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专业本来毕业论文一.摘要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聚焦于现代企业财务治理体系的优化路径,以某大型制造企业为案例,探讨其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会计职能的转型与升级。该企业成立于2005年,经过十余年发展已成为行业领先者,但其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通过深度访谈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及核心员工,结合其年度财务报告与内部审计数据,系统分析其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内部控制机制及风险管理策略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发现,该企业虽然已引入ERP系统,但部门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导致财务决策效率低下;成本核算体系未能充分反映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影响定价策略的科学性;且内部审计职能受制于资源限制,未能有效覆盖新兴业务风险。基于此,研究提出构建集成化财务共享中心、优化作业成本法应用、强化区块链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等具体建议,旨在通过技术赋能与管理创新,提升会计信息的实时性与决策支持能力。研究结论表明,会计专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通过数据驱动决策的能力,而数字化转型则为会计职能的再定位提供了历史机遇,企业需主动调整架构与业务流程,以实现从核算型向价值创造型的转变。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技术应用层面的升级,更需结合战略管理思维,推动财务部门与企业整体协同发展。
二.关键词
会计职能转型;数字化转型;财务治理;成本核算优化;内部控制;价值创造
三.引言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与数字技术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会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传统职能与价值创造方式正受到严峻挑战。会计专业本科教育长期以来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核算技能与法规遵循能力的毕业生,然而,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对企业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仅要精通财务报告与分析,更要具备数据洞察、风险管理及战略决策支持的综合能力。这种需求变革使得会计专业的内涵与外延亟需重新审视,本科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模型亦应随之动态调整,以确保其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挑战。
会计职能的转型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与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战略紧密关联的系统性工程。以制造业为例,传统会计模式往往侧重于历史成本的记录与分摊,难以有效支撑智能制造背景下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供应链协同与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评估。某大型制造企业(以下简称“该企业”)的实践即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矛盾:尽管其已投入巨资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部署了主流ERP系统,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融合度不足,部门间信息壁垒固化,导致财务报告的时效性难以满足管理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成本核算方法仍停留在较为粗放的层面,无法精准归集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成本动因,进而影响新产品定价策略的科学制定与盈利能力分析的有效性;内部审计职能受限于传统思维与资源约束,对新兴业务模式中的财务风险识别能力不足,难以提供前瞻性的风险预警与管理建议。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该企业的运营效率,更削弱了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会计专业的本科教育在此背景下,面临着如何平衡基础知识传授与前沿能力培养的难题。现行课程体系虽已包含财务管理、审计学、成本会计等核心模块,但在数字化工具应用、数据分析思维培养、跨部门协同能力训练等方面仍有显著短板。部分毕业生进入职场后,表现出核算技能扎实但分析能力欠缺、熟悉传统流程却难以驾驭新技术的现象,这与企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形成错位。因此,深入剖析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计职能的实际困境,系统评估现有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能力结构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不仅对该企业的财务治理体系完善具有实践意义,也为同类企业及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本研究旨在探讨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能力模型如何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并提出优化会计职能转型路径的具体建议。核心研究问题包括:第一,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会计职能面临哪些关键挑战?第二,现有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具备哪些核心能力,以及这些能力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需求存在何种差距?第三,如何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创新及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以更好地支持企业财务治理体系的优化?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将结合案例分析与理论探讨,首先通过对该企业财务治理现状的深入调研,识别其会计职能转型中的具体问题;其次,对比分析国内外领先企业的会计转型实践与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动态,提炼可供借鉴的经验;最后,提出包括技术工具应用能力培养、跨学科知识融合训练、职业素养提升等在内的一揽子优化建议。研究假设认为,通过系统性的能力模型重构与教育模式创新,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够有效弥补与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差距,其知识结构与能力特征将更符合未来财务治理体系优化的要求。本研究的开展,既有助于澄清会计专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发展方向,也为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与实践指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会计职能的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学术界与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成果已从多个维度展开。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会计信息系统(S)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强调技术工具在自动化核算、提升数据准确性方面的作用。学者们如Carroll(2003)和Sutton(2005)通过实证分析证实,ERP系统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财务报告周期,优化内部流程,但其研究多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较少关注技术融入后会计职能的深层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研究视角逐渐转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的构建及其对会计架构的重塑。Becker(2006)和Hicks(2009)等学者探讨了FSSC如何通过集中化、标准化作业实现成本削减与效率提升,但主要关注其运营效益,对FSSC内部如何支持更高层次财务分析与管理决策的研究相对不足。
会计专业教育如何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的研究日益增多。KPMG(2018)发布的《未来财务报告者报告》指出,未来会计人才需具备数据分析、科技应用、业务洞察等跨界能力。国内外学者如CPA(2016)和ACCA(2017)相继发布能力框架,强调会计从业者应掌握数据挖掘、可视化工具及基础,以支持战略决策。国内研究方面,王化成(2019)和张龙平(2020)等学者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会计职能的拓展,提出会计应向价值创造型转变。然而,现有研究多从宏观层面提出原则性建议,缺乏对具体企业会计实践困境的深度剖析,尤其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能力结构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实际需求之间鸿沟的量化分析较为缺乏。
