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吉林省白山市浑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室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四单元、选择性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外服中的方国和部落有自己独立的统治者,对于商王朝时叛时服。商王朝为了控制这些外服成员,规定了他们对商王朝的贡纳、政治及军事上的义务。由此可见,商代外服制度()A.利于扩展政治势力 B.强化了中央集权C.呈现出严重的弊端 D.激化了民族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商王朝为了控制这些外服成员,规定了他们对商王朝的贡纳、政治及军事上的义务”和所学可知,商朝时期,统治者通过内外服制度,明确了方国、部落的权利和义务,进而维护统治,扩展政治势力,A项正确;商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内外服制度的弊端,排除C项;材料与激化民族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面对春秋乱世,孔子提出“仁”这一核心思想。“仁”包括恭、宽、信、敏、惠、义、智、勇、好学、爱人、克己复礼、推己及人之心各种内涵。据此可知,孔子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为()A.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B.以民为本,推崇天理C.恢复周礼,倡导仁义 D.爱无差等,非攻尚贤【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孔子主张“仁”的思想,这一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涵。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恢复西周礼制,因此材料中孔子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是恢复周礼、倡导仁义,C项正确;战国后期荀子的思想是礼法兼治、王霸并用,而不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排除A项;“天理”是宋代理学家提出的,而材料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义思想,排除B项;战国时期墨家提出爱无差等的兼爱思想,非攻尚贤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3.汉代在云南部分地区设立相对于“内郡”而言的边郡,其郡县两级官员任命实行土流并行,土官主民事,流官主军事。此举旨在()A.尊重地区习俗差异 B.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D.传播中原先进文化【答案】B【解析】根据“其郡县两级官员任命实行土流并行,土官主民事,流官主军事”可知,汉朝时期在云南部分地区设置的管理措施是将中央行政制度和当地制度进行结合,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云南地方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从而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项正确;这些举措是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不是仅仅是为了尊重地区习俗差异,排除A项;这些举措是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不是为了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和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排除CD项。故选B项。4.南朝中期,扬州地区实际人口数量为东汉中期的4倍以上,而编入官府户籍的还不到东汉中期的1/4,绝大多数人口成为私有的依附民或奴隶。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当时()A.庄园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破产C.政治局势的动荡 D.赋税制度的崩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扬州地区实际人口数量为东汉中期的4倍以上,而编入官府户籍的还不到东汉中期的1/4,绝大多数人口成为私有的依附民或奴隶。”可知,南朝中期,扬州实际人口增长,但官府掌握人口却比之前少,主要原因是当时庄园经济发展,很多人口依附于庄园经济,A项正确;小农经济并没有破除,排除B项;当时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排除C项;造成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大田庄经济发展,并非赋税制度崩溃,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所示为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坟茔的唐代翟郁宁昏母康波蜜提墓志砖,这块墓志砖自左向右直书:“维(唐)麟德元年(664年)四月卅日翟郍宁昏母康波蜜提(土慕)至(艮元)。”这块墓志砖既摹仿了汉文的直书,又保持了西域自左向右的习惯写法,是首次发现的当时“西域人”用汉字书写的墓志。这块墓志砖反映了唐代()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 B.民族文化交流交融C.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D.中原人口加速西迁【答案】B【解析】据题干可知,汉字和少数民族书写同在出土于吐鲁番的一块墓志铭上,这反映了当时西域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宗法观念是由宗法制度而产生的观念,重视血缘关系,而材料是反映民族文化交流,排除A项;墓志铭的文字书写反映汉族与西域地区民族的文化交流,而唐朝统治区域扩大是指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排除C项;汉字出现在西域地区,可以反映中原人口会迁移到西域地区,或者是西域人学习汉族的文化,但不能绝对肯定中原人口就加速西迁,排除D项。故选B项。6.宋代,福建驶出的商船为琉球群岛(今冲绳群岛)带来了中国商品、技术与文化,推动了当地文学艺术的发展。