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素养进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素养进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素养进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素养进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素养进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素养进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1.掌握朗读技巧,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的运用,通过朗读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特色,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景物选取、写作顺序和情感表达方法。

4.激发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朗读技巧,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的运用,通过朗读感受汉语的声韵之美,通过声音表现景物特

征和情感。

2.品味语句的遣词造句,分析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开展朗诵活动,在朗读实践中深化对写景抒情类文本的理解。

2.归纳写景抒情散文的景物选取、写作顺序、情感抒发等规律,迁移运用到写作中

【展示图片】教师展示鲁迅的画像,询问同学认不认识。

学生回答认识以后,教师借着展示鲁迅的名言: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秋夜》开篇句,请大家思考:

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说“墙外有两株枣树”,而要分成两句来说?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学生及时正确的引导和点评。

【过渡】这看似简单的重复,里面藏着观察和表达的大学问。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单元《春》《济南

的冬天》《雨的四季》,就要像朱自清、老舍、刘湛秋这些大师一样,学习他们如何用独特的眼光观察景

物,又如何用精准而生动的语言把这份独特表达出来。

1/8

任务一:朗读品鉴·感悟汉语的魅力

【活动:温故知新】

1.本单元的课文对自然景物作了细腻生动而饱含感情的描写,找出下面课文的相关文字,并大声朗读。

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雨的描写。

《济南的冬天》中关于冬天的雪景的描写。

《雨的四季》中描写能净化灵魂的秋雨。

学生自行阅读课本,找到相关的段落并大声朗读出来。

2.朗读技巧讲解训练

教师举例讲授朗读朗读时候的重音和停连。

(1)重音:重音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话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用“·"

标示在词语下面。

例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停连,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停顿可以用“|”

和“∧"来标示:“|”用于较短的停顿。“∧"用于较长的停顿。

连接用“”来标示,一口气读,有标点也不停顿。

(3)朗读片段示例讲解

标注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雨的片段,标注重音和停连后,重新朗读。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

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

雨里静默着。

点评:先用温和、带着安抚的语气,如同与人闲话家常般讲述春雨的寻常与绵长;中间描绘雨润万

物的生机时,语调转为轻快、略带惊喜,声音明亮柔和,着重表现草木在雨中的鲜亮灵动与夜晚灯火的温

馨;最后定格于雨中人与屋舍的画面时,用舒缓、悠远的语调收束,读出对春雨滋养下整个世间那份安宁、

和平与诗意的深沉眷恋。

【活动:朗读成果初展】

3.标注重音和停连后,朗读《济南的冬天》雪景片段、《雨的四季》的秋雨片段。

活动安排:同桌两人为一组,先自己标注另外两段的重音和停连,然后两人讨论交流,核对答案后,

互相朗读给对方听,并对对方的朗读进行评价。

2/8

提示:通过符号标记结合语气动态调整,可显著提升朗读表现力。建议练习时先用铅笔标注符号,熟

练后自然融入情感。

范例一:

《济南的冬天》片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

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

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

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

气!

点评:先用轻快、略带俏皮的语气起头,仿佛在分享一个可爱的小秘密;中间描绘各种雪中山色时,

语调转为舒缓、欣赏,声音柔和清晰,着重表现雪后山景那份宁静、秀美与灵动变幻;最后在点明小山“秀

气"特质时,用温和、肯定且充满怜爱的语气收尾,读出对济南冬天这份独特韵味的由衷喜爱和赞美之情。

范例二:

《雨的四季》片段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

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

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

∧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

|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

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

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

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点评:先用舒缓、温暖、充满慈爱的语气娓娓道来,仿佛在讲述一位端庄母亲的日常,营造出秋雨初

临时的沉静与安稳氛围;中间部分当写到秋雨忽然降临和它带来的哲思时,语调转为轻灵中带着惊喜与感

动,声音可稍轻柔但内含力量,凸显秋雨带来的静谧、怀想与灵魂触动;最后在升华到秋雨净化灵魂、带

来崭新世界的部分,则用逐渐开阔、深沉而虔敬的语调,声音更为饱满稳定,最终以肯定、充满希望与赞

美的语气收束,读出对秋雨涤荡心灵、孕育新生力量的深切礼赞。

4.朗读技巧总结归纳

3/8

提问:现在有哪个同学可以帮我们总结一下,当我们阅读的时候重音、停连的符号应该怎么标注?有

没有什么诀窍?朗读的语气应该怎么调整?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小结。

重音(·)不是随便重读,它标出的是作者最想强调的“情感地雷”,比如《春》里“逼"出春草刺眼鲜亮

的“逼”字;

停连(|∧)也不是乱停顿,文章的逗号处句号要首先考虑,长句子中间找“气口"(如“密密地∧斜织着”),

停顿得当才能展现文章脉络;

语气要随着内容调整,描写静谧场景(如草屋静默)放缓语速,动态画面(如雨斜织)加快节奏,让

声音速度匹配文字意境;