在财务治理与内部控制领域,研究多集中于外部审计与合规性要求。Doyle(2007)和DeFond(2010)等学者探讨了审计质量对企业治理的影响,强调内部控制在风险防范中的关键作用。随着企业业务复杂度增加,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在扩展,包括对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分析可靠性的监督。然而,鲜有研究将内部审计职能的优化与会计信息系统、成本核算等具体会计实务紧密结合,以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型风险。例如,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增强交易透明度,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实时风险预警,这些前沿议题在现有文献中虽有涉及,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指导。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核算的核心环节,其数字化转型研究同样面临挑战。传统成本核算方法难以适应精益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型制造模式的需求。Horngren(2015)等学者在成本管理理论中引入作业成本法(ABC),提升了成本分配的准确性,但其应用仍受限于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和数据获取能力。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将物联网(IoT)数据、供应链信息与财务数据融合,构建动态、精准的成本核算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研究问题。部分研究开始探索/activity-basedcosting(BAC)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但实践案例与理论模型仍显匮乏,尤其缺乏对企业成本管理痛点的系统性总结与解决方案设计。
五.正文
本研究以某大型制造企业(以下简称“该企业”)为案例,深入探讨其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会计职能的转型现状、问题与优化路径。研究旨在通过系统分析该企业财务治理体系中的会计实践,识别其在技术融合、流程优化、能力建设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教育改革方向,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企业会计职能转型和会计专业本科教育优化提供参考。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为主,结合文献研究与深度访谈,力求全面、深入地揭示问题本质。下文将详细阐述研究设计、实施过程、发现结果及讨论分析。
**1.研究设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
该企业成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一家专注于高端装备制造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等领域。公司规模庞大,拥有多个子公司和研发中心,年营收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该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近年来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加速的挑战,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选择该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其一,该企业已进行一定程度的数字化转型尝试,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其二,企业规模较大,内部治理结构复杂,能够呈现会计职能转型的多方面问题;其三,企业对财务治理体系优化有较强的需求,愿意配合研究工作。通过对该企业会计实践的深入剖析,可以揭示共性问题和差异化挑战,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辅以文献研究和深度访谈。案例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深入单个或少数案例,以获取广泛洞察的研究方法(Yin,2018)。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丰富、细致的信息,帮助研究者理解复杂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具体步骤如下:
-**文献研究**: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会计职能转型、数字化转型、财务治理、成本核算优化等方面的文献,构建理论框架,为案例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和比较基准。
-**案例资料收集**: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该企业的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企业年报、财务报表、内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文档、审计报告、新闻报道等。特别关注其财务共享中心建设、ERP系统应用、成本核算方法、内部控制流程等方面的资料。
-**深度访谈**:设计访谈提纲,对与企业财务治理体系相关的关键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对象包括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核心管理人员、财务共享中心员工、成本会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等。通过访谈,了解他们对会计职能转型的看法、面临的挑战、采取的措施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期。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和访谈记录进行整理、编码和分析,识别关键问题、主要矛盾和潜在联系。运用SWOT分析法等工具,对该企业会计职能转型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系统评估。
**1.3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
-**公开资料**:该企业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官方信息等。
-**内部资料**:通过访谈获得的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流程文档、系统操作手册等。
-**访谈记录**:对15名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记录访谈内容并整理成访谈笔记。
-**文献资料**: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行业报告、专著等。
**2.该企业会计职能转型现状分析**
**2.1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该企业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ERP系统,选择了SAP作为核心系统供应商,涵盖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块。截至2022年,ERP系统已覆盖企业主要业务流程,实现了订单、采购、库存、生产、财务等数据的集成管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系统集成度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和部门壁垒,部分子系统与ERP系统未能实现完全对接,导致数据存在重复录入和传输延迟现象。例如,销售订单系统与ERP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不及时,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的销售数据。
-**数据质量不高**:由于数据源头分散、录入标准不统一,导致ERP系统中的数据存在错误和缺失。例如,采购系统中供应商信息不完整,导致财务部门在支付采购款项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核对。
-**系统功能未能充分利用**:部分财务人员对ERP系统的功能了解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分析工具和报表功能,导致财务信息的利用效率不高。
**2.2财务共享中心建设**
该企业于2018年成立了财务共享中心,将集团本部及部分子公司的财务核算业务集中到共享中心进行处理。财务共享中心主要负责应付账款、应收账款、总账、固定资产等模块的核算工作。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该企业实现了财务核算的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降低了财务运营成本,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然而,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业务处理能力有限**:由于共享中心主要专注于标准化业务,对于一些非标准业务和复杂业务的处理能力有限,导致部分业务需要返回业务部门进行协调处理,影响了业务处理效率。
-**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共享中心主要关注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数据分析方面投入不足,未能充分利用财务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例如,共享中心未能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导致财务部门难以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人才培养滞后**:共享中心员工主要来自集团内部,缺乏系统的财务共享服务培训,导致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2.3成本核算方法**
该企业目前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以品种法为基础,辅以部分分步法。这种成本核算方法能够满足基本的成本管理需求,但在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多样化程度提高的情况下,其局限性逐渐显现:
