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选择题及答案_第1页
血液系统疾病选择题及答案_第2页
血液系统疾病选择题及答案_第3页
血液系统疾病选择题及答案_第4页
血液系统疾病选择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系统疾病选择题及答案1.关于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下列哪项描述错误?A.外周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C.血清铁蛋白降低是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D.骨髓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铁粒幼细胞增多答案:D解析:缺铁性贫血时,骨髓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消失(0~+),铁粒幼细胞减少(<15%)。细胞外铁(+++)多见于铁粒幼细胞贫血或慢性病性贫血。2.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主要原因是?A.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B.维生素B12缺乏影响神经髓鞘代谢C.红细胞破坏过多引发脑缺氧D.血小板减少导致颅内出血答案:B解析:维生素B12不仅参与DNA合成,还作为甲基转移酶的辅酶参与神经髓鞘脂蛋白的合成。其缺乏会导致神经髓鞘变性,出现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叶酸缺乏主要引起精神症状(如抑郁),无典型神经症状。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不包括?A.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B.骨髓微环境功能异常C.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攻击造血细胞D.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不足答案:D解析:再障的核心机制是造血干细胞损伤(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免疫异常(尤其是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造血细胞)及骨髓微环境破坏。EPO分泌不足多见于肾性贫血,而非再障。4.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主要鉴别依据是?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B.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C.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D.贫血程度答案:B解析:FAB分型标准中,急性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20%(WHO分型≥20%),慢性白血病则以中晚幼阶段细胞增生为主(如慢粒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白细胞计数、肝脾肿大等为次要表现。5.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最易并发的并发症是?A.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C.高尿酸血症D.绿色瘤答案:B解析:M3型白血病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促凝颗粒(如组织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释放后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广泛微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引发DIC。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特征性的遗传学改变是?A.t(8;21)(q22;q22)B.t(15;17)(q22;q12)C.t(9;22)(q34;q11.2)D.t(14;18)(q32;q21)答案:C解析:9号染色体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BCR基因易位形成BCRABL融合基因(Ph染色体),是CML的分子标志。t(15;17)见于M3型,t(8;21)见于M2型,t(14;18)见于滤泡性淋巴瘤。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骨髓象特点是?A.巨核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小B.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产板型减少C.粒红系增生受抑制,巨核系缺如D.巨核细胞胞浆颗粒增多,血小板形成活跃答案:B解析:ITP为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代偿性增生),但由于抗血小板抗体作用,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幼稚型/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升高。8.过敏性紫癜与ITP的关键鉴别点是?A.皮肤紫癜的分布B.血小板计数C.有无腹痛、关节痛D.束臂试验结果答案:B解析:过敏性紫癜血小板计数正常(因血管变态反应引起),ITP血小板计数减少(因血小板破坏过多)。皮肤紫癜分布(过敏性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对称分布)、伴随症状(腹痛、关节痛)为参考依据,但血小板计数是核心鉴别点。9.血友病A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是?A.因子ⅧB.因子ⅨC.因子ⅪD.因子Ⅻ答案:A解析:血友病A(甲型)为X连锁隐性遗传,因FⅧ基因缺陷导致因子Ⅷ活性降低;血友病B(乙型)缺乏因子Ⅸ;因子Ⅺ缺乏症(丙型)罕见,非X连锁。10.霍奇金淋巴瘤(HL)最典型的病理特征是?A.大量淋巴细胞浸润B.里施细胞(RS细胞)C.组织细胞增生D.