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1.我们的家乡上林处处有美景。走进西燕东敢大草坪,就像踩在了无边的lǜtǎn上;走进大明山深处,就像进入了yōuyǎ的秘境,大树参天,野花diǎnzhuì……登上大明山顶,jūgāolínxià,tiàowàng远方,欣赏着这一切,心中的yōulǜ顿时烟消云散。二、选择题。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日寇(kòu)疙瘩(gā) B.咆哮(páo)呻吟(sēn)C.腐朽(fǔ)沮丧(jǚ) D.掀开(xiān)跺脚(duò)3.下列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威风凛凛威迫利诱 B.技高一筹筹集资金C.载歌载舞三年五载 D.顾影自怜左顾右盼4.在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我校举办了盛大的宣传教育活动。下面针对这次活动的描述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场宣传教育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别出心裁的安排获得了广大师生的称赞。B.作为活动的小主持人,我既紧张又兴奋,一上台脑子一片空白,简直是忘乎所以。C.狼牙山五壮士粉身碎骨地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D.张晓阳分享结束后,会场上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大家纷纷为他的精彩发言点赞。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牙山五壮士》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既写了七连六班这个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属于环境描写。B.《穷人》一文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C.《桥》巧设悬念,最后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父子关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D.读《宇宙生命之谜》时,可以边读边归纳段落意思,再重点阅读与问题有关的段落。6.下列有关“有目的地阅读”阅读策略步骤,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明确阅读文章的目的和任务。②细读相关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③大致浏览文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相关段落和内容。④查找其他资料,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完成阅读任务。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7.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B.“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失声叫着。但老班长还是慢慢地闭上了眼睛。C.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D.“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句式转换8.生命是石头下的小草不屈破土的声音;生命是风雪中的;生命是。(补充句子)9.在长城上,我听到外国游客用不太流利的中文不住地赞叹:“好壮观啊!”(照样子,用其他表示“说”的词语写句子)10.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照样子,写一写某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情景)11.大明山水润良田,看到田野里稻浪翻滚,你会情不自禁吟咏起辛弃疾的诗句:“丰年,一片。”12.我们阅读时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如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时,可以从“愁”字想开去,我会想到;从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想开去,我会想到。13.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七律·长征》围绕首联“,”两句展开。用“,”展现长征即将结束,胜利在望,战士们的喜悦之情。四、口语交际14.口语交际。

“爷爷,垃圾不能乱扔,要进行分类。”

“分什么类啊,多麻烦!”

垃圾分类实施以来,引发了一些争议,一方面是因为要改变人们固有的生活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认识得不够深刻。你能结合自己的了解,用分条说明的方法阐述一下垃圾分类的好处,对爷爷进行劝说吗?五、阅读理解阅读课内《丁香结》节选,回答问题。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15.“丁香结”这一说法的来由是什么?在选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抄下来。16.题目《丁香结》中“结”的含义是()。A.丁香形成的疙瘩状的东西。B.许多簇不同颜色的丁香花簇拥在一起。C.丁香的花苞。D.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情。17.丁香引发了作者的联想。细读选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1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外包装塑料袋……才能见到自己购买的商品。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有时包装物的重量甚至远远超过商品本身的重量。【材料二】据快递业统计,2020年我国的快递量达到了800多亿件,人均快件从2000年的约0.01件增长到2020年的约59件。2022年,我国快递量突破1100亿件。随着快递件数迅猛增长,也产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装废弃物。我国各类快递包装存在过度包装、成本偏高、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材料消耗量从2000年的约2.06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约941.23万吨。若不实施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依照当前快递的发展趋势,2025年我国各类快递包装材料消耗量将达到4127.05万吨,将会带来巨大的资源负担和环境压力。【材料三】近年,我国快递包装在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电子运单普及率达90%多,全年节约传统纸质快递运单200多亿张;通过推广可循环编织袋,节约中转编织袋4亿多个。某物流在减少包装耗材使用方面,推出了更窄的“瘦身胶带”,大大减少了胶带的使用量。除了耗材减量,构建回收体系也是推进绿色物流可循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该物流在北、上、广、杭等十几个城市陆续投入可循环使用20次以上的“青流箱”,单次使用成本相比普通箱可节省30%以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19.乐乐想了解目前网购快递包装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该仔细阅读;灵灵想了解目前中国快递包装在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应该仔细阅读;东东想了解目前快递包装产生废弃物的具体情况,应该仔细阅读。

