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库:古汉语语法与词汇辨析解析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选择:汇聚)B.常年累月,终于成就大业。(选择:积累)C.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选择:香气缭绕)D.道路虽远,行则将至。(选择:到达)2.“之”字在古汉语中用法多样,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欲之南海。(选择:去往)B.妇人之言,不可听也。(选择:的)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它,指流逝的时光)D.茶之香,令人陶醉。(选择:的)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选择:因为)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选择:用来)C.乃以六百金买其田。(选择:用)D.以德报怨,何如?(选择:用)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选择:宽广,开朗)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选择:传递)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流逝)D.道路虽远,行则将至。(选择:到达)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选择:同“悦”,愉快)B.鸡鸣狗吠,相闻于四境。(选择:狗)C.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选择:香气缭绕)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它,指流逝的时光)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君子而怀仁,小人而怀刑。(选择:表并列)B.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择:表转折)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选择:表顺承)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选择:表修饰)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选择:香气缭绕)B.道路虽远,行则将至。(选择:到达)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选择:宽广,开朗)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选择:传递)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真无马邪?(选择:难道)B.其皆出于此乎?(选择:大概)C.其皆出于此乎?(选择:他们)D.其真无马邪?(选择:它)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选择:同“悦”,愉快)B.鸡鸣狗吠,相闻于四境。(选择:狗)C.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选择:香气缭绕)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流逝)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于”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欲之南海。(选择:去往)B.妇人之言,不可听也。(选择:的)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它,指流逝的时光)D.茶之香,令人陶醉。(选择:的)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选择:汇聚)B.常年累月,终于成就大业。(选择:积累)C.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选择:香气缭绕)D.道路虽远,行则将至。(选择:到达)12.“之”字在古汉语中用法多样,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欲之南海。(选择:去往)B.妇人之言,不可听也。(选择:的)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它,指流逝的时光)D.茶之香,令人陶醉。(选择:的)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选择:因为)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选择:用来)C.乃以六百金买其田。(选择:用)D.以德报怨,何如?(选择:用)1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选择:宽广,开朗)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选择:传递)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流逝)D.道路虽远,行则将至。(选择:到达)1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选择:同“悦”,愉快)B.鸡鸣狗吠,相闻于四境。(选择:狗)C.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选择:香气缭绕)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它,指流逝的时光)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君子而怀仁,小人而怀刑。(选择:表并列)B.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择:表转折)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选择:表顺承)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选择:表修饰)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选择:香气缭绕)B.道路虽远,行则将至。(选择:到达)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选择:宽广,开朗)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选择:传递)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真无马邪?(选择:难道)B.其皆出于此乎?(选择:大概)C.其皆出于此乎?(选择:他们)D.其真无马邪?(选择:它)1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选择:同“悦”,愉快)B.鸡鸣狗吠,相闻于四境。(选择:狗)C.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选择:香气缭绕)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流逝)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于”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欲之南海。(选择:去往)B.妇人之言,不可听也。(选择:的)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它,指流逝的时光)D.茶之香,令人陶醉。(选择: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选择:宽广,开朗)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选择:传递)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流逝)D.道路虽远,行则将至。(选择:到达)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选择:同“悦”,愉快)B.鸡鸣狗吠,相闻于四境。(选择:狗)C.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选择:香气缭绕)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它,指流逝的时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君子而怀仁,小人而怀刑。(选择:表并列)B.