明朝初年,“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群岛诸国,直接为当地带去先进的文化与技术,由此可知,琉球文化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宋明的重商政策 B.宋明理学的外传C.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D.中华文化的强大辐射效应【答案】D【解析】据材料“带来了中国商品、技术与文化,推动了当地文学艺术的发展”“闽人……为当地带去先进的文化与技术”可知中国商品、技术与文化的传入促进琉球文化的发展,中华文化影响琉球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体现中华文化的强大辐射效应,D项正确;宋明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提及宋明时期中国的商品、技术与文化传入琉球,也即外传内容包括多方面,而非仅仅和主要是理学,排除B项;南宋时期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完成南移,但南宋以前中国文化就影响了琉球,排除C项。故选D项。7.元代在西南地区,根据各族特点设置宣抚使司、宣慰使司、安抚使司等机构,这些机构统属于宣政院。然因其“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在政务上与行省也有一定关系。由此可知,这些机构的设置()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完善了南北面官制度C.削弱了藩镇割据局面 D.体现改土归流的成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宣抚使司、宣慰使司、安抚使司等机构,这些机构统属于宣政院”可知,西南地区的设置的宣抚使司等机构归中央所辖的宣政院管辖,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南北面官制度是辽朝的制度,排除B项;元朝没有出现藩镇割据,排除C项;改土归流是清朝实行的,排除D项。故选A项。8.明代后期,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佣工可自由向老板辞工,去为支付更高工钱的新雇主工作。有的行业的佣工(如装坯工)既可向雇主辞工,也可将其工作岗位转让给其他佣工,雇主不得干涉,这就是行话所说的“窑户不可卖工人,工人可以卖窑户”。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自由雇佣劳动的普及 B.小农经济的逐渐瓦解C.社会平等观念的盛行 D.新的经营方式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有的行业的佣工(如装坯工)既可向雇主辞工,也可将其工作岗位转让给其他佣工,雇主不得干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佣工可以自由选择雇主,并且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岗位转让给其他人,这表明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劳动力的流动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之一。这种现象表明,当时的制瓷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即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D项正确;自由雇佣劳动的普及在近现代,不是明代后期,排除A项;小农经济的逐渐瓦解在中国的近代社会,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当时处于古代社会,社会平等观念还没有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9.利玛窦在1605年写给罗马教会的报告中说:“如果能有一位天文学家来到中国,我们可以先把天文书籍译成中文,然后就可以进行历法改革这件大事,做了这件事,我们的名誉可以日益扩大,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内地传教,我们可以安稳地住在中国,我们可以享受更大的自由.”这说明,利玛窦等人来华的真实目的是()A.推动中国历法改革 B.扩大西方对华侵略 C.传播天主教 D.传播自由思想【答案】C【解析】从利玛窦的报告中可以明确看出,他希望通过翻译天文书籍、进行历法改革来扩大自己的名誉,从而更容易地进入内地传教,这表明他们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天主教,C项正确;推动中国历法改革只是利玛窦提出的一个途径和手段,并非其真实目的,排除A项;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利玛窦来华时期西方对华侵略尚未大规模展开,扩大西方对华侵略不是利玛窦等人来华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传播自由思想的内容,且这也不是利玛窦等人来华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0.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形成了统一的知识传播媒介,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认同“龙”“长城”“长江”“黄河”等文化和地理标志。这些文化载体()A.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C.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D.利于塑造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准则【答案】B【解析】传统节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龙”“长城”“长江”“黄河”等文化和地理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B项正确;材料列举的传统节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龙”“长城”“长江”“黄河”等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体现共同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认同,而非意在体现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共同的精神追求”比“博大精深”更加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传统节日等文化的形成时间,不能得出历史久远、源远流长,排除C项;节日、语言主要影响文化认同、风俗习惯,与道德准则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1.