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技术教学课件_第1页
测试技术教学课件_第2页
测试技术教学课件_第3页
测试技术教学课件_第4页
测试技术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课件探索软件质量保障的全景世界欢迎来到软件测试技术的学习旅程!本课程将带您全面了解软件测试的核心概念、方法论和最佳实践,帮助您构建保障软件质量的完整知识体系。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我们将共同探索测试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工作流程和技术工具,为您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一章:软件测试概述软件测试的定义与重要性软件测试是评估和验证软件产品或应用程序以确定其是否满足指定需求的过程。它涉及在受控条件下执行程序或系统的组件,以评估其行为是否符合预期。重要性:减少开发成本,避免后期高昂的修复费用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产品可靠性增强企业品牌形象和竞争力降低安全风险和法律责任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角色软件测试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需求阶段:验证需求的完整性、明确性和可测试性设计阶段:评审设计文档,发现潜在问题编码阶段:进行单元测试和代码审查集成阶段:测试模块间接口和交互系统测试:验证整体功能和非功能需求验收测试:确认产品满足用户期望维护阶段:回归测试确保修改不引入新缺陷测试的目标:发现缺陷,保证质量软件测试的主要目标包括:尽早发现软件缺陷,降低修复成本验证软件功能符合需求规格说明确保软件在各种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评估软件的性能、安全性和兼容性提供软件质量的客观评估指标构建用户对产品的信心BUG的故事:软件测试的起点早期软件缺陷案例回顾1945年,计算机先驱格蕾丝·霍珀在哈佛MarkII计算机中发现了一只实际的飞蛾导致的故障,这是"bug"一词用于描述软件问题的起源。著名的历史性软件缺陷:1962年马林纳1号探测器事故:一个符号错误导致宇宙飞船偏离轨道1996年阿丽亚娜5号火箭爆炸:软件复用时未考虑系统差异1999年火星气候轨道器失败:英制与公制单位混用2000年千年虫问题:日期格式设计缺陷BUG对项目的巨大影响软件缺陷造成的损失远超修复成本:经济损失:每年全球因软件缺陷损失超过1.1万亿美元时间延误:项目延期平均增加25%的成本品牌损害:重大缺陷可导致用户流失和市场份额下滑安全风险:在医疗、航空、金融等领域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测试如何防止灾难重演系统化的测试方法能够:尽早发现潜在问题,降低修复成本建立多层防御机制,防止致命缺陷流出提供质量可视化,支持数据驱动决策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测试的七大原则测试显示缺陷的存在:测试可以证明缺陷存在,但不能证明没有缺陷穷尽测试是不可能的:无法测试所有输入和前置条件组合及早测试:测试活动应尽早开始,测试越早发现缺陷,修复成本越低缺陷集群:少数模块往往包含大多数缺陷杀虫剂悖论:重复执行相同测试用例会降低发现新缺陷的能力测试依赖于环境:针对不同环境需要不同的测试策略没有缺陷的谬论:找不到缺陷不等于产品成功,产品必须满足用户真实需求测试的局限性与风险管理测试的固有局限性:无法发现所有缺陷(穷尽测试不可行)资源有限(时间、人力、工具)测试环境与真实环境的差异需求理解的偏差与变更风险管理策略:基于风险的测试:优先测试高风险区域风险评估矩阵:影响程度×发生概率测试覆盖率目标设定阶段性评审与质量门控验证(Verification)与确认(Validation)验证(Verification):回答问题:"我们正确构建产品吗?"确保软件符合规格说明静态活动:文档评审、代码审查、静态分析动态活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Validation):回答问题:"我们构建了正确的产品吗?"确保软件满足用户实际需求主要活动:系统测试、验收测试、Beta测试用户参与度高,关注最终用户体验软件测试过程全景需求分析与测试计划在测试周期的起始阶段,测试团队需要:分析需求文档,理解产品功能和非功能特性识别需求中的不明确、不一致或缺失部分定义测试范围和边界制定测试策略和测试计划确定测试资源需求(人力、环境、工具)建立测试进度表和里程碑设定质量评估指标和准入/准出标准测试设计与用例开发基于需求和设计文档,测试团队:识别测试条件和测试场景应用测试设计技术(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等)创建测试用例矩阵,确保需求覆盖设计测试数据集编写详细测试步骤和预期结果开发自动化测试脚本(如适用)进行测试用例评审,确保质量和覆盖率测试执行与缺陷管理执行设计好的测试用例,并:准备测试环境和测试数据按照测试计划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和执行状态报告发现的缺陷并进行分类(严重性/优先级)跟踪缺陷修复状态执行缺陷验证和回归测试维护测试跟踪矩阵测试报告与质量评估测试执行完成后,测试团队需要:汇总测试执行结果和指标分析测试覆盖率(需求、代码、功能)评估产品质量状态提供发布建议和风险评估总结测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准备最终测试报告和交付文档软件测试流程图,展示需求到发布的测试环节上图展示了完整的软件测试流程,从需求分析阶段开始,经过测试规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缺陷管理,直至最终的质量评估和发布决策。注意图中的反馈循环和质量门控点,它们确保了测试过程的迭代优化和质量保障。在实际项目中,测试流程会根据开发模型(瀑布式、V模型、敏捷等)有所调整,但核心活动和质量关注点保持不变。理解这一流程图有助于测试团队明确各自在不同阶段的职责,以及与开发团队、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团队的协作点。测试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输入、活动和输出,形成了一个闭环的质量保障系统。