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点复习-走近细胞_第1页
高考生物考点复习-走近细胞_第2页
高考生物考点复习-走近细胞_第3页
高考生物考点复习-走近细胞_第4页
高考生物考点复习-走近细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考点精讲-走近细胞

细胞学说

1.建立过程:细胞学说:肉眼观察一显微观察一理论归纳一不断修订

肉眼观察

器官水平组织水平

维萨里比夏胡克和列文虎克施莱登和施旺魏尔肖马尔比基耐格尔

尸体解剖21种木栓组织活细胞提出未用细新细胞的产生

工3""胞描述原来是分裂的

细胞学说结果(未上升

内I容到理论)

新细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胞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由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细

发育而来,并由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裂

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的整体的生鱼起作用

2.细胞学说的意义:

①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②生物学的研究由器官-组织进入细胞水平

③促进解剖学、生理学、胚胎学等多学科的融通和统一

④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的生物进化理论埋下了

伏笔。

【特别提醒】

1.细胞学说中3个“未涉及”:

A.未涉及原核细胞;B.未涉及病毒;C.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

2.关于细胞学说的错误说法

A.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细胞学说只能体现细胞的统一性

考点归纳:

例1.(高考题重组)下列关于“生物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揭示了所有生物结构的统一性

B.细胞器种类、数量的不同体现了真核细胞功能的差异性

C.生物体的差异性表现在组成不同个体的元素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DNA、RNA、蛋白质

E.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F.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答案:B„解析:A.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B.细胞器种类、数量的不同体

现了真核细胞功能的差异性oC.生物体的差异性表现在组成不同个体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和

含量差异很大。D.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统一性体现在都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核糖体。

E.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可能是原核细胞,也可能是病毒。F.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细胞可能

是原核细胞,如篮细菌。

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

病毒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胆中才能生活

生物单细胞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生物活动胞

多细胞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

生物

原复杂的生命活动

因,

kJ

动植物的生

,命活动基础生长发育:细胞增殖与分化

遗传变异1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结构层次概念举例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心肌细胞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基本结构心肌组织

③器官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心脏

④系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循环系统

⑤个体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熊猫

该区域内同种熊猫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的所有个体

该区域内熊猫和其他所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有生物的种群

熊猫生活的生态系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统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生态系统相互关联构成的统一整体物圈

(1)高等动物: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系统一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2)高等植物: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3)单细胞生物:细胞一个体一种群一群落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4)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特别提醒】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关系:简而言之,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次层层相依,又各

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解题方法:上面这句话非常重要,它是对生物学每个知识点的一句概括,研究问题就研究

这三方面的知识,组成T结构T功能,碰见你不会或陌生的问题,就在题当中去分析这三个

问题。)

考点归纳:

例2.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①核酸②肌细胞③呼吸道上皮④病毒⑤皮肤⑥野猪⑦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

野猪

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⑨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⑩一个池塘中所有生物.

A.①④②③⑤⑥⑦⑨⑩⑧B.②③⑤⑥⑦⑩⑧

C.⑧⑩⑨⑥⑤③②D.⑧⑩⑦⑥⑤③②

【答案】B

解析:一个大西瓜【器官】、血液【组织】、骨骼肌【器官】、叶绿体【X】、胃黏膜【组

织】

三.研究方法: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能。

【教材拾遗】

1.源于必修1P3“思考•讨论”:施莱登和施旺在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的基础上,

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且这一结论是可信(填“可信”

或“不可信”)的。

2.孟德尔在总结遗传规律时,是否用到了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一类事物的一个个具体事实中总结出这类事物共性的逻辑思维方法。孟德尔在进

行豌豆杂交实验时,研究了7对相对性状各自的遗传结果,发现了F2中显性性状个体与隐

性性状个体的数量比约为3:1,由此总结出了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这个过程中就运用了归

纳法。

考点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知识梳理:

