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长在教研组长会议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破三惑、抓三基、强三力各位教研组长、同仁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话教研发展,既是对过往工作的复盘总结,更是对未来方向的谋篇布局。在座各位作为学科教学的"领头雁"、教研活动的"操盘手"、青年教师的"引路人",肩负着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大家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奉献精神,在课程改革的深水区勇毅探索,在教学创新的无人区大胆尝试,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也锻造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校长,我始终坚信:一所学校的教研水平,决定着其教育品质的高度;而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则决定着教研工作的深度。今天,我想围绕"破三惑、抓三基、强三力"三个维度,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当好新时代教研领航人,让教研工作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发动机"和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一、破三惑:在直面矛盾中扫清障碍当前教研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新旧观念的碰撞、传统模式的束缚、现实条件的制约,让不少组长陷入困惑。唯有正视问题、找准症结,才能拨云见日、行稳致远。(一)破"价值认知之惑":走出"事务主义"泥潭部分组长将工作等同于"收发通知、安排活动、整理材料"的事务性劳动,陷入"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的困境。这本质上是对教研组长角色定位的认知偏差。我们必须明确:教研组长首先是"专业引领者",要成为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其次是"团队设计师",要构建教师成长的"生态系统";最终是"教育思想者",要探索教学改革的"前沿阵地"。语文组李老师的经历颇具启示:她担任组长之初,也曾因应付各类检查焦头烂额。后来通过建立"三个一"工作法——每天深度研读1篇教育文献,每周组织1次主题研讨,每月带领团队打磨1节精品课,不仅使教研组获评市级优秀教研组,自己也成长为省级学科带头人。这印证了一个道理:把时间花在专业引领上,才能实现从"事务型组长"到"专家型组长"的跨越。(二)破"团队驱动之惑":破解"单打独斗"困局不少组长反映"布置工作靠吼、推进任务靠催",团队凝聚力不强、战斗力不足。这背后是激励机制和协作文化的双重缺失。要打造"一呼百应"的教研团队,需把握三个关键:一是"靶向赋能"精准施策。针对不同教师需求提供差异化支持:为青年教师配"成长导师",解决"不会教"的问题;为中年教师搭"展示平台",破解"不愿动"的难题;为资深教师设"研究课题",激发"不想退"的热情。数学组建立的"教师发展需求图谱",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专业短板,开展"菜单式"培训,使团队整体教学能力提升35%。二是"成果共享"激发动力。推行"教研成果积分制",将集体备课、课题研究、公开课等成果量化为积分,与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直接挂钩。英语组创新"成果银行"机制,教师可将个人成果折算为"积分",兑换外出培训、专著出版等资源支持,去年全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升60%。三是"文化浸润"凝聚合力。通过"三共"文化建设——共研教学难题、共担攻坚任务、共享成长喜悦,营造"家文化"氛围。物理组开展的"每周叙事"活动,教师轮流分享教学故事,在情感共鸣中增进理解,使原本涣散的团队蜕变为市级优秀教研组。(三)破"效能提升之惑":摆脱"形式主义"桎梏"教研活动轰轰烈烈开场、平平淡淡收场"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让教研真正"研有所获、研以致用",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历史组聚焦"大单元教学"这一核心课题,将其拆解为"目标设计、情境创设、评价实施"三个子主题,每个月深耕一个专题,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磨+效果评估"的闭环研究,形成的《大单元教学操作指南》被全区推广。从"单向输出"到"多维互动"。化学组创新"圆桌教研"模式:将会议室改为圆形布局,取消主发言席,采用"头脑风暴+观点碰撞+实践验证"的流程,使原本沉闷的研讨变成思想交锋的盛宴。去年该组开展的"实验创新研讨会",产出12项教学改进方案,其中3项获市级创新成果奖。从"纸上谈兵"到"落地生根"。建立"教研成果转化双通道":一方面将研讨成果汇编成《教学实用手册》,另一方面组织"成果转化课",由骨干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实践。生物组开发的"模型教学法",通过20节转化课的打磨,使学生实验题得分率提升22个百分点。二、抓三基:在固本培元中夯实根基教研工作要行稳致远,必须抓住根本、夯实基础。当前要重点抓好"课堂、团队、成果"三大基石,构建教研工作的"四梁八柱"。(一)抓实课堂根基:让每节课都成为教研的"试验田"课堂是教研的"源头活水",离开课堂的教研就是"空中楼阁"。要构建"三维联动"的课堂改进机制:一是"数据驱动"精准诊断。建立"课堂大数据中心",通过智慧校园平台采集学生预习、互动、作业等过程性数据,形成"学情画像"。语文组利用"阅读能力雷达图",精准定位学生在"概括、分析、评价"等维度的短板,使阅读教学针对性提升50%。二是"课例研究"深度研磨。推行"一课三备三上三评"模式:个人初备形成"雏形课",集体研备打磨"改进课",跨组联备生成"精品课"。数学组围绕"几何证明教学"开展系列课例研究,形成的"分析法五步教学法",使学生推理能力达标率提升28%。三是"模式创新"提质增效。探索"三动课堂"教学模式——问题驱动激兴趣、活动推动促参与、评价拉动强效果。英语组打造的"情境互动课堂",通过"角色扮演、实景模拟、项目探究"等活动,使学生课堂参与度从65%提高到92%。(二)建强团队基石:让每个教师都成为教研的"参与者"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力量,要构建"金字塔式"团队发展体系:塔基——筑牢青年教师"成长线"。实施"青蓝工程2.0":为每位新教师配备"双导师",教学导师负责常规指导,教研导师带领参与课题研究;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备课反思、听评课记录等成长轨迹;每学期开展"新秀杯"赛课,促进快速成长。近三年,学校青年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87人次。塔身——激活中年教师"发展线"。设立"骨干教师工作坊",要求中年教师每学期至少主持1项校级课题、开发1门校本课程、指导2名青年教师;实施"名师培育计划",通过"理论研修+实践创新+成果提炼"的培养路径,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物理组张老师通过工作坊平台,带领团队开发的《STEM课程资源包》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塔尖——引领资深教师"贡献线"。