如表所示为晚清时期部分维新人士对女子入学的态度。这些言行有利于()人物态度康有为宣扬“男女同权”“教育平等”梁启超认为“妇女不学”是“天下积弱”的起点,另著有《倡设女学堂启》谭嗣同主张广泛开设“女学校”,使“妇女无不读书”A.营造维新变法的社会氛围 B.揭开国内女子教育的序幕C.发动知识女性参与维新变法 D.利用新式学堂瓦解科举制度【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在女子入学问题上主张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利,此举既是为了说明社会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革,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社会支持,A项正确;据材料无法得知维新变法揭开国内女子教育的序幕,因为材料不涉及与其他时期的比较,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维新派发动知识女性参与维新变法,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科举制度的信息,材料涉及女子是否有受教育的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图所示是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东西洋史讲义》中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该历史教科书()◆世界文化最古之国凡六:曰中国、曰印度、曰埃及、曰巴比伦、曰秘鲁、曰墨西哥◆印度原民,为达罗维荼人,巴比伦原民,为阿闿底人,则皆创印度、巴比伦之文化,而传之于白种者也。◆巴比伦、埃及之文化,传之于希腊、罗马,希腊、罗马传之于欧美各国,以成今日之富强,故西洋之文化奥受之于东洋。黄人植其根,白人蕃其实。A.客观分析了欧美崛起的原因 B.以优胜劣汰为其指导思想C.对西方文明进行重新评估 D.利于提升国人的民族自信心【答案】D【解析】《东西洋史讲义》中强调西方文化来源于东方文化,这有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D项正确;材料并未客观分析欧美崛起的原因,排除A项;优胜劣汰思想是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是近代西方国家推崇的思想,和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西方文明的来源,并未重新评估,排除C项。故选D项。13.1927年冬,工农革命军占领茶陵县城,毛泽东指示建立工农兵政府。新成立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设立了民政、青工、妇女等部门,并深入基层建立区、乡群众组织,组建工人纠察队、农民赤卫队等武装,明确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这些做法()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B.体现了先秦民本思想对的影响C.表明十月革命的经验在党内深入人心 D.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系统性和成熟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设立工农兵政府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深入基层建立区、乡群众组织,组建工人纠察队、农民赤卫队等武装,明确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则体现了中国特色。所以这些做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相结合,A项正确;这些做法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非先秦民本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这些做法体现了中国化,并不能说明十月革命的经验在党内深入人心,排除C项;1927年,毛泽东思想还没有成熟,排除D项。故选A项。14.日本发起全面侵华后,大量中国儿童成为“难童”。在周恩来等人的倡议下,以“抢救民族后代,培育无家可归的难童健康成长为抗日力量”为宗旨的“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于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由国民党高层出任理事长,常务理事中有5名员,这反映出()A.家国情怀在国难期间彰显 B.成为抗战中流砥柱C.国民党借机扩大政治威望 D.国共两党争夺抗战领导权【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在日本全面侵华、大量中国儿童成为“难童”的背景下,周恩来等人倡议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国民党高层也参与其中,无论是员还是国民党高层,他们共同为救助难童、为民族后代的未来努力,体现了家国情怀在国难期间的彰显,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国共合作共同救助难童,不能直接得出成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宗旨是抢救民族后代,培育抗日力量,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国共两党争夺抗战领导权的内容,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是为了救助难童,为抗战培养后备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15.近代图书馆建立的“目的在使凡有阅读之能力者,不问其年龄阶级与性别之如何,皆得有适当之读物。苟年龄太幼不能诵读者,则为之备置图画”。据此可知,近代图书馆()A.使得国人乐于接受西方的观念 B.具备了一定服务公众的职能C.推动传统藏书楼走向现代化 D.