1.原核细胞

(1)细菌

「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

细胞膜

,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核糖体

叶绿素和藻蓝素,

.质粒:小型环状DNA蓝细菌-细胞质一

1•抄I核:裸露的大型环状DNA,可以进制合作

核糖体用

无染色体

1特殊结构:鞭毛、英膜等

•L拟核:裸露的大型环状DNA,无染色体

【特别提醒】

1.原核生物的4点辨析

⑴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其细

胞质和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⑵原生生物不是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是指低等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

形虫等。

(3)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虽无细胞核,但属于

真核细胞。

(4)名称中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细菌,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毛霉等)是真核生物,但

“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

2.蓝细菌

(1)除蓝细菌(色球蓝细菌、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发菜)以外的带“藻”的生物,都是

真核生物。

⑵蓝细菌无叶绿体,含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

篮藻也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⑶淡水富营养化T蓝细菌爆发T水华现象;海水富营养化T藻类爆发T赤潮现象

观察到所有类型的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

鱼类等其他生物死亡

【教材拾遗】

1.原核细胞有核糖体,但无内质网、高尔基体,因此不存在蛋白质在他们上面的加工、运输

过程。

2.原核无核膜,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边转录边翻译)。

3.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P12“科学前沿”:人体生殖道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

单细胞生物。与细菌的细胞结构的区别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4.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举例(概念图)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不

同点(多样性)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大小较小较大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支原体无细胞壁)(青霉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

细胞壁

素和溶菌酶可破坏肽聚糖)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拟核,无核膜和核仁有核膜和核仁

DNA存拟核,大型环状;细胞核中:和相关蛋白质形成染色体(质);

在形式质粒,小型环状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环状)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不同点(多样性)

转录在细胞核内,

转录和翻译在细胞质中,同时进行

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

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细胞分裂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本质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核基因遵循,

是否遵循遗传规律不遵循

质基因不遵循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相同点(统一性)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共有的结构或物质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RNA

考点归纳:

例3(2018全国I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一蛋白质复合物的形

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DNA一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一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解析: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存在,在DNA复制和转录时。

例4.(2021•山东威海模拟)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为DNA,原核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为RNA

D.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在染色体上,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在拟核中

答案:A.解析:B.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

C.真核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为DNA,原核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为DNA

D.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在染色体上,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在拟核中或质粒上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1.细胞的多样性表现及两个原因:

细细胞的形态、大小、种类、结构等各不同

胞「表现_

多占住,由构成细胞的蛋1'1质分子结构不同

直接原因1-----------------------------------------------

性不同个体的细胞中含有的@见不同;

一原因一根本原因

同一个体不同类型细胞的形成是

底因选择性与达的结果

环境角度细胞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自然

(进化角度)

选择等原因造成的细胞的统一性

2.

①不同细胞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②所有细胞的都具有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遗传物质均为DNA)

③体现了所有细胞都来自共同的祖先

(3)细胞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相统一的“七个”实例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包括骆驼的成熟的红细胞)

①无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PT问题探讨

②不分裂,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化。P-⑵

③无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P-⑼含有酶,但不合成酶。ATP]

④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ATP来自无氧呼吸,与氧气无关。P―4(右图)|

⑤血红蛋白(含Fe")含量丰富,P-2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P选一

⑥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提取细胞膜的理想材料。P-T2

⑦细胞寿命很短,说明核质相互依存。P-56L

⑧功能是运输氧气,但不消耗氧气。P-28,94

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

分子,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

为连续的两层。P-2

⑩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协助扩散P66

明老的红细胞的特点中,就不存在“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

加深”这个特点。P-124

⑫赚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红细胞结构的形态改变。P-

32;P二81

切具有生物膜系统。P-52

学生批注:

①R提取鸡的红细胞膜中的脂质放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

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X)HP一42

②I可以用鸡的红细胞作为“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材料.(Y)H

③1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YP一115

④“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中有涉及:血细胞计数板。P选择性必修二11

考点归纳

例5.(2022•天津三中高三质检)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生物膜但不一定含磷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在核糖体

