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记叙文阅读
口]内容导航
博考点聚焦:核心考点+高考考点,有的放矢
圉重点速记:知识点和关键点梳理,查漏补缺
难点强化:难点内容标注与讲解,能力提升
■复习提升:真题感知+提升专练,全面突破
►►►考点聚焦<<<
核心考点聚焦
1.内容概括:梳理文章主要情节,用简洁语言归纳“何人做何事及结果”。
2.词句理解:结合语境解释词语,赏析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分析修辞手法和描写方
法的作用。
3.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概括其性格特点和品质。
4.段落作用:分析开头、中间、结尾段落,在结构上(如总领、过渡、总结)和内容
上的作用。
5.主题探究:结合文章内容与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道理或主旨。
6.写作手法:识别对比、伏笔、借景抒情等手法,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
7.阅读感悟: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阅读启示、感悟等。
为中考考点聚焦
文章内容概括2024•湖北•中考真题,要求概括记叙文主要情节
人物形象分析2023•山东•中考真题,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词句赏析2023•江苏•中考真题,赏析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
段落作用2023•浙江•中考真题,分析文中某一段落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线索探究2022•广东•中考真题,找出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2023•湖南•中考真题,分析文章运用的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及其
写作手法分析
效果
标题理解2023.辽宁•中考真题,探究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文意理解与拓展2024•重庆•中考真题,根据文意谈启示或进行相关拓展
抒情议论句理解2023•江西•中考真题,理解文中抒情议论句的内涵和作用
►►►重点速记<<<
知识点分
具体考点考点解析教材示例(四年级)教材示例(五年级)
类
《爬天都峰》:时间是
《将相和》:时间是战国
彳取日,地点是黄山天
时期,地点涉及秦国和
都峰,人物有“我”、
赵国,人物有蔺相如、
明确记叙文爸爸和老爷爷,起因
时间、地廉颇等,起因是秦王想
的基本构成,是“我”看到天都峰
记叙文六点、人物、骗取赵国和氏璧,经过
有助于把握又高又陡心里发怵,
要素起因、经是蔺相如凭借智慧和勇
文章整体内经过是“我”与老爷
过、结果气完璧归赵、在海池会
容和脉络爷相互鼓励、克服困
上维护赵国尊严,结果
难向上爬,结果是
是廉颇蔺相如和好,共
“我们”都爬上了天
同保卫赵国
都峰
《落花生》中“难
根据词语所得”,结合“天色不大
联系上下
在句子及前好”及一家人等待父
词语理解文理解词
后文语境推亲的情境,理解为父
义
测词义亲在这样的天气来很
不容易
试卷第2页,共16页
将词语中的“叮嘱”,“叮”组词
拆字组词
字拆开分别“叮咛”,“嘱”组词
法理解词
组词,再组合“嘱咐”,合起来是再
义
理解三嘱咐之意
结合生活理解“炊烟袅袅”,联
凭借生活经
实际理解系农村做饭时烟囱缓
验理解词语
词义缓升起烟雾的画面
《去年的树》中鸟儿
理解句子《将相和》中蔺相如说
通过上下文“盯着灯火看了一会