例如,测试设计阶段以需求规格和测试计划为输入,通过应用测试设计技术产生测试用例;测试执行阶段则以测试用例为输入,产生测试结果和缺陷报告。第二章:白盒测试技术白盒测试定义与目标白盒测试(也称为结构测试或玻璃盒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测试人员需要了解被测系统的内部工作机制和代码结构。主要目标:验证内部操作是否按照设计规格说明执行检查所有内部组件是否正常工作测试程序的所有逻辑路径在关键点测试代码状态代码覆盖率类型详解语句覆盖(StatementCoverage):衡量测试用例执行的代码语句数量占总语句数的百分比。目标是确保每行代码至少被执行一次。判定覆盖(DecisionCoverage):测量控制结构(如if语句、while循环)的每个判定是否取过true和false两种结果。目标是确保每个决策点的所有可能分支都被测试。条件覆盖(ConditionCoverage):确保复合条件中的每个简单条件都取过true和false值。这比判定覆盖更详细,因为它关注复合条件中的各个子条件。条件判定覆盖(Condition/DecisionCoverage):结合了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的特点,要求每个判定结果和每个条件都取过true和false值。修改条件判定覆盖(MC/DC):航空航天等高可靠性领域常用,要求每个条件独立影响判定结果。路径覆盖(PathCoverage):确保程序中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都被测试,最全面但实现成本高。静态代码分析与代码走查静态分析工具可以检测:代码风格问题潜在的安全漏洞未使用的变量和死代码复杂度过高的函数内存泄漏风险白盒测试覆盖标准语句覆盖与判定覆盖的区别语句覆盖关注代码中的每一条语句是否至少执行一次,而判定覆盖则关注每个判定(如if条件)是否在true和false两种情况下都被测试过。两者的主要区别:考虑代码:if(a&&b){doSomething();//Statement1}else{doSomethingElse();//Statement2}对于语句覆盖,我们只需要两个测试用例:一个使a=true,b=true执行Statement1一个使a=false,b=任意值执行Statement2对于判定覆盖,同样需要两个测试用例确保整个条件表达式既取值true又取值false。但是,语句覆盖无法保证复合条件中的每个子条件都被充分测试。例如,上述测试无法验证当a=true,b=false时的情况。MC/DC覆盖的行业应用修改条件判定覆盖(MC/DC)是一种高强度的覆盖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安全关键型系统,特别是:航空航天:DO-178B/C标准要求航空电子设备软件达到MC/DC覆盖医疗设备:FDA认证的医疗设备软件汽车电子:符合ISO26262标准的汽车安全系统铁路控制:符合EN50128标准的信号系统MC/DC要求每个条件独立影响最终判定结果,这意味着在复合条件中,每个简单条件的变化必须单独导致整个判定结果的变化。例如,对于条件(A&&B)||C,MC/DC要求至少测试以下场景:A从false变为true时,使整个表达式从false变为trueB从false变为true时,使整个表达式从false变为trueC从false变为true时,使整个表达式从false变为trueMC/DC覆盖能有效发现复合条件中的缺陷,但测试用例设计难度高,通常需要专业工具支持。数据流覆盖的实战意义数据流覆盖关注变量在程序中的定义和使用路径,能有效发现与数据处理相关的缺陷:定义-使用对(DU-pair):变量定义点到使用点的路径定义-清除路径:变量定义后被清除而未使用的路径使用-定义路径:变量使用后到下一次定义的路径实战意义:有效发现未初始化变量使用问题检测空指针引用风险识别资源泄漏(如文件句柄、数据库连接未关闭)发现死代码和冗余赋值检测竞态条件和多线程数据访问问题数据流覆盖对于数据密集型应用(如金融系统、数据处理平台)尤为重要,能发现传统控制流测试难以发现的缺陷。变异测试简介变异测试的原理与流程变异测试(MutationTesting)是一种白盒测试技术,通过在源代码中注入错误(称为变异体)来评估测试用例的有效性。其基本原理是:如果测试用例能够检测出这些人为引入的错误,则表明测试用例的质量较高。基本流程:原始程序测试:首先运行原始程序的测试套件,确保所有测试用例通过变异体生成:应用变异操作符自动生成程序的变异版本(每个版本包含一个小错误)变异体执行:对每个变异体运行测试套件结果分析:如果测试能"杀死"变异体(即测试失败),说明测试用例有效计算变异分数:被杀死的变异体数量占总变异体数量的百分比常见变异操作符:算术操作符替换:+替换为-,*替换为/关系操作符替换:>替换为>=,==替换为!=逻辑操作符替换:&&替换为||,!取反常量替换:修改常量值,如0替换为1条件替换:将条件替换为true或false语句删除:删除某条语句返回值替换:修改函数返回值如何通过变异测试提升测试用例质量变异测试能够帮助测试团队:识别测试盲点:生存的变异体(未被测试用例检测到的错误)指示了测试覆盖的弱点分析这些变异体可以找出被忽略的测试场景设计更有效的测试用例:根据变异测试结果添加新的测试用例增强测试的断言部分,使其更加严格关注边界条件和异常处理路径量化测试质量:变异分数提供了测试有效性的客观度量可以设定变异覆盖率目标作为质量门控标准实施注意事项:变异测试计算密集,应优先应用于核心功能模块等价变异体(行为与原始程序相同)会影响分数的准确性结合代码覆盖率工具一起使用效果更佳白盒测试工具介绍代码审查工具示例静态代码分析工具:SonarQube: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质量管理平台,可检测代码异味、重复代码、安全漏洞PMD:开源静态代码分析器,用于发现Java代码中的潜在问题FindBugs/SpotBugs:Java代码静态分析工具,专注于查找潜在bugESLint:JavaScript代码分析工具,支持自定义规则集Pylint:Python代码分析工具,检查代码错误和编码规范Coverity:企业级静态分析平台,可检测复杂的安全漏洞和质量问题代码评审平台:Gerrit:基于Git的代码评审系统,广泛用于开源项目GitHub/GitLabPR:代码托管平台内置的PullRequest/MergeRequest功能Crucible:Atlassian的代码评审工具,与JIRA集成CodeCollaborator:支持多种版本控制系统的评审工具自动化覆盖率工具推荐Java覆盖率工具:JaCoCo:Java代码覆盖率分析库,可集成到Maven、Gradle等构建工具Cobertura:基于字节码插桩的覆盖率工具,生成HTML报告Clover:商业工具,提供高级覆盖率分析和报告C/C++覆盖率工具:gcov/lcov:GNU覆盖率工具,生成行覆盖率和分支覆盖率数据Bullseye:商业工具,支持函数、决策和条件覆盖OpenCover:.NET平台上的覆盖率工具前端覆盖率工具:Istanbul:JavaScript代码覆盖率工具,支持语句、分支、函数覆盖Karma:测试运行器,可与Istanbul集成多语言支持:SonarQube:除静态分析外,也提供覆盖率报告集成Codecov/Coveralls:覆盖率报告托管服务,支持CI集成变异测试工具:PIT:Java变异测试框架,速度快,易于集成Stryker:JavaScript变异测试框架Mull:针对C/C++的LLVM-based变异工具选择白盒测试工具时,应考虑团队的编程语言、项目规模、集成需求和预算限制。