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重庆江津区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niàng)着落(zháo)棱镜(léng)匿笑(nì)B.蝉蜕(tuì)憔悴(qiáo)卖弄(lòng)菡萏(hàn)C.霎时(shà)确凿(záo)斑蝥(máo)贮蓄(zhù)D.桑葚(shèn)收敛(liǎn)秕谷(bǐ)攲斜(jī)【答案】C【解析】【详解】A.着落(zháo)——zhuó;B.卖弄(lòng)——nòng;D.攲斜(jī)——qī;故选C。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徘徊分岐恍然大悟人迹罕至B.沐浴倜傥花团锦簇截然不同C.拆散拼凑油然而生不求胜解D.决别抖擞人声鼎沸疲惫不堪【答案】B【解析】【详解】A.分岐——分歧;C.不求胜解——不求甚解;D.决别——诀别;故选B。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B.他平时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次测试取得好名次也是喜出望外了。C.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一脸不快。D.班主任很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共同为班级做贡献。【答案】D【解析】【详解】A.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这里不能形容奶奶去世,对象不对;B.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与前面“总是名列前茅”相矛盾;C.翻来覆去:意思是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这里不能形容“用筷子在碗里”行为,不合语境;D.各得其所:意思是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安排。使用正确;故选D。4.下列文学常识介绍有误的一项是()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B.《天净沙·秋思》是我国明朝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C.谦辞和敬辞在古文中比较常见,我们要学会区分。如,“家父”“家慈”“舍弟”是谦辞;“令尊”“高见”“惠赠”是敬辞。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春秋末期思想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中有不少关于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B.《天净沙·秋思》是我国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故选B。5.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一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了纯真细腻的情感;读培根的随笔,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读傅雷的家书,我学到了谦虚严谨、积极向上的做人道理,读高尔基的小说,我拥有了战胜坎坷命运的力量;读鲁迅的诗集,我获得了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坚韧意志;读陆游的诗词,我树立了忠诚爱图、抗敌立功的志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注意结合作家和作品的写作特点来仿写。6.名著阅读。(1)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问题。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叙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段话出自_______(作者)的散文《朝花夕拾》中的_____(篇目)。文段中的“她”是_________(人名)【答案】①.鲁迅②.《阿长与山海经》③.阿长(或长妈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和人物形象。从“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叙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可知选文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文段中的“她”是阿长。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称她为“阿妈”,但憎恶她时就叫“阿长”。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7.根据《朝花夕拾》,梳理作者的求学之路,完成下列表格篇目求学经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读于三味书屋①《______》先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雷电学堂),后因为不满其“乌烟瘴气”,改读矿路学堂。②《_____》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因“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感弱国弱民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拯救民族的斗争精神,因而做出了人生重大抉择③“_______”【答案】①.《琐记》②.《藤野先生》③.弃医从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作品《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因而做出了人生重大抉择“弃医从文”,而文章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作者的老师。8.综合性学习“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参照示例,围绕本次“交友之道”活动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形式。示例:举办“交友之道”手抄报比赛活动一:____________活动二:____________(3)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对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你就“网络交友的利弊”,选择其中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答案】(1)例:交友之道,贵在真诚。(2)①.活动一:举办“交友之道”诗歌诵读比赛;②.活动二:举办“网络交友利弊谈”辩论赛。(演讲、征文、座谈会等皆可)(3)示例一: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网络交友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年龄限制,可以广交五湖四海的朋友。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各地风土人情。还可以和网友随心所欲的交流,无所顾忌,不怕说真心话,缓解压力。示例二: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做到相互了解,网上朋友所说的跟现实总会有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网络交友还费时而且容易沉迷网络【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拟写宣传标语,一个是语言要简洁,第二要紧扣活动主题,如“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设计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但是要考虑到活动需要的时间、场地等因素,设置各方面条件都许可的活动。