A.材料一B.材料二C.材料三20.目前快递包装“宁多勿少”造成的后果有,但即便这样,许多商家还是“不敢怠慢”,其原因是。21.材料二中画“”句子主要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22.读材料三,下列关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用绿色的包装箱对商品进行包装。B.使用能循环使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包装。C.不使用塑料袋和填充物等对商品进行包装。D.使用一次性包装盒对商品进行包装。23.快递包装如何“瘦身”并实现循环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两条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六、习作表达24.习作与表达。学校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学校运动会、经典诵读比赛、书画展、敬老节看望孤寡老人……这些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同学分享你的经历。注意写清楚活动过程,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把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绿毯;幽雅;点缀;居高临下;眺望;忧虑【解析】【分析】结合句子表述的意思,“绿毯”的“绿”是绞丝旁,右边是“录”;“幽雅”的“幽”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点缀”的“缀”是绞丝旁,左右结构;“居高临下”的“临”是左右结构;“眺望”的“眺”是目字旁,右边是“兆”;“忧虑”的“虑”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心”;故答案为:绿毯;幽雅;点缀;居高临下;眺望;忧虑【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和词语的理解掌握。作答时要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结合汉字的笔画和结构,注意形近字的辨析,把每个字写正确。2.【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对词语的掌握,A项中“疙瘩”的“疙”正确读音为“gē”,而非“gā”;

B项中“呻吟”的“呻”正确读音为“shēn”,而非“sēn”;

C项中“沮丧(jǚ)”修改为“沮丧(jǔ)”;

D项中“掀开(xiān)”“跺脚(duò)”的读音均正确。故答案为:C;D【点评】题目考查汉字读音掌握能力。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判断,才能顺利作答。3.【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词语语境,选项A中“威风凛凛”的“威”指威严、有气势;“威迫利诱”的“威”指用威力逼迫,二者意思不同。

选项B中“技高一筹”的“筹”是计数的用具,这里比喻技艺、水平等高出一筹;“筹集资金”的“筹”指筹措、谋划,二者意思不同。

选项C中“载歌载舞”的“载”是“又、且”的意思;“三年五载”的“载”指年,二者意思不同。

选项D中“顾影自怜”的“顾”指回头看、泛指看;“左顾右盼”的“顾”也是看的意思,二者意思完全相同。故答案为:D【点评】题目考查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语境表达的意思,根据词句的意思体会这个字含义,进行分析对比。然后把字义带入语境检验自己的判断,进行作答。4.【答案】C【解析】【分析】阅读各项句子的表述,选项A中“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用于形容活动安排新颖,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选项B中“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带有贬义。句中描述小主持人紧张到脑子空白,并非得意忘形,该词使用不恰当。

选项C中“粉身碎骨”是动词性短语,不能用来修饰“喊着”,此处应改为“声嘶力竭”等形容词性短语,搭配不当,使用不恰当。

选项D中“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用于形容掌声热烈,符合语境,使用恰当。故答案为:C【点评】题目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描述的具体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与句子表述契合,然后做出正确分析判断,做出选择。5.【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各项对课文的理解分析,A项《狼牙山五壮士》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既写了七连六班的群体事迹,也刻画了每位战士的形象,这属于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而非“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是对自然或社会环境的刻画,与该文内容不符。

B项《穷人》将故事设定在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通过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出穷人生活的艰难,环境描写服务于主题,这项表述合理恰当。

C项《桥》中老支书和小伙子的父子关系在结尾揭晓,前文设置的悬念在此处解开,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感染力,是文章的巧妙设计。这项表述正确。

D项《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说明文,阅读时通过归纳段落意思梳理文章结构,再聚焦与核心问题相关的段落深入研读,是高效的阅读方法。这项表述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题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课文写作特点,结合课文的结构和描写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做出选择。6.【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阅读相关知识,①明确阅读目的和任务,这是整个阅读活动的出发点;③大致浏览文章,根据目的确定相关段落和内容,这是第二句;快速筛选与目标相关的信息范围,避免无效阅读。

