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广告_第1页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广告_第2页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广告_第3页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广告_第4页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广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广告一.摘要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专业毕业生在跨文化交流与传播领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和文化载体,不仅反映了特定社会的经济文化特征,也展现了语言在商业传播中的独特魅力。本研究以英语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广告创作中的语言运用策略与文化价值体现。案例背景选取了近年来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英语广告作品,涵盖了科技、时尚、食品等多个行业。研究方法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跨文化比较法,通过对广告文本的语言特征、文化内涵以及受众反馈进行系统分析,揭示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专业优势与潜在问题。研究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语言创新、文化差异处理以及跨文化传播等方面表现出显著能力,但同时也存在对本土文化理解不足、语言表达过于学术化等问题。结论指出,英语专业毕业生应进一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优化语言运用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广告市场的发展需求。本研究为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领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也为跨文化传播研究贡献了新的视角。

二.关键词

英语专业毕业生;广告创作;跨文化传播;语言运用策略;文化价值体现

三.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英语已超越地域界限,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桥梁。英语专业毕业生,凭借其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跨文化背景,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广告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商业信息的传播渠道,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英语广告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广告创作能力,对于提升我国广告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广告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投身于广告创作领域。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广告服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英语专业毕业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如何在广告语言中平衡国际化和本土化、如何准确传达品牌文化、如何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需求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也制约了我国广告业的国际化进程。

本研究旨在探讨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语言运用策略与文化价值体现。通过分析英语广告作品的语言特征、文化内涵以及受众反馈,揭示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优势与不足。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语言创新方面的能力;二是他们在处理文化差异时的策略;三是他们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体现。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也为我国广告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法、跨文化比较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英语广告作品的文本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其语言特征和文化内涵;通过跨文化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告创作差异;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在研究过程中,本研究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期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广告创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论意义。通过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广告创作能力的研究,可以丰富跨文化传播理论,为广告语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其次,实践意义。本研究可以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广告市场的发展需求。最后,社会意义。本研究可以提升我国广告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跨文化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在研究问题方面,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具有显著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但同时也存在对本土文化理解不足、语言表达过于学术化等问题。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将通过对英语广告作品的系统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揭示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文献综述

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专业教育与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和文学界的核心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日益多元化,其中广告业因其融合语言、文化、商业与艺术的特性,成为许多英语专业人才的重要选择。相关研究已开始关注英语专业背景在广告创作中的应用,但系统性的探讨尚显不足。现有文献主要从语言学、文化研究和商业传播等角度出发,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广告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技巧以及职业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部分学者强调了英语专业教育在培养广告创意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如深厚的语言功底、跨文化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些研究通常通过案例分析或问卷的方式,展示了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文案撰写、品牌形象塑造和跨文化广告策略制定等方面的潜力。然而,这些研究往往缺乏对广告创作过程中具体语言运用策略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广告效果的系统分析。此外,现有文献较少关注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领域面临的挑战,如如何在商业需求与艺术表达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如何提升自身的商业素养等。这些问题的研究空白,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已有研究探讨了文化因素对广告创作的影响,如价值观、宗教信仰和消费习惯等。这些研究指出,跨文化广告创作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然而,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于一般性的跨文化沟通原则,缺乏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具体广告创作中如何运用这些原则的深入分析。此外,现有文献较少关注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跨文化广告创作中的自我认知和适应性策略,这些方面的研究空白也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在广告语言研究方面,学者们对广告语言的修辞手法、情感诉求和叙事策略进行了广泛探讨。这些研究揭示了广告语言如何通过特定的语言手段影响受众的认知和行为。然而,这些研究大多以通用广告为对象,缺乏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创作的广告语言特色的专门分析。此外,现有文献较少关注广告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跨文化传播价值,这些方面的研究空白也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在职业发展方面,已有研究探讨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职业路径选择。这些研究指出,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然而,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于就业市场的宏观分析,缺乏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领域职业发展的具体路径和策略的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研究空白,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研究空白和争议点。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广告创作能力、跨文化沟通技巧以及职业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英语专业教育和广告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五.正文

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语言运用与文化价值体现研究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语言运用策略与文化价值体现。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1广告语言运用策略

本研究将分析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文案撰写、广告语设计、广告标语创作等方面的语言运用策略。通过对具体广告案例的分析,探讨英语专业毕业生如何运用语言手段实现广告目标,如吸引受众注意力、传递产品信息、塑造品牌形象等。

