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5年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_第1页
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5年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_第2页
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5年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_第3页
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5年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_第4页
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5年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5年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反映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根源的观点是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B.“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C.“南夷之通商……贪而不亲,求而无厌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2.钱庄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金融组织,最初业务主要是货币兑换。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外商人因贸易而发生的财务关系,通常都是经过经纪人或洋行买办和当地钱庄进行清算的。此外,洋务企业还经常向钱庄借款,如到1883年8月,轮船招商局已欠庄款175万两以上。材料表明近代中国的钱庄()A.标志近代金融业已经转型成功 B.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融入世界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直接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3.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部分人士对巴黎公社革命的认知人物认知材料出处王韬“乱党”、“匪贼”《法国志略》和《普法战纪》(19世纪70年代)宋教仁“巴黎暴动”《万国社会党大会略史》,载于《民报》(1906年6月)李达“阶级斗争的手段,以最普遍最猛烈最有力量的为好”《社会革命底商榷》,载于《共产党》第2期(1920年)综合上表信息,可知其反映了近代中国A.不同救国道路的探索 B.民众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理论C.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 D.对改造社会途径的认识日益趋同4.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前,俄国经济落后,资本主义因素和封建主义因素共存。这样的社会条件决定入十月革命既是对资产阶级,又是对地主阶级的革命。由于封建因索和资本主义因素紧密结合,因此,对它们的否定也没有时间的先后。该学者意在说明”十月革命A.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根源于俄国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C.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是具有双重性质的革命5.马姆达尼指出,依据习俗法和地方自治政府确立起来的乡村“间接统治”既非非洲传统的前资本主义统治模式,也非白人殖民者带来的资本主义统治模式,而就是在殖民地发明的适用于乡村统治的模式,这种统治方式造成了非洲的停滞。由此可知,马姆达尼认为A.“间接统治”体现了血缘特征B.殖民统治影响着非洲社会的发展C.“间接统治”继承了非洲传统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阻碍非洲发展6.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下列商周异、同姓公卿的比例差异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同构 B.等级森严 C.君主专制 D.官僚政治7.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记载:北宋初年,老儒先生以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赶紧抄录,日夜诵读。据此推测,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这两本书被皇室专藏,民间不得私印B.宋科举以策论代替诗赋,读史人增多C.宋重文轻武,雕版印刷不能满足需求D.宋与民族政权对峙,中原文化遭浩劫8.在人类文明史上,汉字显得十分独特:这一套书写系统的基本结构原则自商朝以来就未曾改变。当甲骨文在19世纪末被重新发现时,中国的学者几乎立刻就能够辨识,他们通过甲骨文与金文、篆文互证的方式成功释读了大约600多个甲骨文字。如图是甲骨文、金文与篆文的“日”字,这说明甲骨文A.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雏形B.对后世的造字方式产生重要影响C.阻断了后世文字的创新发展D.是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9.建国初期中苏签约:“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2001年中俄两国签约:“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中俄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国关系 B.当今的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中日两国的矛盾得以解决 D.中俄合作以军事领域为主10.康有为在论及西方向近代迈进的历程时说:“然而是三百年间,适当欧人新世勃兴。意大利文学复兴后,新教出而旧教殆……于是破封建万千之侯垒,而王权成。”下列他的论述,适合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是A.科仑布则寻得美洲,渐乃觅得全地以增新识B.腾扬丕天之革命波,而立宪遍于各国矣C.其汽船、铁路、电线、汽球并出齐奏,绝地通天D.于是倍根、笛卡儿创新学,讲物质,自是新艺、新器大出矣11.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A.“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 B.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 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12.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组织全国各大城市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5亿人参加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该宪法出台的过程说明了A.先法修订程序是极其复杂的 B.宪法制定的严肃性和群众性C.宪法的出台经过了充分讨论 D.宪法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纹章的时代流转纹章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战争中战士们所使用的盾牌形状或上面带有的简单符号,这些符号图形在战争中发挥着区分敌友的重要识别功能。中世纪的欧洲,士兵或仆从的头盔、旗帜、马饰、衣服等其他物品上,均装饰有其隶属主人的纹章。1547年爱德华六世即位后,英国议会法令明确规定,宗教法庭所使用的印章必须刻上国王的盾形纹徽。到伊丽莎白后期,除了国王的徽章,其他私人徽章几乎全被取消。17、18世纪,刻有纹章图案的瓷器在欧洲盛行,皇家、贵族及普通平民,都可以在生活用品中展示自己的纹章。问题(1)17、18世纪的欧洲有哪些历史运动推动了普通平民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纹章?(2)根据材料,分析纹章在时代流转中体现的政治含义。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有着深厚的地方自治传统,被誉为“地方自治之母”。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地方自治开始向近代转变,治安法官取代郡长,逐渐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斯图亚特王朝时期(1603-1688年),经历内战和共和国的实验,地方自治权限得到很大发展。18世纪,治安法官的管理完全不受议会法令的影响,地方自治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9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国家立法机关主动控制地方自治主体的现象。1835年市政法案规定由领取薪水的行政人员对郡治安法官进行分权;1888年颁布了《地方政府法》,规定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居民成为自治主体;1894年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规定民选议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随着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地方逐步仰仗中央财政支特,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的行政监督。——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材料二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自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民族自治问题上的特点。(3)中英两国在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闭关政策实施根源是由于封建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影响,让统治者认为“天朝无所不有…”,故D正确;“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道统”是目的,不是实行此政策的根源,排除A;B项是闭关锁国实施的具体政策,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C体现的是对南夷的看法,说它贪得无厌,排除C。故选D。2、B【解析】