中性粒细胞浸润答案:B解析:HL的特征性病理表现是在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背景中可见典型RS细胞(双核或多核,大核仁)。其他选项为非特异性表现。11.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HL的主要区别不包括?A.起病方式(多中心vs单中心)B.RS细胞是否存在C.结外侵犯概率(低vs高)D.对放化疗的敏感性(高vs较低)答案:C解析:NHL更易结外侵犯(如胃肠道、骨髓、中枢神经系统),HL多从单个淋巴结起病,向邻近淋巴结扩散。其余选项均为两者的典型区别(HL起病多单中心,对放化疗敏感;NHL多中心起病,敏感性因分型而异)。12.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尿中出现的特征性蛋白是?A.白蛋白B.β2微球蛋白C.本周蛋白(轻链蛋白)D.转铁蛋白答案:C解析: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疾病,异常浆细胞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其中轻链(κ或λ)分子量小,可经肾小球滤过,尿中检测到轻链蛋白即为本周蛋白(BenceJones蛋白)。13.关于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下列哪项提示血管内溶血?A.血清结合珠蛋白升高B.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阳性C.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减少D.骨髓红系增生减低答案:B解析:血管内溶血时,红细胞在循环中破坏,游离血红蛋白与结合珠蛋白结合后被肝代谢,导致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部分血红蛋白经肾小球滤过,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分解为含铁血黄素,当细胞脱落时随尿排出,Rous试验阳性。血管外溶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主要表现为脾大、间接胆红素升高,结合珠蛋白正常或轻度降低。14.下列哪种贫血属于大细胞性贫血?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巨幼细胞贫血D.慢性病性贫血答案:C解析:贫血按MCV分类:小细胞低色素性(MCV<80fl,如缺铁性贫血)、正细胞性(MCV80~100fl,如再障、溶贫)、大细胞性(MCV>100fl,如巨幼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5.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有效的最早指标是?A.血红蛋白上升B.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C.血清铁蛋白恢复正常D.骨髓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出现答案:B解析:铁剂治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网织红细胞在5~10天开始上升(治疗有效最早标志),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约2个月恢复正常。血清铁蛋白恢复需持续补铁3~6个月。16.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A.严重贫血B.颅内出血C.感染性休克D.心力衰竭答案:C解析:再障患者因全血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易发生严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是主要死因;颅内出血多见于血小板严重减少(<20×10⁹/L),但发生率低于感染。1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首选预防措施是?A.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B.全身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C.头颅放疗D.造血干细胞移植答案:A解析:ALL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NSL),因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预防CNSL的标准方案是鞘内注射MTX(或联合阿糖胞苷、地塞米松),头颅放疗因副作用(认知障碍)已不作为首选。1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首选治疗药物是?A.羟基脲B.伊马替尼C.高三尖杉酯碱D.干扰素α答案:B解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伊马替尼通过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可使90%以上慢性期CML患者获得分子学缓解,是一线治疗;羟基脲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仅用于快速降低白细胞计数;干扰素α曾为传统治疗,现被TKI取代。19.过敏性紫癜腹型患者最易被误诊为?A.急性阑尾炎B.消化性溃疡C.急性胰腺炎D.肠套叠答案:A解析: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型)表现为脐周或下腹痛,可伴恶心、呕吐、黑便,因疼痛部位不固定且无肌紧张,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右下腹固定压痛、反跳痛)。20.诊断血友病的关键实验室检查是?A.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且能被正常血浆纠正C.凝血酶时间(TT)延长D.纤维蛋白原(FIB)降低答案:B解析:血友病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异常(FⅧ或FⅨ缺乏),APTT延长(正常对照10秒以上),PT、TT正常。APTT纠正试验:加入正常血浆(含FⅧ/FⅨ)后APTT缩短,提示因子缺乏;若不能纠正则可能为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2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骨痛的主要原因是?A.高钙血症B.瘤细胞浸润破坏骨组织C.骨质疏松D.