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巴西地理知识全解析_第1页
初二地理巴西地理知识全解析_第2页
初二地理巴西地理知识全解析_第3页
初二地理巴西地理知识全解析_第4页
初二地理巴西地理知识全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地理巴西地理知识全解析一、引言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在全球地理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多元的文化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其成为初二地理学习的重点区域。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经济发展、生态问题等方面,系统解析巴西的地理知识,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二、地理位置:横跨热带与亚热带的“西半球大国”巴西的地理位置是理解其气候、资源和人口分布的基础,需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分析:1.半球位置:全部位于西半球(经度约35°W-75°W),大部分位于南半球(赤道穿过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南部)。2.纬度位置:主要处于热带(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南部小部分为亚热带(南回归线以南),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3.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海岸线长约7400公里),西与秘鲁、玻利维亚等国接壤,北邻委内瑞拉、圭亚那,南接阿根廷、乌拉圭,是南美洲的“陆上交通枢纽”。三、地形与河流:平原与高原为主的“地形王国”巴西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河流众多且水量丰富,形成了独特的水文景观。(一)主要地形类型1.亚马孙平原:位于北部,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约560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海拔多在150米以下),土壤肥沃,但因热带雨林茂密,人口稀少。2.巴西高原:位于南部,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约500万平方公里)。地势和缓(海拔多在____米之间),地表起伏小,适合发展农业和畜牧业。3.其他地形:东北部有圭亚那高原南部延伸部分,东南部有巴拉那河下游平原(如圣保罗平原),为人口密集区。(二)主要河流1.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注入大西洋,是世界流量最大、流域最广、支流最多的河流(流量约占全球河流水量的1/5)。其航运价值较低,原因是流域内热带雨林密布、人口稀少,运输需求小。2.巴拉那河:流经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三国,是南美洲第二大河。上游建有伊泰普水电站(巴西与阿根廷合建),是世界著名的大型水电站之一,为巴西提供了大量电力。四、气候特征:热带气候为主,地域差异显著巴西的气候受纬度位置、地形影响较大,以热带气候为主,南部为亚热带气候,具体可分为三类:气候类型分布区域气候特征成因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全年高温多雨(年均温25-28℃,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形抬升(安第斯山脉阻挡东南信风),巴西暖流增温增湿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东北部地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10-次年4月,干季5-9月)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沿海(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均温18-25℃,年降水量____毫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热带草原气候区适合种植咖啡、甘蔗、柑橘等热带经济作物(湿季提供充足降水,干季利于作物成熟);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适合种植大豆、玉米等温带作物,是巴西农业的核心区。五、自然资源:“资源宝库”的优势与潜力巴西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森林、水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一)矿产资源巴西是世界重要的矿产出口国,铁矿储量大、质量好(富铁矿占比高),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如米纳斯吉拉斯州),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此外,锰、铝土、石油等矿产也较丰富。(二)森林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约占全球热带雨林面积的50%),被称为“地球之肺”,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价值。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如巴西木、鹦鹉、美洲豹),是全球生物基因库。(三)水资源巴西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亚马孙河、巴拉那河等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全国建有多座大型水电站(如伊泰普水电站、图库鲁伊水电站),电力供应充足,为工业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保障。六、人口与城市:集中于东南部的“多元社会”(一)人口分布特征巴西人口(约2.1亿)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如圣保罗州、里约热内卢州),而北部亚马孙平原、西部巴西高原人口稀少。原因:东南部气候适宜(亚热带湿润气候,无极端高温或严寒);交通便利(沿海港口众多,便于对外联系);经济发达(工业、农业集中,就业机会多);历史悠久(早期殖民开发的核心区域)。(二)主要城市1.巴西利亚:首都,位于巴西高原中部,是规划型城市(1960年从里约热内卢迁都至此)。迁都原因:缓解东南部人口压力,促进内陆地区发展。2.圣保罗:巴西最大城市、工业中心(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城市之一。3.里约热内卢:第二大城市、重要港口,以狂欢节、基督像(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闻名,是巴西的旅游胜地。(三)人口构成与文化巴西是民族大熔炉,人口以混血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印第安人混血)为主(约占50%),其次是白种人(约40%)、黑种人(约6%)。多元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巴西文化:足球:巴西是“足球王国”,多次获得世界杯冠军;桑巴舞:源自非洲,融合了印第安和欧洲元素,是狂欢节的核心活动;狂欢节:每年2月举行,为期三天,是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之一。七、经济发展:从“单一商品”到“多元经济”巴西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经济结构经历了从单一商品经济(如19世纪末主要出口咖啡)到多元经济(工业、农业、服务业并重)的转变。(一)农业:热带经济作物的“世界冠军”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农业出口国,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大豆、玉米产量居世界前列。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和南部,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效率高。(二)工业:重工业为主的“制造大国”巴西工业以重工业为主(钢铁、汽车、飞机制造),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原因:矿产资源丰富(铁矿、锰矿等);交通便利(沿海港口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劳动力充足(人口密集)。(三)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是巴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GDP的60%以上),其中旅游业发展迅速(如里约热内卢的海滩、巴西利亚的现代建筑),金融业也较发达(圣保罗是南美洲的金融中心之一)。八、生态与环境问题:“地球之肺”的危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是巴西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原因包括:乱砍滥伐(伐木用于商业用途,如木材出口);开垦农田(为种植大豆、甘蔗等作物,烧毁雨林);修建公路(如亚马孙公路,破坏雨林生态系统);采矿(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后果:水土流失加剧(雨林土壤贫瘠,一旦破坏难以恢复);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全球气候变暖(雨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应对措施:巴西政府建立了亚马孙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约占雨林面积的1/3);限制商业伐木(规定伐木企业必须种植新树);加强环保教育(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国际合作(如与联合国合作,共同保护雨林)。九、总结巴西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独特、经济发展快速的国家,其地理特征可概括为: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南高北低;气候:热带气候为主,地域差异显著;资源:矿产、森林、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