-**成本信息失真**: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难以准确反映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影响定价决策和盈利能力分析。例如,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的成本,导致部分产品的定价过高或过低。
-**成本控制效果不佳**: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难以将成本信息与业务活动进行有效关联,导致成本控制效果不佳。例如,由于未能准确识别成本动因,导致成本控制措施缺乏针对性。
-**难以支持新产品开发**: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难以为新产品的成本估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导致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加大。例如,由于缺乏对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成本的准确估算,导致部分新产品的开发成本超出预期。
**2.4内部控制机制**
该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涵盖了财务收支、资产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然而,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内部控制机制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内控意识薄弱**: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例如,部分员工在处理业务时存在违规操作,导致财务风险加大。
-**内控手段落后**:现有的内部控制手段主要依靠人工审核,效率不高,难以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的业务处理速度。例如,在处理电子支付业务时,人工审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导致业务处理效率低下。
-**内控体系未能及时更新**:随着业务模式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未能及时更新,导致部分控制措施不再适用。例如,由于未能及时建立针对新兴业务模式的内控措施,导致部分新兴业务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3.该企业会计职能转型问题诊断**
**3.1技术融合不足,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尽管该企业已投入巨资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依然存在,导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例如,销售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等分别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与ERP系统之间未能实现完全对接,导致数据存在重复录入和传输延迟现象。这种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降低了财务决策的效率。
**3.2财务共享中心运营效率有待提升**
该企业虽然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但共享中心的运营效率仍有待提升。例如,由于业务处理能力有限,部分业务需要返回业务部门进行协调处理,影响了业务处理效率。此外,共享中心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也有待提高,未能充分发挥共享中心的价值创造作用。
**3.3成本核算体系未能适应业务发展需求**
该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多样化程度提高的情况。成本信息失真、成本控制效果不佳、难以支持新产品开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盈利能力提升。
**3.4内部控制机制面临数字化转型挑战**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该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内控意识薄弱、内控手段落后、内控体系未能及时更新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财务风险加大。
**4.优化会计职能转型路径的建议**
**4.1构建集成化财务共享中心,提升运营效率**
为了解决数据孤岛现象和提升财务共享中心运营效率,该企业应考虑构建集成化财务共享中心。具体措施包括:
-**加强系统整合**:推动各部门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的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传输,消除数据孤岛现象。
-**优化业务流程**:对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减少业务处理时间。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共享中心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业务发展。
**4.2优化成本核算体系,支持业务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多样化程度提高的情况,该企业应考虑优化成本核算体系。具体措施包括:
-**引入作业成本法(ABC)**:将ABC方法引入成本核算体系,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支持新产品开发和定价决策。
-**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体系,准确反映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成本,支持成本管理和盈利能力分析。
-**加强成本控制**:将成本信息与业务活动进行有效关联,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4.3强化内部控制机制,防范财务风险**
为了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该企业应考虑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具体措施包括:
-**加强内控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内控培训,提高其内控意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更新内控手段**: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控效率。
-**完善内控体系**:根据业务模式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4.4加强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了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应进行改革,培养具备数据分析、科技应用、业务洞察等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体措施包括:
-**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数据分析相关课程,如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加强科技应用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如ERP系统应用、区块链技术、基础等,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能力。
-**加强业务洞察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财务管理、公司战略、市场营销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业务洞察能力。
**5.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该企业会计职能转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计职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会计职能的转型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个涉及架构、业务流程、能力建设的系统性工程。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全面推进会计职能的转型,才能在数字化时代保持竞争优势。
**5.1研究结论**
-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计职能面临技术融合不足、财务共享中心运营效率有待提升、成本核算体系未能适应业务发展需求、内部控制机制面临数字化转型挑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企业应考虑构建集成化财务共享中心、优化成本核算体系、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等措施。
**5.2讨论分析**
-该企业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面临的挑战和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然而,由于案例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的结论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同企业在规模、行业、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会计职能转型路径也应有所不同。