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择:表转折)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选择:表顺承)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选择:表修饰)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选择:香气缭绕)B.道路虽远,行则将至。(选择:到达)C.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选择:宽广,开朗)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选择:传递)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真无马邪?(选择:难道)B.其皆出于此乎?(选择:大概)C.其皆出于此乎?(选择:他们)D.其真无马邪?(选择:它)6.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选择:同“悦”,愉快)B.鸡鸣狗吠,相闻于四境。(选择:狗)C.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选择:香气缭绕)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流逝)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于”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欲之南海。(选择:去往)B.妇人之言,不可听也。(选择:的)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它,指流逝的时光)D.茶之香,令人陶醉。(选择:的)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选择:汇聚)B.常年累月,终于成就大业。(选择:积累)C.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选择:香气缭绕)D.道路虽远,行则将至。(选择:到达)9.“之”字在古汉语中用法多样,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欲之南海。(选择:去往)B.妇人之言,不可听也。(选择:的)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择:它,指流逝的时光)D.茶之香,令人陶醉。(选择:的)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选择:因为)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选择:用来)C.乃以六百金买其田。(选择:用)D.以德报怨,何如?(选择:用)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把答案写在题中的横线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师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茶香袅袅,______,令人心旷神怡。答案:令人4.道路虽远,______。答案:行则将至5.君子坦荡荡,______。答案:小人长戚戚6.常年累月,______,终于成就大业。答案:积累7.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______。答案:深8.吾欲之南海,必先______。答案:登高9.逝者如斯夫,______。答案:不舍昼夜10.师者,所以传道______,解惑也。答案:受业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根据题目要求作答。)1.简述“之”字在古汉语中的几种主要用法。答案:①代词,指代人或事物;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动词,去、往;④助词,的。2.解释“而”字在古汉语中的几种主要用法。答案:①表并列关系;②表转折关系;③表递进关系;④表修饰关系。3.说明“其”字在古汉语中的几种主要用法。答案:①代词,他、她、它;②代词,他们的;③副词,难道;④副词,大概。4.分析“于”字在古汉语中的几种主要用法。答案:①表地点;②表时间;③表对象;④表比较。5.谈谈“以”字在古汉语中的几种主要用法。答案:①表原因;②表目的;③表工具;④表方式。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文中“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意境?答案:表达了茶香四溢,令人心情舒畅,心境开阔的意境。2.文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一句说明了什么?答案:说明了君子之间的交往虽然平淡,但真挚长久;小人之间的交往虽然甜蜜,但短暂虚伪。3.文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句揭示了什么?答案:揭示了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常忧虑悲伤的品格差异。4.文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学习态度?答案:表达了学习并时常温习,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态度。5.文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体现了君子的什么品质?答案:体现了君子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恼怒,体现了君子宽广的胸怀和自省的品格。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道路虽远,行则将至”中的“将至”意为“将要到达”,并非“到达”本身,这里的“将至”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即将实现的过程,而“到达”则是一个静态的结果。其他选项均解释准确。2.A解析:“吾欲之南海”中的“之”是动词,意为“去往、到”,表示动作的方向和目标。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助词或代词。3.A解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中的“以”是连词,意为“因为”。其他三项中的“以”都是介词。4.C解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的“流逝”意为“时间像流水一样不断逝去”,与其他三项意义相同。其他选项意义不同。5.B解析:“鸡鸣狗吠,相闻于四境”中的“狗”是名词,指狗的叫声。其他选项中的词语意义相同。6.B解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的“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意为“但是”。其他三项中的“而”表示并列或修饰关系。7.A解析:“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中的“香气缭绕”准确解释了“袅袅”的意思,指香气慢慢飘散的样子。其他选项解释不准确。8.C解析:“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是代词,意为“他们”。其他三项中的“其”意义不同。9.A解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同‘悦’,愉快”准确解释了“说”的意思,与“悦”同义。其他选项意义不同。10.B解析:“妇人之言,不可听也”中的“的”是助词,用于名词前,表示所属关系。其他三项中的“于”意义不同。11.D解析:“道路虽远,行则将至”中的“到达”意为“到达目的地”,并非“行则将至”所表达的即将到达的意思。其他选项解释准确。12.A解析:“吾欲之南海”中的“之”是动词,意为“去往、到”。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助词或代词。13.A解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中的“因为”准确解释了“以”的意思。其他选项意义不同。14.C解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的“流逝”意为“时间像流水一样不断逝去”,与其他三项意义相同。其他选项意义不同。15.B解析:“鸡鸣狗吠,相闻于四境”中的“狗”是名词,指狗的叫声。其他选项中的词语意义相同。16.D解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表修饰”不准确,“而”在这里表示修饰关系,修饰“学而时习之”。其他三项中的“而”用法不同。