理想情况下,测试工具应能无缝集成到开发工作流程和CI/CD流水线中,以支持持续测试。第三章:黑盒测试技术黑盒测试定义与特点黑盒测试(也称为功能测试或行为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测试人员不需要了解被测系统的内部工作机制和代码结构,仅关注输入和预期输出。主要特点:关注功能而非实现:测试系统是否满足功能需求用户视角:模拟用户使用软件的方式进行测试无需代码知识:测试人员不需要编程技能测试边界外行为:验证系统对无效输入的处理适用于各测试级别:单元、集成、系统和验收测试需求跟踪矩阵的作用需求跟踪矩阵(RequirementsTraceabilityMatrix,RTM)是确保测试覆盖需求的关键工具:主要作用:需求覆盖分析:确保每个需求都有对应的测试用例双向可追溯性:从需求追踪到测试用例,或从测试用例回溯到需求测试进度监控:跟踪每个需求的测试状态变更影响分析:当需求变更时,快速识别受影响的测试用例覆盖缺口识别:发现未被测试覆盖的需求RTM示例:需求ID|需求描述|测试用例ID|测试状态REQ-001|用户登录|TC-001,TC-002|通过REQ-002|密码重置|TC-003,TC-004|失败...正面测试与负面测试案例分析正面测试(PositiveTesting):验证系统在正确输入下的行为确认软件能正确实现预期功能使用有效数据和预期工作流示例:验证用户使用有效凭据能否成功登录负面测试(NegativeTesting):验证系统在无效输入下的行为测试系统的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能力使用边界值、无效数据和异常场景示例:验证系统对无效密码的处理是否恰当,是否提供清晰错误信息对比分析:黑盒测试设计方法等价类划分与边界值分析等价类划分(EquivalencePartitioning):将输入数据划分为多个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选择代表性值进行测试,基于假设:如果一个等价类中的某个值测试通过,则该类中的其他值也很可能通过。示例:测试年龄输入字段(有效范围:18-60岁)有效等价类:18-60岁的整数无效等价类1:小于18的整数无效等价类2:大于60的整数无效等价类3:非整数值(如字母、小数)选择测试值:42(有效)、10(无效)、70(无效)、"abc"(无效)边界值分析(BoundaryValueAnalysis):边界值分析是等价类划分的补充,关注等价类边界上的值,因为这些位置最容易出现缺陷。示例:对于年龄字段(18-60岁)边界值:17,18,19,59,60,61因果图与决策表测试因果图(Cause-EffectGraphing):通过图形表示输入条件(因)和输出结果(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分析复杂条件组合。步骤:识别输入条件(因)和输出结果(果)建立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图转换为决策表简化测试用例决策表测试(DecisionTableTesting):决策表将输入条件和相应动作的各种组合系统化地表示出来,特别适合测试具有多个条件组合的业务规则。示例:信用卡申请审批规则条件/动作|用例1|用例2|用例3|用例4收入>5万元|T|T|F|F信用分>700|T|F|T|F||||批准申请|T|F|F|F要求担保|F|T|T|F拒绝申请|F|F|F|T基于模型的测试与组合测试基于模型的测试(Model-BasedTesting):通过创建系统行为的抽象模型(如状态图、UML图)来设计测试用例,适合测试复杂的状态转换系统。优势:提供系统行为的可视化表示能够自动生成测试用例易于适应需求变更提高测试覆盖率示例:使用状态图测试电子商务结账流程组合测试(CombinatorialTesting):当测试对象有多个参数,每个参数有多个取值时,完全组合测试不现实。组合测试使用数学方法减少测试用例数量,同时保持高覆盖率。成对测试(PairwiseTesting):最常用的组合测试方法,确保任意两个参数的所有取值组合都被测试。示例:测试一个有4个参数的系统,每个参数有3个取值全组合:3^4=81个测试用例黑盒测试工具与实践常用黑盒测试工具介绍功能测试工具:Selenium:开源Web应用自动化测试框架,支持多种浏览器和编程语言TestComplete:商业自动化测试工具,支持Web、桌面和移动应用KatalonStudio:基于Selenium的测试自动化平台,提供图形界面Appium:移动应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支持iOS和Android性能测试工具:JMeter:开源负载测试工具,可测试Web应用、数据库等LoadRunner:HP企业级性能测试工具Gatling:基于Scala的开源负载测试工具API测试工具:Postman:API开发和测试工具,支持自动化测试SoapUI:开源Web服务测试应用,支持SOAP和RESTRESTAssured:Java库,用于测试RESTAPI测试管理工具:TestRail:测试用例管理和执行跟踪工具Zephyr:JIRA集成的测试管理解决方案qTest:企业级测试管理平台自动化测试脚本示例以下是使用SeleniumWebDriver的Python自动化测试脚本示例,演示了一个简单的登录测试:fromseleniumimportwebdriverfrommon.byimportByimportunittestclassLoginTest(unittest.TestCase):defsetUp(self):self.driver=webdriver.Chrome()self.driver.maximize_window()self.driver.get("/login")deftest_valid_login(self):#定位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