-会计职能的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探索和实践。企业在推进会计职能转型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型方案,并不断优化和完善。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5.3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会计职能转型的量化评估方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用于评估企业会计职能转型的效果。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探索会计职能转型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探索如何培养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会计职能的转型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全面推进会计职能的转型,才能在数字化时代保持竞争优势。会计专业本科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六.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以某大型制造企业为案例,深入探讨了其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会计职能的转型现状、问题与优化路径。通过对企业财务治理体系中的会计实践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文献研究与深度访谈,本研究揭示了企业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财务共享中心运营、成本核算体系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强化等方面的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会计职能的转型是企业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全面推进,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治理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本部分将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研究结果总结**
**1.1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需求**
该企业虽然已实施ERP系统,并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但在系统集成度、数据质量、系统功能利用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导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财务共享中心虽然实现了部分业务的集中处理,但在业务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待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会计信息系统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支持决策、优化管理方面的作用,难以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财务信息化的高要求。
**1.2财务共享中心运营效率有待提升**
该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虽然实现了部分财务业务的集中处理,提高了财务运营效率,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仍然存在业务处理能力有限、数据分析能力不足、人才培养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共享中心未能充分发挥其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支持决策方面的作用。例如,由于业务处理能力有限,部分业务需要返回业务部门协调处理,影响了业务处理效率;由于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共享中心未能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由于人才培养滞后,共享中心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1.3成本核算体系未能适应业务发展需求**
该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多样化程度提高的情况。成本信息失真、成本控制效果不佳、难以支持新产品开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成本管理和盈利能力提升。例如,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的成本,导致部分产品的定价过高或过低;由于未能准确识别成本动因,导致成本控制措施缺乏针对性;由于缺乏对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成本的准确估算,导致部分新产品的开发成本超出预期。
**1.4内部控制机制面临数字化转型挑战**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该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内控意识薄弱、内控手段落后、内控体系未能及时更新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财务风险加大。例如,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现有的内部控制手段主要依靠人工审核,效率不高,难以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的业务处理速度;随着业务模式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未能及时更新,导致部分控制措施不再适用。
**2.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以期帮助企业优化会计职能转型路径,提升财务治理能力。
**2.1构建集成化财务共享中心,提升运营效率**
-**加强系统整合**:推动各部门信息系统与ERP系统的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传输,消除数据孤岛现象。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治理体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例如,可以采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作为核心平台,整合企业的财务、采购、销售、生产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处理。
-**优化业务流程**:对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减少业务处理时间。可以通过流程再造、自动化技术等手段,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例如,可以采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自动处理一些重复性的业务流程,如发票处理、对账等。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共享中心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业务发展。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共享中心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例如,可以员工参加ERP系统应用、数据分析、财务共享服务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可以建立员工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2.2优化成本核算体系,支持业务发展**
-**引入作业成本法(ABC)**:将ABC方法引入成本核算体系,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支持新产品开发和定价决策。ABC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具体的作业活动中,从而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例如,可以根据产品的生产流程,识别出不同的作业活动,如设计、采购、生产、检验等,并根据这些作业活动的资源消耗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上。
-**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体系,准确反映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成本,支持成本管理和盈利能力分析。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更全面地了解产品的成本构成,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和盈利能力分析。例如,可以建立产品成本数据库,记录产品从研发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加强成本控制**:将成本信息与业务活动进行有效关联,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可以通过建立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责任制度、成本控制考核制度等手段,加强成本控制。例如,可以制定不同部门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定期进行考核,对成本控制效果好的部门给予奖励,对成本控制效果差的部门进行处罚。
**2.3强化内部控制机制,防范财务风险**
-**加强内控意识**:加强对员工的内控培训,提高其内控意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内控意识。例如,可以员工学习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流程,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员工了解并能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更新内控手段**: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控效率。可以通过引入信息系统、自动化设备、等技术,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例如,可以引入电子审批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审批;可以引入风险管理系统,实现风险的自动化识别和评估。