17.A解析:“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中的“香气缭绕”准确解释了“袅袅”的意思,指香气慢慢飘散的样子。其他选项解释不准确。18.C解析:“其皆出于此乎”中的“他们”是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人。其他三项中的“其”意义不同。19.A解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同‘悦’,愉快”准确解释了“说”的意思,与“悦”同义。其他选项意义不同。20.B解析:“妇人之言,不可听也”中的“的”是助词,用于名词前,表示所属关系。其他三项中的“于”意义不同。二、多项选择题1.A、C解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宽广,开朗”和“流逝”意义相同,都是形容一种状态或过程。其他选项意义不同。2.B、D解析:“鸡鸣狗吠,相闻于四境”中的“狗”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的“流逝”意义不同。其他选项意义相同。3.A、C解析:“君子而怀仁,小人而怀刑”中的“表并列”和“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的“表顺承”意义相同,都是表示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他选项意义不同。4.A、D解析:“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中的“香气缭绕”和“道路虽远,行则将至”中的“到达”意义相同,都是形容一种状态或结果。其他选项意义不同。5.A、D解析:“其真无马邪”中的“难道”和“其真无马邪”中的“它”意义相同,都是表示疑问或反问。其他选项意义不同。6.A、C解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同‘悦’,愉快”和“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中的“香气缭绕”意义相同,都是形容一种状态或过程。其他选项意义不同。7.A、C解析:“吾欲之南海”中的“去往”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的“它,指流逝的时光”意义相同,都是表示动作或时间。其他选项意义不同。8.A、D解析:“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的“汇聚”和“道路虽远,行则将至”中的“到达”意义不同。其他选项意义相同。9.A、D解析:“吾欲之南海”中的“去往”和“茶之香,令人陶醉”中的“的”意义相同,都是表示动作或所属关系。其他选项意义不同。10.A、D解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中的“因为”和“以德报怨,何如”中的“用”意义相同,都是表示原因或方式。其他选项意义不同。三、填空题1.师解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师”意为老师,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意为君子广博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3.令人解析:“茶香袅袅,令人心旷神怡”中的“令人”意为使人,表示引起某种感受或状态。4.行则将至解析:“道路虽远,行则将至”中的“行则将至”意为只要行动,就能到达,强调行动的重要性。5.小人长戚戚解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小人长戚戚”意为小人常常忧愁悲伤,与君子心胸宽广形成对比。6.积累解析:“常年累月,积累,终于成就大业”中的“积累”意为逐渐聚集,表示长期努力的结果。7.深解析:“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的“深”意为深邃,表示河海的深度,比喻能容纳更多的东西。8.登高解析:“吾欲之南海,必先登高”中的“登高”意为升高,比喻先提升自己,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9.不舍昼夜解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的“不舍昼夜”意为不分白天黑夜,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10.受业解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受业”意为传授学业,是老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四、简答题1.“之”字在古汉语中的几种主要用法:①代词,指代人或事物;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动词,去、往;④助词,的。解析:“之”字在古汉语中用法多样,可以作为代词使用,指代人或事物,例如“吾欲之南海”中的“之”就是指“南海”;可以作为助词使用,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就是指“学而时习这件事”;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表示去、往的意思,例如“吾欲之南海”中的“之”就是指“去往南海”;还可以作为助词使用,表示所属关系,例如“茶之香”中的“之”就是指“茶的香”。2.“而”字在古汉语中的几种主要用法:①表并列关系;②表转折关系;③表递进关系;④表修饰关系。解析:“而”字在古汉语中用法多样,可以作为连词使用,表示并列关系,例如“君子而怀仁,小人而怀刑”中的“而”就是表示“君子怀仁”和“小人怀刑”并列;可以作为连词使用,表示转折关系,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的“而”就是表示“舜发于畎亩之中”和“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转折;可以作为连词使用,表示递进关系,例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就是表示“君子博学”和“日参省乎己”递进;还可以作为连词使用,表示修饰关系,例如“学而时习之”中的“而”就是表示“学”和“时习”修饰关系。3.“其”字在古汉语中的几种主要用法:①代词,他、她、它;②代词,他们的;③副词,难道;④副词,大概。解析:“其”字在古汉语中用法多样,可以作为代词使用,指代人或事物,例如“其真无马邪”中的“其”就是指“他”;可以作为代词使用,指代他们的,例如“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就是指“他们的”;可以作为副词使用,表示难道,例如“其真无马邪”中的“其”就是表示“难道他真的没有马吗”;还可以作为副词使用,表示大概,例如“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就是表示“他们大概都出于此”。4.“于”字在古汉语中的几种主要用法:①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班组长安全培训试卷及答案:员工安全意识培养考核
- 服务流程执行承诺书7篇范文
- 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报告格式
- 财务管理费用核算及报销标准流程
- 生日派对祝福词表达
- 2025年低空经济行业报告:公众认知度提升与社会接受度策略研究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绿色制造工艺环保政策对企业的启示报告
- 具身智能+城市交通管理智能调度系统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关中平原城市群低空经济「制造-应用」一体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分析报告
- 低空经济核心部件国产化2025年产业发展趋势与预测报告
- 2025江苏省数据集团第二批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青海黄南州泽库县财政局招聘编制外辅助人员15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代办相关资质合同范本
- 真菌毒素代谢途径-洞察与解读
- 2025-2030基因治疗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公路养护管理年度总结报告
-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2025年法规解读与风险管理可行性分析报告
- 装修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儿童胃管及肠管置管专家共识(2025)解读
- 《老年泌尿系统功能减退综合管理专家共识(2025)》解读
- 员工辞职申请表格模板及填写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