②细读相关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这是第三句;对锁定的内容进行深入处理;④查找其他资料,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是第四句;实现从阅读到应用的闭环。故答案为:C【点评】题目考查对阅读方法理解和掌握能力,结合自己的阅读时间以及有效阅读的相关顺序,结合句子的描述,进行排序作答。7.【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句子表述,选项A中,冒号用于引出两条路的具体内容,分号用于分隔两个并列的分句(介绍两条不同的路),标点使用恰当。

选项B中,感叹号用于强烈的呼喊(“老班长!”),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符合标点规则,使用恰当。

选项C中,“新中国的国旗”与“五星红旗”是同一事物的复指,二者之间应使用破折号(“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来连接,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原句中的逗号使用不恰当。

选项D中,引号标注人物语言,问号表达疑问语气,省略号体现心理活动的断断续续,标点使用符合语境,恰当。故答案为:C【点评】题目考查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作答时要根据不同标点符号的运用规则,结合标点符号的用法和句子表达的语境,对标点符号运用进行分析作答。【答案】8.梅花傲然绽放的芬芳;沙漠里的胡杨倔强挺立的姿态9.在博物馆里,讲解员指着古老的青铜器向我们介绍:“这件文物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10.爷爷坐在老藤椅上看京剧,手里的茶杯搁在膝头半天没动过。他眯着眼睛,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打着拍子,跟着戏里的调子哼唧,时而皱眉,时而点头,嘴角还跟着角色的念白微微动着。连窗外的麻雀扑棱棱落在窗台上,他都没抬一下眼皮,直到奶奶喊他吃饭,喊了三四声,他才猛地回过神来:“啊?啥时候开饭?”【解析】【点评】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题目要求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8.结合例句中运用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现对生命的理解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仿写补充,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梅花傲然绽放的芬芳;沙漠里的胡杨倔强挺立的姿态。9.原句用“赞叹”这一表示“说”的词语体现了外国游客的情感,结合对话语表述的意思,选择适当的描述“说”的词语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在博物馆里,讲解员指着古老的青铜器向我们介绍:“这件文物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10.结合例句的表述,运用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者语言的描写,进行仿写,写出人物入迷的样子。

故答案为:爷爷坐在老藤椅上看京剧,手里的茶杯搁在膝头半天没动过。他眯着眼睛,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打着拍子,跟着戏里的调子哼唧,时而皱眉,时而点头,嘴角还跟着角色的念白微微动着。连窗外的麻雀扑棱棱落在窗台上,他都没抬一下眼皮,直到奶奶喊他吃饭,喊了三四声,他才猛地回过神来:“啊?啥时候开饭?”【答案】11.稻花香里;听取蛙声12.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或许还有对前路茫茫的迷茫与惆怅。;暮色降临,小船静静地停泊在雾气弥漫的水渚边,远处的山峦在朦胧的夜色中若隐若现,水面上氤氲着淡淡的烟霭,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渔舟唱晚,更衬得诗人的孤独与愁绪。1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解析】【点评】考查学生的古诗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古诗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古诗诗句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古诗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故答案为:稻花香里;听取蛙声12.结合对诗句的理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出自孟浩然《宿建德江》,意思是意思是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从“愁”字想开去,结合诗句中“客”的身份和“日暮”的时间,联想具体的情感内涵;从画面想开去,则要围绕“移舟泊烟渚”的场景,结合“烟渚”等景物,营造出与“愁”相契合的氛围。

故答案为: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或许还有对前路茫茫的迷茫与惆怅。

暮色降临,小船静静地停泊在雾气弥漫的水渚边,远处的山峦在朦胧的夜色中若隐若现,水面上氤氲着淡淡的烟霭,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渔舟唱晚,更衬得诗人的孤独与愁绪。1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故答案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4.【答案】爷爷,您看咱们现在开始垃圾分类了,这事儿看着简单,好处可不少呢,我跟您慢慢说:

第一,能让环境更干净。以前垃圾混在一起,时间长了容易发臭,还招苍蝇蚊子。分开之后,厨余垃圾专门处理,能变成肥料;其他垃圾及时运走,楼道和小区里就不会再有怪味儿了,住着多舒服呀。

第二,能节省好多资源。像咱们平时喝完的饮料瓶、看过的报纸,这些是可回收物,分类收走后能重新做成新东西。您想啊,纸是用木头做的,塑料是用石油做的,回收再利用,就能少砍树、少开采石油,多划算。【解析】【分析】结合人物对话,根据对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意义的理解,进行表述作答。把垃圾分类的意义表述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故答案为:爷爷,您看咱们现在开始垃圾分类了,这事儿看着简单,好处可不少呢,我跟您慢慢说:

