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将进酒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2.宁夏•银川二中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
〔唐代〕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量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注:量(tuo)鼓:用量皮制作的鼓。扬子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萧镒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此诗通过大胆诡异的想象力,直抒胸臆表
达对人生苦短的哀叹。
B.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
C.作者写花瓣随风如雨而落,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死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
的美丽。
D.诗歌结尾笔锋突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用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
可悲。
2.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鉴赏此诗与李白《将进酒》的不同之处。
【答案】LA
2.艺术手法方面:意象选择不同;意境营造不同;抒情方式不同。
思想感情方面:李白悲壮,有信心和力量;李贺悲伤,是厌世和压抑。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
A.“直抒胸臆表达对人生苦短的哀叹”错误,此诗借助场面描写(酒宴)、景物描写(桃花)、历史典故(刘伶)
来抒发感情,而非直抒胸臆。
故选Ao
2.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艺术手法方面:意象上,李白的诗,意象为黄河、大海等奇伟的景象,再加上巨大的数额,都显示了盛唐
诗歌的气势魄力。李贺的诗,意象多为珠、玉、花、雨、皓齿、细腰一类偏于细美之物。它的场面热烈,
色彩富丽,但由于结尾四句的反跌,热烈和富丽反而引向空虚和幻灭;
意境及抒情方式上,李白的诗歌,一开始以比兴手法展现的是黄河由天而降,东奔大海的景象,使人震荡
不安,而席间的饮者,不以散尽千金为可惜,不以富贵圣贤为羡,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其间用典抒情,
直抒胸臆,要学曹植宴客,纵情欢虐;要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要卖掉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销尽
万古愁,这种诗境,显得壮浪纵情,气势磅礴。李贺之作倾向于描写,描绘的是一个花天酒地的宴席……
但它的描写所带来的效应不是使人精神越发外向,通向广阔的天地,而是让人更加颓废,外界的景象又以
春天日暮、花落如雨和荒冢古墓为标志,沉重地压在与宴者心上。这样,就造成整个诗境的局促与压抑,
与李白诗境的扩大开张,大异其趣;
思想感情方面:在李白诗中,那雄伟奔放的黄河,象征性地体现着诗人的精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
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充满自信,对自己的高材和价值有充分的估计。诗中无论
是悲秋还是欢乐,是愤郁还是自信,都以强有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绝不纤弱与气馁。它体现了不仅属于李
白个人,同时也是属于盛唐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李贺的诗反映了诗人心理的沉闷窒塞,精神的软弱内倾。诗人以极为新艳的词语,描写了槽滴朱红的美酒,
烹龙硝凤的佳肴的宴饮场面,充分表现了诗人在物欲驱使下心灵的追求,而在兴致似乎是最高最浓的当儿,
诗人心底上的浓厚阴影,暴露出李贺追求“终日酩酊醉”的思想逻辑,这与李白相比,心灵是孱弱和灰暗的。
李贺所追求的是一种麻醉,他有无穷无尽徘徊与生和死之间的忧虑和悲伤,与李白悲中见壮,虽然怀着万
古愁,而仍对未来抱有充分信心是很不相同的。
(2021.湖南.株洲市第八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
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字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
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
对君酌。五花马、千全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进酒,汉乐府旧题。将,请。进酒,饮酒。
B.李白怀才不遇,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登高宴饮,借酒抒情,一泄其寂寞的愁怀,由此产生了《将进酒》
这首古体律诗。
C.诗中所云“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愿醒”等语句,表面看是宣扬及时行乐,实则
展现了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
D.诗人在诗中有对人生失意的激愤和慨叹,有对时光流逝的暗示,但总的基调却是豪迈激昂的,展现了其
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4.请简要赏析李白《将进酒》的抒情手法。
【答案】3.B
4.①直抒胸臆。“钟鼓馔玉不足贵”“古来圣贤皆寂寞”“与尔同销万古愁”直接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郁、
激愤之情,并表达了渴望建立功业的强烈意愿。
②用典。诗人借陈王曹植于丕、取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并化用其《名都篇》诗句传达出深广的忧愤
和对自我的信念。
③借议论抒情。诗人开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从空间和时间上写出人生易老,生命短促、渺小;又以“莫
使,,“空,,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等语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用世
渴望和自信。
④借叙事抒情。四组三字短句叙写酒席上劝酒情境,生逢知己、酒逢对手,诗人的积极乐观跃然纸上。又
转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引出下文对自我的豪迈自信、怀才不遇的激愤与积极用世的渴望的书
写,情感深沉,诗歌节奏富于变化。
【解析】
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古体律诗”是错误的。本诗是一首古体诗,而不是律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
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
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
制。分绝句和律诗。没有“古体律诗”的说法。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手法以及情感的综合把握能力。
本诗有明显的直接抒情,比如“欢”“乐”“寂寞”“欢谑”“愁”等,这些带有情感词的诗句抒发了诗人乐观豪迈、
因怀才不遇而寂寞忧愤、渴望用世的情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从空间上写出了波澜壮阔的景象,从而写出
人生的渺小。“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从时间上悲叹人生的苦
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莫”和“空”都具有否定的意味,用双重否定来代替平铺直叙。“天
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等语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用世渴望和自信。所以本诗又借议论来抒发
作者的情感。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四组三字短句叙写酒席上劝酒的情境,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
诗人的积极乐观跃然纸上。而“请君为我倾耳听”引出了作者当时的心情,“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
醒”“古来圣贤皆寂寞”诗人的情感由狂放转而为愤激,写出了作者的豪迈自信和怀才不已的愤激之情,同时
也表达了诗人对积极用世的渴望。所以作者也借叙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运用典故。“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写到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这里面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并且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陈王”曹植于曹丕、
曹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激起诗人的同情,同时也传达出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
(2021.全国•高二课前预习)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沾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烹羊宰牛耳为乐且,暂且B.与君就一曲歌,唱歌
C.径须沽啾对君酌取,拿取D.与尔同第万古愁销,消除
6.对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