病理性骨折答案:B解析:MM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如IL6),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增加,引起溶骨性破坏(X线可见“虫蚀样”改变),是骨痛的主要原因。高钙血症(因骨破坏释放钙)可加重症状,但非根本原因。22.关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下列哪项正确?A.温抗体型多见于儿童,冷抗体型多见于成人B.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阳性C.外周血涂片可见靶形红细胞D.治疗首选免疫抑制剂答案:B解析:AIHA是由于自身抗体(温抗体或冷抗体)破坏红细胞所致,Coombs试验检测红细胞表面或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是诊断的金标准。温抗体型(IgG)多见于成人,冷抗体型(IgM)多见于老年人;外周血涂片可见球形红细胞(非靶形);一线治疗为糖皮质激素,无效时考虑脾切除或免疫抑制剂。23.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铁剂的正确方法是?A.与牛奶同服以减少胃肠道刺激B.餐后立即服用以避免空腹不适C.与维生素C同服促进铁吸收D.血红蛋白正常后立即停药答案:C解析:维生素C为还原剂,可将Fe³⁺还原为Fe²⁺,促进铁吸收;牛奶、茶(含鞣酸)、咖啡会抑制铁吸收,应避免同服;铁剂对胃有刺激,建议餐后1小时服用(非立即);血红蛋白正常后需继续补铁3~6个月以补足储存铁,否则易复发。24.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常规典型表现是?A.白细胞升高,血小板正常,血红蛋白降低B.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C.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D.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中性粒细胞升高答案:B解析:再障为骨髓造血衰竭,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低下)。25.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型的特征性遗传学异常是?A.t(15;17)B.t(8;21)C.inv(16)D.t(9;22)答案:B解析:AMLM2(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常见t(8;21)(q22;q22),导致AML1ETO融合基因,预后较好;t(15;17)为M3型标志,inv(16)见于M4EO(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粒单核细胞白血病),t(9;22)为CML标志。2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指征是?A.血小板计数<100×10⁹/LB.血小板计数<30×10⁹/L伴皮肤紫癜C.血小板计数<20×10⁹/L伴活动性出血D.所有ITP患者均需常规输注答案:C解析:ITP患者血小板输注仅用于危及生命的出血(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或血小板计数<20×10⁹/L伴活动性出血。血小板抗体存在时,输注效果短暂(仅维持数小时),故非首选。27.霍奇金淋巴瘤的AnnArbor分期中,“Ⅱ期”是指?A.单个淋巴结区域受累(Ⅰ)B.横膈同侧两个或多个淋巴结区域受累(Ⅱ)C.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域受累(Ⅲ)D.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广泛受累(Ⅳ)答案:B解析:AnnArbor分期:Ⅰ期(单个淋巴结区或淋巴组织);Ⅱ期(横膈同侧≥2个淋巴结区);Ⅲ期(横膈两侧淋巴结区);Ⅳ期(淋巴结外器官弥漫受累)。28.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下列哪项错误?A.属于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B.外周血可见病态造血(如PelgerHuët畸形)C.原始细胞比例<20%(WHO分型)D.治疗以化疗为主,无需支持治疗答案:D解析:MDS以无效造血、病态造血、高风险向AML转化为特征,治疗需根据IPSSR评分分层:低危患者以支持治疗(输血、促造血)为主,高危患者需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29.下列哪种疾病会出现“酱油色尿”?A.缺铁性贫血B.巨幼细胞贫血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发作)D.再生障碍性贫血答案:C解析:急性血管内溶血时,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游离血红蛋白经肾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酱油色或茶色)。3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诊断标准是?A.外周血原始细胞≥5%B.骨髓原始细胞≥10%C.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20%D.嗜碱性粒细胞≥20%答案:C解析:CML急变期为终末期,表现为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20%(或出现髓外原始细胞浸润),临床表现类似急性白血病。31.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贫血,补充治疗时需注意同时补充?A.叶酸B.铁剂C.维生素CD.维生素D答案:A解析:维生素B12缺乏时,若仅补充叶酸,虽可改善贫血,但会加重神经症状(因叶酸消耗更多维生素B12)。因此,需同时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尤其在不能明确缺乏类型时)。32.下列哪项是慢性型ITP的特点?A.多见于儿童,起病急B.血小板计数常<20×10⁹/LC.出血症状较轻(皮肤瘀点、瘀斑)D.自限性,多数6个月内缓解答案:C解析:慢性ITP多见于成人(女性>男性),起病隐匿,血小板计数多在(30~80)×10⁹/L,出血症状轻(皮肤黏膜出血);急性ITP多见于儿童,起病急,血小板常<20×10⁹/L,出血重(鼻衄、龈血),多自限。33.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滤泡性淋巴瘤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C.