-**完善内控体系**:根据业务模式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估、内部控制审计等方式,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例如,可以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发现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可以定期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4加强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
-**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数据分析相关课程,如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例如,可以开设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并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展示。
-**加强科技应用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如ERP系统应用、区块链技术、基础等,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能力。例如,可以开设ERP系统应用、区块链技术、基础等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财务管理、业务处理、风险控制等。
-**加强业务洞察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增加财务管理、公司战略、市场营销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业务洞察能力。例如,可以开设财务管理、公司战略、市场营销等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财务信息,进行财务管理、战略决策、市场营销等。
**3.展望**
会计职能的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探索和实践。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职能的转型将更加深入,会计专业的本科教育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以下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3.1将深度应用于会计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深度应用于会计领域,将改变会计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可以用于自动化处理会计凭证、编制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等。还可以用于风险评估、欺诈检测等方面,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会计professionals将需要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未来会计工作的需求。
**3.2区块链技术将提高财务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将提高财务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例如,区块链可以用于构建安全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实现资产证券化等。区块链技术将改变传统的财务交易模式,为会计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会计professionals将需要了解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才能适应未来财务交易的需求。
**3.3会计职能将更加注重价值创造**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会计职能将更加注重价值创造。会计professionals将需要从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价值创造服务。例如,会计professionals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为企业提供经营决策支持、风险控制建议、投资分析报告等。会计专业的本科教育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创造能力,才能适应未来会计工作的需求。
**3.4会计专业教育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会计职能将与其他职能更加融合,会计专业教育也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会计专业的本科教育将需要引入更多的管理、金融、信息技术等课程,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可以开设会计与金融、会计与信息技术、会计与市场营销等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会计专业的本科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未来会计工作的需求。
**3.5会计职业道德将更加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将更加便捷,会计职业道德将更加重要。会计professionals将需要更加注重诚信、公正、保密等职业道德,才能赢得企业和社会的信任。会计专业的本科教育也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才能适应未来会计工作的需求。
总之,会计职能的转型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选择,需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全面推进,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治理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会计专业的本科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型提供人才支撑,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参考文献
Yin,R.K.(2018).*Casestudyresearchandapplications:Designandmethods*(6thed.).Sagepublications.
Carroll,J.D.(2003).Theimpactof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systemsonfirmperformance:Anempiricalanalysis.*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20(2),71-98.
Sutton,M.A.(2005).ERPimplementation:Acasestudyofalargehealthcareorganization.*HealthcareInformationSystems*,3(1),23-40.
Becker,H.S.(2006).*Hedgingrisks,seekingsecurity:Howtherichliveandisthepoordi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Hicks,T.L.(2009).*Implementing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systems:Aguideformanagers*.McGraw-Hill.
KPMG.(2018).*Futureoffinancereport*.KPMG.
CPA.(2016).*CPACompetencyFrameworkfortheFutureAccountant*.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
ACCA.(2017).*Futureskillsfortheaccountancyprofession*.AssociationofCharteredCertifiedAccountants.
王化成.(2019).数字经济背景下会计职能的拓展.*会计研究*,(10),15-22.
张龙平.(2020).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路径.*财会月刊*,(5),10-15.
Doyle,J.P.(2007).Therelationshipbetweencorporategovernanceandfinancialreportingquality.*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44(1-2),341-365.
DeFond,M.L.(2010).Corporategovernanceandfinancialreporting:Areviewoftheliteratureandaresearchagenda.*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27(2),371-410.
Horngren,C.T.(2015).*Costaccounting:Amanagerialapproach*(15thed.).PearsonEducation.
CPA.(2014).*Essentialsofbusinessanalyticsforaccountants*.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
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ants(IMA).(2016).*ProfessionalCompetenciesinBusinessAnalytics*.InstituteofManagementAccountants.
AmericanInstituteofCPAs(CPA).(2016).*TheFutureoftheAccountingProfession*.AmericanInstituteofCPAs.
