理知识点回顾1.数据采集方式:传统手段:水准测量(高精度,适合点监测);现代手段:GPS(实时动态监测)、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适合面监测);辅助数据:地下水水位、开采量、工程建设记录等。2.数据质量控制:异常值识别:3σ原则、箱线图法、Dixon检验;缺失值处理:插值法(线性、样条)、删除法(仅当缺失率低时)、模型预测法;误差修正:消除系统误差(如水准测量的i角误差)、削弱偶然误差(多次观测取平均)。3.基准统一:坐标系统转换:将GPS数据(WGS84)转换为地方坐标系(如CGCS2000);高程基准统一:将不同监测手段的高程数据统一到同一基准(如1985国家高程基准)。4.数据整合:多源数据融合:将点监测(水准、GPS)与面监测(InSAR)数据结合,构建时空连续的沉降数据集;时间序列对齐:统一数据采样频率(如月度、季度),便于后续分析。习题一、选择题(单选/多选)1.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异常值识别?()A.3σ原则B.箱线图法C.线性回归法D.Dixon检验2.InSAR数据预处理中,"去平"(Flattening)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地形影响B.消除轨道误差C.消除大气延迟D.消除噪声3.基准统一时,将GPS高程数据转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需要用到()A.坐标转换参数(如七参数)B.高程异常模型(如EGM2008)C.投影变换参数D.重力场模型参数4.下列关于缺失值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缺失率高于30%的数据应直接删除B.线性插值适合趋势明显的时间序列数据C.均值插补法适用于缺失值随机分布的情况D.模型预测法(如ARIMA)适用于缺失值较多且有规律的情况二、简答题1.简述地质沉降监测数据预处理的核心步骤及各步骤的作用。2.为什么要进行基准统一?请举例说明不同监测手段(如水准测量与InSAR)的基准差异。3.异常值识别中,3σ原则与箱线图法的适用场景有何不同?三、计算题某监测点____年的水准测量高程数据(单位:m)如下表所示,其中2022年6月的数据疑似异常,请用3σ原则识别异常值,并计算修正后的年平均沉降速率(保留两位小数)。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程(m)45.2145.1845.1545.1245.0944.9045.0645.0345.00四、案例分析题某城市采用InSAR技术监测____年的地面沉降,获取了100个监测点的年平均沉降速率(单位:mm/年)数据。同时收集了同期地下水开采量(单位:万m³/年)、地铁施工里程(单位:km)、软土厚度(单位:m)等数据。请设计数据分析流程,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构建该城市的沉降空间分布格局?(2)如何分析地下水开采量与沉降速率的相关性?(3)若要进一步探究沉降的主要成因,还需要补充哪些数据或方法?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线性回归法用于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不属于异常值识别方法。3σ原则(统计检验)、箱线图法(可视化)、Dixon检验(小样本异常值识别)均为常用的异常值识别方法。2.答案:B解析:InSAR数据"去平"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卫星轨道误差引起的平面趋势项,使干涉纹图更清晰地反映地面形变。消除地形影响需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消除大气延迟需用气象数据或多视处理。3.答案:B解析:GPS高程为大地高(椭球面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正常高(似大地水准面高程),两者的差异为高程异常(ζ=大地高-正常高)。因此需用高程异常模型(如EGM2008)将GPS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4.答案:BCD解析:缺失率高于30%的数据是否删除需结合数据特点(如是否为关键变量),并非绝对(A错误);线性插值适合趋势明显的时间序列(B正确);均值插补法适用于缺失值随机分布(C正确);模型预测法适用于缺失值较多且有规律的情况(如ARIMA预测缺失值)(D正确)。二、简答题1.答案要点:核心步骤: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异常值识别、缺失值处理)→基准统一→数据整合→存储。各步骤作用:质量控制:确保数据准确性,避免异常值/缺失值影响后续分析;基准统一:消除不同监测手段(如GPS与水准)的坐标/高程基准差异,实现数据可比性;数据整合:将点、面监测数据融合,构建时空连续的数据集,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2.答案要点:基准统一的目的:消除不同监测手段的坐标/高程基准差异,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可比性。举例:水准测量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正常高);InSAR数据采用WGS84坐标系(大地高);若直接对比两者数据,会因基准差异导致沉降量计算错误。因此需将InSAR数据转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才能与水准数据融合分析。3.答案要点:3σ原则:适用于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通过统计检验识别异常值(超过均值±3σ的数值);箱线图法:适用于非正态分布数据,通过可视化识别异常值(超过上下四分位距1.5倍的数值)。总结:3σ原则更适合统计分析,箱线图法更适合可视化检查。三、计算题步骤1:计算原始数据的均值(μ)与标准差(σ)原始数据(除____外):45.21、45.18、45.15、45.12、45.09、45.06、45.03、45.00均值μ=(45.21+45.18+45.15+45.12+45.09+45.06+45.03+45.00)/8=45.12标准差σ=√[(Σ(xi-μ)²)/n]=√[(0.0081+0.0036+0.0009+0+0.0009+0.0036+0.0081+0.0144)/8]=√[0.0396/8]≈0.070步骤2:判断____数据是否为异常值____数据为44.90,均值±3σ范围为45.12±0.21,即44.91~45.33。44.90<44.91,因此____数据为异常值,需剔除。步骤3:计算修正后的年平均沉降速率修正后的数据(____至____):共8个数据点,时间跨度为4年(____至____)。初始高程(____):45.21m最终高程(____):45.00m总沉降量=45.21-45.00=0.21m=210mm年平均沉降速率=210mm/4年=52.50mm/年答案:____数据为异常值,修正后的年平均沉降速率为52.50mm/年。四、案例分析题(1)构建沉降空间分布格局的流程数据预处理:对InSAR监测点的年平均沉降速率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异常值识别、缺失值处理);空间插值:选择合适的插值方法(如克里金插值,因沉降数据具有空间相关性),将点数据转换为面数据;可视化表达:绘制沉降速率等值线图或热力图,标注沉降热点区域(如沉降速率>50mm/年的区域)。(2)分析地下水开采量与沉降速率的相关性数据整理:将100个监测点的年平均沉降速率与对应区域的地下水开采量数据进行匹配;相关性计算: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Spearman秩相关系数(若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计算两者的相关性;显著性检验:通过t检验判断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如p<0.05,说明相关性显著);结果解释:若相关系数为正(如r=0.7),说明地下水开采量越大,沉降速率越快。(3)探究沉降主要成因的补充数据与方法补充数据:地层岩性数据(如软土厚度)、工程建设数据(如地铁施工里程)、地面荷载数据(如建筑物密度);补充方法:因果推断: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判断地下水开采是否为沉降的原因);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沉降速率与地下水开采量、软土厚度、地铁施工里程等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变量的贡献度;地理加权回归(GWR):考虑空间异质性,分析不同区域各因素对沉降的影响差异。第二章地质沉降时空特征分析(略)第三章地质沉降成因关联分析(略)第四章地质沉降预测模型应用(略)第五章地质沉降综合案例分析(略)附录常用数据处理工具与资源1.数据处理软件:ArcGIS(空间分析)、Python(Pandas/NumPy,时间序列分析)、MATLAB(统计分析)、Stata(因果推断);2.公开数据资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监测数据)、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