含义(联和氏璧“有点儿小毛
句子理解和句子中的儿”,结合前文鸟儿寻
系语境、病”,抓住“小毛病”这
与赏析关键词理解找树朋友的经历,体
抓关键一关键词,体会其机智
深层含义会其对树的深情、对
词)拿回和氏璧
友情的坚守
《观潮》中“浪潮犹
分析比喻、拟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松鼠》中将松鼠赋予
赏析句子人、排比等修头并进”,运用比喻生人的动作,生动展现其
(修辞手辞手法及人动写出浪潮汹涌的特活泼可爱《人物描写一
法、描写物、环境等描点《大青树下的小学》组》中对小嘎子的动作
方法)写方法的作对校园环境的描写,描写,体现其机灵、争
用展现各民族学生团结强好胜的性格
友爱的风貌
开篇点题、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
开头段作《白鹭》开头点明白鹭
段落作用置悬念、渲染豆》开头引发读者对
用特点,奠定赞美基调
气氛五粒豌豆命运的好奇
《赵州桥》中“这座《猎人海力布》中海力
中间段作承上启下、推
桥不但坚固,而且美布听到消息的段落推动
用动情节发展
观”承上启下情节发展
总结全文、点《盘古开天地》结尾
结尾段作《落花生》结尾点明做
明中心、留下总结盘古开天辟地的
用人要做有用的人的中心
想象空间功绩
按《将相和》六要素概
按《爬天都峰》六要
括:战国时期,秦国想
素概括:假日里,
串联记叙文骗取赵国和氏璧,蔺相
文章主要要素串联“我”、爸爸和老爷爷
六要素概括如凭借智慧和勇气完璧
内容概括法克服困难,相互鼓励,
内容归赵并在港池会上维护
成功爬上险峻的天都
赵国尊严,后廉颇蔺相
峰
如和好共同保卫赵国
围绕《爬天都峰》,补
根据题目扩
题目扩展充谁去爬、为什么爬、
展内容进行
法怎样爬、结果如何进
概括
行概括
《松鼠》各段分别写
先概括段落
外形、习性、行为等,
段意归并大意,再综合
综合概括为文章从多
法概括文章内
方面介绍松鼠漂亮、
容
驯良、乖巧的特点
通过外貌、语《司马光》中“光持
人物形象从人物描言、动作等描石击瓮破之”的动作《草船借箭》中诸葛亮
分析写分析写判断人物描写,体现司马光聪的行为体现其足智多谋
性格明机智
根据人物在
从事件分诸葛亮三天内借到十万
事件中的表
析支箭,体现其有胆有识
现分析性格
从他人评借助文中他《王戎不取道旁李》
试卷第4页,共16页
价分析人对人物的中其他孩子的称赞,
看法分析形侧面表现王戎聪慧
象
《走月亮》中比喻描
比喻、拟《珍珠鸟》中拟人展现
掌握各种修绘小水塘景象《海上
人、排比、珍珠鸟信赖“我”的过
修辞手法辞手法的特日出》中排比描绘不
夸张、反程《将相和》中夸张突
点和作用同天气下的日出景
问、设问出和氏璧珍贵
象。
倒叙(暂未列举典型五
了解不同记顺叙如《爬天都峰》年级课文示例)插叙如
顺叙、倒
记叙顺序叙顺序特点按事情发展先后写爬《猎人海力布》中插入
叙、插叙
及作用山过程插叙。海力布得到宝石的内
容,丰富故事内容
人物、事
件、事物、理解线索对《落花生》以花生为线
《大青树下的小学》
时间、空文章结构及索,围绕种花生、收花
线索以学生上学活动为线
间、情感内容连贯的生、尝花生、议花生展
索,展现校园生活
变化等线作用开
索
(>►>难点强化<<<)
考点提问方式答题技巧答题模版示例
1.请用简1.找出记叙模板:本文主要写以四年级课文《爬天都峰》为
内
洁的语言概文六要素(时了[时间、地点],例,主要写了假日里(时间),
容
括文章的主间、地点、人[人物]因为[起在黄山天者B峰(地点),“我”和
概
要内容。2.物、起因、经因],做了[经过],爸爸以及一位老爷爷(人物),
括
本文围绕主过、结果),串最终[结果]。若有因为“我”看到又高又陡的天
人公写了哪联成句。2.对多件事,可表述都峰心生挑战之意(起因),
几件事?3.于多事件文为:文章依次写了相互鼓励、克服困难向上攀登
请梳理文章章,划分段落①ooo;②OOO;(经过),最终成功爬上了天
的故事情层次,分别概OOOO都峰(结果)。
To括后整合。3.
