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题型强化试题解析练习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题型强化试题解析练习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题型强化试题解析练习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题型强化试题解析练习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题型强化试题解析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题型强化试题解析练习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C.隶而从者,刘子翚、吴子美、郭子仪。(隶:奴仆)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意思)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1)置之死地而后生;(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蟹六跪而二螯3.下列对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逍遥游》通过鲲鹏变化的奇幻想象,表达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不公的批判。B.《师说》的核心观点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和知识的传承。C.《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特点主要有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深刻反映了当时国民的劣根性。D.《沁园春·雪》这首词上阕描绘北国雪景,气势磅礴;下阕则抒发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交通安全教育。B.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C.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工作能力也很突出,是大家公认的佼佼者。D.关于这项改革的实施方案,大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都认真听取了。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传统。B.唐代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雄奇飘逸,想象丰富奇特。C.宋代词人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他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磅礴,意境深远。D.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了《聊斋志异》,这部作品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他一边跑一边喊:“快跑啊!后面有情况!”B.这个问题,我看可行,但还需要进一步论证。C.老师问:“你们谁见过这种鸟?”小明回答说:“我见过,它叫‘金丝雀’。”D.他不但聪明,而且勤奋,还乐于助人,真是难得的好青年啊!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次考试他发挥得非常出色,几乎是无懈可击,最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B.面对歹徒的威胁,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最终成功地制服了对方。C.这幅画色彩绚丽,构图精巧,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D.他平时就喜欢吹牛,这次又编造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把大家都快骗糊涂了。8.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皓月当空,月光如水,洒满了整个大地。B.他的演讲热情洋溢,慷慨激昂,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C.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真是一种高洁的君子。D.那座古老的桥梁,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9.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我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B.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强,是大家公认的佼佼者。C.关于这项改革的实施方案,大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都认真听取了。D.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但谁也没有说服谁。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意思)B.君子生非所利,不处也。(生:生命)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用来……的)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其剑何似君所佩B.(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1)项伯乃夜走沛公军;(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1)此诚不可与同器而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2.下列对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通过描绘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和平、美好的生活的向往。B.《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表达了作者对蜀汉的忠诚和报国之心。C.《琵琶行》通过描写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D.《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上阕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阔景象,下阕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自身的感慨。1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交通安全教育。B.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C.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工作能力也很突出,是大家公认的佼佼者。D.关于这项改革的实施方案,大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都认真听取了。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传统。B.唐代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C.宋代词人柳永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他的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写尽了离愁别绪。D.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了《西游记》,这部作品以神魔小说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1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他一边跑一边喊:“快跑啊!后面有情况!”B.这个问题,我看可行,但还需要进一步论证。C.老师问:“你们谁见过这种鸟?”小明回答说:“我见过,它叫‘金丝雀’。”D.他不但聪明,而且勤奋,还乐于助人,真是难得的好青年啊!1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次考试他发挥得非常出色,几乎是无懈可击,最终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B.面对歹徒的威胁,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最终成功地制服了对方。C.这幅画色彩绚丽,构图精巧,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D.他平时就喜欢吹牛,这次又编造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把大家都快骗糊涂了。17.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皓月当空,月光如水,洒满了整个大地。B.他的演讲热情洋溢,慷慨激昂,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C.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真是一种高洁的君子。D.那座古老的桥梁,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1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我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B.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强,是大家公认的佼佼者。C.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但谁也没有说服谁。D.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但谁也没有说服谁。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意思)B.君子生非所利,不处也。(生:生命)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用来……的)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其剑何似君所佩B.(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1)项伯乃夜走沛公军;(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1)此诚不可与同器而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2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通“______”,意思是______。