活动一:举办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二:举行“交友榜样在身边”的交友模范评比活动。【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谈看法。针对“网络交友的利弊”,可以选择“网络交友有利”或“网络交友有弊”中的一点来谈,要阐明自己的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我认为网上交友有利。网上交友范围广,山南海北皆朋友,只要志趣相投,地域不是障碍。而且网上的朋友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不像与身边的朋友交谈总有所顾忌,怕说真心话。示例二:我认为网上交友有弊。网上的朋友互相之间不熟悉,难得有真心话说,而且网上所说的与现实生活总会有差距,如果把握不好还有可能上当受骗。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9.默写(1)水何澹澹,_______。(曹操《观沧海》)(2)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游子之悲的诗句是:_____,____。(7)《〈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答案】①.山岛竦峙②.遥怜故园菊③.一夜征人尽望乡④.岐王宅里寻常见⑤.海日生残夜⑥.江春入旧年⑦.夕阳西下⑧.断肠人在天涯⑨.学而不思则罔⑩.思而不学则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竦峙、岐、罔、殆”等字词容易写错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陈太丘与友期(2)元方入门不顾(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11.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2.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尊君”和“家君”:前者是谦词,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敬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B.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C.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D.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13.结尾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答案】10.(1)约定(2)回头看(3)舍弃(4)拉,牵拉11.(1)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中午您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12.C13.例1:失礼。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而元方却得理不饶人。何况对方还是长辈。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例2:不失礼。因为友人有错在先,无礼无信在前。元方“入门不顾”维护了父亲的尊严。而且元方年纪小,有小孩子脾气是可以理解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句意是:陈太丘和朋友相约。期:约定。(2)句意是: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3)句意: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委:丢下,舍弃。(4)句意是:下车去拉元方。引:拉。【11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期(约定)、行(走)、委(丢下,舍弃)、去(离开)”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至(到)、则(就)、无信(没有信用)、无礼(没有礼貌)”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2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尊君”是敬词,“家君”是谦词;B.刘义庆是南朝宋人,不是“南宋”;D.文章中并没有写“陈元方喜不自禁”;故选C。【13题详解】开放性试题。针对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无论是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社会实践来谈理由。如答“失礼”,文章中的友人已经认错且为父亲的朋友,自己的长辈,应该从“以礼相待”的角度作答。如答“不失礼”,可从友人失信失礼,而且态度恶劣,从应该“坚持原则”的角度来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点睛】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三、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合欢树(节选)史铁生①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头里。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我母亲:“到小院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②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记得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本以为是含羞草,便种在花盆里,谁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都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长出叶子,而且很茂盛。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会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③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里只有那棵树。④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得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⑤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⑥我想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会想起他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节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集》14.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依旧——()茂密——()摆弄——()单独——()1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16.第①段中作者两次用到“推说”一词。请问“推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何要“推说”?17.联系《秋天的怀念》一文,思考下列两个问题。