任务二:文辞细读·体悟遣词造句的奥妙

汉语的美也表现在遣词造句上,比如选择巧妙贴切、富有意蕴的词语,运用匀称整齐或错落有致的句

子,以及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词语品析方法

(1)词语的妙用

提问:一般句子里的哪些字词可能有更深层的用法?你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讲授:

非常规动词——突破动作惯性,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小草本应“冒/长”。

感官化修饰词——“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矛盾型组合——“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人格化词语——“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

(2)修辞手法

提问: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你能简单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教师讲授:

比喻→本体+喻体(如、似、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与形象感。

拟人→赋予物以人格化动作/情感:打破事物与人类的界限。

排比→三句及以上结构相似句:增强语势,强化情感表达。

夸张→故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突出特征,加深印象。

通感→感官描写跨界转移:突破语言的局限。

(3)句式变化

一般我们常见的句式有长句、短句、长短句交替三种,通过对比不同句式表达效果,领悟语言运用的

4/8

灵活性,在写作中有意识地变换句式,增强表达效果。

长句:铺陈细节、营造绵延意,适合阐述复杂概念或细腻描写。

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突出强调情感或动态。

长短交替:可使文章节奏明快,整散句结合能增添语言的韵律美和变化美。

例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六个动词短语以逗号分隔,形成紧凑的节奏,模拟出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动态过程。

2.例句示范分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修辞手法: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现了各种果树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的热闹场景。

字词妙用:“赶趟儿”更强化了这种争先恐后、不甘落后的态势。突出了春花开得繁密、旺盛、生机

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句式变化:“桃树、杏树、梨树"以名词罗列开场,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短句对仗,最后用

长句“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收束,节奏由急促转向舒展。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

手画的吧。”

修辞手法:用“唐代的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一两笔就勾画出了济南冬天城外远

山的特点。

字词妙用:用两个“卧"字,将无生命的山、村赋予生灵的姿态,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渲

染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句式变化:突然插入口语“对”,打破描写节奏,将实景转为虚写“水墨画”,句式从白描跳跃到艺

术联想,虚实相生。

(3)“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

修辞手法:将秋雨比作“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这个复合比喻既表现了秋雨端庄稳重的特质,又暗

含孕育丰收的寓意(如生子),使自然现象获得了人性化的情感内涵。

“摇着铃铛”用拟人化描写赋予果实以欢快的动态感。

句式变化:“当……时候"的长从句铺垫丰收图景,主句“雨”却以逗号刻意停顿,随后用妇人的非

常规比喻(“出嫁生了孩子")颠覆预期,句式先绵长后陡转,赋予雨既成熟又温柔的复杂意象。

【活动:赏析句子我最行】

3.从修辞运用、炼字赏析、句式变化的角度赏析句子。

活动安排:阅读下面句子个人思考从修辞运用、炼字赏析、句式变化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钟

5/8

后,以小组单位互相核对答案,对不明确的答案进行讨论交流。

(1)“……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

的。"

(3)“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4)“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

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指出问题并改正。

参考答案:

(1)“酝酿”一词精妙,既体现香气融合的动态过程,又暗含“发酵增值"的化学意象,使无形的

花香变得可感。生动地描绘出各种气息在湿润空气中交融、弥散、愈发浓郁的动态过程。

(2)连用“撑”“披"戴”三个动词,精准捕捉雨中人物的典型姿态,未着一“雨"字而雨境自

现。“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三个地点状语短句,构成动静对比的长句组合。

(3)“花衣"比喻雪色与草色交错的山坡纹理,"肌肤"拟人化暗示山体生命力,将静态景物转化为

具有体温感的生命体。

“吹动”与“希望"联动,将主观期待融入客观景物。

(4)拟人三重奏(“睁眼”“手臂"柔软”)+比喻(“波浪")+通感(“明亮的眼睛”将视觉

明亮度转化为生命神采)

“柔软"用于木质树枝,凸显春风的温柔、充满生命力。“绿茵茵”叠词增强色彩饱和度。

任务三:声韵琅琅·品味文字的韵味

【活动:课文朗诵会】

任务: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篇课文,或者任意一首古诗文进行朗诵,可选个人朗诵,或2-4

人合作朗诵。

要求:

(1)要标注重音、停连等符号,熟读所选内容,个人朗诵,独立完成选段。若是合作诵读,至少1

处齐诵/轮诵。

(2)可以选择配乐,音乐风格需契合文本意境,也可设计简单的肢体动作等。

(3)下节语文课展示,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

提示:

朗读时保持匀速平稳的语流,无卡顿、重复或无故中断,普通话标准;

6/8

重音与停连恰当妥帖,凸显作品情感。

语气、语速、语调恰当,注意区分叙述性语段和抒情段落,按照内容调节符合感情变化的语音语调。

抑扬顿挫,通过声调抑扬制造音乐性,体现韵律美和声韵美。

情真意切,贴合作品,能打动观众。

【小结概括】

通过本章的阅读综合实践,同学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