username=self.driver.find_element(By.ID,"username")password=self.driver.find_element(By.ID,"password")#输入有效凭据username.send_keys("testuser")password.send_keys("password123")#点击登录按钮login_button=self.driver.find_element(By.ID,"login-btn")login_button.click()#验证登录成功welcome_msg=self.driver.find_element(By.CLASS_NAME,"welcome")self.assertTrue("Welcome"inwelcome_msg.text)deftest_invalid_login(self):#输入无效凭据测试username=self.driver.find_element(By.ID,"username")password=self.driver.find_element(By.ID,"password")username.send_keys("wronguser")password.send_keys("wrongpass")login_button=self.driver.find_element(By.ID,"login-btn")login_button.click()#验证错误信息error_msg=self.driver.find_element(By.CLASS_NAME,"error")self.assertTrue("Invalidcredentials"inerror_msg.text)deftearDown(self):self.driver.quit()if__name__=="__main__":unittest.main()此脚本展示了黑盒测试的特点:关注应用的外部行为,而不是内部实现包含正面测试(有效登录)和负面测试(无效登录)黑盒测试用例设计示意图,展示输入输出关系上图直观地展示了黑盒测试的核心概念:基于输入和期望输出设计测试用例,而不考虑内部实现细节。在有效边界内的正常输入、边界值和异常情况下的输入,以及相应的预期输出都被标记出来。黑盒测试设计过程遵循以下步骤:分析需求规格说明:理解软件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识别输入域:确定每个输入参数的有效取值范围应用测试设计技术: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决策表等设计测试用例:包括测试数据和预期结果组织测试执行:按优先级排序,确保关键功能先测试黑盒测试用例应该涵盖:正常场景(有效等价类中的代表性值)、边界条件(边界值及其两侧)、异常场景(无效等价类)和特殊条件(如空值、极大值)。第四章: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单元测试的概念与重要性单元测试定义:单元测试是针对软件中最小可测试单元(通常是函数、方法或类)进行的测试,目的是验证每个单元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单元测试的特点:由开发人员编写,在编码过程中同步进行测试的是隔离的代码单元,不依赖外部系统运行速度快,可自动化执行主要采用白盒测试方法单元测试的重要性:早期发现缺陷:在开发周期早期就能发现问题,降低修复成本提高代码质量:促使开发人员编写可测试、低耦合的代码简化调试:缺陷定位更精确,减少排查时间支持重构:提供安全网,确保代码修改不破坏现有功能活文档:测试用例展示代码的预期行为,辅助理解驱动器与程序桩的使用为实现单元的隔离测试,需要使用测试替身(TestDoubles)替代外部依赖:程序桩(Stub):替代被测单元调用的组件提供预定义的响应,不关心输入参数用于模拟难以控制的条件(如网络错误)主要用于输入端依赖示例:模拟数据库返回特定查询结果的程序桩驱动器(Driver):调用被测单元的代码模块负责提供测试输入并验证输出主要用于输出端依赖示例:模拟调用图形处理模块的应用程序其他测试替身:模拟对象(Mock):记录与之交互的调用,用于验证行为伪对象(Fake):具有简化实现的轻量级版本(如内存数据库)间谍(Spy):记录信息但保留真实实现集成测试策略与方法集成测试定义:集成测试验证多个已经过单元测试的软件单元组合在一起时是否正确工作,重点测试单元之间的接口和交互。主要集成测试策略:1.自底向上集成(Bottom-upIntegration):从最低层级组件开始,逐步向上集成优点:需要的驱动器少,早期发现低层问题缺点:高层接口问题发现较晚2.自顶向下集成(Top-downIntegration):从主控模块开始,逐步向下集成优点:早期获得框架,便于演示缺点:需要大量程序桩,底层问题发现较晚3.三明治集成(SandwichIntegration):结合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方法优点:平衡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缺点:协调复杂,资源需求较高4.大爆炸集成(BigBangIntegration):一次性集成所有组件优点:前期规划简单测试插装技术白盒测试插桩原理测试插装(TestInstrumentation)是在原始程序中添加额外代码(探针)以监控其执行情况的技术。插装是实现代码覆盖率分析和性能分析的基础。插装类型:源代码插装:直接修改源代码,添加监控语句优点:灵活,无需特殊工具缺点:侵入性强,维护困难字节码/二进制插装:修改编译后的字节码或二进制文件优点:不需要重新编译,可动态应用缺点:实现复杂,可能影响性能运行时插装:通过特殊API在程序运行时动态添加探针优点:灵活,可控制插装时机缺点:依赖运行时支持,性能开销大插装技术应用:代码覆盖率分析:记录执行了哪些代码路径性能分析:测量执行时间和资源使用内存泄漏检测:跟踪内存分配和释放并发问题检测:发现竞态条件和死锁黑盒测试插桩应用黑盒测试中的插装不关注代码内部,而是在系统接口层面进行监控。主要应用:API监控:记录API调用、参数和返回值网络流量分析:捕获HTTP请求和响应UI事件记录:跟踪用户交互事件数据库操作监控:记录SQL查询和执行时间随机测试与故障定位技巧随机测试(RandomTesting/Fuzzing):向系统提供随机生成的输入数据,用于发现边缘情况和安全漏洞。随机测试策略:纯随机测试:完全随机的输入数据基于模型的随机测试:根据输入模型生成有效的随机数据变异模糊测试:基于有效样本进行随机变异故障定位技巧:二分法调试:通过排除法缩小问题范围数据流分析:跟踪数据如何在系统中传递和变化日志分析:检查系统日志寻找异常模式对比分析:比较成功和失败场景的差异错误注入:故意引入错误验证系统行为单元测试工具:JUnit实战JUnit基础与环境搭建JUnit简介:JUnit是Java生态系统中最流行的单元测试框架,支持测试驱动开发(TDD)和持续集成。