发挥老教师经验优势,设立"教学顾问团",参与学校课程规划、教学督导等工作;开展"经验传承工程",组织老教师编写《教学智慧集锦》《课堂管理艺术》等专著;举办"名师讲堂",每学期至少开展4场专题讲座,促进经验共享。(三)激活成果基因:让每项研究都成为质量的"助推器"教研成果不能"锁在抽屉里",要推动其向教学实践转化。重点构建"三化"机制:成果可视化呈现。将抽象的教研成果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教学工具包",如课件模板、评价量表、活动设计方案等。语文组开发的"作文批改三维量表",通过"内容、结构、语言"三个维度12项指标,使作文批改效率提升40%,被全区20所学校采用。成果课程化实施。将优秀教研成果开发为校本课程,实现成果的系统化应用。历史组基于"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开发的《地方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课程,带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达标率提升25%。成果品牌化推广。对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通过"成果发布会""专题研讨会""跨校结对"等形式扩大影响。去年学校举办的"教研成果博览会",吸引周边12所学校前来取经,5项成果被纳入区域教研资源库。三、强三力:在赋能成长中领航方向教研组长作为团队"领航人",必须锤炼过硬本领,重点提升"政策解码力、团队引领力、创新突破力"三种核心能力。(一)强政策解码力:做教育方针的"翻译官"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改革浪潮,教研组长要当好"政策宣传员"和"实践引导员"。关键要做到"三化":政策解读"本土化"。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如将"核心素养"分解为"学科关键能力清单",将"跨学科学习"细化为"学科融合点图谱"。语文组将新课标要求转化为"阅读素养发展阶梯",通过"基础阅读—理解阅读—批判阅读—创造阅读"四级目标设计,使核心素养落地有了明确路径。实践指导"具象化"。开发"政策落地工具包",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施指南。数学组编写的《新课标实施操作手册》,将"学业质量水平"细化为"课堂观察量表",使教师能精准把握教学要求。效果评估"数据化"。建立"政策实施监测指标体系",通过学生成绩、教师反馈、课堂观察等数据,评估政策落地效果。英语组建立的"新课标实施效果雷达图",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个维度进行监测,及时调整实施策略。(二)强团队引领力:做专业成长的"赋能者"优秀的教研组长要成为"领跑者"而非"独跑者",通过"三带"实现团队共同成长:带头研究真问题。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痛点难点,带领团队开展专题研究。化学组组长针对"实验教学低效"问题,带领团队开展"微型实验创新研究",开发出28套微型实验装置,使实验教学时间减少30%,效果提升50%。带领攻克硬骨头。在课程改革、课题研究等攻坚任务中冲锋在前。生物组在推进"项目式学习"时,组长率先在实验班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全组推广,使这项改革平稳落地,学生探究能力显著提升。带动形成好生态。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教研文化,鼓励不同观点碰撞。政治组推行的"观点争鸣会",围绕教学热点问题组织正反方辩论,使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三)强创新突破力:做改革发展的"开拓者"新时代教研工作不能墨守成规,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重点突破三个维度:理念创新"破瓶颈"。跳出"就教学论教学"的思维定势,树立"大教研"观念。德育组将"家校社协同育人"纳入教研范畴,开发的"家长成长学院"项目,使家校共育满意度提升至98%。方法创新"提效能"。运用信息技术赋能教研,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地理组利用"虚拟教研室"平台,与省内外5所学校开展跨区域联合教研,使教师专业视野显著拓宽。机制创新"激活力"。改革教研评价机制,从"做了什么"向"做成什么"转变。推行"教研成果转化认证制",对能提升教学质量的成果给予专项奖励。体育组创新的"阳光体育课程研发机制",通过成果转化认证,获得专项经费支持,开发出12项特色体育活动。各位组长,教研工作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学校将始终做大家的坚强后盾:在经费保障上"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修订审计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咨询技巧与方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电子商务专业人员职业资格《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赛车测验考试题及答案
- 英才入石面试题及答案解析(2025版)
- 2020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结构化问答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软件工程师职称考试《软件开发与测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诊断卷(含答案)阶段闯关四上年级(小学)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
- 混铁炉工常识知识考核试卷含答案
- 汽轮机辅机值班员安全知识宣贯水平考核试卷含答案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配合护理课件
- 颞下颌关节疾病的生物力学分析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 课件 7-2 了解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拆解与相关政策(制作中)
- 健身器材采购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烯湾科城(广州)新材料有限公司扩产增效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学前心理学》课件-任务四 掌握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 关于推动党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 间歇性跛行的鉴别诊疗培训课件
- 盟史简介12.10.18课件
- 中医外科学课件章第十三章泌尿男性疾病
- GB/T 8491-2009高硅耐蚀铸铁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