答案:C.解析:A.都具有生物膜但一定含磷脂。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一定是在核糖体

考点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知识梳理:

1.显微镜的结构图

.一目镜

(用眼观察的镜头)

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

(使物像清晰)粗曜集寡旋

»(安装物镜)

(使物像更清晰)m焦嶙旄

1物健(接近物体的镜头)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

(握镜的部位)通光孔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压片夹(固定标本)

反光微(使光线经过通

(支持镜柱以镜桂«s光孔反射上来)

2.显微镜的以上的部件)(稳定镜身)

①显微镁

国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了180度。如:P^_d_

回放大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不是指面积或体积的放大。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

成反比,即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范围望必,看到的标本范围越小。

②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工物镜放大倍数

③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无螺纹)

④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镜头距标本的距离)越近,视野越小。

(有螺纹)

⑤换上高倍镜后,只能使用应准焦螺旋调焦。

⑥使视野变亮的方法除换用丛光圈_外,还可以将反光镜由里面镜换为亶面镜。

3.操作步骤

取镜:从镜箱中取出,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或:置于试验台自己的左胸前。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到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

力动反光镜使

光线经通光孔,进入镜筒,使视野明亮。

调焦:将玻片标本置于载物台上,先在注视下降下镜筒,然后用眼注视目镜,并转动

粗」隹焦螺旋

I缓慢升起镜筒,至看到物象时,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并调节,准焦螺旋

使物像清航

W并找好最佳观察点移至视野中央。

换用高倍镜: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

观察与调焦:若换上高倍镜后物象清晰,可直接观察,若不清晰,则用细准焦螺旋

调焦。若型野

变暗,可用较大且圈_或调节反光镜是视野变亮。

复原:使用完毕后,将显微镜恢复原装。

4.基本技术要求

①镜检观察方法:姿势要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W眼便于绘图或记录,两眼必

须同时睁开,以减小疲劳。

②选择光源:对光时应避免直射光源,因直射光源影响物象的清晰,并刺激眼睛。

团凡是检测染色标本时,光线应较强;检查未染色标本时,光线不宜较强,可通过扩

大或缩小光圈、旋转反光镜调节光线。

团观察透明标本时,一般视野要暗,以增大明暗反差。观察透光不佳的标本时,视野要

凫。

5.视野中细胞数目的计算

①若视野中的细胞呈单行,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10X10看见8个------>10X40将看见2个

②若视野中的细胞均匀分布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10X10看见64个-------10X40将看见4个

6.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方法:气泡有粗而黑的边缘,形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里面往往一片空

白,用镶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而细胞则不会变形,且具有一定的形

态结构。

7.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或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8.低倍镜的视野大,可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

倍数大。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太暗,可移动遮光器换用大光圈,也可换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9.高倍镜和低倍镜的比较

物像大小看到细胞数目视野亮度视野范围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高倍镜大少喑小近

低倍镜小多亮大远

10.教材中使用显微镜的实验

①叶绿体的功能(必修一,P100)

②细胞中脂肪的检测(必修一,P18)

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必修一,P50)

④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必修一,P64)

⑤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必修一,P116)

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必修二,P24)

⑦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异(必修二,P89)

⑧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选择性必修二,P11)

11.显微镜类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显微镜类的实验在命题时通常有以下角度】

①考察对实验材料的处理

材料选取: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及观察目标选择选择实

验材料。如观察叶绿体的形态需选择含叶绿体较多的材

料,而不是选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2

染色材料:I、有的材料观察目标明显,不需要染色,Wra期用时紫色洋葱鳞

片叶表皮细胞的液泡。

II、有的材料需要经过染色才能观察清楚,如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要用

稀碘液染色。

材料状态:I、有的观察材料要始终保持活细胞状态,如观察草履虫的运动。

II、有的材料只有将细胞杀死固定才能观察清楚,如观察植物

细胞的有丝分裂。

②考察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

方法实验材料特点实验名称

压片法比较松散的材料。如根尖、花药等,实验中要压碎,以使细胞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散,便于观察