环境搭建:添加JUnit依赖到项目中(Maven示例):<dependency><groupId>org.junit.jupiter</groupId><artifactId>junit-jupiter</artifactId><version>5.8.1</version><scope>test</scope></dependency>JUnit5架构:JUnitPlatform:在JVM上启动测试框架的基础JUnitJupiter:新的编程和扩展模型JUnitVintage:支持运行JUnit3和JUnit4的测试编写与执行测试用例基本测试类结构:importorg.junit.jupiter.api.*;importstaticorg.junit.jupiter.api.Assertions.*;publicclassCalculatorTest{privateCalculatorcalculator;@BeforeEachpublicvoidsetUp(){calculator=newCalculator();}@TestpublicvoidtestAddition(){assertEquals(5,calculator.add(2,3),"2+3shouldequal5");}@TestpublicvoidtestDivision(){assertEquals(2,calculator.divide(6,3),"6/3shouldequal2");}@TestpublicvoidtestDivisionByZero(){assertThrows(ArithmeticException.class,()->calculator.divide(1,0),"Divisionbyzeroshouldthrow");}@AfterEachpublicvoidtearDown(){calculator=null;}}常用注解:@Test:标记测试方法@BeforeEach:每个测试方法前执行@AfterEach:每个测试方法后执行@BeforeAll:所有测试方法前执行一次(静态方法)@AfterAll:所有测试方法后执行一次(静态方法)@Disabled:临时禁用测试@DisplayName:自定义测试显示名称测试结果分析与调试断言方法:assertEquals:检查两个值是否相等assertTrue/assertFalse:检查条件是否为真/假assertNull/assertNotNull:检查对象是否为nullassertThrows:验证是否抛出指定异常assertTimeout:验证执行是否在时间限制内完成assertAll:分组多个断言,全部执行参数化测试:@ParameterizedTest@ValueSource(ints={1,2,3,4,5})voidtestIsPositive(intnumber){assertTrue(calculator.isPositive(number));}测试套件:@Suite@SelectClasses({CalculatorTest.class,StringUtilsTest.class})publicclassAllTests{//测试套件不需要内容}测试报告分析:查看测试成功率和失败原因分析测试执行时间,识别性能瓶颈使用覆盖率工具(如JaCoCo)分析测试覆盖情况第五章:系统测试与性能测试功能测试与非功能测试区别功能测试关注软件做什么:验证软件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检查系统处理数据的准确性测试用户交互和业务流程验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示例:验证用户注册功能、订单处理流程、报表生成功能非功能测试关注软件做得如何好:性能测试: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使用率负载测试:系统在预期负载下的表现压力测试:系统在极限负载下的表现安全测试:防范未授权访问和攻击可用性测试:用户体验和易用性可靠性测试: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兼容性测试:在不同环境中的工作情况回归测试的重要性与自动化实践回归测试定义:回归测试是在软件修改后重新执行之前的测试用例,确保修改没有破坏现有功能。回归测试的重要性:防止"修复一个bug引入两个新bug"的情况确保新功能不影响现有功能维护软件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增强开发团队对代码修改的信心回归测试自动化实践:测试用例筛选:全回归:执行所有测试用例选择性回归:基于风险和修改影响范围选择自动化策略:优先自动化稳定、重复执行的核心场景构建持续集成流水线,在代码提交后自动执行维护测试数据和环境的独立性性能测试基础与工具介绍性能测试类型:负载测试:验证系统在预期用户负载下的性能压力测试:确定系统崩溃前的极限容量耐久测试:验证系统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峰值测试:测试系统处理突发流量的能力容量测试:确定系统支持的最大用户数或数据量性能指标:响应时间:系统响应用户请求的速度吞吐量: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事务或请求数资源利用率:CPU、内存、磁盘IO、网络使用情况并发用户数:系统可同时支持的活跃用户数错误率:失败请求占总请求的百分比性能测试流程:确定性能需求和指标设计测试场景和用例准备测试环境和数据执行测试并监控系统行为分析结果,找出瓶颈性能测试工具案例负载测试工具示例ApacheJMeter:JMeter是最流行的开源负载测试工具之一,具有丰富的功能和扩展性。主要特点:支持多种协议:HTTP、HTTPS、FTP、JDBC、LDAP等图形化界面,易于创建测试计划支持分布式测试,可模拟大量用户丰富的结果分析和报告功能插件生态系统,可扩展功能JMeter测试计划示例:创建线程组(模拟用户组)添加HTTP请求采样器(定义请求细节)设置负载参数(用户数、爬坡时间、循环次数)添加监听器(查看结果)运行测试并分析结果其他负载测试工具:Gatling:基于Scala的高性能负载测试工具Locust:Python编写的可扩展负载测试框架k6:现代化的性能测试工具,使用JavaScriptLoadRunner:企业级性能测试工具,功能全面性能瓶颈定位方法监控与数据收集:全面监控系统各层面的性能指标:服务器资源监控:CPU、内存、磁盘IO、网络应用服务器监控:线程池、连接池、请求队列数据库监控:慢查询、锁竞争、缓存命中率前端监控:页面加载时间、资源下载速度网络监控:延迟、丢包率、带宽使用率常见瓶颈分析:资源饱和度分析:CPU瓶颈:高CPU使用率,线程争用内存瓶颈:频繁GC,内存泄漏I/O瓶颈:高磁盘或网络I/O等待应用层分析:使用APM工具(如NewRelic、Dynatrace)跟踪事务分析慢方法和热点代码检查缓存效率和算法复杂度数据库分析:查看执行计划,优化索引分析连接池和事务管理检查数据库设计和SQL查询瓶颈定位工具:JVisualVM/JMC:Java应用性能分析Arthas:阿里开源的Java诊断工具Prometheus+Grafana:监控和可视化Wireshark:网络流量分析DBeaver:数据库性能分析性能测试不仅是为了验证系统是否满足性能需求,更是为了在早期发现和解决性能问题。