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
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
入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D.《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人
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7.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二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朝如青丝暮成雪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钟鼓馔玉不足贵D.与尔同销万古愁
【答案】5.C
6.D
7.C
【解析】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
C.取,语助词,表示动作的进行。解释错误。
故选C。
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D:“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是诗的主旨”错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
是诗的主旨。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
C.借代,“钟鼓馔玉”代指富贵豪华的生活。其余为夸张。
故选C。
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赏析诗词《将进酒》。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答案】此诗为李白被“赐金放还”八年后所作,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强烈的
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喜怒哀乐之情奔涌迸发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起伏跌宕,变化剧烈,
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
诗篇开头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景象壮阔,气势豪迈。写大河之来,势不可当;
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悲叹人生短促,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出之,呈现出一种对镜自照
手抚两鬓无可奈何的情态。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喻一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一以黄河
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流于纤弱,一声喟叹,惊心动魄。
虽处坎坷,然悲观消沉却非李白本性。五六两句以“人生得意”逆转,由“悲”而“欢”而“乐”,诗人豪情渐起,
到“杯莫停”渐趋狂放。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己:诗人此时郁郁不得志,有的
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就是一个充满无比自信的人生价值宣言么?“千金散
尽还复来”的自信、洒脱、豪壮与狂放,与“烹羊宰牛”的盛筵一起,将李白傲视权贵、金钱、功名的气派淋
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接下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既还原了生活,又
使感情再一次涌向高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
出换美酒,,等诗句,使情感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诗人用古人杯酒,浇自己块垒,蔑视“圣贤”,倾慕且自比“陈
王”,正是这种狂放、激愤、洒脱与豪壮之情,使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壮而能狂,呈现出狂中见豪情
万丈的绝顶气派。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
愁”的含义更显深沉。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赏析的能力。考生应结合作者作诗的时间背景以及人生经历来理解本诗,要求考生平时
注意积累课外有关古诗的知识。解答此题可以从诗歌的语言、人物形象、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
面作答。
整首诗的意思是“你难道没有看见,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
流。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着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
般。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
有用处的,千两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
地喝三百杯。岑夫子,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山珍
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
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
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吧,让我
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吧!”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晓歌的曲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歌”,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这首诗是诗
人当时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作者正值仕途遇挫之际,所以借酒兴诗,来了
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
情。
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鹫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
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李白咏酒的诗歌非常能体现他
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将进酒》即为其代表作。
诗歌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波澜壮阔的现象,必定不是肉眼能够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言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
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构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所没有的。紧接着,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
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苦短,而又不直言,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
何的神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原本就短暂的说得更为短暂,与前两
句把原本壮阔的说得更为壮阔,是“反向”的夸张。开篇“以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以黄河的伟大永
恒显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至极,却又不堕纤弱,可以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
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方法作者经常用,比如“弃我去者,昨
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
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是篇首或篇末偶尔用),又使诗句
感情色彩大增。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己。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
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
门不称情”(《行路难三首•其二》)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
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鼓掌赞叹的好句子。“有用”而且“必”,
非常的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我”是需要大写的。于是,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透露出了深藏
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态度。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
又算得了什么!
