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专题试卷及答案_第1页
中考模拟专题试卷及答案_第2页
中考模拟专题试卷及答案_第3页
中考模拟专题试卷及答案_第4页
中考模拟专题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模拟专题试卷(语文·专题一: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古诗文默写(20分)1.直接默写(10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1)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6)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9)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10)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情境默写(10分,每题2分)(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衬托主人品德高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山西村》中蕴含“困境中蕴含希望”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贾生》中讽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己亥杂诗(其五)》中诗人以落花自喻,表达奉献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30分)(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1-4题(15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见往事耳()(4)即更刮目相待()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3.文中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3分)4.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二)阅读《卖油翁》(节选),完成1-4题(15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公亦以此自矜()(2)睨之久而不去()(3)但微颔之()(4)徐以杓酌油沥之()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无他,但手熟尔。

(2)康肃笑而遣之。3.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技术的态度是怎样的?(3分)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三、古诗鉴赏(20分)(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完成1-3题(10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诗人登上幽州台,产生了怎样的联想?(2分)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3.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4分)(二)阅读《望岳》,完成1-3题(10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诗中“钟”“割”两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字赏析。(3分)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3.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泰山的高大雄伟的?(4分)四、专题训练(30分)1.古诗文名句积累(10分)(1)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连续两句表达爱国之情的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连续两句体现哲理的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2.古诗文对比阅读(10分)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的片段,回答问题。

【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乙】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4分)

(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6分)3.古诗文情境运用(10分)假如你的朋友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要放弃,你可以用《孙权劝学》中的哪句话来鼓励他?请写出这句话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古诗文默写(20分)1.直接默写(10分,每空1分)(1)会当凌绝顶(2)落红不是无情物(3)烟笼寒水月笼沙(4)此夜曲中闻折柳(5)政入万山围子里(6)山重水复疑无路(7)朔气传金柝(8)濯清涟而不妖(9)造化钟神秀(10)独怆然而涕下2.情境默写(10分,每题2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二、文言文阅读(30分)(一)《孙权劝学》(15分)

1.(4分,每空1分)(1)当道,当权(2)推托(3)了解(4)另,另外2.(4分,每句2分,意对即可)(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3.(3分)先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再现身说法(“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自身经历说服吕蒙。4.(4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启示: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学习能提升个人能力;只要肯努力,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二)《卖油翁》(15分)

1.(4分,每空1分)(1)自夸(2)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3)点头(4)慢慢地2.(4分,每句2分,意对即可)(1)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2)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3.(3分)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技术只是微微点头,认为“无他,但手熟尔”,表现出一种平静、淡定的态度。4.(4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道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做人要谦虚,不可骄傲自满。三、古诗鉴赏(20分)(一)《登幽州台歌》(10分)

1.(2分)联想: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和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2.(4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意境:营造了空旷、孤独、悲凉的意境。

情感: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孤独寂寞、悲愤无奈的情感。3.(4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语言特点: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直抒胸臆,不加雕饰。(二)《望岳》(10分)

1.(3分,任选一字赏析)示例一:“钟”是聚集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都聚集于泰山,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示例二:“割”是分割之意,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体现出泰山的雄伟高大。2.(3分,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3.(4分,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一是通过“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地理特点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通过“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大;三是通过“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细望之景,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诗人睁大眼睛极力远望归鸟入山,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四、专题训练(30分)1.古诗文名句积累(10分,每题2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1)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或“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

(2)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

(3)示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2.古诗文对比阅读(10分)(1)(4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

【甲】文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乙】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君子情操。(2)(6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

①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借“陋室”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借“莲”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②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甲】文通过“陋室”与“鸿儒”“素琴”“金经”等对比,突出陋室不陋;【乙】文通过“莲”与“牡丹”“菊”的对比,突出莲的高洁;

③都语言简洁,意味深长,通过对事物的描写,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追求。3.古诗文情境运用(10分,每点5分,意对即可)可以用“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或“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来鼓励他。

理由:“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告诉朋友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能放弃,因为学习是必要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则告诉朋友,只要努力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