转变了国人对大众文化的认知【答案】B【解析】据材料“使凡有阅读之能力者,……皆得有适当之读物”可知,图书馆面向公众,为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提供适当的读物,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具备了一定服务公众的职能,B项正确;图书馆不仅仅有西方书籍,并非只传播西方观念,且材料未提及国人通过图书馆接触了解西方科学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藏书楼发展为近代图书馆,不能得出藏书楼走向现代化,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图书馆对国人思想的影响,不能得出转变了国人认知,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图所示为2020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各类经费投入情况。由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当前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注:中央财政经费占14.59%,地方财政经费占67.05%,其余为自筹。A.管理工作系统规范 B.社会参与潜力较大C.与经济的开发并重 D.得到社会广泛重视【答案】B【解析】从图中看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中中央和地方经济占比较大,可见社会层面的参与潜力比较大,B项正确;材料没涉及管理工作,排除A项;材料仅仅涉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没涉及经济开发,排除C项;D项“广泛”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B项。17.第一手史料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具有较高的史证价值;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史证价值比第一手史料低。下列史证价值最高的是()A.《吉尔伽美什》 B.古埃及墓穴中发现的木乃伊等文物C.《查士丁尼法典》 D.古代美洲玛雅神话“羽蛇神”的传说【答案】B【解析】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木乃伊属于实物史料,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B项正确;《吉尔伽美什》属于文献史料,没有实物史料史证价值高,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属于文献史料,没有实物史料史证价值高,排除C项;传说可以印证历史,但它的史证价值不高,排除D项。故选B项。18.公元前8—6世纪,在黑海沿岸、欧洲南部(包括意大利)、小亚细亚半岛、北非等地,希腊语成为通用语言。公元前4世纪,雅典地区的阿提卡—爱奥尼亚方言成为地中海世界、伊朗高原、中亚等地的通用语言。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罗马国家的发展 B.西亚腓尼基字母的传播与演化C.印欧人的大迁徙 D.巴尔干半岛居民的殖民与远征【答案】D【解析】据题干“希腊语成为通用语言”“阿提卡—爱奥尼亚方言成为通用语言”等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人进行了广泛的殖民与远征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希腊文化得以传播,语言也随之扩散,而巴尔干半岛居民主要是古希腊人,他们的殖民与远征是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公元前8—6世纪,罗马国家尚未发展起来,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希腊语的传播,这与腓尼基字母的传播无关,排除B项;印欧人大迁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9.从15世纪末至19世纪初,原住民和外来移民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构成了美国早期的“多族化”样态。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白人占总人口的80%以上,标志着这一阶段美国的“多族化”是以“盎格鲁萨克逊”为主流文化的“多族化”。影响这一时期美国族群结构的重要因素是()A.奴隶贸易活跃 B.工业革命兴起 C.殖民者的入侵 D.族源的多样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白人占总人口的80%以上,标志着这一阶段美国的‘多族化’是以‘盎格鲁萨克逊’为主流文化的“多族化”可知,这是英国殖民者对北美殖民的结果,C项正确;奴隶贸易主要区域是拉丁美洲,且主要是黑奴,和白人不符,排除A项;工业革命会引起人口流动,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族源的多样化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20.1650年左右,英国从中国引进了首批茶壶,材质是紫砂和瓷。1760年左右,威基伍德创造的乳白瓷开始风靡。1812—1820年,斯波德陶瓷厂出产壶身统一花色各异的经典款造型。1850—1990年,英国茶壶也开始讲究起美学设计。据此可知()A.国际贸易发展丰富了英国文化 B.商品流动提升英国人的精神品质C.中国茶在英国发挥了社会功能 D.饮茶习俗升华英国人的审美观念【答案】A【解析】据题干“英国从中国引进了首批茶壶,材质是紫砂和瓷……威基伍德创造的乳白瓷开始风靡……斯波德陶瓷厂出产壶身统一花色各异的经典款造型……英国茶壶也开始讲究起美学设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信息表明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同文化和物品交流促进了英国茶壶在材质、造型和美学设计上的变化与进步,丰富了英国的物质文化和审美观念,A项正确;题干主要描述了茶壶材质和设计的变化,没有涉及英国人精神品质的提升,排除B项;题干更侧重于茶壶本身的变化而非茶的作用,排除C项;题干信息显示是国际贸易和制壶工艺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未提到饮茶习俗对英国人审美观念的升华作用,综上所述,排除D项。故选A项。21.