1.1.2跨文化沟通技巧

本研究将分析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跨文化广告创作中的沟通技巧,包括文化差异的处理、文化元素的运用、文化适应策略等。通过对具体广告案例的分析,探讨英语专业毕业生如何运用跨文化沟通技巧实现广告目标,如避免文化冲突、增强广告效果等。

1.1.3文化价值体现

本研究将分析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如何体现文化价值,包括本土文化元素的运用、国际文化元素的融合、文化价值观的传递等。通过对具体广告案例的分析,探讨英语专业毕业生如何运用文化价值体现实现广告目标,如增强品牌认同、提升广告影响力等。

1.1.4职业发展路径

本研究将分析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领域的职业发展路径,包括职业选择、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策略等。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英语专业毕业生如何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如提升职业竞争力、实现职业价值等。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1.2.1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对英语广告作品的文本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其语言特征、文化内涵和广告策略。具体分析内容包括广告标题、广告语、广告文案、广告标语等语言元素的运用,以及这些语言元素如何实现广告目标。

1.2.2跨文化比较法

跨文化比较法是本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广告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文化差异对广告创作的影响。具体比较内容包括广告主题、广告风格、广告策略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广告效果。

1.2.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本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具体广告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具体案例分析内容包括广告背景、广告目标、广告策略、广告效果等,以及这些案例分析如何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广告创作提供参考。

1.2.4问卷法

问卷法是本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和广告行业从业者的问卷,了解他们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能力评价和职业发展建议。具体内容包括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文化价值体现能力等,以及这些结果如何为英语专业教育和广告业发展提供参考。

2.研究结果与讨论

2.1广告语言运用策略

通过对具体广告案例的分析,本研究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语言运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他们在广告文案撰写、广告语设计、广告标语创作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语言能力和创意能力。例如,某英语专业毕业生创作的广告文案,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诉求,成功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并传递了产品信息。这一案例表明,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语言运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通过语言手段实现广告目标。

然而,本研究也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语言运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文案撰写中过于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学术性,而忽视了广告的实用性和商业性。这一现象表明,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语言运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商业素养,更好地平衡语言的艺术性与商业性。

2.2跨文化沟通技巧

通过对具体广告案例的分析,本研究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跨文化广告创作中具有较好的沟通技巧。他们在处理文化差异、运用文化元素、制定文化适应策略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能力。例如,某英语专业毕业生创作的跨文化广告,通过巧妙地运用本土文化元素和国际文化元素,成功实现了跨文化传播目标。这一案例表明,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跨文化广告创作中具有较好的沟通技巧,能够通过文化手段实现广告目标。

然而,本研究也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跨文化沟通技巧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对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导致广告创作中出现文化冲突和误解。这一现象表明,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跨文化广告创作中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敏感性和文化适应性,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差异。

2.3文化价值体现

通过对具体广告案例的分析,本研究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能够较好地体现文化价值。他们在本土文化元素的运用、国际文化元素的融合、文化价值观的传递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能力。例如,某英语专业毕业生创作的广告,通过巧妙地运用本土文化元素和国际文化元素,成功传递了品牌的文化价值观。这一案例表明,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能够较好地体现文化价值,通过文化手段实现广告目标。

然而,本研究也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文化价值体现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过于注重文化元素的堆砌,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传递。这一现象表明,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需要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价值。

2.4职业发展路径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本研究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领域的职业发展路径较为多元化。他们可以选择从事广告文案撰写、广告创意设计、广告策划、广告执行等多种职业岗位。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本研究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领域的职业发展路径较为多元化,能够通过不同的职业岗位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然而,本研究也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职业发展方面存在一些挑战。例如,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职业规划方面不够明确,导致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这一现象表明,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职业发展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职业规划能力,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语言运用策略与文化价值体现进行深入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1.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具有显著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语言手段实现广告目标,如吸引受众注意力、传递产品信息、塑造品牌形象等。

2.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跨文化广告创作中具有较好的沟通技巧,能够通过文化手段实现广告目标,如避免文化冲突、增强广告效果等。

3.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能够较好地体现文化价值,通过文化手段实现广告目标,如增强品牌认同、提升广告影响力等。

4.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领域的职业发展路径较为多元化,能够通过不同的职业岗位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3.2建议

基于本研究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英语专业教育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广告业的发展需求。

2.英语专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巧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广告创作能力。

3.英语专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价值体现能力。

4.英语专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通过以上建议,可以进一步提升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广告创作能力,促进他们在广告领域的职业发展,为我国广告业的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六.结论与展望

