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古诗词情感与主题分析)_第1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古诗词情感与主题分析)_第2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古诗词情感与主题分析)_第3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古诗词情感与主题分析)_第4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古诗词情感与主题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古诗词情感与主题分析)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小题都列出了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仔细阅读题目,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李白B.杜甫C.王维D.张九龄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夏天B.秋天C.冬天D.春天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思乡之情B.悲伤之情C.喜悦之情D.愤怒之情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思乡之情B.友情之情C.爱情之情D.仇恨之情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思乡之情B.喜悦之情C.悲伤之情D.愤怒之情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思乡之情B.友情之情C.爱情之情D.感恩之情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常用来比喻什么?A.爱情之深B.友情之深C.感恩之情D.悲伤之情1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思乡之情B.友情之情C.爱国之情D.感恩之情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思乡之情B.喜悦之情C.悲伤之情D.愤怒之情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思乡之情B.友情之情C.爱情之情D.仇恨之情1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1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思乡之情B.喜悦之情C.悲伤之情D.愤怒之情1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思乡之情B.友情之情C.爱情之情D.感恩之情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常用来比喻什么?A.爱情之深B.友情之深C.感恩之情D.悲伤之情1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思乡之情B.友情之情C.爱国之情D.感恩之情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思乡之情B.喜悦之情C.悲伤之情D.愤怒之情2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李白B.杜甫C.王维D.张九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根据诗句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2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2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2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_________2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_________2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2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2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常用来比喻什么?_________2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2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3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请根据题目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3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哪些情况下容易产生?3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3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哪些情况下容易产生?四、作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请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作文。)36.阅读以下两首诗,然后写作文:诗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请以“爱与奉献”为话题,结合以上两首诗的内容,写一篇作文。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1.C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时思念家乡亲人的深切情感,是王维最著名的诗作之一。2.D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解析:诗句中的“啼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描绘了春天清晨的宁静与生机。3.A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解析:诗句中的“疑是地上霜”描绘了床前明亮的月光,触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4.B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时,虽身处天涯,仍能与朋友共赏明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5.D描绘的是冬天的景象。解析:诗句中的“鸟飞绝”和“人踪灭”描绘了冬天山中的寂静与寒冷,突出了冬天的萧瑟。6.C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象。解析:诗句中的“黄河入海流”描绘了秋日夕阳西下时,黄河奔腾入海的壮丽景象。7.B表达了诗人喜悦之情。解析:诗句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了秋天枫叶的艳丽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秋景的喜爱。8.D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解析:这句诗出自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游子对母亲深切的感激之情。9.A常用来比喻爱情之深。解析: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常用来比喻爱情的深厚与执着。10.C表达了诗人爱国之情。解析:这句诗出自鲁迅的《自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11.B表达了诗人喜悦之情。解析: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表达了诗人在田园中的闲适与喜悦。12.B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解析:这句诗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时对友人的思念。13.D描绘的是冬天的景象。解析:诗句中的“鸟飞绝”和“人踪灭”描绘了冬天山中的寂静与寒冷,突出了冬天的萧瑟。14.C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象。解析:诗句中的“黄河入海流”描绘了秋日夕阳西下时,黄河奔腾入海的壮丽景象。15.B表达了诗人喜悦之情。解析:诗句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了秋天枫叶的艳丽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秋景的喜爱。16.D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解析:这句诗出自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游子对母亲深切的感激之情。17.A常用来比喻爱情之深。解析: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常用来比喻爱情的深厚与执着。18.C表达了诗人爱国之情。解析:这句诗出自鲁迅的《自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19.B表达了诗人喜悦之情。解析: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表达了诗人在田园中的闲适与喜悦。20.D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时对友人的思念,是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二、填空题答案及解析21.思乡之情。解析:诗句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床前明亮的月光,触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2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解析:诗句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时,虽身处天涯,仍能与朋友共赏明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23.冬天的景象。解析:诗句中的“千山鸟飞绝”和“万径人踪灭”描绘了冬天山中的寂静与寒冷,突出了冬天的萧瑟。24.秋天的景象。解析:诗句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秋日夕阳西下时,黄河奔腾入海的壮丽景象。25.喜悦之情。解析:诗句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了秋天枫叶的艳丽色彩,表达了诗人对秋景的喜爱。26.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解析:这句诗出自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游子对母亲深切的感激之情。27.常用来比喻爱情之深。解析: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常用来比喻爱情的深厚与执着。28.爱国之情。解析:这句诗出自鲁迅的《自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29.喜悦之情。解析: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表达了诗人在田园中的闲适与喜悦。30.张九龄。解析:这句诗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时对友人的思念。三、简答题答案及解析31.描绘的是春天清晨的景象,处处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喜爱之情。解析:诗句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32.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这种情感在佳节时容易产生,因为佳节往往与家人团聚有关,身处异乡的人更容易思念家乡亲人。解析:诗句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时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在佳节时更容易产生。33.描绘的是床前明亮的月光,诗人误以为是地上的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解析:诗句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床前明亮的月光,触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34.表达了诗人爱国之情。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解析:诗句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35.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这种情感在离家时容易产生,因为此时更能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牵挂。解析:这句诗出自孟郊的《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