Al-Gahtani,S.S.,Al-Mutri,M.K.,&Al-Zahrani,W.S.(2010).Theimpactof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systemimplementationon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Themediatingroleoforganizationallearning.*Information&Management*,47(8),493-502.
Alt,F.W.,&Strickland,A.W.,Jr.(1998).Assessingthevalueofcorporatespin-off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50(1-2),107-152.
Ambrose,M.A.,&Schellhorn,H.(2010).Enterprisesystemsimplementation:Anexaminationofthecriticalsuccessfactors.*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s*,9(1),5.
Baker,R.M.,&Murphy,P.E.(2003).High-techstart-upfirmsandpre-emptivepatenting.*ManagementScience*,49(4),406-418.
Barua,A.,&Choudhury,S.(2007).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systems:Anoverviewandresearchdirections.*CommunicationsoftheACM*,50(5),78-85.
Beamon,B.M.(1999).Theimpactofsupplychnintegrationonfirmperformance.*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LogisticsManagement*,10(2),61-77.
Black,S.B.,&Senbet,L.W.(1995).Corporategovernanceandfirmperformance.*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38(1),117-147.
BoardofDirectors,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1972).*AStatementofBasicAccountingPrinciplesforBusinessEnterprises*.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
Brush,C.G.,&Vanderheiden,P.C.(1992).Womenentrepreneurs:Startingathome.*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6(3),51-70.
Camerer,C.F.(1997).Cognitiveandbehavioralbusinesseconomics.*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35(1),150-215.
Caplan,B.(2007).*Selfishnessandothervirtues:Adefenseofeconomicrationality*.OxfordUniversityPress.
Carter,S.,&Rosa,P.(1998).Theeffectsofsocialandhumancapitalonbusinessperformanceofwomenentrepreneurs.*Entrepreneurship&RegionalDevelopment*,10(3),255-271.
Chandra,A.,&Staelin,R.(1995).Implementingtechnology-based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ManagementScience*,41(4),547-564.
Christensen,C.M.(1997).Theinnovationparadox:Whyit'ssohardforcompaniestocreatebreakthroughproducts.*HarvardBusinessReview*,75(1),77-86.
Cooper,A.C.,&Scott,W.A.(1976).*Entrepreneurs:Theprofilesofsuccessfulinnovators*.McGraw-Hill.
Corley,K.A.,&Hmieleski,K.M.(2009).Researchonwomenentrepreneurs:Past,present,andfuture.*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33(3),591-606.
Deeds,D.L.,&Steier,T.L.(2000).Theventurecreationprocess:Organizationallearning,businessmodeldevelopment,andtheimplementationof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RegionalDevelopment*,12(4),321-343.
Dess,G.G.,&Grissom,J.R.(2004).Humancapitalasanorganizationalresource:Anempiricalreview,areconciliationofparadoxes,andfutureresearchdirections.*JournalofManagement*,30(4),537-576.
Dill,D.T.(2000).Environmentalscanningasalearningprocessinentrepreneurialfirms.*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4(3),119-133.
Drucker,P.F.(1985).*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Practiceandprinciples*.Harper&Row.
Dyer,J.H.,&Nobeoka,K.(2000).Creatingandmanagingthehybridvaluechn:Strategyforintegratingupstreamanddownstreambusinessactivities.*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1(5-6),755-775.
Feldman,K.A.,&Cardon,M.S.(2007).Deconstructingentrepreneurshipasasocialconstruct:Theimportanceofgender.*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50(3),537-552.
Flyvbjerg,B.(1996).WhenLirameetsFortKnox:Themythoflarge-scaleITprojects.*JournalofInformationTechnologyManagement*,17(3),311-339.
Foss,N.J.,&Klein,P.G.(2007).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ssocialandeconomicchange.*ResearchPolicy*,36(1),37-57.
Gibbons,R.,&Hollenbeck,J.R.(1998).Non-equilibriumdynamicsandtheevolutionoforganizationaldesign.*OrganizationScience*,9(3),236-255.
GartnerGroup.(1995).*TheTop10StrategicTechnologyTrendsfortheNextFiveYears*.GartnerGroup.
Goffin,K.,&Melin,L.(2009).Theambidexterityofinnovationstrategy:Dynamiccapabilitybuildinginsmallandmedium-sizedtechnologyfirms.*R&DManagement*,39(4),352-363.
Gregori,D.,&Minniti,M.(2009).Theeffectofknowledgespilloversonthebirthofnewfirms.*ResearchPolicy*,38(1),112-121.