去掉冗余描
写,保留核心
情节。
词语理解:“XX”
本义是[解释],在
文中指[结合语
境解释],体现了
1.以三年级课文《秋天的雨》
[人物情感或事物
1.文中1.词语理解:中“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
特点]。句子赏析-
“XX”一词结合上下文,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
修辞:本句运用
有什么含先解释词语本子”为例,“扇”本义是摇动生
[修辞手法],将
义?2.赏义,再阐述语风取凉的用具,文中形象描绘
[本体]比作[喻
词析文中画线境义。2.句子出银杏叶的形状,体现秋天的
体](或赋予[事
句句子的表达赏析:-判断美好。2.句子“秋天的雨,
物]人的[动作/
理效果。修辞手法、描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
情感]),生动形象
解3.这句话写方法或表现大家,冬天快要来了”运用了
地写出了[具体
运用了什么手法。-分析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天的雨
内容],表达了[情
修辞手法?手法对内容、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
感]。句子赏析-
有什么作情感、结构的秋天的雨仿佛在提醒人们冬
描写:此句运用
用?作用。天将至,充满趣味,表达了作
[描写方法],细致
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刻画了[人物/
环境]的[特点],
为下文[情节发
展]做铺垫。
试卷第6页,共16页
1.从人物的在四年级课文《麻雀》中,老
1.文中的
语言、动作、XX是一个[性格麻雀是一个勇敢、充满母爱的
XX是一个
神态、心理、特点1]、[性格特形象。从“老麻雀用自己的身
怎样的人?
外貌等描写中点2]……的人。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
人2.从哪些
提取关键信从文中[具体语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
物地方可以看
息。2.关注人句],如''[引用语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形出XX的
物在事件中的句「,可以看出他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
象性格特点?
行为和选择。/她[具体表现],斗”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
3.请分析
3.结合他人从而体现出[性猛的猎狗,老麻雀毫不畏惧,
XX的人物
评价和环境烘格特点]。体现了它为保护孩子奋不顾
形象。
托进行分析。身的勇敢和深沉的母爱。
1.开头段:结开头段:结构上,1.《爬天都峰》开头“暑假里,
构上,可能总总领全文/引出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领全文、引出下文(为[情节]结构上引出下文爬天都峰的
下文、设置悬做铺垫);内容上,经历;内容上,交代了故事发
念;内容上,奠定了[情感基生的时间、人物和事件,奠定
1.文章开奠定情感基调],交代了[背了“我”对爬天都峰既期待又
头段有什么调、交代背景景]。中间段:结紧张的情感基调。2.《海滨
段作用?2.等。2.中间构上,承上启下,小城》中间“小城里每一个庭
落中间某段在段:结构上,承接上文[内容],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枝树、椰
作文中起什么承上启下、推引出下文[内容];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
用作用?3.动情节;内容内容上,补充[情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
结尾段有何上,补充情节、节],使文章更完核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
妙处?丰富人物。3.整。结尾段:结构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
结尾段:结构上,总结全文,照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
上,总结全文、应开头(标题);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这一
照应开头;内内容上,升华[主段,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
容上,升华主题],表达了[情文对海滨景色的描写,引出下
题、点明中心。感]。文对小城其他景色的描述;内
容上,通过对庭院树木的描
写,补充了小城景色优美的特
点,使文章内容更丰富。3.《搭
石》结尾“一排排搭石,任人
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
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
的情感”,结构上总结全文;
内容上,升华主题,点明搭石
不仅是乡亲们过河的工具,更
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互助
友爱的美好品质。
1.抓住文中
1.这篇文本文通过[主要
抒情、议论句,《落花生》通过讲述一家人围
章表达了作事件概括],表达
这些句子常揭坐在一起谈论花生的好处,父
者怎样的情了作者对[人物/
主示主题。2.分亲借花生教导孩子们做人道
感?2.文事物]的[赞美/
题析主要事件和理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花生
章蕴含了什怀念/批判等情
探人物行为背后不求外表华丽、默默奉献精神
么道理?3.感],揭示了[道
究的意义。3.结的赞美,揭示了人要做对他
作者写这篇理,如团结就是力
合写作背景和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只