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俄国一批革命家曾沿用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和别斯土热夫创办的刊物《北极星》名称,出版《北极星》文集,文集封面印着被沙皇政府绞死的五位十二月党人的侧面像。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俄国()A.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启蒙思想的发展状况C.报刊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D.农奴制改革影响深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二月党人受到启蒙思想影响,希望按照西欧方式改造俄国,而俄国一批革命家深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这说明了启蒙思想在俄国继续发展,B项正确;十二月党人受到启蒙思想影响,和马克思主义无关,排除A项;材料和社会主义革命也没有关系,这些革命家是要推翻沙皇封建统治和农奴制,排除C项;当时尚未进行农奴制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22.1903年大英博物馆出版第一部博物馆指南,1911年委任第一位讲解员。20世纪70年代,大英博物馆成立了教育服务机构和出版社。这些举措()A.强化了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 B.提高了馆藏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C.改变了大英博物馆的馆藏方向 D.彰显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全面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英博物馆出版第一部博物馆指南、委任第一位讲解员、成立教育服务机构和出版社,这些措施都属于公共服务,因此强化了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职能,A项正确;这些措施提高了服务水平,但不能提高馆藏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排除B项;这些措施的实施和馆藏方向无关,排除C项;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全面性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23.1918年,欧洲停战协定一签字,扎格鲁尔即率领代表团前往英国总督官邸,他“代表埃及人民”向英国高级专员正式要求废除保护国条约,承认埃及的完全独立。这()A.迫使英国承认埃及的完全独立 B.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反映了埃及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D.是对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回应【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扎格鲁尔即率领代表团前往英国总督官邸,他‘代表埃及人民’向英国高级专员正式要求废除保护国条约,承认埃及的完全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扎格鲁尔代表埃及人民向英国高级专员正式要求废除保护国条约,承认埃及的完全独立的事件。这个事件反映出埃及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追求自己的独立和自主权,不再接受外国的保护和控制,C项正确;“迫使英国承认埃及的完全独立”虽然是扎格鲁尔的目标,但题目中并没有提到英国是否真的承认了埃及的独立,排除A项;题目中并没有提到工人阶级的参与或者影响,无法得出“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结论,排除B项;巴黎和会召开于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4.2006年,东京都政府出版了一个题为“外国居民的人权:互相了解很重要”的宣传册,其中有:我们经常会根据基于肤色、语言、文化及风俗的偏见和先入观去对待他们。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以与外国居民和睦相处,同时尊重他们的人权,建立一个符合当前全球化时代要求的社会。这一文化政策()A.有助于多元文化共存社会形态形成 B.消除了日本居民与移民之间的隔阂C.表明日本着力保障移民的基本人权 D.说明移民取得与日本公民同等权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京都政府对外国居民的文化政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开放性,这有助于构建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形态,A项正确;“消除了日本居民与移民之间隔阂”的说法过于绝对,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只是东京都政府对待外国居民的文化政策,不能代表日本国家的移民政策,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移民取得与日本公民同等权利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整个唐代经济、文化的昌盛、发展相关。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兴盛的时期,尤其是中唐以慈、国家富强、天下安宁,具备各种文化发展的条件。安史之乱后,虽然社会出现动乱,经济也出现衰退,但文化并未因此而停止发展。唐朝疆域辽阔,又注重对外交往,当时的长安不仅是国内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具体说来,茶文化之所以在唐代形成,还有几个特殊条件及社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佛教的大发展,除此之外还与当时科举制度,风风大盛、贡茶的兴起、染酒有关。——摘编自何先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述论》材料二历史上从未种过一片茶叶的英国人,却用勉来品创造了内涵丰富、形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文化。英国人将茶叶与牛奶调制成可口的“英国茶”,调出了清香与可口,也调和了两种文化。