第一,能让环境更干净。以前垃圾混在一起,时间长了容易发臭,还招苍蝇蚊子。分开之后,厨余垃圾专门处理,能变成肥料;其他垃圾及时运走,楼道和小区里就不会再有怪味儿了,住着多舒服呀。

第二,能节省好多资源。像咱们平时喝完的饮料瓶、看过的报纸,这些是可回收物,分类收走后能重新做成新东西。您想啊,纸是用木头做的,塑料是用石油做的,回收再利用,就能少砍树、少开采石油,多划算。【点评】题目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中对话的内容进行补充作答,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垃圾分类的意义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答案】15.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16.D17.诗句;衣襟上的盘花扣;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18.学生时代总有无解的数学题、背不完的单词,这些“结”逼着我们熬夜刷题、反复记忆,过程或许煎熬,但解开一道题、记住一篇课文时的成就感,正是平淡学习中的亮色;如果人生真的“无结可解”,没有了挑战、困惑与挣扎,就像一杯白开水,虽平静却寡淡。正是那些解结时的纠结、解开后的释然、甚至暂时解不开时的沉淀,构成了人生的特有韵味。【解析】【分析】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5.结合文中句子,“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这句写了“丁香结”的来历。

故答案为: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16.结合文中描写,《丁香结》的“结”指的是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情。应该选择D项。

故答案为:D17.结合文中对丁香的描写,作者由“丁香”联想到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联想到衣襟上的盘花扣;联想到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表达了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故答案为:诗句;衣襟上的盘花扣;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18.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这句由“丁香结”联想到生活中的问题;这句话用“结”作比喻,道出了人生的常态:生活中的难题、困境就像一个个解不完的结,但恰恰是这些“结”的存在,让人生有了起伏、滋味和成长的可能,否则便会失却生动与意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解决生活难题的经历,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学生时代总有无解的数学题、背不完的单词,这些“结”逼着我们熬夜刷题、反复记忆,过程或许煎熬,但解开一道题、记住一篇课文时的成就感,正是平淡学习中的亮色;如果人生真的“无结可解”,没有了挑战、困惑与挣扎,就像一杯白开水,虽平静却寡淡。正是那些解结时的纠结、解开后的释然、甚至暂时解不开时的沉淀,构成了人生的特有韵味。【答案】19.A;C;B20.产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带来巨大的资源负担和环境压力;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21.据快递业统计,2020年我国的快递量达到了800多亿件,人均快件从2000年的约0.01件增长到2020年的约59件。2022年,我国快递量突破1100亿件。;列数字;作比较;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快递件数迅猛增长的发展趋势22.B23.一是商家可减少快递包装的层数,避免过度缠绕胶带,改用可降解的纸质缓冲材料或淀粉基包装袋替代传统塑料泡沫和胶带;二是在社区和快递驿站设置专门的包装回收点,鼓励消费者将完好的纸箱、塑料快递袋等分类投放降低包装成本和资源消耗。【解析】【分析】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19.结合材料的内容,材料一主要介绍了目前网购快递包装面临的主要问题;材料三主要描写了目前中国快递包装在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材料二主要描写了目前快递包装产生废弃物的具体情况;

故答案为:A;C;B20.结合材料内容,目前快递包装“宁多勿少”造成的后果有产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带来巨大的资源负担和环境压力;但是很多商家还是“不敢怠慢”的原因是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结合材料内容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产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带来巨大的资源负担和环境压力;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21.“据快递业统计,2020年我国的快递量达到了800多亿件,人均快件从2000年的约0.01件增长到2020年的约59件。2022年,我国快递量突破1100亿件。”这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快递件数迅猛增长的发展趋势。

故答案为:据快递业统计,2020年我国的快递量达到了800多亿件,人均快件从2000年的约0.01件增长到2020年的约59件。2022年,我国快递量突破1100亿件。列数字;作比较;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快递件数迅猛增长的发展趋势22.结合材料三,结合“除了耗材减量,构建回收体系也是推进绿色物流可循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该物流在北、上、广、杭等十几个城市陆续投入可循环使用20次以上的“青流箱”,单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