文章的目的量、要珍惜时间
作者意图思追求外表虚荣的道理。
是什么?等]。
考。
1.文章运1.识别对比、文章运用了[写《白杨树》运用借物喻人的写
用了什么写衬托、伏笔、作手法],将[对比作手法,通过对白杨树在恶劣
写
作手法?有铺垫、欲扬先/衬托对象]与环境中依然挺拔、坚韧生长的
作
什么作用?抑、借景抒情[主体]进行对比描写,将白杨树与边疆建设者
手
2.文中等常见手法。/衬托,突出了进行类比,突出边疆建设者扎
法
XX情节运2.结合文章[主体]的[特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使
用XX手内容,分析手点],使[主题]更文章赞美边疆建设者的主题
试卷第8页,共16页
法有什么效法对突出人加鲜明,增强了文更加鲜明,增强了文章的感染
果?物、深化主题、章的[感染力/力。
增强感染力等可读性]。
方面的作用。
7X
►►►复习提升<<<
1)
真题感知
一、(23-24五年级下•江苏苏州•期末)现代文阅读。
王国梁
①母亲从来不吃鸡蛋,是天生不爱吃,她说见到鸡蛋就没胃口。可她每年都要养一群
母鸡,下了蛋全都留着,等我周末回老家时让我带到城里吃。
②我跟母亲说过很多次,超市有的是鸡蛋,价钱也不贵,养鸡每天都要侍弄,既辛苦
又麻炀,图什么呢?我劝她赶紧把鸡棚拆了,别费劲养鸡了。母亲却不听我的,固执地认为
自己棚里产的柴鸡蛋比超市的好多了。
③母亲说:“超市的鸡蛋能跟我养的鸡下的蛋比吗?我给鸡吃的都是菜园里自家种的
菜,是纯天然的饲料,这样鸡下出来的就是真正绿色有机的柴鸡蛋,不仅好吃,营养也丰富!”
母亲的话把我逗乐了,我笑着对她说:“老妈,你真厉害,连‘绿色''有机’这样的词儿
都知道,不简单啊!“结果是我年年说,母亲年年养,我们也就年年有真正“绿色、有机''的
柴鸡蛋可吃了。
④冬天冷的时候,母鸡下蛋就少了。为了提高产蛋量,母亲会在鸡棚里拉上电线,安
装两个一百瓦的灯泡,借以加强照明、提高温度。这样的话,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也
能吃到柴鸡蛋。
⑤有一次,我们周末回老家看望母亲,吃过午饭后准备回城里。母亲抱出一个纸箱,
里面照例是她给我们攒的鸡蛋,满满一箱子呢。母亲轻手轻脚地把纸箱放到地上,对我们说:
“你们每次回来都着急忙慌的,沾沾屁股就走。再待会儿吧,陪我说说话儿。“我们便又坐下
来,陪母亲东一句西一句地聊天。
⑥跟母亲聊天的时候,她一会儿去院子里看一下,出去了好几趟,都顾不上跟我们聊
天了。我疑惑地问母亲:“你这进进出出的,忙活啥呢?”母亲笑着对我说:“哎呀,那只母
鸡真讨厌,憋着个蛋一直不下。上午就应该下的,可到现在也没下。我出去就是看看它下蛋
了没有,下了好给你带上。”
⑦我和妻子被母亲逗得哈哈大笑。这鸡下蛋也不是着急的事儿呀,再说已经有这么多
蛋了,不在乎那一个。母亲却紧盯着那只鸡,精神高度集中。我开玩笑说:“妈,你既然这
么着急,干脆把鸡杀了,把鸡蛋拿出来得了。“妻子笑着补了一句:“这真成了杀鸡取卵了。”
母亲非常认真地说:“那可不行,这可是一只高产量的鸡呢。“过了一会儿,母亲又出去了一
趟,看着她回来时的表情我就知道,鸡蛋还是没下出来。我对母亲说:“妈,我下午还有事,
我们先回去了,下次拿着也是一样。“母亲只好答应。
⑧我把鸡蛋放到车上,回头却没看见母亲。我感到很纳闷,因为她每次都会送我到胡
同口的。我关上车门,打着火,正要挂挡起步的时候,突然通过后视镜看见母亲快步追来。
“下了!下了!这个该死的鸡终于把蛋下了!你摸摸,还热乎着呢!“母亲手里握着一个鸡蛋,
高兴地笑着,开心得像个孩子。我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鸡蛋,果真还是热乎乎的。我不知说什
么好,鼻子有点酸酸的。
⑨我把母亲给的柴鸡蛋带到城里,每天必定吃一个。这是母亲嘱咐我的,说每天都要
吃个鸡蛋补充营养。我每次吃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一阵踏实和温暖。
1.用文字批注是常用的阅读方法,第⑤⑧自然段各有一处画:”的句子,请以“文字批注”的
形式,表达你的阅读感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第⑤自然段的这句话是对母亲的描写,联系下文内容,我猜母亲此时可能会
想:O
(2)第⑧自然段的这句话对母亲和的描写,联系上文内容,我猜母亲此时
可能又会想:o
2.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判断,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文章第①自然段交代母亲从来不吃鸡蛋只是想说明她不爱吃鸡蛋。
(2)从母亲坚持自己养鸡,让我吃自己养的鸡下的柴鸡蛋;坚持要我们等着最后一只鸡蛋
落地再离开等多处细节可以看出母亲是个固执的人。
(3)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以读出:“我”明白了母亲的辛劳与母亲对“我”的关心
和爱护,母亲的关爱鼓舞着“我”,温暖着“我”,让“我”的生活充满幸福,所以每次吃,都会
感受到踏实和温暖。
3.给文章起一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4.在王国梁眼中,母爱就是那一个热乎乎的柴鸡蛋,每次吃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一阵踏实
试卷第10页,共16页
和温暖。是啊,母爱就是藏在生活的一些细节里。在你的眼中,母爱又是什么呢?请结合你
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一个细节,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试着写两句话。
二、(24-25五年级下•广东深圳•期中)阅读理解。
十元钱
①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
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都还差十块。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任的学费