通过系统化的性能测试,开发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容量限制,为容量规划和架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第六章:自动化测试简介自动化测试的优势与挑战自动化测试优势:提高效率:减少重复手工工作,节省时间增加测试覆盖率:在有限时间内执行更多测试提高准确性:消除人为错误,结果一致支持持续集成:实现快速反馈,加速交付降低回归测试成本:自动化重复执行提高测试可靠性:标准化测试流程节省长期成本:前期投入,长期收益自动化测试挑战:初始投入高:需要时间、技能和工具维护成本:UI变化、业务流程变更需要更新脚本技术门槛:需要编程和自动化工具知识自动化范围选择:不是所有测试都适合自动化测试环境管理:需要稳定、独立的环境测试数据管理:维护测试数据的一致性误报管理:处理由环境问题导致的错误失败常用自动化测试工具Web应用测试工具:Selenium:跨浏览器Web应用测试框架支持多种编程语言(Java、Python、C#等)WebDriverAPI实现浏览器自动化Cypress:现代JavaScript端到端测试工具在应用内部运行,无WebDriver依赖实时重载,开发者友好Playwright:微软开发的端到端测试框架支持多种浏览器引擎强大的自动等待机制桌面应用测试工具:TestStack.White:.NET平台的UI自动化框架Winium:Windows应用Selenium实现SikuliX:基于图像识别的自动化工具移动应用测试工具:Appium:跨平台移动应用测试框架Espresso:Android原生UI测试框架XCTest:iOS原生测试框架API测试工具:Postman:API开发和测试平台RestAssured:JavaRESTAPI测试库SoapUI:Web服务测试工具自动化测试脚本设计原则关键原则:模块化设计:将测试脚本分解为可重用组件数据驱动:分离测试数据和测试逻辑关键字驱动:使用高级操作抽象测试步骤页面对象模式:封装UI元素和交互稳健性设计:处理异常和同步问题可维护性优先:清晰的结构和文档自动化测试实战演示Web自动化测试流程以下是使用SeleniumWebDriver实现的Web应用登录测试示例(Python语言):fromseleniumimportwebdriverfrommon.byimportByfromselenium.webdriver.support.uiimportWebDriverWaitfromselenium.webdriver.supportimportexpected_conditionsasECimportunittestclassLoginPageTest(unittest.TestCase):defsetUp(self):#设置WebDriver和浏览器self.driver=webdriver.Chrome()self.driver.maximize_window()self.driver.get("/login")deftest_valid_login(self):#创建显式等待对象wait=WebDriverWait(self.driver,10)#等待用户名输入框可用并输入username_field=wait.until(EC.element_to_be_clickable((By.ID,"username")))username_field.clear()username_field.send_keys("testuser")#输入密码password_field=self.driver.find_element(By.ID,"password")password_field.clear()password_field.send_keys("password123")#点击登录按钮login_button=self.driver.find_element(By.ID,"login-btn")login_button.click()#等待并验证登录成功welcome_element=wait.until(EC.presence_of_element_located((By.CLASS_NAME,"welcome-message")))#断言登录成功self.assertTrue("Welcome"inwelcome_element.text)self.assertEqual(self.driver.current_url,"/dashboard")deftearDown(self):#测试完成后关闭浏览器self.driver.quit()if__name__=="__main__":unittest.main()页面对象模式实现:更好的实践是使用页面对象模式(PageObjectPattern)将页面元素和操作封装起来:#login_page.pyclassLoginPage:def__init__(self,driver):self.driver=driverself.username_id="username"self.password_id="password"self.login_button_id="login-btn"defenter_username(self,username):self.driver.find_element(By.ID,self.username_id).send_keys(username)defenter_password(self,password):self.driver.find_element(By.ID,self.password_id).send_keys(password)defclick_login(self):self.driver.find_element(By.ID,self.login_button_id).click()deflogin(self,username,password):self.enter_username(username)self.enter_password(password)self.click_login()桌面应用自动化测试示例使用TestStack.White