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唐四杰骆宾王10首经典之作(释文+简介)~【01】《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简介】《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诗作,是一首咏物诗。此诗展示了一幅白鹅戏水图。开篇连用三个“鹅”字,写出鹅的声响美,表达了对鹅的热爱;接着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全诗将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活灵活现地显示出鹅的形神情态。【02】《送别》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译文】寒夜的敲更声接续着这漫漫长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那般澄澈。离别时难以割舍,拿什么赠送给你呢?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冰一样真心。【简介】《送别》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漫长而寒冷的秋夜,以此营造出离别之际的依依不舍之情。后两句则以“玉壶冰”为喻,展现出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待、毫无保留的真挚情谊。整首诗将离别之情表现得高洁而纯真,与前人作品中常见的悲切哀伤之感大相径庭。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初唐诗歌中较为罕见。【03】《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简介】《于易水送人》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五言绝句。诗中借易水送别燕丹之事,巧妙将怀古与伤今融为一体,前两句点明送别之地,描绘荆轲别燕丹的悲壮场景,后两句在今昔对比间,抒发对历史变迁与人事无常的深沉感慨。全诗巧用典故,借景抒情,在短短二十字中,营造出苍凉悲壮的氛围。此诗构思精巧,语言含蓄,笔调苍凉,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04】《在军登城楼》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译文】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京城。【简介】《在军登城楼》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首句“城上风威冷”与“江中水气寒”对仗工整,既渲染了深秋的肃杀氛围,又暗喻了时局的严峻与军情的紧张。后两句“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则笔锋一转,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全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音韵和谐流畅。【05】《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译文】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简介】《在狱咏蝉》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06】《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译文】边塞外族入侵挑起了战争,豪杰将士夜渡桑乾远赴国难。柳叶被雪亮的箭镞拨开,桃花对映着镶玉的马鞍。天空圆月把弓影投射到地上,大片星斗映在剑的顶端。不要学那过河行刺的荆轲,空唱一曲《易水寒》。【简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乃初唐骆宾王所写的五言律诗。开篇首联,笔力劲健,生动展现出渡河场面,尽显队伍前行的迅猛之势;中间两联更是精彩,诗人匠心独运,将精良武器与沿途景物交织描绘,夜色沉沉,行军急促,寒光闪烁的兵器与苍茫景致相互映衬,凸显行军之急与军备之强;收尾的尾联,以古代侠客荆轲的豪迈风范作比,映照出诗人内心炽热的建功立业渴望。整首诗雄浑壮阔,赴边主题鲜明,无论是画面的色彩运用,还是节奏的音乐美感,都配合精妙,极大地提升了诗歌的感染力,读来令人心潮澎湃。【07】《从军行》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译文】一生都看重这一次出征,意气风发,这种精神振奋的状态充满了整个军队。野外的太阳把戈矛的影子分割开来,天上的,星星与剑上的纹路相映照。拉满弓弦,形状恰似圆月,马蹄践踏着胡地的尘土。不求活着返回边塞之内,只应当战死来报答君主。【简介】《从军行》是唐代骆宾王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表明对此次出征的重视以及出征时意气风发的状态。颔联和颈联描绘了征战的场景,通过“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等画面,展现出边塞征战的艰苦与壮烈。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战士们不求生还,只愿战死沙场报答君主的决心,体现出英勇无畏、忠诚的情怀。全诗通过对征战场景的描写和战士情怀的抒发,塑造了英勇的战士形象。【08】《夕次蒲类津》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译文】在边庭上望不见归处,客居万里心中充满忧愁。山中之路依然向南断续绵延,黄河之源从北面流来。晚风中夹杂着寒气,弯月照耀着边塞的秋景。火灶通向军营的墙壁,报警的烽火飘上瞭望楼。在边疆只要奋力作战,就会像班超一样得到封侯。不要作兰山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让大汉帝国蒙受羞辱。【简介】《夕次蒲类津》是初唐诗人骆宾王戍守边疆期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首联两句写诗人黄昏时分远眺,客居的愁绪油然而生;中间六句转而铺陈边塞风光,诗人的壮志豪情便在这苍茫的边地景致中自然流露;末四句由前面的景物与见闻转入抒情,直抒投身边塞、建立功勋的襟怀。全诗通过对征战生活与边地风光的如实描绘,既展现了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亦流露出深切的思乡之情。