旧式的钱庄在19世纪60-80年代与中外商人因贸易而发生财务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融入世界,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60-80年代的中国,中外商人和洋务企业与中国旧式的金融机构——钱庄发生业务关系,没有信息表明近代金融业已经成功转型,也无法体现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排除AC;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瓦解的是列强对华侵略,特别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增加税收,设立商部,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排除D。3、A【解析】

材料中三人对巴黎公社的认识不同是由于三者所代表的阶级不同,想要实行的政治制度不同,是不同救国道路的探索。A正确;李达一人对巴黎公社的接受不代表民众广泛接受了社会主义理论,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对巴黎公社的不同认识,学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材料中的三人代表不同的阶级,不能说明其认识趋同,D错误。故选A。4、D【解析】

据材料“这样的社会条件决定入十月革命既是对资产阶级,又是对地主阶级的革命。由于封建因索和资本主义因素紧密结合,因此,对它们的否定也没有时间的先后。”可知,十月革命既是反对资产阶级,又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具有反资本主义,又具有反封建的双重性质的革命,D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的性质,而不是强调其原因,B不是材料主旨;材料强调十月革命既是反对资产阶级,又是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没有体现十月革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C错误。5、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马姆达尼认为,白人殖民者在殖民地采取的适合殖民地发展的模式造成了非洲发展的停滞,故选择B选项;材料中并没有关于“血缘特征”的描述,与其无关,故排除A选项;“间接统治”不是非洲传统的前资本主义统治模式,并没有继承,故排除C选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机器化大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故排除D选项。6、A【解析】

根据材料,从商到周,异姓公卿减少同姓公卿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配合,西周的政治管理加强,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A选项符合题意;公卿比例中同姓和异姓数据的升降,没有体现出等级森严的特色,B选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和官僚政治在西周时期尚未形成,CD两项错误。7、C【解析】

北宋初年知识分子寻到经典史书,赶紧抄录,日夜诵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社会对书籍等文化资源的需要激增,但受雕版印刷技术制约,图书数量有限,C项符合题意;北宋时期《史记》、《汉书》并非皇室专藏,A选项错误;唐宋时期史学著作已以比较丰富,策论需要的史料不只《史记》、《汉书》,读史人多不是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B选项错误;宋与其他民族政权对峙,不是造成手抄史书匮乏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8、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甲骨文与后来的汉字之间的传承性和连续性,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甲骨文对中国汉字的影响,故选B;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汉字的书写系统基本沿袭了甲骨文,排除C;甲骨文主要是商朝时期的文字,西周流行的金文和东周时期的篆字都是在甲骨文基础上的演进,故甲骨文不能作为研究整个先秦时期的主要的文字载体,排除D。故选B。9、B【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的中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具有军事结盟性质,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实行的“一边倒”政策,而2001年“不针对第三国”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在与他国建交的时候强调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说明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B项正确;中俄关系虽然很重要,但并非最重要的大国关系,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日两国矛盾,并且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中俄合作并不是以军事领域为中心,材料主要体现了当今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现象,D项错误。10、A【解析】

材料是康有为对西方国家早期社会变革的描述,其中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因此A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是在19世纪中叶后,B排除;电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排除;培根和笛卡尔的主张属于近代科学的发展,D排除。故选A。11、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晚清时期政府仿造近代先进国家“卫生”行政化建立近代“卫生”机构,不再同于传统“卫生”概念,反映了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卫生”纳入地方行政,排除A项;“彻底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仅反映政府推动“卫生”事业的近代化,并不能反映卫生服务普及化,排除D项。故选B。12、B【解析】

据材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修改而成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5亿人参加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可知,1954年宪法从起草到通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说明宪法制定是非常严肃的,并且经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宪法的制定,而不是修订,A错误;C说法片面,错误;宪法代表队是广大人民的意愿,而不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D说法错误。我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都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运动: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和政治领域冲击了封建专制特权。(2)含义:纹章及其功能转变源于欧洲社会制度的变迁。最初出现的纹章是为了在战争中区分身份信息。中世纪的纹章体现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王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16世纪,纹章成为特权阶层的专属,体现了王权的增强,英国进入君主专制时代。17、18世纪,纹章成为民众生活的私人符号,这说明社会开始淡化原有的等级制度观念,欧洲走向现代民主政治。【解析】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思想领域,17、18世纪的的启蒙运动宣扬自由平等,抨击教会特权封建等级制度。政治领域,以启蒙思想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和政治领域冲击了封建专制特权。(2)纹章在时代流转中体现了社会的变迁,是政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的结果。由材料“这些符号图形在战争中发挥着区分敌友的重要识别功能”,可得出最初出现的纹章是为了在战争中区分身份信息。由材料“装饰有其隶属主人的纹章”,可得出中世纪的纹章体现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王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由材料“宗教法庭所使用的印章必须刻上国王的盾形纹徽”,可得出王权的增强,英国进入君主专制时代。由材料“皇家、贵族及普通平民,都可以在生活用品中展示自己的纹章”,可得出17、18世纪,纹章成为民众生活的私人符号,这说明社会开始淡化原有的等级制度观念,欧洲走向现代民主政治。14、(1)特点:以自治传统为依托;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地方自治性由强转弱。原因:地方自治传统浓厚;内战和共和国实践的影响;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机构不断改革的促进。(2)变化:治边思想由“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治边方针由“因俗而治”到促进边疆的内地化;治边措施由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