便成为母亲的负担,尤其是大姐刚考入全县重点中学的那份不小的开支更令全家(心满意足
焦虑万千)。
②全家人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
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注视)着爸:“有办法吗?”
③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
是直到现在...”
④妈呆愣了片亥,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陈家满目窘迫、凄
凉。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歪七扭八)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
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快快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
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嗡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是她生下孩子后,病倒
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⑤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
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⑥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的,
这简直是(釜底抽薪铁石心肠)。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⑦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
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
她沉重地叹了口气。
⑧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
了。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
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操,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么,不用
还。”“不,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子他妈已经好了,家里好过多了。”
⑨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⑩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
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
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心安的。”
⑩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⑫它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佩,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
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5.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画“卡。
6.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完成下面的情节发展和“我”的心理变化图。
情节发展学费不够要到钱后
心理变化|①怨恨寒心|③充满敬佩
7.选文第⑨自然段中划线句子“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的根本原因是()
A.被陈家在困境中仍恪守诺言的行为震撼。
B.因自己曾暗中补贴陈家而感到难以启齿。
C.既感动于对方守信重情,又愧疚于接受这笔还款。
D.终于凑齐孩子学费后的如释重负。
此刻,作者的母亲心中可能在想:
8.选文在最后才揭示母亲“送钱”情节,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
A.通过对比母亲“要钱”与“送钱”的行为,展现她内心的矛盾挣扎。
B.设置悬念,结尾既让人意外又合情合理,深刻展现母亲的善良。
C.补充陈家还钱的细节,解释前文悬念,使情节更加完整。
D.借助伏笔暗示母亲的行为,强调母亲对“诚信”的重视。
9.阅读全文,你认为文中哪些人拥有“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至少写出两位,
并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提升专练
、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赤瓜礁的来信
试卷第12页,共16页
①1988年3月14日,英勇的中国海军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赤瓜礁海
域取得了骄人战绩!英雄的故事,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浙江省宁波市大榭中学的教学楼里,
地理教师胡四海举着报纸大声朗读,高兴得欢呼雀跃。
②回到班里,胡四海立即召开了一次特殊的班会,主题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他对学生们说:“守礁官兵在艰苦的海岛上守卫海疆,才有了我们的和平安宁,我们能为他
们做些什么呢?''
