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的故事课件_第1页
红旗渠的故事课件_第2页
红旗渠的故事课件_第3页
红旗渠的故事课件_第4页
红旗渠的故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的故红旗渠党史故事-党史学习教育事前言安阳林州有这样一条人工修建出的灌渠,它如银色素练蜿蜒缠绕在太行山腰间。站在渠水边,仰头望峭壁之上云雾弥漫,俯身看脚下壁立千仞,碧色的渠水悬空静静流淌,无声诉说历史和先辈们的英勇和荣光,这就是“人工天河”红旗渠。干旱,曾经是笼罩在林县人头上的一个梦魇,厚厚一本林县志里写满了林县人与干旱的斗争史。为了结束十年九旱,水贵如金的日子,林县人民腰系绳索飞身在绝壁之上抡锤打钎,劈山凿石,10万林县儿女耗时近10年,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终于实现了“引漳入林”,更诞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举世瞩目的红旗渠精神。时光无言,精神不朽。林县人民共同书写出的这部不朽史诗,在新老一代又一代人之间接棒传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身体力行传播着红旗渠精神,立志为红色精神的传承事业终生奋斗。录目1年龄最小的修渠人2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一直讲下去一年龄最小的修渠人电商体量增速迅猛今年74岁的修渠特等劳动模范张买江,从红旗渠精神诞生起,就一直奔走在红旗渠精神的传播之路上。如今的他,虽已年逾古稀,但依旧精神矍铄,一开口声如洪钟,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十多年来,传播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在全国各地,对党员干部、大学生、群众……他把红旗渠的故事在各种场合讲给过很多人听。张买江的红色课堂上,故事往往从为何要修建红旗渠开始。在他的口中,老书记杨贵在林县一穷二白的境况下,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如何拍板决定修建红旗渠。勤奋敬业、业务精干的工程技术人员吴祖太,年仅27岁就牺牲在修渠工程上,最后的遗物只有一箱红旗渠工地的设计资料等往事一幕幕呈现在人们眼前。即使已讲过千百遍,但每一次讲解,张买江老人依旧激情饱满的回顾着过去那大干一场、不实现“引漳入林”誓不还的岁月和精神。每每讲到动情处,台下的听众们早已热泪盈眶。红旗渠精神张运仁在工地上牺牲1960年5月13日红旗渠工程正式启动1960年2月10日工地上年龄最小的修渠人1961年二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会一直讲下去张买江深深记得1966年红旗渠终于修到了他的家乡。村子里通水的那晚,他的母亲在池塘边坐了一整夜,看了一整夜。天亮时母亲对来挑水的村民们只提了一个要求,希望能让张买江来挑第一桶水,乡亲们欣然应允。当时的《河南日报》记者张一弓用相机将他挑水的情形定格了下来,至今张买江仍然悉心保存着这张照片。“我把水挑回家之后还有一个故事”,张买江告诉记者,他上完工以后中午回去,发现家里火也灭了饭也没做他四处寻找,最后在父亲的坟前找到了昏厥的母亲,原来母亲把渠水浇到父亲张运仁的坟上后,哭晕了过去。红旗渠修建了10年,张买江在工地上待了9年。可谓是和红旗渠共同成长了起来。后来在张买江的教育和影响之下,他的儿子张学义也接下了担子,成为了合涧渠管所的一名护渠人,一家三代全部投身于了红旗渠修建与护理工作之中。“我修成了渠,你去管好渠用好水,处处为人民服务,也是为党工作。”张买江这样交代儿子。如今的张买江,劳模英雄底色不褪,仍用极大的精力和热情宣扬着红旗渠精神,让无数人为之感动。“红旗渠精神十分伟大,更是林州人民的传家宝”,张买江告诉记者,在新时期,年轻人想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需要有真才实学的本事“要懂技术,懂科学,能吃苦耐劳,处处想的是老百姓,事事想的是为人民服务、为党发声,这才是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