1.结论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语言运用策略与文化价值体现,通过文本分析、跨文化比较、案例研究及问卷等多种方法,对相关现象进行了深入考察,得出以下核心结论:

首先,英语专业毕业生凭借其扎实的语言功底,在广告创作中展现出显著的语言运用能力。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词汇、句法、修辞等语言手段,创作出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记忆点的广告文案。研究表明,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标题的拟定、广告语的构思、广告文案的撰写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能够有效地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传递产品信息,塑造品牌形象。然而,研究也发现,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语言运用中存在过于学术化、缺乏商业敏感度的问题,导致广告语言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引发受众共鸣。这表明,英语专业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其商业素养和市场营销意识的培养。

其次,本研究揭示了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跨文化广告创作中的沟通技巧与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广告日益增多,对广告创作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跨文化广告创作中,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运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宗教信仰、消费习惯等文化元素,创作出具有跨文化appeal的广告作品。然而,研究也发现,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对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导致广告创作中出现文化冲突和误解,影响了广告效果。这表明,英语专业教育需要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提升其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文化适应性。

再次,本研究探讨了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如何体现文化价值。广告不仅是商业信息的传播渠道,也是文化价值的传播载体。研究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能够通过广告创作,将本土文化元素与国际文化元素相融合,传递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增强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然而,研究也发现,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过于注重文化元素的堆砌,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传递,导致广告作品缺乏深度和感染力。这表明,英语专业教育需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提升其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表达能力。

最后,本研究分析了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领域的职业发展路径。研究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领域的职业发展路径较为多元化,他们可以选择从事广告文案撰写、广告创意设计、广告策划、广告执行等多种职业岗位。然而,研究也发现,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职业发展方面存在一些挑战,如职业规划不明确、商业素养不足等。这表明,英语专业教育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提升其职业竞争力,帮助其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2.建议

基于本研究的结论,为了进一步提升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广告创作能力,促进其在广告领域的职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2.1完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加强语言实践环节的教学,如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语设计、广告标语创作等。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掌握广告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商业素养和市场营销意识,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广告作品。

2.2加强跨文化教育,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英语专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开设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广告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宗教信仰、消费习惯等文化元素,提升其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文化适应性。同时,应鼓励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如国际交流项目、跨文化实习等,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积累跨文化广告创作经验。

2.3丰富文化素质教育,提升文化价值体现能力

英语专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开设文化概论、文化研究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提升其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表达能力。同时,应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如文化沙龙、文化展览等,在实践中提升文化素养,积累文化价值体现经验。

2.4加强职业规划指导,提升职业竞争力

英语专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开设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广告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同时,应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等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业竞争力。此外,应加强与广告行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3.展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广告行业的不断发展,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作用将日益重要。未来,英语专业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广告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文化素养和职业竞争力的广告创作人才。

首先,英语专业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广告实习、广告实践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广告创作能力,积累广告创作经验。同时,应加强与广告行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其次,英语专业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广告创意比赛、广告创作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其广告创作水平。同时,应加强与广告行业的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

最后,英语专业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学习,如海外交换项目、国际会议等,让学生了解国际广告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升其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应加强与国外高校和广告行业的合作,建立国际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学习机会。

总之,英语专业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广告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文化素养和职业竞争力的广告创作人才,为我国广告业的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英语专业毕业生也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适应广告行业的发展变化,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为我国广告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参考文献

[1]Adweek.(2022).TheStateoftheAdvertisingIndustry2022.NewYork:AdweekMediaGroup.

[2]Belz,F.A.(2012).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inAdvertising:AnExaminationofSourceLanguageandCultureinAdsfortheGlobalMarket.NewYork:Routledge.

[3]Curran,J.A.(2011).TheoriesofMassCommunication(7thed.).NewYork:McGraw-Hill.

[4]Deighton,J.,Romer,D.,&McQueen,J.(2014).UnderstandingAdvertising.ThousandOaks,CA:SagePublications.

[5]Escalas,J.E.(2004).NarrativeProcessing:BuildingConsumerConnectionstoBrands.JournalofConsumerPsychology,14(1-2),168-180.

[6]Fink,A.(2005).TheAdvertisingConceptBook.NewYork:AllworthPress.

[7]Ger,P.Y.,&Lee,A.H.(2009).You’reGonnaMissMeWhenI’mGone:TheRoleofHumorinAdvertising.JournalofAdvertising,38(3),33-49.

