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考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考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考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考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拘泥(ní)镌刻(juān)忍俊不禁(jīn)B.狡黠(xiá)称职(chèn)戛然而止(jiá)C.绯闻(fěi)稽首(qǐ)强聒不舍(guō)D.追溯(sù)莅临(wèi)吹毛求疵(cī)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他在辩论赛中夸夸其谈,逻辑严密,最终赢得“最佳辩手”称号。B.为了完成项目,团队成员夙兴夜寐,经过一周努力终于大功告成。C.春节庙会上,游客们摩肩接踵,各种传统小吃的香味锐不可当。D.面对老师的批评,他漫不经心地点头,心里却不以为然。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B.能否坚持每天运动一小时,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C.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科技实力。D.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让传统纸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节气不仅是自然时序的标记,更蕴含着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②比如“春分”平分昼夜,提醒人们调整作息;“谷雨”预示雨生百谷,指导农时。③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产物,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④从饮食习俗到养生之道,从诗词歌赋到民间谚语,节气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⑤它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将一年划分为24个特定节令,反映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A.③⑤①④②B.⑤③①②④C.③⑤④②①D.⑤①③②④5.名著阅读。(4分)《水浒传》中,“拳打镇关西”是经典情节之一。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鲁智深这一行为体现的人物性格,并说说这一情节在全书的作用。6.古诗文默写。(8分)(1)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3)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行路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6)《论语·学而》中,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7.综合性学习。(4分)学校开展“传统节气与现代生活”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为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对仗工整,体现节气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2分)(2)活动中需要展示“节气与饮食”的相关内容,请从“清明”“冬至”中任选一个节气,介绍其传统饮食及寓意。(2分)二、阅读理解(共4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奶奶的糖罐①童年的记忆里,最温暖的色彩是奶奶的糖罐。那是一只粗陶罐子,深褐色的底色上画着几枝淡粉色的桃花,边缘有些磕损,却被奶奶用细布仔细包着,放在八仙桌的最里侧。②我总爱搬个小竹凳坐在桌前,盯着糖罐发呆。奶奶看穿我的心思,笑着说:“小馋猫,等写完作业再吃。”于是我趴在凉席上,一笔一画地写算术题,耳朵却竖着听奶奶的动静。等她掀开糖罐的布帘,“咔嚓”拧开木盖子时,我立刻扔下铅笔冲过去——那“咔嚓”声,比任何闹钟都灵。③糖罐里的糖总是变着花样。春天有橘子软糖,甜中带点酸,像刚抽芽的柳枝;夏天是薄荷硬糖,含在嘴里凉丝丝的,能驱散蝉鸣的燥热;秋天有桂花糖,金黄的糖粒裹着桂香,咬开是蜂蜜的甜润;冬天则是姜糖,辛辣中带着暖意,像奶奶围在我脖子上的红围巾。④有一年冬天,我得了重感冒,吃什么都没滋味。奶奶蹲在灶前熬了半宿姜糖,火光照得她的白发发亮。第二天,糖罐里多了一堆圆滚滚的姜糖球,表面还沾着细小的糖霜。我含着一颗,辛辣的姜味冲得鼻子发酸,可眼泪还没掉下来,甜就从舌尖漫开了。奶奶坐在我身边,用手摸着我的额头说:“甜过苦,病就走啦。”⑤后来我上了初中,住校后回家的次数少了。每次推开家门,第一个扑进怀里的总是糖罐——奶奶会提前把我爱吃的糖塞满罐子:草莓软糖、牛奶糖、巧克力豆……有次我翻糖罐时,发现底下压着张纸条,是奶奶歪歪扭扭的字:“小孙女,糖别吃太多,牙会疼。”我鼻子一酸,把纸条小心夹在课本里。⑥去年深秋,奶奶走了。整理遗物时,我在她的枕头下发现一个小布包,里面是我从小到大掉的乳牙,还有一张泛黄的照片——是我五岁时,踮着脚扒着八仙桌,伸手够糖罐的样子。糖罐被我带回了家,现在放在我的书桌上。偶尔打开盖子,里面是空的,可凑近些闻,仿佛还能闻到橘子糖的甜、桂花糖的香,还有奶奶掌心的温度。⑦如今我常常想,糖罐里装的哪里是糖?是奶奶的爱,是岁月里最浓的甜。那些糖也许会化在嘴里,但有些甜,会化在心里,永远不会消失。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与奶奶的糖罐之间的主要事件。(4分)9.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4分)“春天有橘子软糖,甜中带点酸,像刚抽芽的柳枝;夏天是薄荷硬糖,含在嘴里凉丝丝的,能驱散蝉鸣的燥热;秋天有桂花糖,金黄的糖粒裹着桂香,咬开是蜂蜜的甜润;冬天则是姜糖,辛辣中带着暖意,像奶奶围在我脖子上的红围巾。”10.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⑥段中“糖罐被我带回了家,现在放在我的书桌上”这句话的作用。(4分)11.文章以“奶奶的糖罐”为题,有什么深层含义?(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AI作文批改系统:智能时代的写作助手①近年来,AI作文批改系统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这类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学生作文的用词、语法、结构等进行分析,生成评分和修改建议。它究竟是“写作神器”还是“教学隐患”?让我们一探究竟。②AI批改的核心是“大数据+算法”。系统首先建立包含海量优秀范文、病句案例的数据库,然后通过算法提取“好词好句”“逻辑结构”“情感倾向”等特征。当学生提交作文时,系统会快速扫描文本,对比数据库中的特征,自动标注错别字、语法错误,分析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并给出提升建议。