③“写信”是呼声最高的回答。于是,师生们亲手设计制作了314个信封,然后一笔一
画写下心里话。可是,信写好了,往哪里寄呢?师生们为了打听收件地址,花了两个月的时
间,得来的还只是海军部队的大致通信位置。
④这已经够了。胡四海将装满美好祝愿的信件寄向了远方,但守礁官兵能否收到,他
心里始终没底。从那时起,等待就成了师生之间共同的默契。
⑤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直到那届学生初中毕业,回信还是没有等来。转眼3
年过去了,1991年的一天,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封卷边的信件,来信地址处赫然写着两个字
----“海军”!
⑥胡四海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黑色的字迹有些褪色,但看起来依然刚劲有力:“你
们寄来的包裹及信件已经收到,真诚感谢你们的深情厚谊。”“赤瓜礁远离大陆,条件艰苦,
但这一切动摇不了我们守礁的信心与决心,因为祖国与我们同在,你们与我们同在...”
⑦拿着这封等待了3年的信,胡四海热泪盈眶。他不知道的是,由于交通不便,加上
邮寄地址不够详细,他们写给守礁官兵的信来回辗转,直到1990年8月才被送到守礁、官兵
手中。
⑧收到师生们的来信,守稳官兵们同样感动不已。礁上条件简陋,他们找来信纸,铺
在礁石上,一笔一画地写下回信,托付给路过的渔船带上岸,再寄向千里之外的大榭中学。
⑨收到回信,胡四海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将那届毕业的学生召回母校,共同朗读这
封期待已久的珍贵信件。暖流,在师生们的心中涌动,“我们要继续写信,向他们学习……”
⑩赤瓜礁高温、高湿、与世隔绝,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但官兵们的回信里,赤
瓜礁永远美丽而浪漫。不过,这没有瞒过细心的师生,他们通过报纸资料,早就知道了守礁
生活的艰苦。
⑪之后,胡四海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废品,换成钱买了一些萝卜干,寄给赤瓜礁
的官兵,希望他们吃饭更有味道。收到包裹的那天,战友们一人分了一点,又小心地封存起
来。他们嚼着香脆的萝卜干,忍不住泪流满面。这个包裹上的邮寄单,被珍藏在赤瓜礁的荣
誉室里,旁边赫然写着“军份m雀”。
⑫可是,这份萝卜干也让官兵们犯了难,礁上条件简陋,他们拿什么回赠给师生们?
后来,他们收集了一些礁上的贝壳和海沙,寄给了师生们。
⑬感人至深的互动,在大榭中学和赤瓜礁之间持续发生。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一封
信耽搁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庆幸的是,这依然没有阻断守礁官兵与师生之间深厚的情
谊。信来信往,纸短情长。
包这么多年来,胡四海一直怀着一个心愿:在有生之年,看一看赤瓜礁、见一见守礁
官兵。他的心愿,实现了一半,2020年9月,3名官兵从赤瓜礁出发前往大榭中学。见到“亲
人”时,胡四海一把抱住了守礁官兵:“30多年了,终于把你们盼来了!”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6月8日,有删减)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三件事情。
①②
③胡四海与守礁官兵相见。
11.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成语的意思。纸短情长:
12.文中的“无价之宝”实际上是指,真正含义是指。
13.文中为什么说“他的心愿,实现了一半”?