(1)阅读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母亲当时把心思放在了哪里?(2)说说作者对合欢树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18.联系本文,谈谈你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理解及启示。【答案】14.①.依然②.茂盛③.侍弄④.独自15.合欢树16.“推说”意思是找借口或推托说;到小院去看看那棵开花的合欢树,就免不了会触景伤情、睹物思人,会想起故去的母亲,会难过,所以推说。17.(1)母亲把心思都放在照顾我、想法让“我”走出双腿瘫痪的阴影上了。(2)变化:不愿意去看——想去看(后悔前两年没去看)。情感:对母亲深深的怀念、感激和爱18.理解: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而无以言孝。启示:要抓住父母健在的光阴,及时尽孝,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言语,一个关爱的眼神。(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同义词或近义词辨析。由第②段“母亲叹息了一回,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可知,第一空应填:依然。由第②段“第三年,合欢树长出叶子,而且很茂盛”可知,第二空应填:茂盛。由第②段“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可知,第三空应填:侍弄。由第⑤段“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可知,第四空应填:独自。【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线索的理解与分析。《合欢树》是史铁生怀念母爱的一篇散文。三十岁以后对选文节选的是母亲去世后,作者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在这棵合欢树的身上,寄托着母亲对于生命的期待,对于希望的憧憬,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它不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母亲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度重创之后,依然还能坚强地走下去的心灵支柱。所以本文的标题即为线索:合欢树。【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词语的理解。“推说”意思是“推辞,找借口”。结合第①段的“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去”“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我心里一阵抖’可知,如果我到小院去看看那棵开花的合欢树,就免不了会触景伤情、睹物思人,会想起故去的母亲,会难过,所以推说。【17题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联系《秋天的怀念》一文,我们知道史铁生的双腿得病残疾的,而且他曾狠命地捶打双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所以母亲当时的心思都放在到处寻医问药给作者治病;想方设法让“我”走出双腿瘫痪的阴影。(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由第①段“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我母亲:‘到小院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可知,一开始作者是不愿意去看,由第③段“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和第④段“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可知,作者后来想去看(后悔前两年没去看)。再结合第⑥段“我想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会想起他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可知,在这棵合欢树的身上,寄托着母亲对于生命的期待,这里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对母亲的爱的感恩。【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启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文中,母亲活着的时候,作者没有细细去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在母亲去世后,特别看到母亲栽种的那棵合欢树,睹物思人,想起故去的母亲,也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感激和爱。这启示我们要在父母健在时,及时去感恩父母,用自己的能力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不要等以后后悔不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奶奶的星星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象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一一,噢一一”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②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⑦“老了,还不死?”⑧“死了就怎么了?”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恐怖的印象。⑪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地,四处都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⑫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⑬“怎么呢?”⑭“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⑮“干嘛变成星星呀?”⑯“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⑰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这感受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⑱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⑲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摸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选自《史铁生小说选》有删改)19.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0.联系文章语境,谈谈你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21.联系上下文,从比喻的角度,简要分析下列句子表达上的妙处。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22.请说说第①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3.文章题目能否改为“奶奶”?请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9.①奶奶哄“我”睡觉②“我”给奶奶踩背③“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离世④奶奶给“我”讲关于人死后变成星星的故事20.①写出了“我”为奶奶踩腰背的时间很长(认为奶奶的腰背总是踩不完);②表现出了“我”为奶奶踩背时的不耐烦。