套细胞淋巴瘤D.伯基特淋巴瘤答案:B解析:DLBCL占NHL的30%~40%,是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中老年人,表现为快速增大的淋巴结或结外肿块(如胃肠道、睾丸)。34.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室检查,下列哪项不符合?A.血小板减少B.纤维蛋白原降低C.D二聚体升高D.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答案:D解析:DIC早期为高凝状态(PT缩短),但中晚期因凝血因子消耗,PT延长。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消耗性减少)、D二聚体升高(纤溶亢进)是DIC的典型表现。35.下列哪种疾病会出现“裂红细胞”(破碎红细胞)?A.缺铁性贫血B.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C.巨幼细胞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答案:B解析:HUS因微血管病性溶血,红细胞通过病变的小血管时被纤维蛋白网切割,形成裂红细胞(破碎红细胞>2%)。36.铁粒幼细胞贫血的特征性实验室检查是?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B.骨髓环形铁粒幼细胞≥15%C.外周血靶形红细胞增多D.血红蛋白电泳出现异常条带答案:B解析:铁粒幼细胞贫血是由于铁利用障碍,骨髓中幼红细胞线粒体内铁沉积,形成环形铁粒幼细胞(铁颗粒围绕核周≥1/3),比例≥15%有诊断意义。37.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A.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释放核酸代谢产物B.化疗药物损伤肾小管C.白细胞淤滞导致肾功能不全D.血小板减少引起消化道出血答案:A解析:肿瘤溶解综合征(TLS)多见于高增殖活性、高肿瘤负荷的白血病(如ALL、高白细胞AML),化疗后大量肿瘤细胞破坏,释放钾、磷、尿酸(核酸分解产物),导致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引发急性肾损伤。38.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下列哪项正确?A.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MPN)B.外周血三系减少C.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升高D.治疗首选输血答案:A解析:PV是MPN的一种,因JAK2V617F突变导致红系克隆性增殖,表现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升高,EPO水平降低(负反馈抑制)。治疗以放血、羟基脲、JAK抑制剂为主,输血会加重高黏滞状态。39.下列哪种出血性疾病的出血时间(BT)延长,而凝血时间(CT)正常?A.血友病B.过敏性紫癜C.维生素K缺乏症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答案:D解析:BT反映血小板数量/功能及血管壁完整性,CT反映凝血因子活性。ITP因血小板减少导致BT延长,CT正常;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BT正常,CT延长;过敏性紫癜(血管异常)BT可延长,CT正常,但血小板计数正常(与ITP鉴别)。40.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是?A.高钙血症肾损伤B.本周蛋白沉积于肾小管C.瘤细胞浸润肾脏D.化疗药物肾毒性答案:B解析:MM患者尿中大量轻链(本周蛋白)被肾小管重吸收后,沉积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小管损伤(管型肾病),是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加重肾损伤,但非主因。41.关于地中海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错误?A.α地贫多见于东南亚,β地贫多见于地中海地区B.重型β地贫需定期输血C.外周血涂片可见靶形红细胞D.血红蛋白电泳无异常答案:D解析:地中海贫血因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合成障碍,血红蛋白电泳可检测到异常血红蛋白(如HbF、HbH),是诊断的重要依据。42.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鉴别要点是?A.全血细胞减少B.酸溶血试验(Ham试验)阳性C.网织红细胞计数D.骨髓增生程度答案:B解析:PNH是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因GPI锚连蛋白缺失,红细胞对补体敏感,酸溶血试验(Ham试验)、糖水试验、CD55/CD59缺失为特异性检查。再障无此类异常。43.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出现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A.药物热B.肿瘤热C.感染D.输血反应答案:C解析: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细胞减少)易发生感染(细菌、真菌、病毒),是发热最常见原因(占80%以上)。药物热、肿瘤热需排除感染后考虑。44.关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下列哪项正确?A.多见于儿童B.外周血以原始淋巴细胞为主C.免疫表型CD5⁺、CD19⁺D.治疗首选联合化疗答案:C解析:CLL多见于老年男性,外周血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5×10⁹/L),免疫表型为B细胞标志(CD19⁺、CD20⁺)伴CD5⁺(与套细胞淋巴瘤鉴别)。早期无症状者可观察,进展期用靶向治疗(如伊布替尼)或化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45.过敏性紫癜肾型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B.血尿、蛋白尿、管型尿C.少尿、血肌酐升高D.尿频、尿急、尿痛答案:B解析:肾型过敏性紫癜表现为肾小球肾炎,尿液检查可见血尿(镜下或肉眼)、蛋白尿(多为轻中度)、管型尿,严重者可发展为肾病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