框架测试Windows桌面应用的C#示例:usingSystem;usingTestStack.White;usingTestStack.White.Factory;usingTestStack.White.UIItems;usingTestStack.White.UIItems.WindowItems;usingTestStack.White.UIItems.ListBoxItems;usingMicrosoft.VisualStudio.TestTools.UnitTesting;namespaceDesktopAppTests{[TestClass]publicclassCalculatorTest{privateApplication_application;privateWindow_mainWindow;[TestInitialize]publicvoidTestInitialize(){//启动被测应用_application=Application.Launch(@"C:\Windows\System32\calc.exe");_mainWindow=_application.GetWindow("计算器",InitializeOption.NoCache);}[TestMethod]publicvoidTestAddition(){//点击数字按钮和加法按钮_mainWindow.Get桌面应用测试的关键点:元素识别通常基于控件ID、名称或自动化ID需要处理原生窗口、对话框和特殊控件等待机制对于异步操作很重要异常处理需要考虑系统对话框和超时自动化测试最佳实践:使用显式等待,避免固定延时实现强大的错误处理和重试机制保持测试环境的一致性和隔离性定期维护和更新测试脚本收集详细的测试执行日志和截图实现测试数据的自动生成和清理第七章:软件测试前沿趋势移动应用测试的特殊性移动应用测试面临独特挑战:设备碎片化:多种屏幕尺寸、操作系统版本和硬件配置网络条件变化:需测试各种网络状态(2G/3G/4G/5G/WiFi/离线)电池消耗:测试应用对电池寿命的影响中断处理:电话、短信、通知等中断的处理触摸手势:滑动、缩放、多点触控等特殊交互传感器集成:GPS、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测试权限管理:验证应用权限请求和处理移动测试策略应综合使用真机测试、模拟器测试和云测试平台,覆盖关键设备和操作系统组合。探索式测试方法介绍探索式测试(ExploratoryTesting)是一种同时进行学习、测试设计和测试执行的方法。核心特点:测试者自由度高:基于个人技能和直觉进行测试无详细预定义脚本:仅有测试章程(charter)作为指导强调批判性思维:不断质疑和挑战系统实时调整策略:根据发现动态调整测试方向会话式测试管理(Session-BasedTestManagement)是一种结构化的探索式测试方法,通过定义测试会话、目标和时间盒来平衡自由度与可管理性。云测试与分布式测试实践云测试利用云计算资源执行测试活动,提供以下优势:按需扩展:根据需要快速扩展测试环境多平台覆盖:访问各种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组合并行测试:同时在多个环境中执行测试成本效益:降低基础设施投资全球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测试应用性能流行的云测试平台:BrowserStack、SauceLabs、AWSDeviceFarm、LambdaTest等。分布式测试通过多机器协作执行大规模测试,适用于性能测试和大型回归测试。AI驱动的智能测试技术人工智能正在革新软件测试领域:自动化测试生成:AI分析应用生成测试用例和脚本视觉验证:使用计算机视觉检测UI问题智能测试优先级排序:基于风险和变更影响优化测试执行缺陷预测:预测代码中可能存在缺陷的区域自愈自动化:自动适应UI变化的测试脚本异常检测:识别性能异常和行为模式AI测试工具示例:Applitools(视觉测试)、Testim(AI自愈自动化)、Mabl(智能测试自动化)、Functionize(无代码AI测试)。实验教学安排白盒测试实验指导与案例实验目标:理解并应用代码覆盖率测试技术学习使用单元测试框架掌握测试驱动开发(TDD)方法实验内容:JUnit基础实验环境配置与测试框架介绍编写基本单元测试用例使用断言验证结果代码覆盖率分析实验使用JaCoCo工具分析覆盖率识别代码覆盖盲点改进测试用例提高覆盖率测试替身实验使用Mockito创建模拟对象模拟外部依赖行为验证与依赖的交互示例代码:publicclassCalculator{publicintadd(inta,intb){returna+b;}publicintdivide(inta,intb){if(b==0){thrownewArithmeticException("除数不能为零");}returna/b;}}黑盒测试实验设计与执行实验目标:掌握黑盒测试设计技术学习测试用例编写与执行体验Web应用功能测试实验内容:等价类划分与边界值分析实验分析需求文档确定输入域划分等价类并确定边界值设计测试用例并评审决策表测试实验分析业务规则中的条件和动作构建决策表从决策表导出测试用例Web应用功能测试实验使用SeleniumWebDriver自动化测试编写页面对象类实现数据驱动测试测试用例模板:测试用例ID:TC-001测试标题:有效用户登录前置条件:用户已注册测试步骤:1.输入有效用户名2.输入有效密码3.点击登录按钮预期结果:登录成功,跳转到主页实际结果:测试状态:机试说明与成绩评定标准机试安排:时间:3小时形式:上机实操+书面报告工具:Eclipse/IntelliJIDEA、JUnit、Selenium等内容:单元测试编写、测试用例设计、自动化测试脚本开发成绩评定标准:评分项权重评分标准平时实验30%实验完成质量、实验报告期中测试20%基础理论、测试设计方法期末机试40%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课堂表现10%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机试评分细则:代码质量(25%):可读性、结构、命名规范测试覆盖率(20%):功能覆盖、代码覆盖测试用例设计(25%):全面性、有效性、边界条件自动化实现(20%):脚本稳定性、可维护性文档质量(10%):报告完整性、清晰度实验报告撰写规范报告格式与命名规则文档格式要求:文件格式:PDF或Word文档(.docx)字体:宋体,正文12磅,标题14-16磅行距:1.5倍行距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页码:右下角连续编号命名规则:学号_姓名_实验序号_实验名称.pdf示例:2023001_张三_实验1_单元测试.pdf报告结构:封面:包含课程名称、实验名称、学生信息、日期目