其格调悲凉沉郁,对边地风物的刻画尤为鲜明。【09】《咏雪》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译文】龙形的云(或伴随龙的云)与玉叶相似,冉冉升起,其后雪以花片的新鲜形态出现,状如玉符或祥瑞。雪花的影子零乱地散落于朝廷观天台的铜乌风标上,明亮的雪花碰到诸如白马津的水后就融化了。雪花散发出来的反光可以照亮写于白绢上的篆字,当太阳的祥瑞轮形出现时,这就表明雪花的痕迹消失了。幽雅的兰花也难与这雪景媲美,它只能徒然环绕在阳春三月间。【简介】《咏雪》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精巧的笔触描绘冬日飞雪景象,通过“龙云”“鹤雪”等富有神话色彩的意象展现雪的纯净之美。诗中多处化用典故却不显刻意,如“铜乌”测风仪、“玉马”渡津等历史意象的融入,使飘雪场景平添文化意蕴。末联反用《幽兰操》典故,以雪不与幽兰相配的独特构思,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物象的个性化审美。全诗在写景中自然流露对雪景的喜爱,典故的运用与景物描写相得益彰。【10】《晚度天山有怀京邑》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译文】忽然登上了天山,看到眼前的景象,依旧想起京都中那美丽的自然景色。天山上的朵朵白云好像是上林苑中的树叶,白雪好像是护城河中的落花。行军途中感叹军队离京城越来越远,因行军劳苦,坐下来哀怜自已衣带宽松。交河水流向远处,消失在荒远的塞外,弱水流向了沙漠。军旅中愁思不断,仿佛漂浮在水面的树枝,想想还没到任职期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谁会知道我归乡的心思已经断绝了呢,每天夜里听到那衰怨的胡茄声,我禁不住潜然泪下。【简介】《晚度天山有怀京邑》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描绘了诗人晚度天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两联通过描写天山的云、雪,将其与京城的景物相联系,在景色描写中融入对京邑的思念。颔联写行军途中感叹离京城越来越远,身体也因劳累而消瘦。颈联描绘了交河、弱水等边塞景象,进一步渲染边地的荒凉。尾联直抒胸臆,说自己的心仿佛已断绝,每夜听到胡笳声就忍不住哭泣,深刻地表现出思乡的痛苦。这首诗的想象极为瑰丽奇幻,运用典故时不着痕迹,巧妙自然。字里行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身处塞外、远离京都,对那久别的京城所怀有的深切思念。实际上,诗人投身军旅、奔赴边塞,初衷是借此踏入仕途,期望能在朝堂之上施展自身抱负,有所建树、大显身手,绝非甘愿碌碌无为,最终在偏远的边境之地虚度一生。然而,归乡的日期遥遥无期,这使得诗人内心焦急万分,仿佛被烈火炙烤。全诗表达了自己身处边塞、远离京城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归期的期盼和无奈。【骆宾王简介】骆宾王(约640年—约684年),字观光,又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人,中国唐代官员、文学家、诗人。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约在唐高宗显庆(656年-661年)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仕朝中及四川。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夏,贬临海丞。后人因之称其为“骆临海”。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朝野震动。十一月,兵败后被杀,或云投江死,或云落发为僧。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海内,史称“初唐四杰”。其文学作品现存各体诗数10首、赋3篇、文30余篇。骆宾王也擅骈文,《讨武曌檄》是其名作。此文很富于鼓动性和号召力,激昂慷慨又沉郁凝练,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尤为后人所传诵。史载武则天初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曰:“宰相安得失此人!”。人物生平早年岁月骆宾王出身寒门,其名(宾王)和字(观光)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七岁能诗,号称“神童”。相传《咏鹅》就是他七岁时所作。骆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骆宾王:我就是我,我看自己都上火宦海浮沉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655年),骆宾王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受命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贬谪,从军至西域,长期守卫边疆。后入蜀,进入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僚,平定蛮族叛乱的文檄多出于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他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狱中作《在狱咏蝉》。调露元年(679年),骆宾王遇赦被释放。调露二年(680年),骆宾王出任临海县丞,故世称骆临海。《旧唐书》记载,骆宾王在武则天临朝称制之后,以长安主簿的身份被贬谪为临海丞。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中国人认识的第一位诗人骆宾王,为什么会在历史上突然消失讨武失败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中宗。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李勣之孙)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起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嗣圣元年(684年)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结局不明。