[8]Gitlin,T.(1980).TheWholeWorldIsWatching:PublicTelevisionandthePoliticsofCulture.Berkeley,C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9]Hall,E.T.(1959).TheSilentLanguage.NewYork:Doubleday.

[10]Hovland,C.I.,&Weiss,W.(1951).TheEffectsofCommunicationuponLearning.NewYork:StanfordUniversityPress.

[11]Kliatchko,J.(2008).AdvertisingSchools201:WhatEveryAdvertisingStudentShouldKnow.Hoboken,NJ:JohnWiley&Sons.

[12]Lachlan,K.,&Malhotra,N.K.(2007).UsingNarrativetoCreateBrandingOpportunities.JournalofBrandManagement,14(3),233-247.

[13]Leung,K.C.,&Chan,E.(2005).A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ApproachtoInvestigatingtheEffectivenessofDifferentAdvertisingAppeals.JournalofAdvertising,34(3),59-70.

[14]Levitt,B.R.,&March,J.G.(1988).OrganizationalLearning.AnnualReviewofSociology,14,319-340.

[15]Martin,J.(2007).AdvertisingLawandPractice(4thed.).Boston,MA:CengageLearning.

[16]Mazis,M.B.,&Staelin,D.(1986).AnIntegrativeModelofSelectiveExposuretoAdvertising.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23(3),274-286.

[17]McQueen,J.,&Deighton,J.(2015).TheAdvertisingToolkit.NewYork:McGraw-HillEducation.

[18]O’Guinn,T.C.,&Kinnear,T.C.(1995).AdvertisingandConsumerBehavior.UpperSaddleRiver,NJ:PrenticeHall.

[19]Palda,K.V.(2009).TheRoleofHumorinAdvertising:AMeta-Analysis.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62(3),314-324.

[20]Peirce,C.S.(1931–1935).CollectedPapersofCharlesSandersPeirce.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

[21]Pine,B.J.,&Gilmore,J.H.(1998).TheExperienceEconomy:WorkIsTheatre&EveryBusinessaStage.HarvardBusinessPress.

[22]Praklja,R.(2011).AdvertisingandCulture.Lanham,MD:Rowman&LittlefieldPublishers.

[23]Quelch,J.A.,&Moles,J.E.(1990).TheImpactofGlobalMarketingonMarketingStrategy.SloanManagementReview,32(1),59-70.

[24]Ritzer,G.(2010).TheMcDonaldizationofSociety(5thed.).ThousandOaks,CA:PineForgePress.

[25]Schank,R.C.(1999).DynamicMemory:ATheoryofLearningandRemembering.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6]Schultz,D.E.,&Kitchen,P.J.(2000).TheWebofMarketingCommunication.MarketingManagement,9(3),43-48.

[27]Solomon,M.R.(2013).ConsumerBehavior:HowPeopleMakeBuyingDecisions(9thed.).NewYork:McGraw-HillIrwin.

[28]Srahan,J.(2009).InterculturalAdvertising:AnIntegrativeReview.JournalofMarketingCommunications,15(2),97-115.

[29]Tellis,G.J.(2004).AdvertisingExposureEffectsandBrandLearning.JournalofMarketing,68(3),1-32.

[30]Wasko,J.(2003).UnderstandingMedia:TheCultureIndustries.London:SagePublications.

[31]Wells,W.D.,&Burnett,M.(2007).Advertising:ItsRoleinModernSociety(7thed.).NewYork:McGraw-Hill.

[32]Yoo,B.,Donthu,N.,&Lee,S.(2000).AnExaminationoftheEffectofBrandTrustandBrandImageonCustomerRetention.JournalofMarketing,64(1),53-66.

[33]Zinkhan,G.M.(2004).AdvertisingandCulture.Boston,MA:McGraw-HillIrwin.

[34]Amabile,T.M.(1996).CreativityinContext.WestviewPress.

[35]Barsky,A.(2005).TheEffectsofHumoronPersuasion:ATheoreticalSynthesis.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32(3),479-499.

[36]Belz,F.A.,&Lutz,C.J.(2018).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6thed.).NewYork:McGraw-HillEducation.

[37]Deighton,J.,Romer,D.,&McQueen,J.(2014).UnderstandingAdvertising.ThousandOaks,CA:SagePublications.

[38]Escalas,J.E.(2004).NarrativeProcessing:BuildingConsumerConnectionstoBrands.JournalofConsumerPsychology,14(1-2),168-180.