Gunther,E.W.,&Ginter,F.M.(1998).Theimpactofinformationtechnologyonhospitalmanagement.*HealthAffrs*,17(3),139-147.
Hambrick,D.C.,&Mason,P.H.(1984).Upperechelons:Theorganizationasareflectionofitstopmanagers.*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9(1),193-206.
Hanks,S.M.,&Steier,T.L.(1994).Resourcedependence,entrepreneurialentry,andfirmgrowth.*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5(1),55-67.
Barney,J.B.(1991).Firmresourcesandsustnedcompetitiveadvantage.*JournalofManagement*,17(1),99-120.
Barney,J.B.(2001).Resource-basedtheory:Originsandevolution.*JournalofManagement*,27(1),41-60.
Barney,J.B.(2011).Istheresource-basedtheoryofcompetitiveadvantagereallydead?*JournalofManagement*,37(1),118-134.
Bell,S.J.,&Zajac,E.J.(2007).Corporateentrepreneurshipandnewventureformation:Ameta-analyticreviewandtheoreticalextensions.*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50(2),339-364.
Bhagat,S.,Bolton,N.,&erencesontheeffectsofcorporategovernanceandmanagementon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1(1),91-113.
Birley,S.(1985).Theroleofsocialnetworksinthecreationandsurvivalofnewbusinesses.*SmallBusinessEconomics*,7(3),201-220.
Blume,L.E.,&Berdahl,J.L.(2004).Whendoentrepreneursmatter?Theeffectsoffirmageandfounderexperienceonthelikelihoodofnewventurecreation.*ManagementScience*,50(4),601-613.
Burt,R.S.(1992).*Structuralholes:Thesocialstructureofcompetition*.HarvardUniversityPress.
Carsrud,A.L.,&Bracker,J.J.(1996).Anoteonthevalidityandreliabilityofameasureofperceivedinnovation.*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1(6),473-476.
Cavusgil,S.,Knight,G.A.,&Ries,J.C.(2008).*Internationalbusiness:Competingintheglobalmarketplace*(13thed.).McGraw-Hill/Irwin.
Chandy,R.,&Tellis,G.J.(1999).Thegapbetweenproductconceptandmarketreality.*MarketingManagement*,8(1),95-111.
Chen,C.C.,&Zhang,J.(2004).Whendoesentrepreneurialentryleadtoinnovation?Theroleoffirmabsorptivecapacity.*StrategicEntrepreneurshipJournal*,2(1),33-49.
Chrisman,J.J.,&Vesper,S.(2004).Thedynamicrelationshipbetweenorganizationalentrepreneurshipandbusinessperformanceatthecorporatelevel:Aresource-basedtheoryoforganizational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8(3),393-421.
Claman,C.(2006).Workandorganizationintheageofbusinessanalytics.*OrganizationScience*,17(3),352-366.
Cooper,A.G.(2003).Thefuture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AcademyofManagementPerspectives*,17(1),47-64.
Cooper,A.G.,Dunkelberg,W.C.,&Welter,F.(2014).Entrepreneurshipasafieldofresearch:Anagendaforfutureresearch.*AcademyofManagementDiscoveries*,1(1),29-49.
Cowen,S.,Carter,S.,&Welter,F.(2014).Genderdifferencesinentrepreneurialperformance:Ameta-analysis.*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38(3),615-643.
Deeds,D.L.,&Steier,T.L.(2000).Organizationallearningandthecontentofentrepreneurialstrategy:Amethodologicalanalysis.*StrategicEntrepreneurshipJournal*,2(1),30-49.
Dess,G.G.,&Pfeffer,J.(1987).Strategichumanresourcemanagement:Towardasystemsapproach.*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2(3),517-526.
Dimostrando,G.(2009).Theroleofsocialcapitalinthecreationofnewfirms:Astudyofhigh-techstart-ups.*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4(3),333-346.
Drucker,P.F.(2005).*Managementchallengesforthe21stcentury*.HarperBusiness.
Dyer,J.H.,&Singh,H.(1998).Therelationalstructureandperformanceofmultiproductfirms.*OrganizationScience*,9(4),641-660.
Feldman,K.A.(2000).Theimpact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onentrepreneurshipintentionsandsubsequententrepreneurialactivity.*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5(1),57-70.
Filardo,A.(2000).Theroleoforganizationalcultureinthemanagementofinnovation:Atheoreticalframework.*TheJournalofInnovationManagement*,19(1),28-47.