装片法微小生物(如草履虫、衣藻)或大型生物的部分细胞(如口腔①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

上皮细胞、叶表皮细胞),直接观察流动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切片法相对较大、较硬的材料,如花生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

涂片法液体材料观察人血细胞涂片

③考察显微镜的正确操作

命题长考:反光镜、高倍镜的使用、物像的移动、异物的判断、视野明暗与物像清晰度的

调节、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计算等。

④临时装片制作

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盖六染七吸

(临时装片的制作根据不同的实验和不同的实验的材料的处理不同)

ffl

取口腔上皮Mlt和乐蕙A&*迪XJUtJ;的方法

考点归纳:

例1.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

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②,同时提升镜筒①②③④⑤⑥

C.若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甲图中的组合应是②④⑤中

D.从图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一转动转换器一调节光圈一

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D.解析: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

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C.若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甲图中的组合应

是②③⑤

例2.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薛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更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

答案:B.解析:A.因为葬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不可以直接使用高倍

物镜观察

B.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更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

例3.(2022汕头高二期中)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的原因是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

到所要观察的目标.

B、在从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如因太暗而影响观察时应开大光圈和反光镜

由平面换成凹面。

C、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个植物细胞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结构因太小看不清,此时应换

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

D、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用低倍镜观察的效果比用高倍镜观察要好,原因是洋

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比较大,用低倍镜观察放大倍数适中

答案:C.解析:C.移到视野中央

例4.(2011年上海高考T14)右图为测量保卫细胞长度的局部视野,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要测量该细胞的长度,需旋转目镜

B.物镜从10换为40,图示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变小

C.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不同

D.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会造成测量误差

答案:C.解析:C.在不同放大倍数下,图示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相同

二.电子显微镜

光镜仅能观察到表面微细结构(显微结构),

电镜可获取晶体结构、微细组织、化学组成、电子分布情况等(亚显微结构)

考点四病毒

知识梳理:

1.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生物:病毒

结构分类.

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2.病毒

(1)细胞结构:非细胞生物。(病毒的物质组成主要为核酸和蛋白质)、(因

此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消费者。(只有寄生在活细胞才能生活、繁殖)

(3)遗传物质:DNA或RNA。(当DNA和RNA同时存在于细胞中时,DNA是遗传物质,

RNA是辅助DNA完成遗传效应:只有RNA单独存在时,才是遗传物质。)

注:遗传物质是DNA的病毒有:噬菌体、水痘病毒、天花病毒。

遗传物质是RNA的病毒有:流感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

(4)病毒增值过程:

吸附一«注入核酸一►合成自身物质—(组装—>释放

注意:①用放射性元素标记病毒时,应先用含放射性元素的培养基培养蟠胞再该细胞培

养病毒。

②病毒在增值时,所需要的场所、原料、能量都是宿主细胞提供的,病

毒只提供自身老酸J乍为模板和指导自身的蛋白质的合成。

(5)病毒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6)病毒在中心法则中占有的过程是不同的。

中心法则为:

转录一复

—..—二面;量江蛋白质

就吵A-:逆转录制“R」NA

其中:①烟草花叶病毒的中心法

则为:

RNA—醺一蛋白质

②HIV的中心法则为:

(逆转录生物的典型代表,目前接触到的唯一一个有这种特点的生物,其它病毒看题目信

息),自身携带逆转录酶,侵染时将自身RNA和逆转录酶注入宿主细胞。

X转录翻译gH任

2口DNA»RNA-------►蛋7白质

(7)免疫中的过程。

病毒(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防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

当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体液中的抗体就不能与这些抗原直接发生特异性结合,而由

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因此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既各自发挥其独特

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8)应用:

①经过处理,病毒在免疫调节中可以作为疫苗(抗原)。

②在基因工程中可以作为运载体,例如:」噬菌体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③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以用作诱导的融合剂,如灭活的病毒。(灭活是指用物理和

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抗原结构)