英国茶文化,一开始就和皇室挂上了钩,1662年嫁给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饥梦琳,人称“饮茶皇后”,她的饮茶行为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英国人乐此不致地重复着“茶来茶去”的作息规律。清早一睁眼,就靠在床头享受一杯“床前茶”;早餐时再来一杯“早餐茶”,精选印度、锡兰、肯尼亚各地红茶调制而成、气味浓郁;上午来杯“工休茶”;下班前香气特殊的“伯爵茶”成为首选;就寝前还少不了“杏别茶”。传统的茶室礼讲究交谈声音要小,瓷器轻拿轻放;杯中茶喝完后,将茶匙放到茶杯中,表示到此为止。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喜欢喝英式红茶,学习英国的茶适礼仪。同时,英国茶文化也与其他国家的茶文化相互交款,形成了多样化的茶文化景观。——摘编自刘章才《试论英国茶文化的形成——基于文化传播视角的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茶文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文化传播的影响。【答案】(1)原因:唐代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交通便利,对外交流频繁;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大发展,饮茶之风兴盛;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令的影响。(2)特点:内涵丰富,形式优雅;多种文化的结合,且具有本国特色;最初饮茶是身份的象征;以茶调节作息,名目繁多;注重茶叶的种类和品质;讲究礼仪。影响: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影响人们的饮食结构;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解析】【小问1】由材料“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整个唐代经济、文化的昌盛、发展相关。”“唐朝疆域辽阔,又注重对外交往,当时的长安不仅是国内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及所学可得出唐代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交通便利,对外交流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大发展,饮茶之风兴盛;由材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佛教的大发展”可得出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由材料“除此之外还与当时科举制度,风风大盛、贡茶的兴起、染酒有关。”可得出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令的影响。【小问2】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历史上从未种过一片茶叶的英国人,却用勉来品创造了内涵丰富、形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文化。”可得出内涵丰富,形式优雅;由材料“英国人将茶叶与牛奶调制成可口的‘英国茶’,调出了清香与可口,也调和了两种文化。”可得出多种文化的结合,且具有本国特色;由材料“英国茶文化,一开始就和皇室挂上了钩,1662年嫁给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饥梦琳,人称‘饮茶皇后’,她的饮茶行为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可得出最初饮茶是身份的象征;由材料“英国人乐此不致地重复着‘茶来茶去’的作息规律。清早一睁眼,就靠在床头享受一杯‘床前茶’;早餐时再来一杯‘早餐茶’,精选印度、锡兰、肯尼亚各地红茶调制而成、气味浓郁;上午来杯‘工休茶’;下班前香气特殊的‘伯爵茶’成为首选;就寝前还少不了‘杏别茶’。”可得出以茶调节作息,名目繁多;由材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喜欢喝英式红茶,学习英国的茶适礼仪。”可得出注重茶叶的种类和品质;讲究礼仪。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历史上从未种过一片茶叶的英国人,却用勉来品创造了内涵丰富、形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文化。”及所学可得出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由材料“英国人乐此不致地重复着‘茶来茶去’的作息规律。清早一睁眼,就靠在床头享受一杯‘床前茶’;早餐时再来一杯‘早餐茶’,精选印度、锡兰、肯尼亚各地红茶调制而成、气味浓郁;上午来杯‘工休茶’;下班前香气特殊的‘伯爵茶’成为首选;就寝前还少不了‘杏别茶’。”可得出影响人们的饮食结构;由材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喜欢喝英式红茶,学习英国的茶适礼仪。”及所学可得出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由材料“同时,英国茶文化也与其他国家的茶文化相互交款,形成了多样化的茶文化景观。”及所学可得出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学东渐”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明清之际,不少西方传教士和商人陆续来到中国传教经商,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方的科学技术、生活方式等,从此拉开“西学东渐”的历史序幕。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冲击了封建士大夫愚昧庶木的守旧思想。材料二在国家内沈外惠交替、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有些人一度失去了曾经的文化自信心,陷入文化自卑和民族自卑之中,对传统文化自暴自弃;还有些人企图通过吸收西方的思想理论知识,弥补传统文化的所谓“缺陷”,如龚自珍大声痰呼改革“一祖之法”,洋务派喊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材料三时至今日,我们走出了“西学东渐”的文明交往旧局,向着“以我为主”的文明交往新势转变。