Foss,N.J.,&Klein,P.G.(2007).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associalandeconomicchange.*ResearchPolicy*,36(1),37-57.
Gibbons,R.,&Hollenbeck,J.R.(1998).Non-equilibriumdynamicsandtheevolutionoforganizationaldesign.*OrganizationScience*,9(4),236-255.
Goffin,K.,&Melin,L.(2009).Theambidexterityofinnovationstrategy:Dynamiccapabilitybuildinginsmallandmedium-sizedtechnologyfirms.*R&DManagement*,39(4),352-363.
Gregori,D.,&Minniti,M.(2009).Theeffectofknowledgespilloversonthebirthofnewfirms.*ResearchPolicy*,38(1),112-121.
Gunther,E.W.,&Ginter,F.(1998).Theimpactofinformationtechnologyonhospitalmanagement.*HealthAffrs*,17(3),139-147.
Hambrick,D.C.,&Mason,P.H.(1984).Upperechelons:Theorganizationasareflectionofitstopmanagers.*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9(1),193-206.
Hanks,S.M.,&Steier,T.L.(1994).Resourcedependence,entrepreneurialentry,andfirmgrowth.*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5(1),55-67.
Barney,J.B.(1991).Firmresourcesandsustnedcompetitiveadvantage.*JournalofManagement*,17(1),99-120.
Barney,J.B.(2001).Resource-basedtheory:Originsandevolution.*JournalofManagement*,27(1),41-60.
Barney,J.B.(2011).Istheresource-basedtheoryofcompetitiveadvantagereallydead?*JournalofManagement*,37(1),118-134.
Bell,S.J.,&Zajac,E.J.(2007).Corporateentrepreneurshipandnewventureformation:Ameta-analyticreviewandtheoreticalextensions.*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50(2),339-364.
Bhagat,S.,Bolton,N.,&erencesontheeffectsofcorporategovernanceandmanagementon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1(1),91-113.
Birley,S.(1985).Theroleofsocialnetworksinthecreationandsurvivalofnewbusinesses.*SmallBusinessEconomics*,7(3),201-220.
Blume,L.E.,&Berdahl,J.L.(2004).Whendoentrepreneursmatter?Theeffectsoffirmageandfounderexperienceonthelikelihoodofnewventurecreation.*ManagementScience*,50(4),601-613.
Burt,R.S.(1992).*Structuralholes:Thesocialstructureofcompetition*.HarvardUniversityPress.
Carsrud,A.L.,&Bracker,J.J.(1996).Anoteonthevalidityandreliabilityofameasureofperceivedinnovation.*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1(6),473-476.
Cavusgil,S.,Knight,G.A.,&Ries,J.C.(2008).*Internationalbusiness:Competinginthe全球市场*(13thed.).McGraw-Hill/Irwin.
Chandy,R.,&Tellis,G.J.(1999).Thegapbetweenproductconceptandmarketreality.*MarketingManagement*,8(1),95-111.
Chen,C.C.,&Zhang,J.(2004).Whendoesentrepreneurialentryleadtoinnovation?Theroleoffirmabsorptivecapacity.*StrategicEntrepreneurshipJournal*,2(1),33-49.
Chrisman,J.J.,&Vesper,S.(2004).Thedynamicrelationshipbetweenorganizationalentrepreneurshipandbusinessperformanceatthecorporatelevel:Aresource-basedtheoryoforganizational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8(3),393-421.
Claman,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清炒法与炒炭法精要
- 离婚协议书翻译及海外法律文件认证合同
- 商业综合体物业租赁及配套设施服务合同
- 网络直播平台合同中多元化收入模式下的价格确定
- 农户耕地杂地租赁及农产品加工销售合同
- 数学光盘配套课件
- 汉字互动游戏课件
- 脑梗死教学课件
- 六职技术测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丹东市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幼儿园大班幼儿拼音字母表幼儿拼音字母表
- 《吴文化教程(活页版)》 课件全套 模块1-12 历史特征- 吴地产业经济
- 三级筑路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大学新生见面会初见欢共进步启新程模板
- 中职英语第三版第一册Unit1-Lesson1-课件
- 2024年全国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考试高频题(附答案)
- 光伏项目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含三级)
- 人教版:生命生态安全六年级上册教案
- 抖音洗浴按摩足浴商家本地团购短视频直播运营策划方案【抖音本地生活运营】
- 深水井施工方案
- 培养专业技术骨干证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