21.将活过人比做巨星、火炬或烛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无论价值大小,每一个活过的人可以为后人奉献自己,指引后人。22.烘托了“我”夏夜有奶奶陪伴的惬意与舒适(或答到烘托夏夜温馨、舒适的气氛),以及“我”认识到死亡并不可怕后的放松、知道人死后会成为星星照亮他人后的温暖。23.不能。“奶奶的星星”暗示奶奶离世,更能表现“我”对奶奶的怀念之情;暗示文章主旨,奶奶对后人的奉献、指引后人前行,标题新颖独特,有诗情画意,吸引读者。【解析】【19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我和奶奶”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可分别以“奶奶”和“我”作为陈述的主体。概括出奶奶哄“我”睡觉、“我”给奶奶踩背、“我”误认为奶奶离世、奶奶给“我”讲故事等事件。【20题详解】体会重要词语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漫长”本义:长的看不到尽头。形容时间或者道路长得看不见尽头。语境义:“我”为奶奶踩腰背的时间很长,由此表现出了“我”为奶奶踩背时的不耐烦。一定要答出词语对表现人物心理的意义。【2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赏析。从比喻的角度,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想象地写出什么。“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既是比喻又是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无论价值大小,每一个活过的人可以为后人奉献自己,指引后人。根据语境从词语“巨星”“火炬”“烛光”的比喻义和情感色彩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2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景物描写对人物心理的烘托作用。阅读第17段,阅读文段内容,了解作者的描写的景物,根据语境从词语的含义和情感色彩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答。把握选段内容,分析描写的景物的特点。“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所描写的景物舒适自然,从而烘托了“我”夏夜有奶奶陪伴的惬意与舒适,以及放松与温暖。一定要答出景物描写的对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23题详解】这种题型一般回答不可以,然后分析文本原标题的妙处,重点理解“星星”的象征含义,“奶奶的星星”暗示奶奶离世,更能表现“我”对奶奶的怀念。同时这个标题暗示奶奶对后人的奉献、指引后人前行的主旨,且“奶奶的星星”有诗情画意,引人遐思。而“奶奶”则体现不出这些效果。所以不能把文章题目改为“奶奶”。【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意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意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意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四、写作(55分)(任选一题作答)24.浓浓亲情,感人心弦;感念师恩,祝福无限……打开记忆的闸门,心灵深处那些难忘的人与事,一定经常浮现在你的眼前。请以你记忆中难忘的人或事为内容,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少于500字。【答案】例文令我难忘的老师时光荏苒,但李老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令我难以忘怀。她是我曾经的班主任和英语老师。犹记得每次临近上课,您脚踩着高跟鞋在楼道里发出清脆的声响,班中所有同学都仿佛触电一般,喝水的、聊天的都立马坐好。这时您走进了班级,映入眼帘的是您端庄的仪容,嘴角有时挂着微笑,才令我们放松。您对我们的学习总是严格要求,又无比宽容,不断激励我们。那一节课,您说:“班长站起来,给大家翻译一下这篇文章。”望着您带着鼓励的目光,我却结结巴巴地读、译。我的声音越来越小,同学们无意发出的翻书页声、按笔声仿佛一下子淡去,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而我嘴里的单词像隐隐约约听到的心跳声那样,急促而又无力。几秒,我却觉得像是很久,心跳声咚咚,咚咚,仿佛就在耳边。正当尴尬之时,我看到了您那略带失望而又充满包容的目光,您不时帮助我才翻译完了全文。下课后您对我说:“你可要好好学英语啊!瞧你上课……”李老师,您的信任与鼓励,给了我学习的信心,给了我发奋发图强的动力,是您给了我奔向美好前程的希望。李老师对学生的的教导与期冀,不仅是未来有多大成就,更是希望学生们能够一生平安幸福。李老师在校会发言时曾说:“孩子们,老师可能忽略了你,请你原谅。但你们每一个人都在老师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痕迹……老师最大的愿望是你们永远平平安安,幸福快乐!”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看看周围的同学,都和我一样静静地擦拭着溢出的泪水。李老师,您的真心我能感觉到。您对每一个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你和我们共同学习时的一切,都如同昨日历历在目。点点滴滴都是您无私的付出,您的爱我会永远留在心间。时间不会消磨真正的深情,师生间的情谊如美酒,越放越醇香。师恩永难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能力。第一,审题。题干要求“以你记忆中难忘的人或事为内容”,结合提示语“浓浓亲情,感人心弦;感念师恩,祝福无限……”可以明确题意,就是要写出难忘的人或事,重在“难忘”二字,要突出难忘的原因,表达真挚的怀念、感恩之情。题目最好紧扣题干要求,体现“难忘”之意。第二,思路。此题可以写记叙文或叙事散文,可以采用顺叙或倒叙的顺序。注意表述清楚时间的先后,使叙述的事情发生发展合情合理,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行文中为了方便叙事和抒情,可同时采用多种人称,灵活运用。第三,选材。要选择“心灵深处那些难忘的人与事”,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非常深刻的,且给自己很大影响的人或事,有感而发。人物、事件不宜过多过杂,而是要真、精、新,要注意材料的细节,具体逼真,不可粗枝大叶。就初中生的阅历来说,选择校园或家庭中的人或事,比较熟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游泳考试题目及答案
- 中国农药流通项目创业投资方案
- 大学地方史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北京十一实验中学招聘真题
- 初中压强考试题型及答案
- 2025电商平台项目开发合同书范本
- 中国聚醚酰亚胺(PEI)项目创业计划书
- 初三一模考试题及答案
- 三方协议书的协议书怎么填
- 宠物驱虫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牦牛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船舶自动驾驶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延安整风运动
- 国防安全课件
- 业务跟单培训课件
- 2025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 GJB763.5A-2020舰船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第5部分舰船设备空气噪声测量
- 2025至2030中国玻璃天线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清晖园简介教学课件
- MT/T 1217-2024煤矿在用带式输送机滚筒轴超声检测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