(9)某些病毒会成为致癌因子。

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分子。

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病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

是因为他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它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

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

【特别提醒】

①病毒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但在宿主细胞中能增殖,产生与亲代相

同的子代病毒,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病毒属于生物

②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P二44.【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载体,

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作为载体】(答案:噬菌体)(2017,全国

I)

③RNA分子一般为单链结构,易发生基因突变

④病毒离开细胞,病毒很快死亡。而且不能用配置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往往采用活鸡胚细胞

进行培养。

⑤尝试写出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核酸的实验思路:

先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核甘酸的培养基培养宿主细胞,再用该宿主细胞培养病毒

⑥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到病毒侵染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

引起的干扰。

⑦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作物脱毒(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⑧在《进化》中:病毒对种群的抗药性具有选择作用

©HIV逆转录的DNA会整合到染色体上,并且在侵入宿主细胞时,会替逆转录酶和RNA

同时注入细胞

考点归纳:

例1.(2021八省联考一广东卷)对丙型肝炎病毒(RNA病毒)研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获得

了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病毒直接复制其RNA

B.在琼脂糖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病毒培养,用于研究

C.RNA病毒容易发生突变,疫苗的研发较困难

D.RNA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细胞就死亡

答案:C.解析:离开细胞,无法进行增殖,但能短暂存活,存活时长与病毒种类、外界

调节等因素有关

例2.下图表示用同位素32p、32s和31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DNA和蛋白质,

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和亲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

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应含有的标记元素是()

A.31p、32p、32SB.31p、32p、35s

C.31P、32S、35SD.32P、32$、35s

答案:B.解析:病毒在增值时,所需要的场所、原料、能量都是宿主细胞提供的,

病毒只提供自身核酸作为模板和指导自身的蛋白质的合成。

例3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等途径引起的。下列关于丙型肝炎病毒的叙述

正确的是()

A.该病毒体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该病毒的可遗传变异类型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

D.该病毒的细胞膜中可能存在磷元素

答案:C.解析:A.该病毒体内酶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该病毒的可遗传变异类型

包括基因突变。

C.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D.该病毒的囊膜中可能存在磷元素

例4.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

质的模板.依据中心法则(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①

B.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广、产、

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DNA^=^:RNA③.蛋白质

D.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7^®

答案:B.解析:B.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会进入宿主细胞,胞吞进入。如逆转录

例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

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答案:D.解析: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有体液免疫应答,无细胞免疫应答不能通过

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例6.Rous肉瘤病毒是诱发癌症的一类RNA病毒,如图表示其致病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Rous

肉瘤病毒

子代

+RNA-Rous

肉瘤病毒

A.过程①发生在宿主细胞内,需要宿主细胞提供逆转录酶

B.过程②的目的是形成双链DNA,其中酶A是一种RNA聚合酶

C.Rous肉瘤病毒致癌的过程中,是将病毒的R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DNA上

D.机体主要通过细胞免疫消灭入侵的Rous肉瘤病毒、清除癌变的宿主细胞

答案:D.解析:A.过程①发生在宿主细胞内,需要病毒自身提供逆转录酶

B,过程②的目的是形成双链DNA,其中酶A是一种DNA聚合酶

0.Rous肉瘤病毒致癌的过程中,是将病毒的RNANI逆转录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

DNA上

例7.下列病毒的构成组合中错误的是()

①DNA②RNA③蛋白质④磷脂.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答案:Bo解析:乳多腔病毒含有磷脂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知识梳理:

①新冠病毒的检测

阴性阳性

样品中不含目标抗体.•

(即人抗病毒抗体)XT

丫丫

样品垫结合垫NC膜T线C线吸水垫

1鼠抗人抗体羊抗鼠抗体

层3所力问fM(检测人蛋白蛋白)(检测对照鼠蛋白)

I金标抗原(胶体金+新冠病毒抗原如重组刺突蛋白)

X金标抗体(胶体金+鼠igG)

②检测新冠病毒的核酸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仅含有RNA的病毒,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