初唐四杰之一,幼年写诗名动四海,晚年颠覆国家政权,结局却成迷主要影响诗歌创作骆宾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一生著作颇丰,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开辟有唐一代文学的繁荣局面作出了贡献,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来受到人们的赞誉。在初唐四杰中,骆宾王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代表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还有《畴昔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等也都具有时代意义,往往以嵚崎磊落的气息,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明代何景明说初唐四子“音节往往可歌”(《明月篇序》),所指即七言歌行这种诗体。在骆宾王稍后的刘希夷、张若虚,盛唐的李颀、王维、高适,中唐的元稹、白居易,晚唐的郑谷、韦庄,及至清代吴伟业等人的长篇歌行,都是沿着这条线索发展下来的。骆宾王的五言律诗也有不少佳作。例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平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从军行》《紫骝马》并无逊色。骆宾王的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寥寥二十字中,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骆宾王诗歌特点可从文学内容和文学形式两个角度看。从文学内容角度看,骆宾王的咏物诗强调兴寄,抒发自我,强调所咏之物的精神气格,摆脱了齐梁咏物文字游戏式的写作范式。他曾久戍边城,其边塞诗生动描写西域的景象和亲身经历,抒写初唐士人的进取豪情,突破了南朝诗人“缘题设境”式的写法和低沉消极的格调,深刻影响了盛唐诗人的创作。从文学形式上看,骆宾王的歌行体诗歌也具备重大的开拓意义,或通过抒发兴衰之感,或通过抒发为弱女子打抱不平的侠气,改造传统的帝京、艳情题材的写法,呈现出阔大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从齐梁文学走向盛唐文学的发展脉络中,骆宾王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人物。骆宾王一生处于理想与现实、怀才与不遇的矛盾冲突中,造成了他耿介正直的性格和汲汲进取人生态度,他的诗文中贯注着饱满的激情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这是其作品“刚健”“风骨”的精神气格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骈文创作骆宾王的骈文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涵、“顺时而行”的人生观念、高尚正直的人格信仰、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仕途不顺的幽怨之情,呈现出激越昂扬的思想内容与浓郁壮大的艺术风格。骆宾王的骈文铿锵有力,意象大气昂扬、壮大刚健,坦易自然又“音情顿挫”,有着一股催人奋发、激人前进、积极向上的力量,也有着昂扬激越的情感基调。这种情感基调集中体现在其对于大气昂扬的意象运用上。骆宾王笔下的事物总是大气磅礴,无论什么场景,总带着一股昂扬之气。他会根据表达的需要,选取适当的意象,反复渲染,文笔神采飞扬,气势昂扬激越。如《答员半千书》中,为表达士子应当安贫乐道、守身待时,借用“鲲鹏”这一意象,反复渲染,气势壮大。骆宾王的骈文抒情意味浓重,他总是将饱满的情感注入骈文之中,不论是求仕之情还是批判之情,在骆宾王的文中总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抒发情感的同时,文辞恳切,又时刻以自我为中心,用大量的笔墨塑造了一个高尚、正直、才学渊博的自我形象。这直白又淋漓尽致的表达方式既使得骆宾王骈文情感充沛,极富感染力,又使得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骆宾王的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俪叶,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有着明显的不同。《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便是这样的代表作。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骆宾王的书启文感情真挚、精练简省,一反齐梁骈文感情空洞、用典繁缛的弊病,是对庾信文风的充分继承和有益改造。历史评价计有功《唐诗纪事》:世称“王杨卢骆”,杨盈川之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如“张平子之略谈,陆士衡之所记”、“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长统何足知之”,号为“点鬼簿”。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人号为“算博士”。魏庆之《诗人玉屑》:骆宾王为诗,格高指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丁仪《诗学渊源》:(宾王)诗不减齐梁诸人,而古质不及卢升之。近体如《北眺》《夏日》诸作,立意炼辞,实开盛唐之先路。张逊业《骆宾王文集序》:宾王五言律诗,秀丽精绝,不可易及。然《帝京篇》尤一代绝唱也。王世贞《艺苑卮言》:①七言歌行长篇须让卢、骆。怪俗极于《月蚀》,卑冗极于《津阳》,俱不足法也。”②卢、骆、王、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内子安稍近乐府,杨、卢尚宗汉魏,宾王长歌虽极浮靡,亦有微瑕,而缀锦贯珠,滔滔洪远,故是千秋绝艺。胡应麟《诗薮》:①卢、骆五言,骨干有余,风致殊乏。至于排律,时自铮铮。②沈、宋前,排律殊寡,惟骆宾王篇什独盛。佳者:“二庭归望断”、“蓬转俱行役”、“彭山折坂外”、“蜀地开天府”,皆流丽雄浑,独步一时。[7]胡震亨《唐音癸签》:义乌富有才情,兼深组织,正以太整且丰之故,得擅长什之誉,将无风骨有可窥乎!宋育仁《三唐诗品》:其源亦出阴、何,特能清远取神,苍然有骨,虽才非纯雅,面于胜处见优。存诗甚少,特见一斑,缘在初唐,仍称家数。鲁迅《南腔北调集·捣鬼心传》:骆宾王作《讨武曌檄》,那“入宫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几句,恐怕是很费点心机的了,但相传武后看到这里,不过微微一笑。