“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这足以令所有凡夫俗子
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的豪
举。所以此句是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以得其万分之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
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
百杯”决不罢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岑夫子,
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使我们似乎听到了诗人在
席上频频地劝酒。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至忘了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
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纯粹是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却认为这“不足贵”,并放言“但
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
“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极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三首•其二》)。说
富贵“不足贵”,乃是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说古人“寂寞”,其实也表现出了自己
的“寂寞”,所以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是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
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很多,而为何偏举
“陈王”,这又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都是谢安这些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当中,
"陈王''曹植与酒联系得比较多。这样写便有了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曹丕、
曹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也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满的不平之气。
此诗开始似乎只涉及人生感慨,而不染指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了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
情之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在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说回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了。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
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不惜将名贵宝物“五花
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昂贵的皮衣)用来换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
“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
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诗情至此
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己,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
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
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全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千金”“三百杯”、
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
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止匕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
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裨阖,
力能扛鼎。通篇以七言为主,而又以三、五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
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
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点睛】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
2.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3.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
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
4.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
是丰富复杂的;
5.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
忧国忧民等。
(2020•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难》
唐代李白
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
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
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
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嵋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鹿,碎崖转石
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味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9.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ti)猱(rou)秦塞(se)地崩山摧(cm)
B.天梯石栈(zhan)扪拳历井(sheng)嶙岩(chan)僮绝壁(qi)
C.抚膺(ying)峥峰(zheng)磨牙吮血(yiin)冲波逆折(zh6)
D.飞季(tuan)够崖转石(ping)蒙岩峦(ymg)喧廖(huT)
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国何群弊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碰崖转石万壑雷就: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
C.使人听此期朱颜凋:使……凋谢
D.所守吸匪亲或:倘若
11.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的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表明蜀地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
人烟。
B.《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肠,砾崖转石万壑雷。
C.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
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D.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答案】9.D
10.B
11.D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
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A项,“猱”应读“nAo”,一种动物;“塞”应读上击“,要塞。
B项,“参”应读“shEn”,星名;“蟾”应读“ch&n”,山势高险的样子;“倚”应读“yi”,靠着。
C项,“峥”应读"zheng”,高峻;“吮”,应读“shtin”,吸。
故选D。
10.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
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B项,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冲击的意思。眯崖转石万壑雷: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
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故选B。
1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
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
D项,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嘴,危乎高哉!”审题理解时注意“开篇”“蜀
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等提示信息。
故选D。
【点睛】
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
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
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
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
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
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
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2020•江苏•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①,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②。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2.默写出诗中所缺的句子。
1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4.分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一句蕴含的情感。
15.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
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2.①天生我材必有用②径须沽取对君酌
13.比喻、夸张。
14.该句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之情,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厌恶之情;也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
愤激之情。
15.参考示例一:陈王(曹植)当年设宴于平乐观,只见他须发开张,平乐观里宾客云集,宾主尽情畅饮,
觥筹交错,众人斗酒猜拳,前仰后伏。欢声笑语,盈满厅堂。
参考示例二:酒酣胆张之际,我想起了风流倜傥、才高八斗的陈王(曹植)。他曾在平乐观里大摆酒宴,即
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通通买来,和朋友们尽情地痛饮欢乐。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
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
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材、
径须、沽、酌。
13.本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