录:自动生成,包括页码实验目的:简要描述实验目标和学习要点实验环境:软硬件配置、工具版本等实验内容: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与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总结:实验心得和改进建议参考资料:引用的文献和资源附录:源代码、测试数据等提交流程与注意事项提交流程:报告提交:通过课程网站的实验提交系统上传截止日期为实验课后一周内文件大小不超过10MB代码提交:创建GitHub/GitLab私有仓库将源代码上传至仓库在报告中提供仓库访问链接和权限确认提交:提交后系统会发送确认邮件检查邮件确认提交成功注意事项:原创性:报告必须是原创作品,禁止抄袭截图质量:截图清晰可辨,并标注关键点代码格式:使用代码高亮和适当的缩进测试数据:提供足够的测试数据和结果延期提交:无特殊原因延期将扣分格式检查:提交前检查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备份:保留报告和代码的备份常见问题解答:Q:报告页数有限制吗?A:没有严格限制,但建议在10-20页之间Q:可以使用自己的测试项目吗?A:可以,但需事先获得教师批准Q:小组实验如何提交?A:每人独立提交,并注明合作者高质量的实验报告不仅是展示实验结果的文档,更是对实验过程的系统总结和思考。一份优秀的实验报告应当能够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同时展示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分析能力。测试团队角色与职责软件测试工程师初级测试工程师:执行测试用例并记录结果报告发现的缺陷参与测试设计评审学习测试技术和工具高级测试工程师:设计测试策略和测试计划创建复杂测试用例分析测试结果和质量指标指导初级测试人员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测试专家:性能、安全等专项测试测试流程优化测试标准制定复杂问题分析与解决开发人员与测试协作开发人员测试职责:编写单元测试进行代码审查修复测试发现的缺陷协助测试人员理解功能实现有效协作模式:结对测试: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结对工作三人组:开发、测试、产品经理协作测试驱动开发:先写测试,再实现功能持续集成:频繁集成代码并自动化测试协作挑战与解决方案:挑战:目标冲突(开发速度vs质量)解决:建立共同质量目标,强调长期效益挑战:沟通障碍解决:定期联合会议,共享工作空间项目经理与质量保证项目经理职责:制定项目质量目标分配测试资源和时间监控测试进度和风险协调测试与开发活动在质量与进度间平衡质量保证(QA)职责:建立质量保证流程和标准审查项目文档和交付物监督测试活动的执行进行过程改进和度量提供质量报告和建议测试管理者职责:测试团队建设和管理测试策略和方法的制定测试工具和基础设施规划测试过程优化测试结果分析和报告软件测试生命周期(STLC)1需求分析与测试计划需求分析活动:学习产品需求和业务逻辑确定可测试性和测试范围识别测试类型和优先级收集测试基础数据测试计划活动:定义测试策略和方法确定测试环境需求制定测试进度表和里程碑规划测试资源和人员识别测试风险和缓解措施输出成果:需求跟踪矩阵(RTM)测试计划文档测试估算和资源分配2测试用例设计与评审测试用例设计活动:创建测试场景和测试用例应用测试设计技术(等价类、边界值等)设计测试数据确定测试用例优先级建立需求与测试用例的双向可追溯性测试用例评审活动:组织测试用例评审会议检查测试用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验证测试覆盖率收集评审反馈并更新测试用例输出成果:测试用例文档测试数据测试脚本(自动化测试)更新后的需求跟踪矩阵3测试执行与缺陷管理测试环境准备:设置测试环境和工具安装被测软件准备测试数据和配置执行环境验证测试测试执行活动:按计划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比较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报告发现的缺陷执行回归测试缺陷管理活动:记录缺陷详细信息分析缺陷严重性和优先级跟踪缺陷生命周期验证缺陷修复缺陷趋势分析4测试总结与持续改进测试总结活动:评估测试完成标准整理测试度量数据分析测试覆盖率评估产品质量状态准备测试总结报告测试交付物归档:归档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归档测试数据和环境配置归档测试结果和缺陷报告更新测试资产库持续改进活动:测试过程回顾会议识别改进机会记录经验教训制定流程改进计划更新测试最佳实践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与测试的结合瀑布模型中的测试阶段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顺序的开发方法,各阶段依次进行:测试在各阶段的角色:需求阶段:评审需求的可测试性初步测试规划设计阶段:评审设计文档开始测试用例设计编码阶段:代码评审单元测试准备测试环境测试阶段: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维护阶段:回归测试变更验证瀑布模型的测试特点:测试活动集中在开发后期测试计划和用例一次性完成较长的缺陷反馈周期需求变更影响大V模型测试策略V模型是瀑布模型的扩展,强调测试活动与对应的开发活动并行规划:V模型左侧(开发活动)与右侧(测试活动)的对应关系:需求分析

验收测试:验证系统满足业务需求系统设计

系统测试:验证系统架构和整体功能架构设计

集成测试:验证模块间接口和交互模块设计

单元测试:验证各个模块的功能V模型的测试特点:测试规划从项目早期开始每个开发阶段都有对应的测试活动测试设计与开发同步进行清晰的责任分配和验证标准仍然是顺序模型,灵活性有限敏捷开发中的持续测试敏捷开发采用迭代增量方式,测试活动贯穿整个开发过程:敏捷测试实践:测试驱动开发(TDD):先写测试,再实现功能行为驱动开发(BDD):基于用户行为的测试验收测试驱动开发(ATDD):从用户故事到验收标准持续集成/持续测试:代码提交后自动测试探索式测试:灵活的测试方法,适应变化敏捷测试四象限:Q1(技术/团队支持):单元测试、组件测试Q2(业务/团队支持):功能测试、故事测试、原型Q3(业务/产品批评):探索式测试、场景测试、可用性测试Q4(技术/产品批评):性能、负载、安全测试敏捷测试特点:测试与开发并行,没有独立的测试阶段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