是的,如此而已,又怎么样呢?声罪致讨的明文,那力量往往远不如交头接耳的密语,因为一是分明,一是莫测的。我想假使当时骆宾王站在大众之前,只是攒眉摇头,连称“坏极坏极”,却不说出其所谓坏的实例,恐怕那效力会在文章之上的罢。骆宾王的诗与远方为什么在一场事先张扬的政治秀后失踪了?骆宾王:比高考更重要的,是伴随一生的品质轶事典故才惊女帝据《唐才子传》记载,骆宾王起草《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女皇帝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惊问是谁写的,有人说是骆宾王所写。武则天感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这足见骆宾王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灵隐续诗初唐诗人宋之问曾在一个秋日来到杭州灵隐寺,触景生情,信口吟道:“岭边树色含风冷……”这句诗因为是偶然得之,故后面的句子就卡了壳。宋之问边走边思考,走到大雄宝殿门前,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带着挖苦的味道:“信口吟诗,风光就在嘴边,何苦端着金碗要饭?”宋之问想,当下诗坛,除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外,自己也算鼎鼎有名,如今竟有人不买账。宋之问借着微弱的烛光,发现殿内的蒲团上坐着一位和尚。他大吃一惊,之后脑子便冷静下来:莫非这和尚棋高一着,不然,怎么敢口吐狂言?想到这,宋之问连忙压下火气,和蔼问道:“莫非师父也是诗人?”老和尚笑道:“贫僧虽非诗人,倒也略知一二。”宋之问说道:“晚辈愿听教诲。”和尚说:“我为你续上一句,石上泉声带雨秋,你看如何?”此句平仄、对仗、意境和措辞皆佳,宋之问便知道此人不凡。他见灵隐寺背山依水,树木葱茏,花香四溢,想写一首诗《灵隐寺》留作纪念。然而,只想了开头两句“鹫岭郁岩峣,龙宫锁寂寥”,便思路枯竭。于是,他诉说了自己写诗的苦恼。那和尚听罢,稍作思考,便说:“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顿时,宋之问便灵感一闪,文如泉涌,当夜就一气呵成山水名篇《灵隐寺》。这首山水游记诗写得章法严谨,对仗和谐,字字入画,意境清新,立意高远;其出类拔萃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宋之问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11]翌日,宋之问想留下来,拜老和尚为师,虚心请教。不料他已经不知去向。经打听,方知那和尚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因兵败于灵隐寺削发出家。他写信痛骂武则天,武后看完为何怒斥宰相:何不早重用此人?人际关系据《骆氏宗谱》记载:“骆氏源于炎帝之后姜姓,炎帝生于姜水,因以为姜。至周,(姜)太公望有子名骆谷者,子孙遂以骆为姓……”东汉章帝建初间,骆雍临因得罪权贵窦宪,为免遭横祸,携妻儿由陕之骆谷迁乌伤(今浙江义乌)。义乌骆姓宗族以雍临公为始迁之祖。骆氏族谱骆宾王主要亲属关系姓名介绍祖父骆雪庄隋朝右军长史父亲骆履元字申佑,号梅所,唐青州博昌县令母亲刘氏刘长史之女初唐四杰绵州寻踪主要作品作品综述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宾王文,得数百篇。骆宾王诗,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十卷,今已佚。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明清两朝流行的有四卷本、六卷本和十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排印本。《骆临海集笺注》辑录骆宾王的诗文有:诗一百〇八首,赋二篇,颂一篇,文三十六篇,要比《全唐诗》及其外编所收的骆诗少。《全唐诗》卷七七至七九收骆宾王诗共一百十二题一百三十首,其中有些是别的诗人的作品,误系于骆宾王名下。《全唐诗外编》增补骆宾王诗三首,除《怀京邑》五言六韵短排一首可肯定为骆宾王作品外,其他两首尚有争论。如《灵隐寺》五言七韵短排,《全唐诗》就作宋之问诗,《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骆宾王集》也认为非骆宾王所作。另一首《陇头水》五律,《全唐诗》卷四二作卢照邻诗,但《古今图书集成》作骆宾王诗。传世作品骆宾王主要传世作品咏鹅至分水戍在军登城楼夏日游目聊作春夜韦明府宅宴得春字咏怀望乡夕泛送费六还蜀于紫云观赠道士同崔驸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振兴头雁计划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 低温轴承采购合同范本
-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三级)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 关于督查工作的心得体会【四篇】
- 第八章 解析几何2026年高三数学第一轮总复习
- 职测信息处理题目及答案
- 短视频营销推广方案计划
- 2025年趣味益智游戏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山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经典试题及答案
- CN120108096A 基于多模态融合算法的火灾最优逃生路线规划方法及系统 (无锡学院)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诊治专家共识
- 竞选竞选大学心理委员参考课件
- 2024年数控车工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牙体牙髓病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滨州医学院
- 《矿物岩石学》全套教学课件
- 全国职业院校宠物营养学知识竞赛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JTG-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 教学课件 《公共政策概论》谢明
- 《民航基础第一章》课件
- 化学物理与材料科学
- 玉米生长过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