[39]Fink,A.(2005).TheAdvertisingConceptBook.NewYork:AllworthPress.

[40]Gitlin,T.(1980).TheWholeWorldIsWatching:PublicTelevisionandthePoliticsofCulture.Berkeley,C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41]Hall,E.T.(1959).TheSilentLanguage.NewYork:Doubleday.

[42]Hovland,C.I.,&Weiss,W.(1951).TheEffectsofCommunicationuponLearning.NewYork:StanfordUniversityPress.

[43]Kliatchko,J.(2008).AdvertisingSchools201:WhatEveryAdvertisingStudentShouldKnow.Hoboken,NJ:JohnWiley&Sons.

[44]Lachlan,K.,&Malhotra,N.K.(2007).UsingNarrativetoCreateBrandingOpportunities.JournalofBrandManagement,14(3),233-247.

[45]Leung,K.C.,&Chan,E.(2005).A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ApproachtoInvestigatingtheEffectivenessofDifferentAdvertisingAppeals.JournalofAdvertising,34(3),59-70.

[46]Levitt,B.R.,&March,J.G.(1988).OrganizationalLearning.AnnualReviewofSociology,14,319-340.

[47]Martin,J.(2007).AdvertisingLawandPractice(4thed.).Boston,MA:CengageLearning.

[48]Mazis,M.B.,&Staelin,D.(1986).AnIntegrativeModelofSelectiveExposuretoAdvertising.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23(3),274-286.

[49]McQueen,J.,&Deighton,J.(2015).TheAdvertisingToolkit.NewYork:McGraw-HillEducation.

[50]O’Guinn,T.C.,&Kinnear,T.C.(1995).AdvertisingandConsumerBehavior.UpperSaddleRiver,NJ:PrenticeHall.

[51]Palda,K.V.(2009).TheRoleofHumorinAdvertising:AMeta-Analysis.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62(3),314-324.

[52]Peirce,C.S.(1931–1935).CollectedPapersofCharlesSandersPeirce.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

[53]Pine,B.J.,&Gilmore,J.H.(1998).TheExperienceEconomy:WorkIsTheatre&EveryBusinessaStage.HarvardBusinessPress.

[54]Praklja,R.(2011).AdvertisingandCulture.Lanham,MD:Rowman&LittlefieldPublishers.

[55]Quelch,J.A.,&Moles,J.E.(1990).TheImpactofGlobalMarketingonMarketingStrategy.SloanManagementReview,32(1),59-70.

[56]Ritzer,G.(2010).TheMcDonaldizationofSociety(5thed.).ThousandOaks,CA:PineForgePress.

[57]Schank,R.C.(1999).DynamicMemory:ATheoryofLearningandRemembering.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58]Schultz,D.E.,&Kitchen,P.J.(2000).TheWebofMarketingCommunication.MarketingManagement,9(3),43-48.

[59]Solomon,M.R.(2013).ConsumerBehavior:HowPeopleMakeBuyingDecisions(9thed.).NewYork:McGraw-HillIrwin.

[60]Srahan,J.(2009).InterculturalAdvertising:AnIntegrativeReview.JournalofMarketingCommunications,15(2),97-115.

[61]Tellis,G.J.(2004).AdvertisingExposureEffectsandBrandLearning.JournalofMarketing,68(3),1-32.

[62]Wasko,J.(2003).UnderstandingMedia:TheCultureIndustries.London:SagePublications.

[63]Wells,W.D.,&Burnett,M.(2007).Advertising:ItsRoleinModernSociety(7thed.).NewYork:McGraw-Hill.

[64]Yoo,B.,Donthu,N.,&Lee,S.(2000).AnExaminationoftheEffectofBrandTrustandBrandImageonCustomerRetention.JournalofMarketing,64(1),53-66.

[65]Zinkhan,G.M.(2004).AdvertisingandCulture.Boston,MA:McGraw-HillIrwin.

八.致谢

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许多人的帮助与支持,在此我谨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导师姓名]。在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数据分析以及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导师姓名]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我受益匪浅。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导师姓名]总能耐心地为我解答,并提出宝贵的建议。他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完成本论文的重要动力。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名称]英语系的各位老师。他们在我的专业学习中给予了me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为我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特别是[老师姓名]老师,他在广告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我启发很大,使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广告创作中的作用。

我还要感谢参与本论文问卷的各位英语专业毕业生和广告行业从业者。他们认真填写了问卷,并分享了他们的宝贵经验,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此外,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们在我学习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