二、现代文阅读。
鼾声
①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
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老父。
②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
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
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
嘿地笑着。
③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常,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
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
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④我拦住他,笑着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
一块儿吹,热闹。”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
试卷第14页,共16页
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
臭脚。
⑤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父亲在
那头说:“不早了,睡吧。“我在这头应道:“嗯,睡吧。”
⑥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
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
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
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⑦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
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划
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
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14.根据文章内容,完成示意图。
15.“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这句人
物的语言,你觉得作者主要是为了表达()
A.“我”打鼾也很响亮,说“我”长得像父亲,父亲会高兴。
B.父亲和“我”一样,打鼾很响亮,像吹喇叭一样响。
C.“我”让父亲知道,睡觉时“我”也打鼾,让父亲有个心理准备。
D.父亲担心他打鼾会吵“我”,“我”这样说是为了让父亲消除这种顾虑。
16.文中第②段和第⑦段都写到了“我”流泪,包含着浓浓的情。请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
“我”当时可能在想些什么呢?把心里话写下来。
(1)(第②段)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我想:
(2)(第⑦段)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我想:
17.如果要给本文配一幅插图,你会选择下面哪一幅?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写下你选
择这幅插图的理由。
试卷第16页,共16页
专题记叙文阅读
参考答案:
1.语言孩子们每次回来都匆匆忙忙,如果能多待会儿,叙叙家常该多好啊动
作神态把这个鸡刚下的鸡蛋给他们拿上,让孩子们补补真好2.(1)B(2)
B(3)A3.母亲的柴鸡蛋4.母爱是母亲为我撑起雨中的大伞,母爱是睡觉时母亲
给我盖好的被子,母爱是早晨起来桌子上母亲早已为我备好的早餐。
【导语】这篇散文以质朴的笔触勾勒出深沉的母爱。作者通过母亲养鸡送蛋的生活细节,展
现了“不爱吃鸡蛋却坚持养鸡”的矛盾行为,巧妙揭示了母亲以奉献为爱的本质。文中“杀鸡
取卵”的幽默对话与“追送热鸡蛋”的动人场景形成反差,将母亲“固执”背后的深情刻画得淋
漓尽致。那枚“热乎乎的鸡蛋”成为母爱的物化象征,让读者在平凡日常中感受到亲情的温度。
文章语言平实却情感丰沛,结尾处“踏实和温暖”的感悟,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情感升华。
1.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1)第⑤自然段画的句子“沾沾屁股就走。再待会儿吧,陪我说说话儿。”这句话是对母
亲语言的描写。猜测母亲此时可能会想什么,要思考母亲这些语言背后所体现的对孩子的情
感,将自己代入母亲的角色,想象如果自己是这位母亲,在这样的情境下,会出于对孩子的
爱而产生怎样的想法。示例:我猜母亲此时可能会想:孩子每次回来都这么匆忙,我多想他
们能多陪我一会儿,多和我说说话。
(2)第⑧自然段画的句子“母亲手里握着一个鸡蛋,高兴地笑着,开心得像个孩子。”这
句话对母亲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联系上文第⑥自然段“哎呀,那只母鸡真讨厌,憋着个蛋一
直不下。上午就应该下的,可到现在也没下。我出去就是看看它下蛋了没有,下了好给你带
上。”母亲一直期待这只鸡下蛋,为了这一个鸡蛋多次进出院子查看,能感受到母亲一心想
让孩子多带鸡蛋的急切心情。示例:我猜母亲此时可能又会想:太好了,这只鸡终于下蛋了,
孩子能多带一个走了。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1)结合第①自然段“可她每年都要养一群母鸡,下了蛋全都留着,等我周末回老家时让我
带到城里吃”可以看出母亲从来不吃鸡蛋,不只是想说明她不爱吃鸡蛋,更重要的是为下文
母亲养鸡给“我”攒鸡蛋做铺垫,体现母亲对“我”的爱,题干表述错误。
(2)结合第⑦自然段“母亲非常认真地说:‘那可不行,这可是一只高产量的鸡呢。’”母亲坚
持自己养鸡,让“我”吃自己养的鸡下的柴鸡蛋;坚持要“我们”等着最后一只鸡蛋落地再离开,
不是因为母亲固执,而是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题干表述错误。
答案第1页,共8页
(3)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以读出:“我”明白了母亲的辛劳与母亲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族服饰课件展播
- 年度安全工作计划讲解
- 2025年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实践考试答案及解析
- 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讲解
- 传媒企业新质生产力
- 2025年中医药学中药煎煮技术规范测验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皮肤科常见皮肤病鉴别诊断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传染病学典型传染病诊断处理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科影像学疾病诊断辨识试卷答案及解析
- 湖南工商职业学院单招测试题(附解析)英语
- JJF(浙) 1200-2023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温湿度参数校准规范
- 坐席岗位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陆上风电项目造价指标
- 生命教育 课件 .第一章 生命诞生
- 2025年安徽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水生物病害防治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HACCP体系评审表范本
- openEuler系统管理与服务器配置 课件 第8章网络连接
- 《民营经济促进法》解读与案例分析课件
- DG∕TJ 08-2035-2014 建设工程监理施工安全监督规程
- 江苏保安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