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的《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2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______》,这里的“汗青”原指______,后用来指______。24.唐代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______。”这句诗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2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的《______》,这句诗描绘了______的壮阔景象。26.宋代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______,______。”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7.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了《______》,这部作品以神魔小说的形式,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______的故事。28.《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写道:“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______的心情。29.《桃花源记》通过描绘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______的向往。文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了______的景象。30.《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说明了______的道理。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31~34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3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解牛:______(2)依乎天理:______(3)批大郤:______(4)因其固然:______3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33.庖丁认为他的解牛技术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技”,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______34.这段文字除了表现庖丁高超的技艺之外,还蕴含了什么哲理?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______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6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第35~38题。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独自一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微风拂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响声。路边的野花依旧顽强地开放着,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我走着走着,忽然看到前面有一位老奶奶,她正弯着腰,在路边拾捡着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原来她是在捡拾被风吹落的树叶。那些树叶已经枯黄了,但在她的手中,却仿佛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艺术品。她一边捡,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这些树叶多美啊,不能浪费了。”我听了,心里感到一阵温暖。这位老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她的心灵却像这些树叶一样,虽然已经枯黄,却依然美丽。她用自己的行动,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的美好。35.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______36.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表达效果。______37.文中那位老奶奶的形象塑造得如何?请结合文中的细节进行分析。______38.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______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1.D(意:意图,目的。句意:项庄舞剑,他的意图在沛公身上。)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已”意为停止;B项“或”意为有时;C项“隶”意为奴仆;D项“意”意为意图,与句意“意在沛公”相符。故选D。2.C(批:击,砍。郤:空隙。导:引导。固然:本来的样子。句意:顺着牛的自然结构,砍入大的间隙,引导开大的孔道,依照牛本来的结构(解剖)。)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师”前者为动词,拜师;后者为名词,老师。B项“之”前者为助词,提宾标志;后者为助词,无实义。C项“其”均为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事物或人。D项“以”前者为介词,因为;后者为介词,用。故选C。3.D(《沁园春·雪》上阕描绘了北国雪景,气势磅礴;下阕则抒发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作品赏析。A项《逍遥游》表达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不公的批判,表述正确。B项《师说》的核心观点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强调的是师道尊严和知识的传承,表述正确。C项《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特点主要有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深刻反映了当时国民的劣根性,表述正确。D项《沁园春·雪》上阕描绘了北国雪景,气势磅礴;下阕则抒发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豪情壮志,表述正确。故选D。4.C(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工作能力也很突出,是大家公认的佼佼者。)解析思路:此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防止……不再发生”不合逻辑,应去掉“不”。B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C项没有语病。D项句式杂糅,“关于……的讨论”和“争论不休”杂糅,可改为“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大家争论不休”。故选C。5.D(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了《西游记》,这部作品以神魔小说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传统,表述正确。B项唐代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雄奇飘逸,想象丰富奇特,表述正确。C项宋代词人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他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表述正确。D项《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不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表述错误。故选D。6.A(他一边跑一边喊:“快跑啊!后面有情况!”)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A项标点使用正确。B项“我看可行,但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一句内部是并列关系,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分号。C项“小明回答说:”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项“真是难得的好青年啊!”一句表达的是感叹语气,句末的逗号应改为感叹号。故选A。7.D(他平时就喜欢吹牛,这次又编造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把大家都快骗糊涂了。)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成语的使用。A项“无懈可击”形容非常完美,一点破绽都没有,使用恰当。B项“临危不惧”形容在危急关头一点也不害怕,使用恰当。C项“巧夺天工”专指人工制作精巧胜过天然,使用恰当。D项“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或事件影响特别大,用在这里形容故事不恰当,应改为“无中生有”。故选D。8.B(他的演讲热情洋溢,慷慨激昂,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解析思路: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故选B。9.B(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解析思路:此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没有语病。B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C项没有语病。D项没有语病。故选B。10.B(君子生非所利,不处也。(生:生命。))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意”意为意图,与句意“意在沛公”相符。B项“生”意为生命,句意:君子所追求的不利于他的东西,就不会处在那里。这里应理解为“(所追求的)东西”,表述错误。C项“厌”意为满足,句意:然而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强秦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表述正确。D项“所以”意为用来……的,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惑的。表述正确。故选B。11.C((1)项伯乃夜走沛公军;(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前者“意”意为意图;后者“意”意为样子。B项前者“其”意为他的;后者“其”意为自己。C项“乃”均为副词,于是,就。“因”均为副词,于是,就。D项前者“此”意为这;后者“此”意为这。故选C。12.D(《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上阕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阔景象,下阕则抒发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自身的感慨。)