例如,某中学使用的“智能写作助手”,能在10秒内生成包含“词汇丰富度”“句子复杂度”“主题明确性”等12项指标的分析报告。③与人工批改相比,AI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是效率高。一位语文老师每天要批改50篇作文,每篇平均耗时15分钟,需约12小时;而AI系统可同时处理上千篇作文,几分钟内完成批改。其次是数据化反馈。AI能统计全班学生的高频错误(如“的地得”误用率、开头结尾模式化比例),帮助老师精准定位教学难点。此外,AI还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建议:针对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系统会推荐词语替换练习;针对优秀生,会建议尝试复杂句式或新颖立意。④但AI批改也存在局限性。写作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表达。AI虽能识别“高兴”“悲伤”等显性情感词,却难以理解“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妈妈的白发上”这类含蓄的情感传递。曾有学生写《我的爷爷》,文中提到“爷爷总把舍不得吃的糖藏在枕头下”,AI系统因无法识别“藏糖”背后的亲情,仅标注了“细节描写不够具体”,忽略了情感内核。此外,AI的算法基于现有数据库,可能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如果系统过度强调“好词好句”的数量,学生可能为了得分堆砌辞藻,反而丢失真实表达。⑤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人机协同”。老师可利用AI快速筛选出共性问题,课堂上重点讲解;对于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创意构思,则需人工批改,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例如,杭州某中学采用“AI初评+教师精批”模式:AI生成基础评分和修改建议后,教师针对“情感是否真挚”“立意是否新颖”等维度二次批改,并附上鼓励性评语。这种模式既提升了效率,又保留了写作教学的温度。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是要取代教师,而是为教育提供更有力的工具。AI作文批改系统的价值,在于让老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真情上——毕竟,最好的作文,永远来自真实的体验和真诚的心灵。1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主要功能有哪些?(4分)1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4.结合第④段内容,分析AI作文批改系统的局限性。(4分)15.文中提到“人机协同”的批改模式,结合实际,谈谈这种模式对写作教学的意义。(2分)(三)古诗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完成16-20题。【甲】《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3)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__(4)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17.翻译下列句子。(4分)(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18.【甲】文中,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用原文回答。(2分)19.【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但侧重点不同。请分别概括。(4分)20.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2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三、写作(50分)21.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总有一些“甜”藏在时光里:可能是一块糖的滋味,一次鼓励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或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这些“甜”或许当时未曾察觉,多年后回忆,却愈发清晰、温暖。请以“藏在时光里的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B(A项“拘泥”应读“nì”;C项“绯闻”应读“fēi”;D项“莅临”应读“lì”)2.B(A项“夸夸其谈”含贬义,与语境不符;C项“锐不可当”形容气势不可阻挡,不能形容香味;D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与“漫不经心”矛盾)3.C(A项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B项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D项缺主语,删去“随着”或“让”)4.A(③总起介绍二十四节气,⑤具体说明其划分依据,①强调文化内涵,④举例说明影响,②用“比如”具体展开)5.示例:鲁智深得知金氏父女被镇关西欺负后,先安排他们离开,再到肉铺故意刁难镇关西,最后三拳将其打死。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情节作用:引出鲁达出家为僧的后续故事,展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推动全书情节发展。6.(1)海日生残夜(2)隔江犹唱后庭花(3)会挽雕弓如满月(4)醉翁之意不在酒(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1)示例:节气传承千年智慧,生活绽放四季芬芳(2)示例:清明——传统饮食是青团。用艾草汁与糯米粉揉制,包裹豆沙或芝麻馅,色泽青绿,象征万物生长、清净明洁。二、阅读理解(一)现代文阅读Ⅰ8.①童年时,“我”为吃糖认真写作业,奶奶变着花样装糖;②冬天“我”生病,奶奶熬夜熬姜糖;③初中住校后,奶奶提前为“我”塞满糖并留纸条;④奶奶去世后,“我”保留糖罐,回忆奶奶的爱。9.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将四季的糖与季节特点结合,“像刚抽芽的柳枝”“像奶奶围在我脖子上的红围巾”等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季节糖的特点,排比句式增强语势,表达了“我”对奶奶糖罐的喜爱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10.结构上:承接上文奶奶去世的情节,引出下文对糖罐的回忆;内容上:糖罐从奶奶的八仙桌到“我”的书桌,象征奶奶的爱延续到“我”的生活中,表达“我”对奶奶的思念。11.表层含义是装着各种糖果的粗陶罐子;深层含义是奶奶对“我”的关爱,是童年温暖的记忆,是岁月中永不消失的亲情之甜。(二)现代文阅读Ⅱ12.说明对象:AI作文批改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