中华文化以显著的国际影响力闪耀于世界文明海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涌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派繁荣发展之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高质量的满足,这是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在文化交流互签中保持“以我为主”原则的强大底气。——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冉、刘翔宇《建设文化任国》(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社会所面对的时代课题。(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学东渐”的文明交往旧局和“以我为主”的文明交往新势的本质不同。(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利条件。【答案】(1)时代课题:应对外来文化冲击,实现民族自立自强;救亡图存;推动传统文化的近代化转型;如何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2)本质不同:“西学东渐”文明交往旧局的本质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向东方传统封建文明渗透和扩张;“以我为主”的文明交往新势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成长和传播。(3)有利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中国跻身世界经济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的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的扩大;国内文化市场的活跃;政府重视及政策的支持;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突出;广大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创新热情被不断激发。【解析】【小问1】由材料“在国家内沈外惠交替、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有些人一度失去了曾经的文化自信心,陷入文化自卑和民族自卑之中,对传统文化自暴自弃”可得出应对外来文化冲击,实现民族自立自强;救亡图存;由材料“还有些人企图通过吸收西方的思想理论知识,弥补传统文化的所谓‘缺陷’”及所学可得出推动传统文化的近代化转型;由材料“洋务派喊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及所学可得出如何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小问2】由材料“明清之际,不少西方传教士和商人陆续来到中国传教经商,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方的科学技术、生活方式等,从此拉开‘西学东渐’的历史序幕。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冲击了封建士大夫愚昧庶木的守旧思想。”及所学可得出“西学东渐”文明交往旧局的本质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向东方传统封建文明渗透和扩张;由材料“时至今日,我们走出了‘西学东渐’的文明交往旧局,向着‘以我为主’的文明交往新势转变。中华文化以显著的国际影响力闪耀于世界文明海洋。”及所学可得出“以我为主”的文明交往新势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成长和传播。【小问3】由材料“中华文化以显著的国际影响力闪耀于世界文明海洋。”可得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由材料“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涌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派繁荣发展之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高质量的满足,这是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在文化交流互签中保持‘以我为主’原则的强大底气。”及所学可得出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突出;广大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创新热情被不断激发;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跻身世界经济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的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的扩大;国内文化市场的活跃;政府重视及政策的支持。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拉开了欧洲人移居美洲的序幕。他首先在埃斯帕尼奥拉岛建立伊萨贝拉移民点。1502年,埃斯帕尼奥拉总督奥万多一次性引入了2500名西班牙人;1513年,当地建立了13座移民城镇。西班牙移民一般选择居住在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易于展开经济活动的地方,比如在墨西哥的移民约半数居住在总督府墨西哥城。此时向美洲移民的进展不算太快,向大陆移民更是慢于向西印度群岛移民,而西印度群岛因开发殖民地急需劳动力、对移民的限制才逐渐放宽。1565年,西班牙政府批准150名葡萄牙人携带妻女迁入埃斯帕尼奥拉,这是首次出现非西班牙的移民。——摘编自沈坚《地理大发现后流向新大陆的移民潮》材料二1853年阿根廷宪法规定,政府不得限制、妨碍移民入境。欧洲移民把阿根廷作为首选的移居地。下表为1850—1897年欧洲移民至阿根廷的统计表。

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法国/人英国/人奥地利/人德国/人瑞士/人比利时/人1850—185990062440720359226178219681860—18699380220169636036038191212156225191870—1879156746448023293892653469352262036281880—1889475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