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作品赏析。A项《桃花源记》通过描绘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和平、美好的生活的向往,表述正确。B项《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表达了作者对蜀汉的忠诚和报国之心,表述正确。C项《琵琶行》通过描写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同情,表述正确。D项《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描绘了赤壁之战的雄浑景象,不是壮阔景象,表述错误。故选D。13.C(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工作能力也很突出,是大家公认的佼佼者。)解析思路:此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防止……不再发生”不合逻辑,应去掉“不”。B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C项没有语病。D项句式杂糅,“关于……的讨论”和“争论不休”杂糅,可改为“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大家争论不休”。故选C。14.D(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了《西游记》,这部作品以神魔小说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传统,表述正确。B项唐代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表述正确。C项宋代词人柳永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他的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写尽了离愁别绪,表述正确。D项《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不是施耐庵创作的,《西游记》的主题不是表达对封建社会的批判,而是表达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表述错误。故选D。15.A(他一边跑一边喊:“快跑啊!后面有情况!”)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A项标点使用正确。B项“我看可行,但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一句内部是并列关系,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分号。C项“小明回答说:”后的冒号应改为逗号。D项“真是难得的好青年啊!”一句表达的是感叹语气,句末的逗号应改为感叹号。故选A。16.D(他平时就喜欢吹牛,这次又编造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把大家都快骗糊涂了。)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成语的使用。A项“无懈可击”形容非常完美,一点破绽都没有,使用恰当。B项“临危不惧”形容在危急关头一点也不害怕,使用恰当。C项“巧夺天工”专指人工制作精巧胜过天然,使用恰当。D项“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或事件影响特别大,用在这里形容故事不恰当,应改为“无中生有”。故选D。17.B(他的演讲热情洋溢,慷慨激昂,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解析思路: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故选B。18.D(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但谁也没有说服谁。)解析思路:此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没有语病。B项没有语病。C项没有语病。D项句意重复,“争论不休”和“谁也没有说服谁”意思重复,应删去“但谁也没有说服谁”。故选D。19.B(君子生非所利,不处也。(生:生命。))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意”意为意图,与句意“意在沛公”相符。B项“生”意为生命,句意:君子所追求的不利于他的东西,就不会处在那里。这里应理解为“(所追求的)东西”,表述错误。C项“厌”意为满足,句意:然而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强秦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表述正确。D项“所以”意为用来……的,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惑的。表述正确。故选B。20.C((1)项伯乃夜走沛公军;(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前者“意”意为意图;后者“意”意为样子。B项前者“其”意为他的;后者“其”意为自己。C项“乃”均为副词,于是,就。“因”均为副词,于是,就。D项前者“此”意为这;后者“此”意为这。故选C。二、填空题21.通“悦”,愉快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说”通“悦”,愉快,出自《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句意:学习了知识,又时常去温习它,不也是很快乐的吗?22.《岳阳楼记》;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作品赏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23.《过零丁洋》;古时在竹简上写字,先用火烤青竹,使其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称为汗青;后用来指史册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及词语的起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里的“汗青”原指古时在竹简上写字,先用火烤青竹,使其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称为汗青;后用来指史册。24.低头思故乡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作品赏析。唐代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25.《使至塞上》;边塞的壮阔景象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作品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这句诗描绘了边塞的壮阔景象。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作品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7.《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作品赏析。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了《西游记》,这部作品以神魔小说的形式,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2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报国无门空自怜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作品赏析。《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此处引用诗句与原文略有出入,但大意相符)“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报国无门空自怜”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感慨。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报国无门的复杂心情。29.安乐的生活;桃花源中美丽的自然景象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作品赏析。《桃花源记》通过描绘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安乐生活的向往。文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了桃花源中美丽的自然景象。30.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句子含义的理解。《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说明了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别人的缺点。三、文言文阅读31.(1)解牛:解剖牛;(2)依乎天理:顺着牛的自然结构;(3)批大郤:击入大的间隙;(4)因其固然:依照牛本来的样子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解牛:根据上下文,这里指的是解剖牛。依乎天理:根据上下文,这里指的是顺着牛的自然结构。批大郤:根据上下文,这里指的是击入大的间隙。因其固然:根据上下文,这里指的是依照牛本来的样子。32.(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翻译为: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住的地方,发出哗哗的声响,刀刃落下发出嘣嘣的声响,没有不合音律的。(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翻译为:技术经过筋骨结合的地方而未曾碰到过,何况大的骨头呢!解析思路: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文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忠实于原文,语句通顺,并注意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第一句翻译时,要注意“砉然向然”和“奏刀騞然”都是拟声词,要翻译出来。第二句翻译时,要注意“技经肯綮”指的是筋骨结合的地方,“大軱”指的是大的骨头。33.庖丁认为他的解牛技术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技”,达到了“道”的境界。他通过长期的实践,已经能够不再依赖眼睛去看,而是用精神去感知牛的内部结构,顺着牛的自然结构来解牛,因此他的技术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技”,达到了“道”的境界。解析思路: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庖丁在文章中提到,他开始解牛时,看到的是整个牛,三年后,没有看到完整的牛,现在则是用精神去感知牛的内部结构,顺着牛的自然结构来解牛。这说明他的技术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技”,达到了“道”的境界。34.这段文字除了表现庖丁高超的技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